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詩看古今

第733章 大宋食韻︰舌尖上的千年風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111永恆的不死鳥1 本章︰第733章 大宋食韻︰舌尖上的千年風華

    第一章 汴梁早市煙火沸

    宣和二年的清明,汴梁城的晨霧還沒散盡,州橋夜市已經熱鬧起來。賣蒸梨的張老漢推著獨輪車,木籠里的梨香混著水汽飄出老遠,剛支起攤子就圍來一群人。

    “張老漢,來兩個蒸梨!”穿著青布衫的書生踮著腳喊,手里還攥著沒吃完的炊餅。

    張老漢掀開籠蓋,白汽“騰”地冒起來,映得他滿臉紅光“好 !剛出鍋的,甜著呢!”他用竹片夾起兩個黃澄澄的蒸梨,放在粗紙包里遞過去,銅錢踫撞的脆響在嘈雜中格外清晰。

    不遠處的胡餅攤更熱鬧。王大娘掄著木鏟,把芝麻胡餅翻得“滋滋”響,油星濺在鐵板上,香氣能飄到街對面。幾個挑著擔子的腳夫蹲在攤子前,手里捧著胡餅,就著咸豆漿吃得滿頭大汗,汗水順著黝黑的脖頸流進粗布短褂。

    “給我來十個油旋!”綢緞莊的伙計擠進來,懷里還抱著剛裁好的布料,“掌櫃的要招待客人,特意點名要你家的。”

    王大娘麻利地把油旋裝進竹籃“放心,都是現做的,酥脆著呢!”她手腕翻飛,面團在鐵板上轉成螺旋狀,澆上芝麻油,撒上蔥花,轉眼就起了金黃的焦邊,引得周圍人直咽口水。

    街角的茶湯攤前,李三郎正用長柄銅勺攪著瓦盆里的糜子面。一個穿錦緞的富家子弟站在攤前,嫌木碗不夠精致,讓隨從取來銀碗。李三郎舀起面,用沸水一沖,竹篩撒上芝麻、核桃碎,最後淋上一勺紅糖,動作行雲流水,銀碗里的茶湯冒著熱氣,甜香撲鼻。

    “還是你家的茶湯地道!”富家子弟抿了一口,燙得直吐舌頭,卻舍不得放下,“比府里廚子做的強多了。”

    李三郎嘿嘿笑,手里的銅勺沒停“客官慢用,這糜子面得用黃河邊的新米磨,才夠香甜。”他指了指旁邊的瓦缸,里面堆著白花花的糜子面,“昨天剛磨的,還熱乎呢。”

    日頭升高,早市漸漸散去。張老漢數著銅錢,木籠里的蒸梨賣得只剩兩個;王大娘的鐵板上還留著油星,竹籃里的胡餅已經空了;李三郎收起銅勺,銀碗被隨從小心地包好帶走。州橋的青石板路上,散落著芝麻和餅屑,混著露水,透著煙火氣的暖香。

    第二章 御膳房里巧思多

    政和三年的端午,皇宮御膳房里蒸汽騰騰。掌勺太監劉謹盯著灶台,手里的鐵鏟翻得飛快,鍋沿的火苗竄起半尺高,映得他臉上的皺紋都發亮。

    “劉公公,這‘蟹釀橙’的橙子選好了嗎?”小太監捧著竹籃進來,里面裝著黃澄澄的橙子,個個飽滿光滑。

    劉謹頭也不抬“切開看看,得是酸甜正好的,太酸了壓不住蟹肉的鮮,太甜了又膩。”他正在炒“紫甦魚羹”,紫甦葉的清香混著魚肉的鮮味,在廚房里彌漫。

    小太監切開橙子,橙肉晶瑩多汁。劉謹用銀勺挖了點嘗嘗,點頭道“就用這個。把橙肉挖出來,蟹肉剁成泥,拌上姜末、料酒,塞回橙殼里蒸,火候要拿捏好,蒸老了蟹肉就柴了。”

    旁邊的灶台前,幾個廚子正在做“浮元子”。糯米粉揉成面團,搓成圓子扔進沸水,白色的圓子在水里翻滾,像一群游來游去的小魚。一個廚子往鍋里撒了把白糖,又丟進幾顆紅棗,甜香瞬間蓋過了魚羹的鮮。

    “陛下愛吃甜口的,浮元子得多放糖。”劉謹叮囑道,手里的鐵鏟已經換成了銀匙,小心地把魚羹盛進玉碗,撒上幾粒松子仁,“這魚羹要趁熱端上去,涼了就腥了。”

    另一邊的案子上,擺著剛做好的“蜜餞雕花”。胡蘿卜雕成蓮花,冬瓜刻成蝴蝶,雪梨削成花瓣,個個栩栩如生,淋上蜂蜜,晶瑩剔透。小太監看得直咋舌“李師傅這手藝,真是絕了!”

    李師傅正在給雕花刷蜂蜜,聞言笑了笑“這得有耐心,胡蘿卜硬,得順著紋路雕;冬瓜軟,刻的時候手要輕;雪梨脆,稍不注意就碎了。”他拿起一朵“蓮花”,蜂蜜順著花瓣滴下來,甜香誘人。

    傳膳的太監進來催了。劉謹指揮著把菜裝盤“蟹釀橙用青瓷盤,浮元子用白瓷碗,紫甦魚羹配玉碗,蜜餞雕花擺銀盤。記住,菜要熱,盤要溫,不能燙著陛下,也不能涼了味道。”

    宮女們端著菜出去,裙擺掃過地面,帶起一陣香風。劉謹看著空蕩蕩的灶台,松了口氣,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御膳房的蒸汽漸漸散去,只剩下案板上沒雕完的冬瓜,和鍋里沒盛完的浮元子,透著精致的甜香。

    第三章 江南水鄉魚味鮮

    紹興八年的梅雨季節,臨安城外的水鄉霧氣蒙蒙。漁夫周老漢劃著烏篷船,船頭的魚簍里蹦著新鮮的鯽魚,鱗片在霧中閃著銀光。

    “周老漢,今兒的魚新鮮不?”岸邊的酒樓伙計揮著手喊,手里還提著個竹籃。

    周老漢把船靠岸,笑著掀開魚簍“剛從湖里打上來的,活蹦亂跳的,做‘宋嫂魚羹’正好。”他抓起一條鯽魚,魚尾巴還在不停擺動,濺了他一手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伙計挑了兩條最大的,付了錢“王掌櫃等著做晌午的招牌菜呢,您這魚可得保證鮮。”

    周老漢拍著胸脯“放心,我這船剛靠岸,魚鱗都沒掉一片。”他把錢揣進懷里,劃著船又往湖中心去,烏篷船的影子在霧中漸漸變小。

    酒樓後廚里,王掌櫃正忙著處理鯽魚。他刮掉魚鱗,剖開魚腹,小心地取下兩面魚肉,魚骨扔進湯鍋熬湯,魚肉切成薄片,用料酒、姜片腌著。灶上的鍋里,筍片、香菇已經炒出了香味,咕嘟咕嘟地冒著泡。

    “宋嫂魚羹的湯得用魚骨熬,奶白色才算好。”王掌櫃對學徒說,手里的刀飛快地切著豆腐,豆腐丁大小均勻,落在盤子里悄無聲息,“魚肉要最後放,燙一下就熟,老了就不好吃了。”

    學徒點點頭,手里的勺子正攪拌著湯鍋。奶白色的魚湯翻滾著,飄著筍片和香菇的香。王掌櫃把腌好的魚片倒進去,用勺子輕輕推開,魚片很快變白卷曲。他撒上胡椒粉、蔥花,滴了幾滴香油,鮮香味瞬間灌滿了後廚。

    晌午時分,酒樓里坐滿了客人。跑堂的伙計端著魚羹穿梭,青瓷碗里的魚湯奶白,魚片粉嫩,筍片翠綠,撒著金黃的蛋絲,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王掌櫃的魚羹,真是一絕!”客人舀了一勺,鮮得眯起眼楮,“這魚肉嫩得像豆腐,湯鮮得掉眉毛!”

    王掌櫃站在櫃台後,看著客人吃得滿意,臉上露出笑容。後廚的灶台上,湯鍋還在冒著熱氣,案板上的魚鱗和魚骨已經收拾干淨,只有空氣中還留著魚羹的鮮香,混著窗外的雨絲,透著江南的溫潤。

    第四章 市井小吃藏乾坤

    元豐六年的重陽,成都府的巷子里飄著糖炒栗子的香。李婆婆守著炭爐,鐵鍋里的栗子“ 里啪啦”響,她用長柄鐵鏟不停翻炒,栗子殼裂開的縫隙里,冒出金黃的果肉香。

    “李婆婆,來一斤栗子!”穿粗布衣裳的婦人停下腳步,懷里抱著個熟睡的孩子。

    李婆婆用漏勺舀起栗子,在麻袋上磕了磕,栗子殼紛紛脫落“剛炒好的,熱乎著呢!給你挑個個大的。”她撿了幾個飽滿的栗子放進紙袋,又抓了兩個塞進婦人手里,“給孩子嘗嘗,甜著呢。”

    巷子另一頭,張二哥的“糖油果子”攤前圍滿了孩子。糯米粉搓成球,串在竹簽上,放進熱油里炸得金黃,撈出來滾上白糖和芝麻,咬一口酥脆甜香,孩子們吃得滿嘴是糖,笑聲在巷子里回蕩。

    “張二哥,再炸兩串!”一個孩子舉著銅錢,踮著腳喊,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張二哥麻利地把糯米球下鍋,油鍋里的泡泡“咕嘟”響,金黃的果子在油里翻滾。他撈出來瀝干油,在糖罐里滾了滾,芝麻粘了滿滿一層,遞給孩子“慢點吃,別燙著舌頭。”

    拐角的“酸辣粉”攤前,劉嬸正往碗里加調料。紅薯粉在沸水里焯過,撈進粗瓷碗,澆上滾燙的骨湯,加一勺紅油、半勺醋、一把香菜,最後撒上花生碎和黃豆,酸辣鮮香直沖鼻子。

    挑夫們蹲在攤前,捧著粗瓷碗吃得滿頭大汗,辣得直吸氣,卻停不下筷子。“劉嬸,再加點醋!”一個挑夫喊道,把碗遞過去,碗底已經快空了。

    劉嬸笑著往碗里加醋“慢點吃,不夠再添,今兒的紅薯粉管夠。”她的手在調料罐之間穿梭,鹽、醋、辣椒、香菜,每樣都加得不多不少,剛好調出最地道的酸辣味。

    日頭西斜,巷子里的煙火氣更濃了。李婆婆的炭爐里還剩些栗子,張二哥的油鍋漸漸涼了,劉嬸的調料罐空了大半。孩子們舔著嘴角的糖渣,挑夫們抹著額頭的汗,婦人抱著孩子往家走,紙袋里的栗子還冒著熱氣。

    第五章 食文化里見風華

    淳熙年間的冬至,汴梁、臨安、成都的廚子們齊聚在京城的酒樓,交流廚藝。張老漢的兒子張寶帶來了新做的蒸梨,王掌櫃的徒弟李方端著宋嫂魚羹,劉謹的徒弟趙安展示著蟹釀橙,個個臉上帶著自豪。

    “我爹說,做蒸梨得選霜打過的梨,蒸的時候加幾粒川貝,止咳潤肺,冬天吃最好。”張寶切開蒸梨,里面的川貝已經化了,梨肉軟糯多汁。

    李方舀起魚羹“王掌櫃教的,做魚羹得用活魚,現殺現做,湯要熬到奶白,魚片燙一下就好,這樣才夠鮮。”他給每人盛了一碗,魚片在湯里輕輕浮動。

    趙安舉起蟹釀橙“劉公公說,這菜講究的是葷素搭配,橙子的酸甜中和蟹肉的腥,蒸的時候要用小火,才能保住兩樣食材的本味。”他切開橙殼,蟹肉的鮮混著橙子的香,引得眾人直吸氣。

    酒樓老板笑著說“咱們大宋的吃食,講究的就是個‘巧’字。尋常的食材,經巧手一做,就成了美味。蒸梨、胡餅、魚羹、蟹釀橙,看著簡單,里面藏著的都是心思。”

    正說著,外面進來幾個西域商人,聞到香味就停下了腳步。一個商人指著蟹釀橙,用生硬的漢語問“這是什麼?聞著真香。”

    趙安給他切了一塊“嘗嘗,這是我們大宋的蟹釀橙,用橙子和蟹肉做的。”

    商人嘗了一口,眼楮一亮“好吃!比我們的烤肉還鮮!”他又嘗了魚羹,喝了口茶湯,連連點頭,“大宋的吃食,真是太奇妙了!”

    眾人听了都笑起來。張寶說“我們早市的蒸梨、胡餅,平民百姓都吃得起;御膳房的蟹釀橙、浮元子,精致講究;江南的魚羹,水鄉味濃;成都的糖油果子,帶著煙火氣。不管是宮里還是民間,都能吃出花樣來。”

    李方點點頭“這就是咱們大宋的食文化,食材不分貴賤,用心做了,就是美味。”

    夕陽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桌上的菜肴上,蒸梨的甜、魚羹的鮮、蟹釀橙的香,混在一起,暖融融的。西域商人掏出錢袋,要買下所有的菜,說要帶回去給族人嘗嘗;酒樓老板忙著招呼,讓廚子們再做幾份;張寶、李方、趙安看著眼前的熱鬧,心里都透著自豪。

    大宋的食文化,就藏在這蒸梨的甜、胡餅的香、魚羹的鮮、蟹釀橙的巧里,藏在市井的煙火和宮廷的精致里,透著千年的風華,暖著尋常百姓的日子。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嘻哈史詩看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嘻哈史詩看古今第733章 大宋食韻︰舌尖上的千年風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第733章 大宋食韻︰舌尖上的千年風華並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