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接過郭孝恪遞過來的賬本,仔細查閱著,他見上本子記載著新招二十名園丁園。
李治覺得有些奇怪
“郭卿家,朕且問你,為何要招聘新員工?”
郭孝恪朝著李治插手禮回應
“聖人,這是因為後山新開一處百畝菜園,要招新演員工當園丁為聖人鋤地種菜,供陛下日常食用”
李治听罷,劍眉蹙成一個幾字
“不必這樣子鋪張浪費,尋常蔬菜就可以,多的那些人就打發回去,讓他們回鄉種地吧。”
郭孝恪有些羞愧難當
“臣慚愧呀,臣這就命令人辦妥此事”
李治抬手讓郭孝恪立刻去辦。
午膳過後,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李治和武媚娘攜手漫步在明德宮的花園之中。
這座花園布局精巧,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小徑蜿蜒曲折,通幽處別有洞天。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魚池邊。只見幾個內侍正站在池邊,將手中的魚食撒向池中。
那些紅鯉魚、綠鯉魚像是聞到了食物的香氣,紛紛從四面八方游來,爭先恐後地搶奪著魚食。
它們或翻騰跳躍,或穿梭嬉戲,好不熱鬧。
這一幕讓李治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
那時,他的父親李世民常常帶著他在九成宮的魚池邊釣魚。
李世民會耐心地教他如何選擇合適的魚餌,如何觀察魚兒的動靜,如何巧妙地拋出魚鉤。每當釣到一條大魚,李治都會興奮得手舞足蹈,而李世民則會笑著摸摸他的頭,告訴他
“稚奴,做皇帝者,就像這魚池的水,得清,魚才能活得好;水要是渾了,魚就都死了。”
如今,父親的話語猶在耳邊回響,而他自己也已登上皇位,肩負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李治凝視著池水中自己的倒影,心中感慨萬千。他突然轉頭對身旁的侍臣說道
“去把杜正倫的那本鹽價奏報拿來,朕要再仔細看看。”
侍臣小心翼翼地將奏報捧到高宗面前,高宗則不緊不慢地坐在池邊的石凳上,仔細地逐字逐句閱讀著。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紙張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而“鹽價”二字恰好被一束陽光照亮,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高宗凝視著這兩個字,眉頭微皺,似乎在沉思著什麼。
過了一會兒,他提起筆,在“鹽價”二字旁邊龍飛鳳舞地批道
“著兵部員外郎崔知悌,領三名御史,即刻前往江南查鹽價,務必查清是誰在背後加價。”
寫完後,高宗將奏報遞給一旁的內侍
“快馬送去洛陽,讓政事堂發下去。”
內侍領命而去,高宗則繼續坐在石凳上,目光投向遠處的田野。
傍晚時分,太陽漸漸西沉,余暉將天空染成了一片橙紅色。
高宗登上宮後的望樓,極目遠眺。樓外的田野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莊稼隨風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遠處的洛陽城宛如一頭臥在平原上的巨獸,隱隱可見城中的房屋和街道,還有裊裊升起的炊煙。
高宗靜靜地站在望樓上,思緒卻如潮水般涌來。
他想起早上路過的那些插秧的農夫,他們辛勤勞作,只為了能有個好收成。
然而,鹽價的不斷攀升卻使得他們的生活愈發困苦不堪。
高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憂慮,他想起了杜正倫在奏報中所提及的鹽價問題,以及政事堂中那些亟待他批準的漕運章程。這些事務如同沉重的擔子一般壓在他的肩頭,讓他感到喘不過氣來。
高宗緩緩地嘆了一口氣,仿佛要將心中的煩悶和壓力一並釋放出來。
他轉過身去,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走下望樓。每一步都顯得有些遲疑,仿佛腳下的路充滿了未知的艱難險阻。
他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他背負著太多的責任和使命。
國家的繁榮昌盛、百姓的安居樂業,都需要他去努力維護和實現。
然而,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政務,他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
身旁的內侍見狀,趕忙上前勸慰道
“陛下,您一路風塵僕僕,實在是辛苦了,還是早些歇息吧。”
高宗微微搖頭,目光依舊落在那片廣袤的田野上,緩緩說道
“再坐會兒吧。你看這田野,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可這畫中的百姓,卻需要我們用心去守護,他們才能真正安居樂業啊。”
夕陽如血,緩緩西沉,將望樓的影子拉得長長的,仿佛是大地伸出的一只巨手,想要抓住這最後的余暉。
李治與武媚娘並肩走下望樓,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修長。
當他們走到望樓下方時,看到郭孝恪正站在不遠處,指揮著一群人往外送園丁。
那些園丁們都背著包袱,臉上洋溢著喜悅之色,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多謝陛下恩典!”
李治見狀,停下了腳步,他轉頭對郭孝恪說道
“往後宮苑里的事,能省就省一些吧,多想想百姓的難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郭孝恪听到李治的話,連忙躬身應諾,額頭上不禁滲出了一層細汗。
他深知李治對後宮苑的花費一直有所不滿,如今被當面指出,心中自然有些惶恐。
傍晚時分,高宗李治獨自一個人登上宮後的望樓。
樓外的田野一望無際,遠處的洛陽城像臥在平原上的巨獸,炊煙裊裊。
他想起早上路過的那些插秧的農夫,想起杜正倫奏報里說的鹽價,想起政事堂里還等著他批的漕運章程,輕輕嘆了口氣。
身旁的內侍勸道
“陛下一路勞頓,該歇息了。”
高宗搖頭“再坐會兒。
你看這田野,多像一幅畫,可畫里的百姓,得靠咱們好好護著,才能活得踏實。”
夕陽西下,把望樓的影子拉得很長。
高宗走下望樓時,見郭孝恪正指揮著人往外送園丁,那些人背著包袱,臉上帶著喜色,一路說著 “多謝陛下恩典”。他停下腳步,對郭孝恪道
“往後宮苑里的事,能省就省,多想想百姓的難處。”
郭孝恪連連應諾,額頭上滲著汗。
回到寢殿後,高宗坐在榻上,吩咐內侍將那本《貞觀政要》取來。
內侍很快便將書呈到高宗面前,高宗接過書,翻開書頁,找到“論務農”篇。
他借著油燈昏黃的光線,仔細閱讀著書中的文字。
書頁上有太宗當年批注的痕跡,用朱筆寫著“民為邦本”四個大字。
高宗凝視著這四個字,仿佛能看到太宗當年揮毫潑墨的情景。
他伸出手指,輕輕撫過那四個字,心中涌起一股對先皇的敬仰之情。
這四個字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刻的治國理政之道。高宗暗暗告訴自己
“阿耶,兒臣記著呢。”
窗外的月光如水,透過窗欞灑在地上,形成一片銀輝。
高宗抬起頭,望向窗外,遠處傳來巡夜衛兵的打更聲,篤篤篤,聲音在寂靜的夜晚中顯得格外清晰。
高宗合上書,輕輕吹滅了油燈,房間里頓時陷入一片黑暗。
他緩緩躺下,閉上眼楮,卻發現耳邊似乎還能听到洛水潺潺的流淌聲。
那聲音像極了長安宮里的那口老井,日夜不息地流淌著,滋養著這片大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李孟姜合上《資治通鑒》打了個哈欠,然後就躺軟塌上休息了。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