省委李康書記關心全省的經濟發展,他的風格是每年下半年一定要去全省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調研。
所以婁西自治州他幾乎每一年都過來,而且每一年都必到婁西自治州的花山縣!
花山縣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縣,這里的山特別的大,環境特別的艱苦,老百姓的生活特別的艱難!
央視曾經報道過花山縣剩土村,這個村四面懸崖,要進村需要登千步天梯。村里一千多老百姓,其中有竟然有村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
村里的孩子求學,每天都要上下天梯到鎮上,單單路程一天就要走20多華里,央視報道過後在社會上掀起了劇烈的反響,後面央視又專門做了一個紀錄片《天梯之路》。
這個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了大山最深處老百姓原始落後的生活,還有大山深處孩子求學的艱難和艱辛!這是一部直面社會最底層的紀錄片,也是一部深刻反映社會底層貧困的片子,讓大城市的人知道了在我們國家中西部地區還有如此原始落後的村落。
今年李康書記點名要去剩土村,所以從年初開始,整個婁西自治州就把這件事當成了重點抓。
省委書記要去的地方,不可能不解決基本的交通問題,省委書記能攀岩爬天梯嗎?
就這個問題,婁西州開了好多次調度會,最後婁西州委決定要給剩土村架設一條高空吊橋,吊橋橫亙在兩座五百米的懸崖之上,讓這個原始的村落能夠通過一座高空吊橋連接外面的世界。
然而這個項目的落實過程相當的曲折,吊橋架設難度高,工程大,婁西州的第一波撥款預算嚴重不足,承包方虧損,項目面臨夭折。
在項目很困難的情況下,婁西州不得不再追加一千萬資金,可是就在追加資金到位,工程項目繼續推進的階段。婁西州州委書記張尚坤響應省委的號召,在整個婁西州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
這個反腐運動第一個被牽連的項目赫然就是剩土特大吊橋項目,這個項目爆出來工程施工方僅僅得到州委調撥資金的五分之一,州里撥款高達兩千萬,但是最終施工合同方的合同總造價竟然只有四百萬。
還有一千六百萬的資金都是被當地的各級官員給層層盤剝給貪掉了!
婁西州追加的一千萬資金,僅僅花山縣委都直接劃走了五百萬,這件事情爆出之後,震動了整個湘南省,李康書記在雍州听到這件事之後,非常的震怒。
他把婁西州的主要領導召集到省委,對他們進行了非常嚴肅的訓話!
婁西州的腐敗觸目驚心,這麼貧窮的一個地方,地方領導敢這麼明目張膽的貪墨,是不是婁西州已經不在黨的領導之下展開工作了?
這件事讓李康書記沒面子的還有一個點,那就是李康書記要去剩土村,下面的人就千方百計的創造各種條件,在如此貧瘠落後村落大興土木,別人就質疑這個吊橋是不是能夠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
很多人甚至說吊橋就是一次性工程,就是個臨時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李康書記的這一次調研!
省委書記出行到一個地方,黃土鋪地,淨水潑街也就罷了,竟然為了方便省委書記調研,耗資幾千萬建一座臨時吊橋,勞民傷財到這種程度,湘南省還有什麼希望?
很顯然,這種輿論的出現就是別有用心的人在利用這件事炒作,李康書記面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的被動。
他本來是一番好心,想為婁西的貧困號脈,想真的到最困難艱苦的地方,以此來激勵各級干部和貧困做斗爭。
結果事情搞砸了!
不過李康書記的意志還是很堅定,他並沒有改日程,他跟孫開來講︰
“老孫,你陪我去一趟婁西, 我們就要登一登天梯,看一看剩土村!有人說這個吊橋是個臨時工程,是為我李康一個人修的一座橋,我也要親自去看一下,這究竟是不是真實情況!”
孫開來道︰
“我完全支持您這個想法,我想如果這座吊橋真是為了您的調研而蓋,那婁西州的主要領導就可以直接在現場將他們免職!”
李康道︰
“我自己也會主動辭職!我這個省委書記當得太霸道官僚,有什麼臉面繼續干下去?我去一個千人的小村落搞調研,下面的人就花幾千萬為我鋪路,這樣的省委書記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的第一人……”
孫開來和李康書記溝通之後,回來第一件事就給王劍飛打電話。
王劍飛問︰“秘書長,您有什麼指示?”
“劍飛,你手頭天大的事情都放下!你馬上親自帶人去一趟婁西自治州花山縣剩土村!你的重點是要看一看這個村剛剛竣工的吊橋,一定要到村里面和當地的人溝通,要把這個吊橋的當地風評給我及時反饋過來!”
孫開來態度非常嚴肅,王劍飛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哪里敢怠慢?
他連夜叫上了甦波和康威一起坐車到婁西,孫開來讓他們絕對不能驚動當地黨委政府,所以他們就秘密前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結果離目的地還有二十公里就走到了盡頭路,後面就只能徒步,到剩頭吊橋的時候天色已經亮了,但見數百里高的峽谷兩邊,一座鐵索吊橋凌空架設在空中。
康威最活潑,第一個沖到吊橋上面,只走十幾步,人竟然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上。
他雙腿戰栗,渾身發抖,臉色蒼白,嘴里一個勁兒的喊︰
“天啊,天啊!要命了,我腿根本就不听使喚,快救我,救我!”
王劍飛和甦波趕到,走上吊橋,低頭一看,腳下是無底深淵,整個人宛若立在半空之上,王劍飛也有點恐高,當即就覺得腳下發軟,甦波的臉色也瞬間蒼白。
這還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吊橋在空中並不安靜,左右大幅度晃動,站在橋上如果內心不平靜,根本就立足不穩。
三個人猝不及防,在橋上竟然動彈不得,好在僵持了十幾分鐘之後,有一個老鄉從對面過來,老鄉趕了十幾只山羊,背負雙手在吊橋上走得如履平地。
老鄉走到近前,非常友好的把三個人扶到橋頭,然後王劍飛就詢問這座橋的一些情況。
老鄉就是剩頭村的村民,對這座吊橋贊口不絕︰
“有了這座橋,放牲口就方便了,我可以多養幾十頭羊!”
“以前要爬天梯,吃喝拉撒,柴米醬醋都要背負肩挑,現在可以用騾馬了,今年我也要添一頭騾子……”
王劍飛和老鄉聊了半個小時,然後給孫開來打電話匯報,孫開來問︰
“你們到了剩土村沒有?”
王劍飛愣了一下,道︰“我們現在就在吊橋頭上!”
“怎麼?不敢過橋嗎?李康書記都要到剩土村的,你們過不去,書記能過去?”
王劍飛大吃一驚,才明白孫秘書長為啥如此鄭重其事,原來李康書記要來,我的天!
王劍飛看了一眼吊橋,他很想跟孫開來講,李康書記能不能別來,這麼高聳入雲的吊橋,年輕人站在上面都覺得心驚肉跳,李康書記年過六十了,萬一有個什麼閃失……
“秘書長,這個吊橋從地面算高度應該超過三百米,吊橋是鐵索橋鋪的木板,晃動很大,而且峽谷還有橫風,如果書記要過來,我認為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孫開來道︰
“王劍飛,你覺得書記是否過來,你我兩個能否定這個行程?你先把我布置的工作搞好,後續的事情辦公廳自有安排和部署!”
王劍飛掛了電話,把甦波和康威叫過來道︰
“我們今天必須過去!因為一個星期之後,李康書記會走這一條路到剩頭村!我們都過不去,書記回頭怎麼辦?”
康威腿都軟了,道︰
“王主任,您能不能給秘書長匯報,這個橋根本就過不去!”
王劍飛道︰“這不是我們管的事情,我們現在要完成任務!”
甦波年輕腦子靈活,他讓司機從車後座拿了兩把雨傘過來,然後用雨傘遮擋兩邊,眼楮就只往前面看,反正憋著一口氣,就這麼一路硬著頭皮過去。
最終王劍飛等人還是徒步到了剩土村,這個村像是矗立一座高原上一般,爬上山頂之後,別有洞天,視野變得相對開闊。
全村約莫有幾百戶人家,房子基本都是木質結構和土坯結構,全村不超過十幢磚石瓦房,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就是玉米和土豆,稻田非常的稀少。
王劍飛挨家挨戶拜訪了十多戶人家,每到一戶人家給五十塊錢紅包,村民特別的熱情,拽著他們不讓走,非得要安排吃席。
康威長期生活在城里,一輩子沒有見過如此落後貧困的地方,剛進村蹲廁所就吐了一地,上不習慣農村旱廁。
現在要留飯,看著農家 黑的廚房和炊具,還有昏暗充滿了霉味的房子,他和甦波都無法適應,王劍飛是商溪人,干過農村工作,但是在這里吃飯,他也覺得實在是艱苦,難以下咽…………
喜歡官場︰書記的第一紅人請大家收藏︰()官場︰書記的第一紅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