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聞听李治所言,趕忙屈膝行禮,柔聲應道︰
“陛下聖明,思慮周詳。各王府的俸祿關系到宗室的安穩,確實應當仔細核查,以免出現差錯。”
說罷,她輕輕地將宗室名冊合上,放置在一旁。
接著,武媚娘又補充道︰
“去年雍王府曾奏報食邑收成不足,此次正好可以一同查驗清楚,以明真相。”
李治听後,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含元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淡淡的金色光芒。
戶部尚書盧承慶手捧厚厚的賬冊,急匆匆地趕往含元殿。
進入殿內,盧承慶見李治正在案前聚精會神地批閱奏折,便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地將賬冊放在案旁,然後躬身侍立在一旁,不敢發出一絲聲響。
李治似乎察覺到了盧承慶的到來,他抬起頭,面帶微笑地說道︰
“盧尚書,你來得正好。這些俸祿清單,朕正等著細細查看呢。”
盧承慶趕忙回答道︰
“陛下,微臣已經吩咐戶部的吏員們將各個王府近三年的俸祿明細都整理成冊了,並且按照親王、郡王、國公等不同的等級進行了分類,這樣陛下您查閱起來會更加方便一些。”
李治听後,隨手拿起放在最上面的那本親王俸祿冊,只見冊子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數字和文字。
他的指尖輕輕劃過這些字跡,仿佛在感受著每一個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突然,李治的目光停留在了其中一項上,他指著那一行字問道︰
“周王李顯雖然年紀尚小,但他的俸祿可不能比其他親王少啊。這里寫著歲賜的二十匹綢緞,是按照上等蜀錦的標準撥付的嗎?”
盧承慶見狀,連忙躬身回答道︰
“回陛下,所有親王的歲賜綢緞都是由益州織造局專門供應的,每一匹都蓋有官印,絕對不會有任何摻假的情況。”
李治听後,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繼續翻閱著冊子。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口說道︰
“小孩子的衣物需要用柔軟的面料,這樣穿著才會舒服。你去告訴尚衣局,讓他們多費點心,一定要給周王李顯挑選最好的布料。”
當李治翻到郇王李素節的俸祿頁時,他的眉頭微微皺起。
他注意到李素節剛剛改封郇王,食邑也從雍州遷移到了河東。
李治不禁思考起這兩地的租稅差額該如何填補。
一旁的盧承慶見狀,急忙解釋道︰
“陛下,微臣已讓戶部仔細核算過了。雖然郇地的食邑比雍州少了三百戶,但河東地區盛產鹽鐵,其每年的收入實際上更為豐厚。因此,我們已經從鹽稅中補足了這個差額,絕對不會虧待郇王府。”
李治听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拿起筆,在賬冊上圈出了“鹽稅補足”這四個字,然後說道︰“這件事情一定要詳細地寫入文書,讓素節清楚地了解朝廷的安排。”
武媚娘手捧茶盞,蓮步輕移,緩緩走進殿內。
她見李治正全神貫注地翻閱著賬冊,便輕聲問道︰
“陛下,可還記得滕王李元嬰去年請求增加俸祿一事?”李治聞言,抬起頭來,眼中閃過一絲回憶之色。
武媚娘繼續說道︰
“當時,滕王稱王府修繕費用不足,需要額外撥款。然而,後來經查實,卻是王府的管事貪污所致。”
李治听後,臉色一沉,冷哼一聲道︰“宗室之中,難免會有貪墨之徒。
此次核查,不僅要查看清單,還要抽查各王府的實際用度,絕不能讓這些人有機可乘。”
他轉頭對盧承慶吩咐道︰“
傳朕旨意,讓御史台派遣兩名御史,暗中查訪各王府的管事。若發現有克扣舞弊之舉,立刻將其拿下,嚴懲不貸。”盧承慶趕忙應道︰“微臣遵命。”
正當盧承慶領命準備退下時,李治忽然又叫住了他︰
“等等,各王府的護衛親兵俸祿,是否也是由兵部撥付?”
盧承慶稍作思索,回答道︰“回陛下,確實如此。”
李治眉頭微皺,叮囑道︰“親兵關系到藩王的安全,其俸祿必須按月足額發放,不得有絲毫拖欠。
若有延誤,定要追究兵部官吏的責任。”盧承慶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將陛下的旨意傳達下去。
待盧承慶離去後,武媚娘微笑著為李治斟上一杯熱茶,柔聲道︰
“陛下如此重視宗室俸祿之事,必能杜絕貪腐之風,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李治端起茶盞,輕抿一口,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偏殿內,李治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賬冊。
他仔細地翻閱著,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過了一會兒,李治喚來負責宗室事務的宗正寺卿,將賬冊推到他面前,指著其中一頁說道︰
“朕看周王府的俸祿清單里,少了一項‘教養費’。”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
宗正寺卿連忙湊上前,順著李治的手指看去,只見那一頁的空白處確實沒有填寫任何內容。
他心中一緊,趕忙解釋道︰“陛下,這……這可能是疏忽所致。”
李治擺了擺手,打斷了宗正寺卿的話,
“顯兒還年幼,需要請師傅教導,這筆費用要從宗正寺專款里撥付,每月五十貫,要確保用在實處。”他的語氣不容置疑。
宗正寺卿連連點頭,應道︰
“臣這就補上,明日便安排博學之士前往周王府任教。”
李治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將目光轉向坐在一旁的武媚娘。
武媚娘正專注地翻看另一本賬冊,那是郇王府的清單。
忽然,武媚娘指著賬冊上的“農田租稅”一項,對宗正寺卿說道︰
“這里寫著‘按五成征收’,是不是太低了?”她的聲音清脆而堅定。
宗正寺卿有些驚訝地看著武媚娘,解釋道︰
“回皇後殿下,藩王食邑租稅向來按五成征收,其余五成歸百姓自用,這是開國時定下的規矩。”
李治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地說道︰
“這個規矩絕對不能更改,必須要保證百姓們有一定的盈余,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夠安心地耕種土地。”
說罷,他拿起筆,在清單上鄭重地批注道︰“務必嚴守祖宗立下的制度,絕不可擅自增加租稅。”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已至傍晚時分。此時,御史台的奏報如往常一樣被送到了宮中。
李治展開奏報,只匆匆掃了一眼,臉色便瞬間沉了下來。
“果然不出我所料,這里面果真存在問題!”
李治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惱怒︰
“韓王府的管事竟然膽敢克扣去年冬季的炭錢,以至于王府內的內侍們在寒冬中飽受寒冷之苦。”
一旁的武媚娘見狀,連忙接過奏報仔細閱讀。
待她看完後,不禁眉頭緊蹙,面露憂色地說道︰
“韓王李元嘉向來以寬厚仁慈著稱,恐怕這次是被他底下的人給蒙蔽了吧。”
李治對內侍吩咐道︰
“即刻傳旨給韓王府,將那管事立刻押往洛陽問罪,不得有絲毫延誤。同時,從戶部調撥三百斤炭送往韓王府,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