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因為作偽證,被當庭杖責二十大板,打得他皮開肉綻、慘叫連連。
打完之後,布之道一臉嚴肅地教訓他道︰
“以後作證必須如實陳述,絕不能再敢有絲毫的欺瞞,否則必定嚴懲不貸!”
張偉連連點頭,嘴里不停地說著“是是是”,然後捂著屁股,一瘸一拐地狼狽退下。
與此同時,賬房先生也因為篡改文書而受到了懲罰,被罰俸半年。
而負責記錄的文書吏則被斥責為粗心失職,責令他重新整理所有的獄案卷宗,以確保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布之道轉頭對臨時接管縣衙事務的縣丞說道︰
“這個案子雖然不大,但卻暴露出了我們刑獄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
你需要立刻去核查全縣所有尚未審結的案件,重點查看供詞與物證是否相互吻合,證人的證詞是否存在矛盾之處。
如果發現有類似的問題,一定要一並上報給我。”
縣丞聞听此言,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躬身施禮,口中說道︰“卑職遵命,這就去辦,定然不會再有任何的疏漏之處。”
時間來到午時,布之道率領著使者團隊抵達襄城縣。
眾人稍作休整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處理公務。
在查看一樁斗毆致死案時,布之道銳利的目光落在了案發現場的凶器上,只見那凶器上僅有被告的指紋,這讓他心生疑慮。
“死者身中三刀,為何凶器上只有被告指紋?當時在場的證人為何未錄口供?”布之道面色凝重地問道。
面對布之道的質問,縣令吳能有些支支吾吾,解釋道︰
“證人當時受到驚嚇,未能提供有效證詞。”
布之道眉頭一皺,顯然對這個解釋並不滿意,他當機立斷下令道︰
“立刻傳召所有在場人等,今日務必將他們的證詞全部錄完。若有人膽敢包庇隱瞞,一經查實,一並追責。”
命令一下,縣衙內頓時忙碌起來,衙役們迅速行動,去傳召相關人員。
未時,審訊仍在繼續。在郾城縣獄,一名被判流放的逃稅犯正跪在地上,哭訴著自己的冤屈︰
“小人並非故意逃稅,實在是去年遭遇了嚴重的水災,家中顆粒無收,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布之道仔細地翻閱著戶籍冊和災情記錄,逐頁查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一番認真的比對和核實,他終于在其中找到了“郾城去年夏澇,免賦三成”的記載。
確認無誤後,布之道毫不猶豫地在相關處做了批注︰
“查核該犯納稅記錄,若確屬災戶,按律改判杖責釋放。”他的字跡剛勁有力,顯示出他對這個決定的堅定態度。
一旁的文書吏迅速記下了布之道的指令,並特別注明“三日內呈復核結果”,以確保這個重要的任務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傍晚時分,第一批審訊文書如預期般傳回了驛館。
李治坐在案前,神情專注地逐頁翻看這些文書。
當他看到布之道標注的“存疑案件七起”時,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將大理寺卿召至跟前。
大理寺卿匆匆趕來,向李治行禮後,接過卷宗開始翻閱。
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面色凝重地奏道︰
“陛下,其中有三起案件可能涉及刑訊逼供,臣認為需要立刻帶人前往核查。”
李治听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他深知刑獄之事關系到朝廷綱紀的根基,絕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于是,他嚴肅地對大理寺卿說道︰“刑獄之事關乎公正與正義,一絲一毫都不能放過。
若查實有官吏枉法,即刻革職查辦,絕不容情。”
大理寺卿領命後,深知此次任務意義重大且時間緊迫,他不敢有絲毫懈怠,決定親自率領團隊深入調查這三起存疑案件,以維護司法的公正和嚴明。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城市漸漸被黑暗籠罩,但大理寺卿所在的驛館卻燈火通明。
他坐在案前,聚精會神地翻閱著各種卷宗和資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努力拼湊出案件的真相。
與此同時,在皇宮內,李治也在忙碌著。他審閱著各縣獄政月報,仔細查看每一個數據和案例。
當他看到許州下轄三縣存在“輕罪重判”的現象時,眉頭緊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憤怒。
李治毫不猶豫地提起筆,在月報上批示道︰
“凡盜竊不足五匹絹、斗毆未傷人者,不得判流放以上刑罰。
各州需將此條貼于獄門,讓犯人知曉律法底線。”他的字跡剛勁有力,透露出他對司法公正的執著和決心。
就在李治專注于工作時,內侍輕輕走了進來,為他添上一杯熱茶。
內侍看著案上已經堆積如山的十余本卷宗,心中不禁感嘆皇帝的辛勞。他輕聲說道︰
“陛下,您已經忙碌了一整天,是否需要歇息片刻呢?”
李治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自言自語道︰
“再看兩本吧,這些案子可都是關乎著百姓們的身家性命啊,絕對不能有絲毫的耽誤。”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三更時分。
就在這時,大理寺卿派人傳來了復核快報。李治連忙打開快報,仔細閱讀起來。
原來,在這七起存疑的案件中,有四起確實屬于審理過程中的疏漏,現在已經改判了;
另外兩起則涉及到獄卒索賄的問題,相關的人員也都已經被收押起來了;
還有一起則是誣告,原告也已經被追究責任了。
李治看完之後,在文末批注道︰“執法者就應該像一面明鏡一樣,不可以有半點私心。
傳諭各州,每個月都必須將獄案的審理情況報送刑部,朕要親自進行抽查。”
窗外的月光越來越濃,李治將批示好的文書整理成冊,然後對侍臣說道︰
“明天把這些卷宗送到吏部去,讓他們把刑獄是否清明也納入到地方官員的考績當中。”
侍臣躬身應諾,表示一定會按照皇帝的旨意去辦。就在侍臣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李治突然又開口說道︰
“治世不僅僅是要讓倉庫里堆滿糧食,更重要的是要讓刑獄清明,這樣百姓們才能安心地過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