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他那雙深邃的眼眸,此刻也顯得格外明亮。
只見他緩緩地舉起手中的酒杯,仿佛那酒杯中承載著整個國家的重量。
他的動作優雅而從容,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威嚴和自信。
當他將酒杯舉至與眼楮齊平的高度時,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感受著這一刻的莊重。
然後,李治深吸一口氣,用他那洪亮而富有磁性的聲音高聲說道︰
“宗室本是同根生啊!”這句話如同洪鐘一般在宮殿中回響,震撼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
他的聲音中既包含著對宗室的親近之情,又透露出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
接著,李治繼續說道︰
“朕衷心希望諸位王爺能夠齊心協力、同德一心,共同守護我們的國家和家園。”
他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個人的心頭。
在這一刻,宮殿中的氣氛變得莊重而親切,眾人都被李治的言辭所打動。
武媚娘見狀,也隨即下令讓侍從們將賞賜分發給各桌。
這些賞賜包括精美的珠寶、華麗的綢緞以及各種珍貴的物品,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送給李顯的長命鎖和玉如意。這兩件禮物不僅價值連城,更象征著皇家對李顯的特別寵愛,引得在場眾人紛紛贊嘆不已。
午後,陽光明媚,李治帶著武媚娘和李顯一同前往太廟,進行一場莊重的祭告儀式。
太廟內,香煙裊裊,莊嚴肅穆。李治站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親手點燃香燭,然後虔誠地禱告︰
“今日,朕封七子李顯為周王,願列祖列宗保佑他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輔佐社稷,為我大唐江山社稷貢獻力量。”
李顯被乳母緊緊地抱在懷中,他那稚嫩的小臉上透露出一股認真的神情。
當乳母將他輕輕放在蒲團上時,李顯毫不猶豫地磕了下去,小腦袋與蒲團踫撞發出的聲音在安靜的太廟中顯得格外清脆。
他的動作雖然有些笨拙,但卻充滿了對祖先的敬畏之情,讓人不禁心生憐愛。
在禮官宣讀祭文的過程中,香火繚繞,煙霧彌漫,仿佛讓人感受到了歷代先帝的目光正注視著這對父子。
李治靜靜地站在那里,聆听著祭文中的每一個字,心中默默祈禱著李顯能夠平安順遂、茁壯成長。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得知後都非常高興。
他們自發地在街頭巷尾掛起了紅燈籠,以示對李顯的祝福和對皇室的敬意。
整個城市都被這喜慶的氛圍所籠罩,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听說陛下封了周王!”
賣糖畫的老漢滿臉喜色地邊做邊說︰
“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咱們大唐後繼有人啦!”他的聲音不大,卻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紛紛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茶館里的說書先生听到這個消息,也臨時改了話本,將李顯冊封的故事編成段子,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
听眾們听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都說這是國泰民安的好兆頭。
武媚娘坐在殿內,看著案上堆積如山的賀禮,心中也是歡喜。
她對李治笑道︰
“宗室諸王和外邦使者都送了禮,尤其是吐蕃和新羅的使者,送來的珊瑚與寶劍倒是稀罕物件。”
李治接過禮單,仔細翻看了一遍,笑道︰
“他們是沖著大唐的國威來的。不過西域未平,這些虛禮不必放在心上,倒是要讓戶部將各地送來的賀禮折算成糧草,送往河西支援邊軍。”
傍晚時分,乳母抱著熟睡的李顯前來請安。
小皇子的懷里還緊緊抱著那枚金印,仿佛那是他最珍貴的寶貝。
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像是在做什麼美夢,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憐愛。
李治緩緩地走到床邊,小心翼翼地為床上的孩子掖好被角,仿佛這個小小的動作都蘊含著無盡的父愛。
他轉過身來,看著站在一旁的武媚娘,輕聲說道︰
“顯兒年紀雖小,但他肩負著宗室的期望和未來。
朕今日冊封他為周王,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更是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宗枝繁茂,國祚綿長。”
武媚娘溫柔地笑了笑,她伸出手,輕輕地握住李治的手,回應道︰
“陛下所言極是,有這些孩子們在,我們的江山才能得以代代相傳,永保繁榮昌盛。”
窗外,宮牆外的暮色如同一層輕紗,漸漸地籠罩了整個宮殿。
欽天監的官員匆匆趕來,向李治稟報︰
“陛下,今夜星辰明亮,此乃吉兆也。”
李治听聞,心中一喜,他快步走到窗前,仰望著浩瀚的星空,那璀璨的星光仿佛預示著大唐的輝煌未來。
李治轉身對身邊的內侍吩咐道︰
“傳旨下去,周王冊封禮成,明日起洛陽城減免關稅三日,讓百姓們也一同感受這喜慶的氛圍。”
內侍領命而去,李治站在窗前,靜靜地凝視著星空,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和子民的期許。
內侍領命離去後,其身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視線之中。
與此同時,遠處傳來陣陣百姓的歡笑聲,那聲音清脆悅耳,仿佛能穿透宮廷的高牆,直抵人心。
這歡笑聲與宮中的燈火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
燈火輝煌,如同繁星點點,點綴著這座古老而莊重的宮殿。
而百姓們的笑聲則如同春風拂面,給這座宮殿帶來了一絲生機與活力。
這一日,從太極殿的冊封儀式到太廟的祭告,從宮廷的宴席到市井的歡騰,整個洛陽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人們身著盛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共同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李治站在宮殿的窗前,凝視著輿圖上周王封地的位置。
他的目光如炬,似乎能透過這張輿圖看到遙遠的西域。
那里,是他心中的一片天地,也是他決心要平定的地方。
李治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平定西域,讓這些孩子將來能夠繼承一個安穩繁榮的大唐江山。
他深知,作為一國之君,他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國家的安定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也是大唐長治久安的基礎。然而,此時此刻,正在熟睡中的李顯對這一切渾然不覺。這個庚午日的冊封儀式,對于他而言,或許僅僅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罷了。
然而,盡管這個插曲看似不起眼,但它卻在李顯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記,那便是皇家血脈的印記。這個印記,就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身上,成為了他無法擺脫的身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