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大樓的會客室里,茶香裊裊。
劉曉雅坐在沙發上,手里捏著一份《省級先進個人表彰名單》,目光落在老公“周志高”三個字上,眉頭微微蹙起。
對面的省委組織部部長趙剛放下茶杯,語氣帶著幾分斟酌︰“曉雅同志,周部長在明月市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不僅盤活了當地經濟,還重塑了干部作風,這個表彰給他,是實至名歸。”
劉曉雅輕輕搖頭,指尖在名單上劃過︰“趙部長,您也知道志高的性格。”
“他現在是京城組織部總部部長,級別擺在這,要是再領省里的市級表彰,難免有人說閑話,覺得他搶基層干部的功勞。”
“就算沒人這麼想,他自己也絕不會同意。”
這話讓趙剛沉默了。
他想起去年省交通廳反腐案,周志高牽頭梳理出關鍵線索,卻把功勞全算在基層調查組頭上。
化安縣脫貧時,省里想給他記大功,他也以“是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為由拒絕。
這樣一個不戀功名的人,確實不會在意這份表彰。
“那明月市的表彰怎麼辦?”趙剛嘆了口氣,“林建軍他們多次提到,沒有周部長,就沒有明月市的今天。”
“要是表彰名單里沒有他,基層干部怕是會寒心。”
劉曉雅端起茶杯,目光望向窗外︰“我跟志高溝通過,他說表彰應該給明月市的招商團隊和基層干部。”
“綠源農產品的項目能落地,是李明亮跑了十幾次海市,星辰電子的工人培訓,是人社局的同志加班加點推進。這些人才該被看見,而不是把焦點放在他身上。”
正說著,劉曉雅的手機響了,屏幕上跳出“周志高”的名字。
她接起電話,語氣瞬間柔和︰“老公,怎麼突然打電話?不是說在明月市產業園視察嗎?”
“剛看完綠源的廠房地基,沒什麼事就給你打個電話。”周志高的聲音透過听筒傳來,帶著幾分疲憊,“省里的表彰別替我爭取了,把名額留給林建軍他們。”
“明月市能有今天,是他們頂住壓力推進整改,跟企業磨破嘴皮談合作,這份功勞該是他們的。”
劉曉雅無奈地笑了︰“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趙部長還在這,說要給你記功呢。”
“替我謝謝趙部長。”周志高的語氣帶著歉意,“等明月市的項目全部投產,經濟穩定增長了,再給基層干部記功也不遲。”
“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干勁,而不是讓我這個‘外來者’搶了風頭。”
掛了電話,劉曉雅把周志高的話轉達給趙剛。
趙剛听完,忍不住感慨︰“現在像周部長這樣不慕名利的干部,真是少見了。”
“行,那就按他說的辦,把表彰名額調整給明月市的招商專班和基層服務團隊。”
此時的明月市產業園,周志高正蹲在綠源農產品的廠房地基旁,跟施工隊隊長聊著進度。
“月底前能完成地基澆築嗎?”他用腳尖踫了踫剛運來的鋼筋,“質量一定要把好關,不能偷工減料。”
隊長拍著胸脯保證︰“周部長您放心,我們按最高標準施工,每天都有監理盯著,絕不讓您失望。”
“張總昨天還來視察,說等廠房建好了,要請您來剪彩呢。”
周志高笑著擺手︰“剪彩就不用了,等項目投產那天,我來跟工人們一起吃頓開工飯就行。”
旁邊的林建軍看著這一幕,心里滿是敬佩。
這半個月來,周志高每天都泡在產業園,大到項目規劃,小到工人的住宿安排,都親力親為。
有次深夜暴雨,他還冒雨來查看地基排水,生怕雨水影響施工。
這樣的領導,卻連該得的表彰都不願接受,讓林建軍既感動又愧疚。
“周部長,省里的表彰……”林建軍猶豫著開口,話沒說完就被周志高打斷。
“表彰的事別再提了。”周志高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你們能把項目做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比給我發十塊獎牌都強。”
“下個月星辰電子的生產線要調試,你們多盯著點,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
林建軍點點頭,眼眶有點發熱。
他知道,周志高心里裝的全是老百姓和明月市的發展,從來沒考慮過自己。
接下來的幾天,明月市的變化越來越明顯。
政務服務中心的大廳里,辦事群眾臉上的笑容多了,步行街的商鋪重新熱鬧起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听說家里來了企業,開始陸續返鄉。
產業園里,綠源的廠房已經建起圍牆,星辰電子的設備也在陸續卸貨,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周志高卻比之前更忙了。
他不僅要盯著產業園的進度,還要指導明月市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幫職業技術學校對接企業需求。
有天晚上,老鄭看著他辦公室的燈亮到凌晨兩點,忍不住勸道︰“周部長,您也該歇歇了,身體要緊。”
周志高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手里還拿著人才引進方案︰“等把明月市的人才公寓政策定下來就歇。”
“你看,返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要是沒地方住,沒配套的教育醫療資源,他們還是留不住。”
老鄭看著方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心里一陣發酸。
這位部長總是這樣,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卻忘了自己也是個需要休息的普通人。
可誰也沒想到,就在明月市的一切步入正軌時,周志高卻突然消失了。
那天早上,林建軍去產業園找周志高,想跟他匯報人才公寓的選址情況,卻只看到老鄭在收拾辦公室。“周部長呢?”林建軍心里一緊,有種不好的預感。
老鄭手里拿著一個筆記本,聲音低沉︰“周部長凌晨走的,讓我把這個交給您。”
“他說明月市的班子已經能獨當一面,接下來的路該你們自己走了。”
林建軍接過筆記本,翻開一看,里面記滿了明月市的發展建議,綠源的果汁要打開電商渠道,星辰的配件可以對接本地汽車廠,人才公寓要優先保障技術工人……每一條都寫得詳細具體,字跡里透著認真。
“他怎麼不跟我們打聲招呼就走了?”林建軍的聲音有些發顫,“我們還想請他參加下個月的項目投產儀式,還想……還想跟他說聲謝謝。”
老鄭嘆了口氣︰“周部長說,謝謝就不用了,只要你們能好好為老百姓辦事,他就放心了。”
“他還說,要是明月市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隨時給他打電話,他一定盡力幫忙。”
林建軍拿著筆記本,站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心里五味雜陳。
他想起周志高第一次來明月市,在步行街听到市民抱怨罰款。
想起在海市招商時,周志高為了爭取企業支持,跟陳正明推心置腹,想起無數個夜晚,周志高在辦公室里修改方案……這位部長,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卻在功成之時悄悄離開,不求任何回報。
消息很快傳遍了明月市。
趙文博拿著周志高留下的建議,在班子會議上紅了眼眶︰“周部長把路給我們鋪好了,接下來就看我們的了。”
“要是我們干不好,對不起他的付出,更對不起老百姓的期待。”
李明亮更是帶著招商局的同志,在產業園的空地上立了塊“感恩石”,上面刻著“周志高部長攜民興市,功成不居”十二個字。”
“路過的市民看到,都忍不住駐足,有人還拿出手機拍照,在網上分享周志高的故事。
抖音上,周志高功成身退的話題很快沖上熱搜。
有市民發視頻說︰“周部長來明月市的時候,我們連辦事都怕被罰款。”
“現在企業來了,年輕人回來了,他卻悄悄走了。這樣的好領導,值得我們永遠記住。”
評論區里,網友們紛紛留言︰“以前總覺得‘為民服務’是口號,直到遇到周部長這樣的干部。”
“明月市的變化有目共睹,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
希望多一些像周志高這樣不慕名利的干部,讓老百姓能真正過上好日子。”
明月市的街頭巷尾,更是隨處能听到人們談論周志高。
早餐店的老板會跟顧客說︰“要不是周部長,我兒子也不會從海市回來,在星辰電子當技術員。”
廣場舞的大媽們聊天時會感慨︰“以前出門怕吐痰被罰款,現在公園建起來了,路燈亮起來了,沒多遠就有垃圾桶,這都是周部長的功勞啊。”
而此時的周志高,已經坐在前往青溪縣的車上。
老鄭看著他望著窗外的側臉,忍不住問︰“周部長,您就不想跟明月市的老百姓告別嗎?他們都很感激您。”
周志高轉過頭,嘴角露出一絲溫和的笑容︰“告別就不必了。只要明月市能越來越好,老百姓能安居樂業,我就滿足了。”
“青溪縣還有扶貧項目等著我們去看,不能耽誤時間。”
車子駛離明月市地界時,周志高的手機響了,是林建軍打來的。
“周部長,您在哪?我們在產業園立了塊感恩石,想請您回來看看。”林建軍的聲音帶著哽咽。
周志高的心里暖了暖,卻還是婉拒︰“不用了,石頭只是個念想,重要的是你們要把明月市建設好。”
“等青溪縣的扶貧項目有進展了,我再去看你們。”
掛了電話,周志高靠在座椅上,閉上眼楮。
他想起在明月市的點點滴滴,想起老百姓從最初的懷疑到後來的信任,想起干部們從最初的拘謹到後來的干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