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慶三年二月甲戌日,清晨的陽光灑在東都洛陽的城牆上,城門緩緩打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李治和武媚娘的車駕在侍從的簇擁下,緩緩駛入城中。
車輪滾動的聲音在空曠的街道上回蕩,吸引了沿途百姓的目光。
百姓們紛紛駐足,躬身行禮,目送著皇帝和皇後的車駕遠去。
李治坐在車中,透過車窗,看到百姓們恭敬的樣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滿足感。
車駕行至宮門前,吏部官員早已等候多時。
他們整齊地站成一排,手中捧著各州送來的文書,等待皇帝的檢閱。
李治走下車來,吏部官員們紛紛跪地行禮,然後將文書呈給皇帝。
李治接過文書,隨意翻看了幾本,突然問道︰
“桂州近來可有要事呈報?”
吏部官員趕忙回稟︰
“回陛下,暫無急報,只是上月十駙馬送來的民生簡報里,提過街市衛生之事。”
此時的桂州城,陽光明媚,微風拂面。
李孟姜和周道務正在鏢局後院核對賬目。
李孟姜身著一襲淡藍色的長裙,長發如瀑布般垂落在雙肩上,她的美麗如同春日里盛開的花朵。
周道務則穿著一身深色的長衫,身材高大挺拔,他的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
兩人相對而坐,專注地看著賬本,不時交流幾句。
忽然,李孟姜的目光被窗外的街道吸引住了。
她看到街上的雜役們正忙碌地清掃著地面,然而,剛剛掃干淨的街道上,又有人亂扔果皮紙屑。
雜役們無奈地撿起這些垃圾,繼續清掃。
李孟姜皺起眉頭,放下手中的賬本,對周道務說︰
“周哥哥,你看這街上,剛掃干淨就有人亂丟東西,雜役們從早忙到晚也清不完。朝廷是不是該立個規矩管管?”
周道務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無奈地說︰
“淺淺,其實我前些日子已經讓人在城中各處張貼了告示,提醒百姓們不要亂丟垃圾,可總有人不當回事。”
李孟姜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僅僅依靠張貼告示恐怕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處罰措施才行。依我之見,你不妨撰寫一道奏折,趁著陛下剛剛返回東都之際,奏請加強這方面的律法。”
她一邊說著,一邊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般地列舉道︰
“對于初次觸犯者,可以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讓其感到肉痛,同時再施以輕微的體罰,比如打手板,好讓他們記住這個教訓;若是再犯,就不能再心慈手軟了,應當動真格的,施以杖責,讓他們真正體驗到疼痛的滋味;而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頑固分子,僅僅罰款和杖責已經不足以懲戒他們了,應當在他們的臉上刺上‘賤’或者‘垃圾’這樣的字,讓街坊鄰居們都能看到,讓他們無地自容,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隨意亂丟垃圾。”
周道務听完李孟姜的話,臉上露出些許遲疑之色,猶豫地問道︰
“在臉上刺字,這處罰是不是太重了些?”
李孟姜連忙搖頭,解釋道︰
“周哥哥,你可別覺得這處罰過重。你想想看,如果有人將垃圾傾倒進井里,或者扔進河道中,這不僅會污染水源,還會危害到一城百姓的健康。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天理難容啊!對于這樣離譜的人,就必須要施以重罰,直接將他們發配到邊疆去戍邊,讓他們在那里辛勤勞作,接受改造,好好嘗嘗生活的艱辛。”
她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又接著說道︰
“如果有人到了戍邊之地還是不知道悔改的話,那處罰就必須要更加嚴厲一些才行,不然根本無法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啊。”
周道務听後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于是馬上鋪開紙硯,準備開始寫奏折。
他首先寫道,桂州的街市上由于人們隨意亂扔垃圾,導致了“巷陌污穢、蚊蠅滋生”的情況出現。
接著,他將李孟姜的提議原原本本地轉述了出來︰
“對于初犯者,要打二十下手心,並且罰款五十文;如果是再犯,那就杖責六十;要是有人污損了水源,或者是屢教不改的,就要在臉上刺字,然後當眾示眾;如果情節特別嚴重的,就要發配到邊疆去服勞役一年;要是到了這個地步還不知道悔改的,那就只能按照法律規定加重刑罰了。”
寫完之後,周道務又把這篇奏折讀給李孟姜听,李孟姜听後連連點頭︰
“這樣一來,條理就非常清晰了,而且把百姓們所受到的影響也都寫得很明白,我相信聖人看了之後肯定會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的。”
翌日天方微亮,曉霧尚未散盡,桂州都督府內,周道務已親自主持,將那份關于整治市容、革除陋習的奏折鄭重封緘,交予驛站快馬,星夜兼程送往東都洛陽。
此時的洛陽,正是高宗李治處理完遷都事宜,稍得喘息之際。
御座之上,他接過內侍呈上的奏折,見是桂州而來,略感訝異,展開一看,不禁莞爾,轉頭對身旁垂簾听政的武媚娘笑︰
“朕這十姐夫,真是個閑不住的,連民間丟棄污穢之物,也要專折上奏,立下定規,倒也有趣。”
武媚娘聞言,接過奏折,凝神細讀,秀眉微蹙,隨即開口道︰
“聖人明鑒,桂州地濕,百姓若隨意棄置污穢,易生疫病,波及民生,此事確需整頓,駙馬有此遠見,亦是分內之責。只是,奏折中提及初犯即刺面,再犯便要戍邊,這般刑罰,是否過重,恐失民心?”
李治聞言,亦收起笑容,沉吟片刻,道︰
“媚娘所言極是。
治理之道,當寬嚴相濟。初犯者,罰錢並笞其手心,以示懲戒,尚可;再犯者,杖責六十,亦算合理。至于那刺面之刑,過于酷烈,有傷風化,改作‘罰充街役三日’如何?讓他親身體驗清掃街道之苦,目睹污穢之害,比在臉上刺字,更能使其銘記教訓,也更顯朝廷教化之意。”
三日後,刑部的批文便如羽箭般飛抵桂州。
周道務接到文書,不敢怠慢,當即命書吏工整謄抄數份,張貼于城門內外、集市通衢等顯眼之處,務使家喻戶曉。
那告示上寫道︰
“門下︰茲據桂州都督周道務所請,為整飭市容,杜絕污穢,防止疫病,保我民生。特頒下條規︰凡市井百姓,有隨意拋灑垃圾、棄置污穢于街巷者,初犯,笞二十,罰錢五十文;再犯,杖六十;若有故意污損公共水源者,杖一百,另罰充街役半月;倘若屢教不改,頑劣成性者,則發配邊疆,戍邊一年,以儆效尤。此令。”
告示一出,立刻引得滿城百姓圍觀,議論紛紛。
人群中,一位每日挑擔賣菜的王嬸,看著告示,咂舌道︰
“哎喲喂,這可了不得!往後這菜葉子、爛菜根可不敢隨便扔了,五十文錢呢,夠買兩斤好肉了,夠咱老兩口吃頓飽的,可不能為圖省事,丟了這筆錢,還得挨板子!”
周道務隨即傳令下去,命捕頭帶著衙役,在街市之中往來巡查,務必令行禁止。
告示張貼後的第一天,便有三個不長眼的小販,在自家攤位旁隨意丟棄果皮雜物,被巡街衙役逮了個正著。
衙役們也不徇私,當即按告示上的規矩,先罰了他們五十文錢,然後拉到街邊,當眾 啪啪各打了二十手心。
那幾個小販疼得齜牙咧嘴,眼淚直流,不住地作揖求饒,保證下次再也不敢了。
一旁負責清掃街道的雜役們,見此情景,無不拍手稱快,笑道︰
“早就該這樣立規矩了!以前咱們累死累活剛掃干淨,轉頭就有人亂扔,這下好了,有官府撐腰,看誰還敢!咱們也能省點力氣,這街道啊,也能干淨些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