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皇後宮內,氣氛凝重而肅穆。
武媚娘端坐在錦榻之上,儀態端莊,她的美目凝視著李治,兩人正在商議朝堂上的諸多事務。
武媚娘的聲音清脆而堅定,她詳細地分析著當前的局勢和各種問題。
李治則認真傾听,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然而,就在討論的過程中,武媚娘忽然停住了話頭,似乎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她的目光微微一閃,輕聲說道︰“聖人,前幾日我忽然想起了李義府。當年廢王立武之時,他可是第一個站出來奏請的,為我出了不少力呢。”
李治手中摩挲著茶盞,抬起頭來,與武媚娘的目光交匯。
他的臉上並沒有顯露出太多的情緒,只是緩緩地說道︰
“哦?你倒還記得他的舊功。只是李義府之前因為貪墨、欺壓同僚等罪名被貶,這才出去沒多久,現在就調他回來,會不會太早了些?”
武媚娘微微一笑︰
“聖人,我也知道李義府之前犯了些過錯。但他畢竟是有才能的,而且對朝廷也曾有過貢獻。如今他在外任職也有些時日了,想必已經有所反省。若能將他調回長安,讓他為朝廷再盡些力,豈不是更好?”
李治沉默片刻,思考著武媚娘的話。他知道李義府的確是個有能力的人,但他的品行卻讓人有所擔憂。然而,武媚娘的提議也並非毫無道理。
最終,李治點了點頭,說道︰“既然你如此看重他,那就依你所言吧。不過,待他回來後,還需多加觀察,若他再有什麼不當行為,絕不能姑息。”
武媚娘連忙應道︰“聖人放心,媚娘自會讓人去監視的。”
李治端坐在案幾前,右手端起茶盞,左手則有節奏地輕敲著茶盞的邊緣,發出清脆的聲響。
他的目光落在武媚娘身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若有似無的笑容,但這笑容並未到達眼底。
李治心里很清楚,武媚娘之所以想要召回李義府,無非是因為兩人之間的舊情,同時也是為了在自己身邊安插一個親信,以鞏固她的勢力。
然而,李治並非毫無主見之人,他自然不會完全听從武媚娘的意見。
對于李義府這個人,李治心中早有定論。
如果李義府能夠安分守己,不再像以前那樣貪墨跋扈,那麼將他留在朝廷中,或許還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但若是李義府仍然不知收斂,繼續胡作非為,那麼這次召回正好可以成為一個借口,將他徹底扳倒。
如此一來,既可以除去一個潛在的隱患,又能讓武媚娘明白,朝堂大權終究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到這里,李治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他放下手中的茶盞,看著武媚娘︰
“你所言不無道理。既然如此,就依你所言,定在七月初八將他調回長安。
不過,先給他一個閑職,讓他暫時閑置一段時間,也好觀察一下他的表現。”
武媚娘見李治應允,心中暗喜,她的眼底迅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但很快就被她掩飾過去。
她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後微笑著補充道︰
“聖人考慮得真是周全啊。不過,李義府畢竟曾經立下過一些功勞,這次回來後,聖上您也不必對他太過苛刻。不妨先讓他適應一下新的環境,看看他的表現如何。如果他有什麼做得不妥當的地方,聖上您再適時地提醒他,這樣也不遲嘛。”
武媚娘的這番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為李義府著想,擔心李治一開始就對他過于嚴厲,會讓李義府感到無所適從。
但實際上,她真正擔心的是李治會徹底斷絕與李義府的聯系,從而使自己失去這條重要的人脈。
李治自然明白武媚娘的心思,但他並沒有直接點破,只是淡淡地回應︰
“朕心里有數。賞罰分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他若是真的能夠改過自新,朕自然不會虧待他;
可若是他還敢重蹈覆轍,繼續貪污腐敗、欺壓同僚,那也就無需多言,朕會立刻讓他卷鋪蓋走人,免得他留在朝堂上惹是生非。”
李治的這番話,雖然說得雲淡風輕,但其中的分量,武媚娘又怎能听不出來呢?她心里很清楚,李治雖然看似同意召回李義府,但實際上早已留了後手。
不過,武媚娘並不著急,她相信只要李義府能夠回到長安,就一定會有機會重新攀附上來。
到那時,她再慢慢地調教他,相信總能讓他為自己所用。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其他政務方面的事情後,武媚娘便緩緩站起身來,向李治行禮告辭。
她輕盈地轉身,優雅地走出了殿門。
當她的身影即將消失在門口時,她突然停下腳步,回過頭來,目光凝視著太極殿的方向,仿佛那里有什麼讓她牽掛的事物。
武媚娘的心中暗自思忖道︰
“李義府啊,這次可是你難得的機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千萬不要讓我失望,更不能給聖人留下任何可以借機處置你的把柄。”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和憂慮,似乎對李義府的表現既有所期望,又有些擔憂。
而在殿內,李治目送著武媚娘離去,直到她的背影完全消失在視線之外。他端起桌上的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然後放下杯子,眼神變得愈發深沉起來。
“李義府不過是一顆棋子罷了”
李治心中暗想
“用得好的話,可以制衡各方勢力,但若用得不好,那就毫不猶豫地將他舍棄掉。武媚娘想要借助他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哼,朕倒要看看,這顆棋子最終到底會對誰更有利。”
時間匆匆流逝,沒過幾天,調回李義府的旨意便已經擬定完畢,只等七月初八這一天正式頒布下去。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宮廷內外,引起了不少大臣們的私下議論。
“李義府剛剛被貶官,這麼快就又被召回,恐怕不太合適吧?”
一位大臣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是啊,如此反復無常,豈不是讓其他官員們心生不滿?”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然而,這些議論並沒有影響到李治的決定,他依然堅定地等待著七月初八的到來,準備將這道旨意正式下達。
無人知曉,太極殿內的兩位掌權者,心中各有盤算。
一人欲借舊部以固其位,一人欲借棋子以控朝堂。此場看似平常的召回,實則暗藏無盡城府,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