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邢天從紫宸殿出來,並未直接回東宮。
而是腳步一轉,朝著勤政殿的方向行去。
日光透過廊檐,在他玄色的衣袍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他面上依舊是那般波瀾不驚的沉穩。
唯有袖中微微蜷起的手指,泄露了一絲他內心深處遠非表面那般平靜。
方才母後的話,勾起的何止是前塵舊影,更是一個契機。
他步履從容地踏入勤政殿。
晏時敘正埋首批閱奏折,見他來了,略抬了抬眼︰
“與你母後說完話了?”
“是,父皇。”
晏邢天行禮後,立于御案前。
並無尋常小兒女的忸怩,直接切入正題︰
“兒臣方才想起一事,需向父皇稟奏。”
“講。”
“兒臣近日翻閱地方官員考績錄,見滄州刺史顧謹修,在任已滿十五年。”
“其在任期間,勵精圖治。”
“將滄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民生富庶,賦稅連年遞增,政績尤為卓著。”
晏邢天聲音平穩,條理清晰。
“其夫人文氏,亦深明大義。”
“近年來為補貼滄州水利、助學等公務,屢次慷慨解囊,向國庫捐獻私己銀錢,數額頗巨,其功亦偉。”
“如此能臣干吏,長期置于外任,似有屈才之嫌。”
“兒臣愚見,是否可考慮將其調回京中任職,以示朝廷嘉獎。”
“亦可使京中多得一位棟梁之材?”
晏時敘執筆的手微微一頓。
抬起眼,深邃的目光落在這個兒子身上。
邢天突然提及一個遠離權力中心的州刺史,甚至細致到其夫人的捐獻之功。
這絕非無意之舉。
且顧謹修此人,他自然印象頗深。
和國舅同期科舉考中的狀元,後娶妻文婉琴。
還是他親自命人送他們出的京城。
甚至命顧謹修為滄州刺史,還是他當初在南詔戰場時,親口下的令。
轉眼間,竟然這麼多年過去了。
而他們確實也在滄州待的夠久了。
晏時敘沉吟片刻,仿佛在認真思考太子的建議︰
“顧謹修其治理滄州,確有豐功偉績。文氏之舉,亦堪為命婦表率。”
他指尖在御案上輕叩幾下,緩緩道︰
“太子所奏,不無道理。如此功臣,確該重用。”
“朕會著吏部議一議,酌情將其調回京中任職。”
“父皇聖明。”
晏邢天躬身行禮,垂下的眼簾遮住了眸中一閃而過的復雜。
目的已達,他又與父皇議了幾件朝中瑣事,便告退出來。
站在殿外漢白玉的台階上,望著遠處宮牆疊嶂,天際流雲舒卷。
晏邢天的心緒也如那雲絮般,飄向遙遠的滄州水鄉。
飄向那個年僅十三歲、或許正在家中學習詩書禮儀、對未來命運一無所知的小小姑娘。
將她父親調回京城,讓她出現在貴女的圈子里。
是他能為“舊人”,所做的、最不動聲色也最合乎情理的第一步。
至于兩年後的事……便到時再說吧。
晏邢天微微斂眸。
他將翻涌的思緒盡數壓下,恢復成一國儲君應有的沉穩持重,緩步朝東宮走去。
……
而崔府這邊。
那日馬球場驚馬後,崔淮凜策馬回府,一路心神不寧。
那聲聲“崔公子”,疏離冷淡,與往日軟糯依賴的“淮凜哥哥”判若兩人。
她竟真的……放下了嗎?
這個認知像一把鈍刀,在他心口反復碾磨,帶來陌生而尖銳的痛楚。
水榭居書房內,燭火搖曳,卻驅不散他眉宇間的陰霾。
他試圖如往常般執卷閱讀,可卻一個也入不了眼。
“砰!”
手中的書卷被重重擲于案上,發出沉悶聲響。
廖丞豐在外間听得心驚,卻不敢入內打擾。
崔淮凜閉上眼,深吸一口氣,試圖壓下胸腔中翻涌的、幾乎要沖破他多年修養的暴戾與焦躁。
他自幼被教導克己復禮,一言一行皆代表清河崔氏的門風。
他的人生軌跡早已被規劃清晰——
入仕,光耀門楣,娶一位能撐起宗婦責任的賢德妻子,延續崔氏輝煌。
淼淼,大晏的嫡公主,金枝玉葉,天真嬌憨,是他規劃之外最明媚卻也最不合時宜的意外。
他……貪戀她帶來的溫暖與光亮。
但他更清楚,這份純粹與天真,無法在崔氏錯綜復雜的宗族關系中存活。
他一次次冷言推開,用最傷人的話語斬斷她的念想。
何嘗不是在斬斷自己心底悄然滋生的、不該有的妄念?
他原以為,徹底斷干淨,對彼此都是最好。
可當她真的轉身,可能走向旁人時。
那股幾乎能將人吞噬的恐慌與不甘,來得如此猛烈,遠超他的預期。
“不堪為世家宗婦?”
崔淮凜低聲重復著自己昔日的話語,唇角扯出一抹苦澀至極的弧度。
如今听來,何其可笑。
又何其……自欺欺人!
他何時真正用衡量“宗婦”的標準去衡量過她?
他分明只是……
害怕自己會沉溺于那雙純淨的眼眸。
害怕自己會因她而背離家族期許。
害怕自己無法護她周全!
而今,她或許即將被他人攬入懷中,悉心珍藏。
那個會偷偷塞給他蜜糖、會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會為他一句否定哭紅眼楮的小姑娘,將徹底與他無關。
光是想象那般場景,便覺心如刀絞,呼吸窒澀。
不。
一個清晰無比的聲音自心底最深處轟然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他絕不允許。
什麼家族責任,什麼宗婦標準,什麼理智權衡……
在這一刻轟然倒塌。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眼睜睜看著她嫁給別人。
無法接受她的笑靨為他人綻放,她的淚水為他人而流。
他,崔淮凜,清河崔氏的嫡長孫,未來的家族執掌者。
在掙扎與自我欺騙之後,終于對自己承認——
他早已對那個被他親手推開的、珠圓玉潤、天真嬌憨的小公主,動了心,用了情。
深至……無法割舍。
所以,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重新搶回她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