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壬午日,晨曦微露,刑部的官員們便已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焦躁不安。他們早早地來到衙署外,整齊地列隊等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緊張和期待。
原來,李治皇帝剛剛從東都返回京城沒幾日,就迫不及待地下達了一道聖旨,要親自查閱京城獄中的囚犯檔案。
這道聖旨猶如一道驚雷,在刑部引起了軒然大波。主事的侍郎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不敢有絲毫怠慢,親自指揮著吏員們將堆積如山的卷宗按照罪名進行分類整理。
經過一番忙碌,卷宗終于被整理完畢,整齊地堆放在大殿兩側的案幾上。
侍郎輕聲叮囑吏員們︰
“把那些刑期已滿、案情輕微的卷宗都挑出來,放在最上面。陛下今日怕是要施恩,我們可不能出任何差錯。”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辰時剛過,李治的車駕緩緩抵達刑部。
車駕停下,李治身著常服,步履穩健地走下車來。他的身後緊跟著一群官員,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他走進大殿。
一進大殿,李治的目光便徑直落在了那堆卷宗上。
他快步走到案幾前,揮手示意眾人退下,只留下一個熟悉律法的侍御史在旁協助。
然後,他隨手拿起最上面的卷宗,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因偷了兩匹布而被判流放的大壯。
卷宗中的供詞詳細記錄了這個大壯的家庭情況,他家中有一位年邁的母親,無人照料。李治眉頭微蹙︰
“偷布雖不對,但罪不至流放。”
李治面色凝重地看著手中的卷宗,略作思索後,提起朱筆,在卷宗上龍飛鳳舞地批道︰
“改判杖二十,罰錢賠償,釋放歸家侍母。”
一旁的侍御史見皇帝如此決斷,趕忙在一旁記錄下來。
他注意到皇帝接連翻看的都是一些輕罪卷宗,心中不禁有些詫異。
正當他猶豫是否要開口提醒時,皇帝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似乎是察覺到了他的心思。
“聖人,那邊有幾樁案子是去年水災時的逃稅案,當時判得重了些。”侍御史鼓起勇氣說道。
李治聞言,微微皺眉,隨即將目光投向那疊卷宗。他快速翻閱著,果然發現里面多數都是災民因為無力繳納賦稅而被判處徒刑的案子。
李治逐頁細看,當看到一個名叫趙五的農夫時,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趙五家中的房屋在去年的水災中被淹沒,生活陷入困境,無奈之下只好逃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卻被判處了一年的勞役。
“水災之年,百姓本就艱難。”
李治不禁嘆息︰
“這些災民已經失去了家園,還要遭受牢獄之災,實在是可憐。”
他拿起朱筆,在趙五的卷宗上批注︰
“查核災情記錄,屬實者免罪釋放,所欠賦稅一並豁免。”
午時將近,太陽高懸天空,李治坐在案幾前,已經翻閱了大半的卷宗。
案幾上,被他批注了“釋放”和“減刑”的卷宗堆積如山,而只有寥寥數樁盜竊傷人、貪贓枉法等較為嚴重的案子被放置在一旁。
李治揉了揉因為長時間握筆而發酸的手腕,抬起頭,對著侍御史吩咐︰
“將這些需要赦免的卷宗整理出來,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那些所犯罪行較輕且已服刑過半的囚犯,即刻釋放他們;第二類,是那些量刑過重的案件,按照律法重新判決;第三類,是那些家中有特殊困難的囚犯,先核實情況,若屬實則準予保釋,待到秋後再做商議。”
侍御史領命而去,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牢房。囚犯們都緊張地豎起耳朵,仔細聆听著外面的動靜。
獄卒開始點名,叫到名字的囚犯先是一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他們確認自己真的被赦免後,有的囚犯喜極而泣,有的則對著皇宮的方向不停地磕頭,感恩戴德。
那個因為偷布而被關進牢房的大壯,在被帶出牢房時,仍然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結結巴巴地問獄卒︰“官爺,您……您真的放我回家嗎?”
獄卒滿臉笑容地對小賊說道︰“這可是聖人開恩,你還不快點謝恩!”
大壯聞言,如蒙大赦,趕忙雙膝跪地,不停地磕頭,嘴里還念念有詞︰“謝陛下恩典!謝陛下恩典!”
時間來到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宮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李治端坐在龍椅上,神情嚴肅地召見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他的面前擺放著一摞厚厚的卷宗,這些都是尚未被赦免的案件。
李治指著那些卷宗,對兩位大臣說︰
“這些案子雖然都是重罪,但我們不能輕易放過,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比如這個受賄的縣丞,不僅要查看他是否將贓款追回,還要考察他是否有真心悔改的意思;而那個斗毆傷人的,一定要問清楚他到底是主動挑釁還是出于防衛過當。”
李治頓了頓,接著強調︰
“朕之所以施恩,並不是要縱容犯罪,而是希望讓百姓們知道,朝廷在量刑時,不僅要依據律法,還要兼顧情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讓百姓們信服。”
尚書聞言,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微臣謹遵陛下旨意,即刻著手組織人員進行復核工作,定當秉持公正、嚴謹之原則,絕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亦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惡人!”
李治微微頷首,表示滿意,接著又囑咐道︰
“此外,對于那些即將被赦免的囚犯,在釋放他們之前,務必要當面告誡他們,讓他們知曉此次獲赦實屬不易,回去之後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切不可再行違法亂紀之事。同時,地方官員也需多加留意這些人,若發現其中有確實生活困難者,應酌情給予一定的救濟和幫助,以免他們因生計所迫而再度誤入歧途。”
待到傍晚時分,赦免的文書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地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听聞皇帝竟然親自閱卷並決定釋放囚犯,一時間都沸騰了起來,紛紛涌上街頭巷尾,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在一個熱鬧的集市上,賣菜的張大娘正和鄰居閑聊著。突然,她提到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消息︰“听說那個偷布的大壯被放出來了,而且還能回家照顧他的老娘呢!”
鄰居听後,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接著點頭說道︰
“可不是嘛!這可真是太好了。那個大壯雖然犯了錯,但他也是為了生活所迫啊。現在他能回家照顧老娘,也算是一件幸事。”
張大娘接著感慨道︰
“是啊,聖人真是體恤百姓啊!不僅放了大壯,去年水災的時候,那些逃稅的人也都被放了呢。”
鄰居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這才是為民做主的好皇帝啊!他知道百姓的難處,不會一味地懲罰,而是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