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詩看古今

第723章 梁山歸宋︰宋江降宋背後的真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111永恆的不死鳥1 本章︰第723章 梁山歸宋︰宋江降宋背後的真相

    第一章 海州圍城破局難

    宣和三年早春,海州城外的凍土還沒化開,凜冽的北風卷著雪粒,打在宋江臉上生疼。他勒住馬韁,望著城頭飄揚的大宋軍旗,嘴角抿成一條直線。身後的梁山好漢們裹緊了單薄的戰袍,手里的刀槍在寒風中泛著冷光,兩千多人的隊伍縮在曠野里,像一群被凍僵的狼。

    “哥哥,再攻一次吧!”李逵提著雙斧上前,黑臉上滿是焦躁,“城里面糧草肯定不多了,咱們一鼓作氣沖進去,好酒好肉管夠!”

    宋江沒說話,目光落在城根下堆積的尸體上。那是昨天攻城留下的,有梁山的弟兄,也有海州的守軍。雪水混著血水,在凍土上凍成了暗紅色的冰碴。他知道,李逵說的是屁話——海州城守將張叔夜是員老將,守城經驗豐富,城頭的弓弩手輪流值守,滾石擂木堆得像小山,再攻下去只會徒增傷亡。

    “撤到十里外的山坡扎營。”宋江終于開口,聲音沙啞得像被砂紙磨過。他調轉馬頭,披風在風中甩出一道弧線,“讓弟兄們撿些枯枝生火,把剩下的干糧分了。”

    隊伍里響起一陣低低的騷動,有人咳嗽,有人罵娘,還有人望著海州城的方向發呆。宋江假裝沒听見,他心里比誰都清楚,剩下的干糧只夠撐三天。自去年冬天從京東東路轉戰過來,他們一路劫掠州縣,卻始終沒能建立穩固的據點,弟兄們的冬衣都還穿著單衣,不少人凍得手上生了凍瘡。

    扎營後的第一晚,宋江坐在中軍帳里,借著油燈看地圖。地圖是從濟州府搶來的,邊角已經磨破,上面用朱砂標著官軍的布防。京東東路有折可存的騎兵,淮南東路有劉延慶的步兵,現在海州又被張叔夜死死堵住,梁山軍就像掉進了漁網的魚,越掙扎網收得越緊。

    “哥哥,張順那邊有消息了。”吳用掀簾進來,斗笠上還沾著雪沫。他從懷里掏出個油紙包,里面是半塊凍硬的麥餅,“他說海州城里確實缺糧,但張叔夜把百姓家的存糧都征走了,還殺了兩個私藏糧食的富戶立威。”

    宋江捏著麥餅,掰了一小塊放進嘴里,嚼得腮幫子發酸。他想起剛上梁山時的光景,那會兒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打土豪分田地,何等快活。可自從去年接受招安的提議被朝廷駁回,他們就成了朝廷欽定的“賊寇”,走到哪兒都被官軍追著打。

    “朝廷那邊有動靜嗎?”宋江問。油燈的火苗晃了晃,照得他眼角的皺紋像刀刻的一樣。

    吳用搖搖頭,從懷里摸出封信︰“這是從海州信使身上搜的,張叔夜向朝廷求援,說已經把咱們困在海州了,請求派兵合圍。”

    宋江接過信,信紙粗糙得剌手。他不認多少字,只認得“宋江”“賊寇”“合圍”這幾個字。他把信紙揉成一團,狠狠砸在地上︰“狗朝廷!當初老子願意招安,他們把老子當要飯的;現在老子不想招安了,他們倒來勁了!”

    帳外傳來一陣喧嘩,緊接著李逵掀簾闖進來,手里舉著個血淋淋的人頭︰“哥哥!抓到個奸細,說是張叔夜派來的,想打探咱們的虛實!”

    那人頭滴著血,落在地上滾了兩圈,眼楮還圓睜著。宋江看著人頭,忽然覺得一陣惡心,他揮揮手︰“拖出去埋了。”

    李逵不肯走,梗著脖子說︰“哥哥,我看張叔夜是想逼咱們投降!不如咱們殺回梁山,憑險據守,總比在這里等死強!”

    “回不去了。”吳用嘆了口氣,“戴宗昨天回來報信,說梁山已經被官軍佔了,晁天王的靈堂都被燒了。”

    帳里瞬間安靜下來,只有油燈的 啪聲。

    李逵的臉漲成了紫黑色,雙斧在手里攥得咯吱響,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宋江閉上眼楮,胸口像被巨石壓住,喘不過氣來。

    那是他們的根啊,沒了梁山,他們就真成了無根的野草。

    第二章 腹背受敵斷生路

    第二天清晨,宋江被凍醒時,帳外的雪已經停了。他披上披風走出帳外,看到弟兄們正圍著幾堆篝火取暖,火苗舔著枯枝,發出 里啪啦的聲響,卻驅不散周遭的寒氣。有幾個傷員躺在草堆上,哼哼唧唧地呻吟,沒人有多余的力氣照顧他們。

    “哥哥,早飯。”一個小嘍�@俗鷗銎僕牘矗 錈媸前臚胂 啵 廈嫫 偶噶C卓貳K謂 庸矗 蘸攘艘豢冢 涂吹蕉 叩奶煒昭鍥鷚徽笱壇盡br />
    “官軍來了!”有人大喊。

    宋江心里一緊,爬上旁邊的土坡望去。只見遠處的官道上,黑壓壓的一片人馬正往這邊趕來,旗幟上寫著“折”字——是折可存的騎兵!他們來得比預想中快了整整兩天。

    “李逵!帶三百人去東邊阻擊!”宋江大吼,“吳用!讓弟兄們收拾東西,往南邊撤!”

    梁山軍頓時亂成一團,有人慌忙收拾行李,有人急忙牽馬,還有人對著東邊的官軍射箭。李逵提著雙斧沖在最前面,三百弟兄跟著他迎了上去,很快就和官軍的先頭部隊撞在一起。

    宋江站在土坡上,看著李逵的隊伍像投入大海的石子,瞬間被官軍吞沒。他知道,這只是拖延時間的戰術,根本擋不住折可存的鐵騎。他回頭望向海州城的方向,城頭的旗幟依然飄揚,張叔夜肯定已經看到了援軍,說不定正在城里舉杯慶祝。

    “哥哥,快撤吧!”吳用拉著宋江的胳膊,“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宋江最後看了一眼東邊的戰場,那里已經殺聲震天,李逵的怒吼聲隱約可聞。他咬咬牙,轉身跟著隊伍往南邊撤。身後的馬蹄聲越來越近,弓箭嗖嗖地從頭頂飛過,不斷有弟兄慘叫著倒下。

    他們一口氣跑了二十多里,直到鑽進一片樹林,才敢停下來喘息。清點人數時,宋江的心沉到了谷底——兩千多人的隊伍,現在只剩下不到一千,李逵和那三百弟兄沒一個回來的。

    “哥哥,前面有河!”有人喊道。

    宋江往前望去,只見一條大河橫在面前,河面結著薄冰,水流湍急。河對岸是連綿的山巒,隱約能看到官軍的旗幟——劉延慶的步兵已經繞到了前面,堵住了他們最後的退路。

    腹背受敵,三面環山,一面靠河。宋江看著眼前的絕境,忽然想起剛上梁山時,吳用給他算的一卦,說他“龍游淺水,虎落平陽”,當時只當是玩笑,沒想到今天真成了現實。

    “挖戰壕!”宋江下令,聲音嘶啞,“能拿動刀槍的都到前面去,其他人找石頭、削木棍,準備死守!”

    弟兄們默默地行動起來,沒人說話,沒人抱怨。他們知道,這是最後的戰斗了。宋江看著弟兄們消瘦的臉龐,凍裂的雙手,心里像被針扎一樣疼。這些人大多是活不下去的農民、被官府逼反的小吏、走投無路的工匠,他們跟著自己出生入死,不是為了什麼宏圖大業,只是想混口飯吃,活下去。

    黃昏時分,折可存的騎兵和劉延慶的步兵合兵一處,將樹林團團圍住。官軍沒有立刻進攻,只是在外面豎起了招降旗,上面寫著“降者免死”四個大字。

    “哥哥,別信他們的鬼話!”一個斷了胳膊的弟兄喊道,“官軍最會騙人,投降了也是死路一條!”

    宋江沒說話,他看著招降旗,又看看身邊的弟兄。有人在偷偷抹眼淚,有人在默默祈禱,還有人把刀架在脖子上,眼神決絕。他知道,弟兄們怕的不是死,是死得不明不白,是落得個“賊寇”的罵名。

    夜幕降臨時,官軍開始喊話︰“宋江听著!朝廷有旨,只要你肯投降,既往不咎,還能保你弟兄們一條活路!”

    “放屁!”吳用罵道,“去年咱們去濟州府請降,他們怎麼說的?說咱們是‘賊心不死’,殺了咱們的信使!”

    宋江沒說話,他想起那個信使,是個叫王進的弟兄,以前是禁軍的教頭,自願去濟州府請降,結果被官府斬了首級,掛在城門上示眾。

    那時候他就發誓,再也不向朝廷低頭。可現在……

    他看著身邊瑟瑟發抖的弟兄,看著遠處熊熊燃燒的營火,心里的誓言開始動搖。

    第三章 張叔夜的勸降信

    第二天清晨,宋江被一陣鳥鳴驚醒。他睜開眼,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周圍的弟兄們大多睡著了,臉上帶著疲憊和絕望。他輕輕起身,走到河邊,看著河面上自己的倒影——頭發花白,滿臉胡茬,眼窩深陷,像個糟老頭子,哪里還有半分“及時雨”的風采。

    “哥哥,張叔夜派人來了。”吳用不知何時站在身後,手里拿著封信。

    宋江接過信,信封上蓋著海州府的大印。他拆開一看,里面的信紙很干淨,字跡工整有力,是張叔夜親筆所寫。信里說,朝廷已經下了招安的旨意,只要他肯投降,不僅能赦免所有弟兄的罪過,還能保舉他為官,讓弟兄們編入禁軍,吃皇糧拿軍餉。信的最後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困于窮途,玉石俱焚”。

    宋江把信遞給吳用,沒說話。吳用看完,眉頭緊鎖︰“張叔夜這老狐狸,肯定沒安好心。去年濟州府的教訓還不夠嗎?”

    “可這次不一樣。”宋江緩緩開口,“折可存和劉延慶的大軍就在外面,咱們沒糧沒水,根本撐不過三天。要是不投降,弟兄們只能死在這里。”

    “死也不能投降!”一個聲音喊道。宋江回頭一看,是張順,他渾身濕透,顯然是剛從河里潛回來,“我在水里听到官軍的對話,他們說只要抓住哥哥,就能升官發財,根本沒提招安的事!”

    宋江的心沉了下去。他看著張順凍得發紫的嘴唇,看著周圍弟兄們警惕的眼神,忽然覺得很累。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在鄆城縣做押司,雖然官小,卻也算衣食無憂。後來因為殺了閻婆惜,才被逼上梁山。這些年南征北戰,說是替天行道,可到底殺了多少人,搶了多少糧,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讓我想想。”宋江擺擺手,獨自走到樹林深處。他坐在一棵大樹下,看著地上的螞蟻搬家,心里亂成一團麻。投降,怕朝廷背信棄義,害了弟兄們;不投降,只能眼睜睜看著弟兄們戰死、餓死、凍死。

    這時,一個小嘍�@芾矗 擲錟米鷗銎僕耄骸案綹紓 饈親詈笠壞懍甘沉恕!蓖肜鍤前臚氤疵媯 廈嬲醋拍嗌場br />
    宋江接過來,剛要吃,忽然听到遠處傳來一陣哭喊。他跑出去一看,只見幾個弟兄正圍著一個死去的孩子——那是個隨軍的孤兒,父母在之前的戰斗中被殺,昨天晚上凍餓而死。

    宋江看著孩子蒼白的小臉,心里像被刀剜一樣疼。他想起自己的老父親,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是不是還在鄆城縣的老家等著他回去。他忽然明白,弟兄們跟著他,不是為了什麼“替天行道”,只是想活下去,想讓家人活下去。

    “召集弟兄們。”宋江站起身,聲音異常堅定,“我有話要說。”

    弟兄們很快聚集起來,默默地看著宋江。宋江看著他們憔悴的臉龐,沙啞地說︰“弟兄們,咱們被困在這里,沒糧沒水,外面是數倍的官軍。拼下去,只能是全軍覆沒。”

    “哥哥,你想投降?”張順急了。

    “不是投降,是招安。”宋江糾正道,“張叔夜送來的信里說,朝廷願意赦免咱們的罪過,讓弟兄們編入禁軍,吃皇糧。我知道你們怕朝廷反悔,但這是咱們唯一的活路。”

    “可去年……”有人說。

    “去年是去年,現在是現在。”宋江打斷他,“咱們殺了朝廷那麼多官軍,佔了那麼多州縣,他們要是想殺咱們,早就強攻了,何必費力氣招安?他們需要咱們去打方臘,這是咱們的機會。”

    弟兄們沉默了,有人低頭沉思,有人偷偷抹眼淚,有人看著遠處的官軍發呆。宋江知道,他們心里還有顧慮,但他已經做了決定。

    “我派戴宗去海州談判。”宋江說,“條件是︰赦免所有弟兄的罪過,不得傷害任何一個弟兄,願意回家的發給路費,願意從軍的編入禁軍,我宋江只求一個保境安民的官職,絕無二心。”

    吳用看著宋江,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說什麼。他知道,這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戴宗很快出發了,騎著快馬往海州城而去。

    宋江站在河邊,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遠處,心里默默祈禱。

    他不知道這條路能不能走通,但他知道,自己必須為弟兄們的性命賭一次。

    第四章 談判桌上的較量

    戴宗去了整整一天,直到黃昏時分才回來。他帶回了張叔夜的回信,說朝廷已經同意了宋江的條件,但要求宋江必須親自去海州城談判,並且要留下人質,以示誠意。

    “讓哥哥去談判?這分明是陷阱!”李逵的脾氣又上來了,雖然他昨天奇跡般地從戰場上逃了回來,但身上多了好幾處傷,“我看張叔夜就是想把哥哥騙進城,然後一網打盡!”

    “我去。”宋江毫不猶豫地說,“為了弟兄們,我必須去。”

    “哥哥,我替你去!”戴宗說,“我跑得快,就算有危險也能逃回來。”

    “不行。”宋江搖搖頭,“必須我親自去,才能顯示咱們的誠意。這樣,吳用留下主持大局,李逵、張順跟著我去,再選十個弟兄做人質,留在海州城外的營寨。”

    第二天一早,宋江帶著李逵、張順和十個弟兄,騎著馬往海州城而去。快到城下時,他們看到城門大開,張叔夜帶著幾個官員站在城門口等候。張叔夜穿著一身鎧甲,須發花白,眼神銳利,一看就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宋頭領,久仰。”張叔夜拱手道,語氣不卑不亢。

    “張太守,客氣了。”宋江回禮,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周圍,城頭上的弓弩手都箭上弦、刀出鞘,顯然做好了隨時動手的準備。

    “里面請。”張叔夜側身相讓,“朝廷的旨意已經到了,咱們到府衙詳談。”

    宋江跟著張叔夜走進海州城。街道兩旁站滿了百姓,他們好奇地看著宋江一行人,眼神里有恐懼,有好奇,也有同情。宋江看到路邊的糧鋪緊閉著大門,牆上貼著官府的告示,上面寫著“嚴禁私藏糧食”,心里暗暗嘆了口氣——海州城的百姓日子也不好過。

    到了府衙,張叔夜請宋江坐下,奉上茶水。茶水很淡,里面沒放茶葉,只有幾片樹葉。宋江知道,這是海州缺糧的緣故。

    “宋頭領,朝廷的旨意很明確。”張叔夜開門見山,“只要你們放下武器,接受招安,所有罪過既往不咎。願意從軍的,編入禁軍,待遇和其他士兵一樣;願意回家的,發給路費和安家費。”

    “那我弟兄們的安全如何保證?”宋江問,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我以海州太守的名義擔保。”張叔夜說,“只要你們不反抗,官軍絕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弟兄。這是朝廷的旨意,誰敢違抗?”

    宋江看著張叔夜的眼楮,那雙眼楮里沒有欺騙,只有真誠。他知道,張叔夜是員老將,最重信譽,應該不會言而無信。

    “我還有個條件。”宋江說,“我要親自帶弟兄們去打方臘。”

    張叔夜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宋頭領倒是坦誠。實不相瞞,朝廷確實有這個意思。方臘在江南作亂,朝廷幾次派兵征討都沒能平定,正需要你們這樣有戰斗力的隊伍。”

    “我不是為了朝廷。”宋江說,“我是想讓弟兄們有個立功贖罪的機會,讓他們能堂堂正正地活著,不再被人叫做‘賊寇’。”

    張叔夜點點頭︰“宋頭領的心意我明白。朝廷已經下旨,封你為先鋒使,帶著弟兄們編入童貫的大軍,即刻南下征討方臘。只要立下戰功,弟兄們都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

    宋江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他站起身,對張叔夜拱手道︰“多謝張太守成全。我這就回去告訴弟兄們,讓他們放下武器,接受招安。”

    “好。”張叔夜也站起身,“我派五百士兵護送你回去,順便清點武器,安排弟兄們進城休整。”

    宋江回到樹林時,弟兄們都圍了上來,眼神里充滿了期待和不安。宋江把談判的結果告訴了他們,說朝廷同意招安,保證他們的安全,還讓他們去打方臘立功。

    弟兄們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人歡呼起來。那些想家的弟兄,那些厭倦了打打殺殺的弟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只有吳用、李逵等人眉頭緊鎖,顯然還在擔心朝廷會背信棄義。

    “都把武器交了吧。”宋江說著,率先解下腰間的佩刀,扔在地上。

    弟兄們紛紛效仿,把刀槍劍戟扔在地上,很快堆成了一座小山。官軍士兵上前清點武器,登記人數,動作有條不紊,沒有絲毫刁難。

    進城後的第一晚,弟兄們終于吃上了熱飯。海州府衙為他們準備了大米飯和白菜湯,雖然簡單,卻是他們這幾個月來吃得最飽的一頓。宋江看著弟兄們狼吞虎咽的樣子,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從今天起,梁山軍就不存在了,他們成了大宋的士兵。

    第五章 招安背後的隱情

    海州城休整的第三天,朝廷的正式招安文書到了。文書上蓋著皇帝的玉璽,寫著宋江被封為“武功大夫、京東東路先鋒使”,吳用、李逵、張順等主要頭領也都封了官職,普通弟兄要麼編入禁軍,要麼發給路費回家。

    宋江穿著朝廷賞賜的新官服,站在海州府衙的大堂上,接受張叔夜的宣讀。官服料子很好,繡著精致的花紋,可宋江總覺得穿著不舒服,不如梁山的布衣自在。

    宣讀完畢後,張叔夜把印信和兵符交給宋江︰“宋先鋒,朝廷的旨意已經宣讀完畢,你們休整三天後,就可以帶著弟兄們南下,與童貫的大軍會合。”

    “多謝張太守。”宋江接過印信和兵符,入手沉甸甸的。

    回到住處,吳用已經在那里等候。他看著宋江身上的官服,眉頭緊鎖︰“哥哥,你真相信朝廷會這麼輕易放過咱們?”

    “不然還能怎麼樣?”宋江脫下官服,隨手扔在桌上,“弟兄們已經放下武器,現在反悔,只會死得更慘。”

    “可方臘是什麼人?那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咱們去打方臘,無異于去當炮灰。”吳用說,“就算打贏了,弟兄們也會死傷慘重;打輸了,朝廷正好有借口治咱們的罪。”

    宋江沉默了。他不是沒想過這些,但他沒有更好的選擇。他走到窗邊,看著海州城的街道,百姓們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活,商販在叫賣,孩子們在玩耍,一派太平景象。他忽然想起自己上梁山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這樣的日子嗎?

    “就算是炮灰,也要去。”宋江說,“至少這樣,弟兄們能堂堂正正地活著,不再是賊寇。等打完方臘,立了戰功,朝廷就算想動咱們,也要考慮考慮輿論。”

    吳用嘆了口氣︰“哥哥心意已決,我也不再多說。只是咱們要多加防備,不能完全相信朝廷。”

    接下來的三天,弟兄們忙著收拾行裝,有的弟兄選擇回家,拿著朝廷發的路費,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別;有的弟兄選擇留下,跟著宋江南下征討方臘。宋江看著那些離開的弟兄,心里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他們終于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

    出發前一天,張叔夜特地設宴款待宋江和主要頭領。酒過三巡,張叔夜忽然屏退左右,對宋江說︰“宋先鋒,有些話我不得不說。朝廷招安你們,固然是因為你們有戰斗力,但更重要的是,朝廷想讓你們和方臘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

    宋江端著酒杯的手頓了一下︰“張太守的意思是?”

    “方臘在江南勢力很大,朝廷幾次征討都沒能成功,損失慘重。”張叔夜壓低聲音,“你們梁山軍戰斗力強,又熟悉山地作戰,朝廷想讓你們去啃這塊硬骨頭。你們贏了,朝廷除去心腹大患;你們輸了,朝廷也除去了你們這個麻煩。”

    宋江心里一沉,果然和吳用想的一樣。他看著張叔夜︰“張太守為何要告訴我這些?”

    “因為我佩服你的義氣。”張叔夜說,“你為了弟兄們,甘願接受招安,這份擔當不容易。我不想看到你們白白送死。你們南下後,一定要多加小心,尤其是童貫那個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你們千萬不要得罪他。”

    宋江站起身,對張叔夜深深一揖︰“多謝張太守提醒,宋江銘記在心。”

    張叔夜擺擺手︰“我也是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你們雖然以前是賊寇,但也是大宋的百姓,能為國家效力,總比打家劫舍強。希望你們能立下戰功,洗刷過去的污點。”

    宴席結束後,宋江回到住處,把張叔夜的話告訴了吳用。吳用臉色凝重︰“果然如此。童貫是個大奸臣,咱們去了江南,恐怕凶多吉少。”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宋江說,“咱們小心行事,盡量不要和童貫發生沖突。只要弟兄們團結一心,就算有再多困難,咱們也能克服。”

    出發那天,海州城的百姓都來送行。宋江騎著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弟兄們穿著嶄新的軍衣,背著朝廷發放的武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雖然前途未卜,但他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絲期待——或許,招安真的能給他們帶來新的生活。

    宋江回頭望了一眼海州城,張叔夜正站在城樓上向他們揮手。

    他勒住馬韁,對著城樓的方向拱了拱手,然後調轉馬頭,帶著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仿佛在預示著他們未來的道路。

    第六章 南下路上的波折

    離開海州後的第五天,隊伍抵達了楚州。楚州太守早已接到朝廷的旨意,在城外設宴迎接。宴席上,太守對宋江和弟兄們十分熱情,又是敬酒又是送禮,還為他們安排了最好的客棧住宿。

    可到了晚上,吳用卻急匆匆地來找宋江︰“哥哥,不好了!咱們的糧食被克扣了!”

    宋江一愣︰“怎麼回事?”

    “負責押送糧草的官差說,朝廷只撥了這麼多糧食,不夠的讓咱們自己想辦法。”吳用氣憤地說,“我看就是楚州太守搞的鬼,他肯定把咱們的糧食貪污了!”

    宋江跟著吳用來到糧倉,只見糧倉里只有寥寥幾袋糧食,根本不夠弟兄們吃幾天。負責押送糧草的官差是個尖嘴猴腮的小個子,看到宋江來了,連忙點頭哈腰︰“宋先鋒,這真不能怪我,朝廷的糧草確實緊張,能撥這麼多已經不容易了。”

    “放屁!”李逵上前一步,揪住官差的衣領,“朝廷明明下旨給咱們充足的糧草,肯定是你們這些貪官污吏貪污了!”

    官差嚇得臉都白了︰“先鋒饒命!小人只是個跑腿的,這事都是太守大人安排的,與小人無關啊!”

    宋江讓李逵放開官差,對他說︰“你去告訴楚州太守,要麼把克扣的糧食交出來,要麼我就上奏朝廷,告他克扣軍糧!”

    官差連滾帶爬地跑了。吳用看著宋江︰“哥哥,這楚州太守明顯是故意刁難咱們,咱們不能就這麼算了。”

    “我知道。”宋江說,“但咱們剛接受招安,不宜和地方官員鬧得太僵。先看看他怎麼說,如果他不識抬舉,咱們再想辦法。”

    第二天一早,楚州太守果然派人送來了糧食,還親自來道歉,說昨天是個誤會,糧食只是晚到了一步。宋江知道他在撒謊,但也沒戳破,只是客氣地收下糧食,讓他離開了。

    “哥哥就這麼放他走了?”李逵不滿地說。

    “不然呢?”宋江說,“殺了他,咱們就成了違抗朝廷的罪人,正好給了那些想除掉咱們的人借口。咱們現在要做的是忍耐,等立了戰功,有了話語權,再和這些貪官污吏算賬。”

    離開楚州後,隊伍繼續南下。一路上,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官故意刁難,有的官差克扣軍餉,還有的百姓對他們指指點點,說他們是“招安的賊寇”。弟兄們心里都憋著一股氣,好幾次差點和地方官發生沖突,都被宋江壓了下來。

    這天,隊伍經過一座大山,忽然听到山上傳來喊殺聲。宋江讓隊伍停下,派張順帶人上去看看。沒過多久,張順跑回來報告︰“哥哥,山上有伙強盜在搶劫商旅,咱們要不要管?”

    “管!”宋江毫不猶豫地說,“咱們現在是朝廷的軍隊,保護商旅是咱們的職責。”

    他親自帶著李逵、吳用等人上山,只見十幾個強盜正圍著一輛馬車搶劫,商旅們嚇得瑟瑟發抖。宋江大喝一聲︰“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搶劫,眼里還有王法嗎?”

    強盜們看到宋江一行人穿著軍衣,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跑。李逵和張順等人立刻追了上去,很快就把強盜們全部抓獲。

    馬車里的商人連忙出來道謝,看到宋江,驚訝地說︰“您是……宋江宋頭領?”

    宋江點點頭︰“正是在下。不知先生如何稱呼?”

    “小人是江南的綢緞商人,姓王。”商人說,“久聞宋頭領大名,沒想到今天能在這里遇到您。您不是在梁山嗎?怎麼……”

    “我們已經接受朝廷招安,現在是大宋的士兵,正要南下征討方臘。”宋江說。

    王商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宋頭領棄暗投明,真是明智之舉。不過方臘勢力很大,江南一帶很多地方都被他佔領了,你們可要小心。”

    “多謝提醒。”宋江說,“這些強盜交給你處置,你看是送官究辦,還是放了他們?”

    王商人看著那些強盜,嘆了口氣︰“他們也是被逼無奈,這年頭日子不好過,很多人活不下去才落草為寇的。放了他們吧,希望他們以後能改過自新。”

    宋江讓弟兄們放了強盜,又給了王商人一些盤纏,讓他路上小心。王商人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看著王商人遠去的背影,吳用對宋江說︰“哥哥,你看這世道,百姓活不下去才落草為寇,咱們以前不也是這樣嗎?”

    宋江沉默了。

    他想起自己上梁山的經歷,想起那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心里五味雜陳。

    招安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改變弟兄們的命運,改變這個世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七章 童貫的刁難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宋江的隊伍終于抵達了江南,與童貫的大軍會合。童貫是個宦官,身材高大,臉上沒胡子,說話尖聲尖氣,一看就讓人不舒服。

    見面的第一天,童貫就給了宋江一個下馬威。他借口宋江的隊伍軍紀渙散,把宋江訓斥了一頓,還說要削減他們的軍餉。宋江強壓著怒火,好言好語地解釋,童貫才勉強作罷。

    回到營寨,李逵氣得哇哇大叫︰“那個死太監!竟敢這麼對哥哥說話,我去砍了他!”

    “住手!”宋江喝止李逵,“咱們現在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不能沖動。童貫是大軍統帥,咱們要听他的命令。”

    “可他明顯是故意刁難咱們!”吳用說,“剛見面就給咱們下馬威,以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宋江點點頭︰“我知道。但咱們現在沒有資本和他抗衡,只能暫時忍耐。等打了勝仗,有了戰功,他就不敢再這麼對咱們了。”

    果然不出吳用所料,接下來的日子里,童貫處處刁難宋江的隊伍。好吃的、好用的都先分給自己的嫡系部隊,給宋江隊伍的都是些劣質的糧草和破舊的武器。作戰任務也總是把最危險、最艱難的派給他們。

    第一次與方臘的軍隊作戰,童貫就讓宋江的隊伍擔任先鋒,去攻打一座易守難攻的山寨。宋江知道這是故意讓他們去送死,但軍令如山,不得不從。

    戰斗打得異常激烈,方臘的軍隊戰斗力很強,山寨防守嚴密。宋江的隊伍雖然奮勇作戰,但還是損失慘重,李逵、張順等幾個頭領都受了傷。好不容易攻下山寨,童貫卻把功勞都記在了自己嫡系部隊的頭上,只給宋江的隊伍記了個小功。

    弟兄們都很氣憤,紛紛來找宋江,說要去找童貫理論。宋江攔住他們︰“現在還不是時候。咱們剛來江南,還沒有站穩腳跟,不能和童貫鬧翻。等咱們立了大功,朝廷自然會知道咱們的功勞。”

    可童貫並沒有就此收手,反而變本加厲。第二次作戰,他故意不給宋江的隊伍提供足夠的糧草和彈藥,導致宋江的隊伍在戰場上陷入困境,差點全軍覆沒。幸虧宋江指揮得當,弟兄們奮勇殺敵,才僥幸突圍。

    回到營寨後,宋江看著傷亡慘重的弟兄們,心里的怒火再也壓不住了。他決定去找童貫理論。

    “童大人,我想問你,為什麼不給我們足夠的糧草和彈藥?”宋江闖進童貫的中軍帳,質問道。

    童貫正在喝茶,看到宋江闖進來,放下茶杯,慢條斯理地說︰“宋先鋒,你這是什麼態度?敢這麼跟我說話?”

    “我只想知道為什麼!”宋江說,“弟兄們在前線拼命,你卻在後面克扣糧草彈藥,你對得起朝廷的信任嗎?對得起那些死去的弟兄嗎?”

    “放肆!”童貫拍案而起,“我是大軍統帥,怎麼調度軍隊是我的事,輪得到你來指手畫腳?你是不是還以為自己是梁山的草寇頭子,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我不是草寇!我是大宋的先鋒使!”宋江怒吼道。

    “先鋒使又怎麼樣?”童貫冷笑,“別忘了你是怎麼有今天的!朝廷肯招安你,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你還敢在這里跟我叫板?再敢放肆,我就上奏朝廷,說你勾結方臘,圖謀不軌!”

    宋江氣得渾身發抖,手指著童貫,半天說不出話來。他知道童貫說得出做得到,只要這封奏折遞上去,朝廷肯定會相信童貫,到時候他們這些人就算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

    “怎麼?無話可說了?”童貫得意地看著宋江,“識相的就趕緊滾回去,好好管教你的弟兄,再敢違抗命令,休怪我不客氣!”

    宋江死死攥著拳頭,指甲幾乎嵌進肉里。他看著童貫那張得意的臉,又想起營寨里受傷的弟兄,最終還是忍了下來。他拱了拱手,轉身走出中軍帳,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回到營寨,吳用看到宋江臉色鐵青,就知道出事了。宋江把剛才的經過告訴了他,吳用氣得拍了桌子︰“這個死太監!太欺負人了!咱們不能再忍了,再忍下去弟兄們都會被他害死的!”

    “不忍又能怎麼樣?”宋江疲憊地坐下,“咱們現在是寄人籬下,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要童貫一句話,就能讓咱們萬劫不復。”

    “那咱們就反出去!”李逵吼道,“回到梁山去,繼續當咱們的好漢,總比在這里受氣強!”

    “梁山已經沒了。”宋江搖搖頭,“就算能反出去,咱們又能去哪里?天下之大,已經沒有咱們的容身之處了。”

    弟兄們都沉默了,營寨里一片死寂。是啊,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除了跟著朝廷,跟著童貫,他們別無選擇。

    接下來的日子,宋江變得更加謹慎。他嚴格約束弟兄們,不讓他們和童貫的嫡系部隊發生沖突,就算受了委屈也盡量忍耐。作戰時,他更是小心翼翼,每次都親自勘察地形,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盡量減少弟兄們的傷亡。

    就這樣,宋江的隊伍在江南戰場苦苦支撐著。他們打了很多硬仗,收復了不少失地,弟兄們也立了不少戰功。可這些功勞都被童貫攬了去,他們得到的只有更少的糧草和更危險的任務。

    有一次,他們收復了一座縣城,城里的百姓夾道歡迎,還給他們送來了糧食和慰問品。宋江看著百姓們真誠的笑臉,心里忽然有了一絲安慰。他對弟兄們說︰“你們看,百姓們是明白事理的,咱們的付出他們都看在眼里。就算朝廷不給咱們功勞,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咱們的血就沒有白流。”

    弟兄們听了,心里都熱乎乎的。是啊,他們當初上梁山,不就是為了替天行道,為民除害嗎?現在雖然受了委屈,但能為百姓做點實事,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這天,宋江正在營寨里研究地圖,忽然接到童貫的命令,讓他們立刻出兵,去攻打方臘的老巢清溪洞。宋江知道,清溪洞地勢險要,方臘在那里經營多年,防守嚴密,這又是一個送死的任務。

    但他沒有猶豫,立刻召集弟兄們,下達了出兵的命令。

    弟兄們雖然知道此行凶險,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跟著宋江出發了。

    他們知道,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們也必須跟著自己的哥哥走下去。

    第八章 歸宋後的終局

    清溪洞之戰打得異常慘烈。方臘的軍隊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抵抗,滾石擂木像雨點一樣砸下來,弓箭嗖嗖地射過來,宋江的隊伍傷亡慘重。

    宋江親自帶頭沖鋒,手里的長槍舞得像一團梨花,殺得方臘的士兵人仰馬翻。李逵、張順等人也奮勇殺敵,為弟兄們開闢道路。弟兄們看到頭領們身先士卒,也都鼓起勇氣,跟著往前沖。

    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宋江的隊伍終于攻進了清溪洞,斬殺了方臘,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可此時,宋江的隊伍也只剩下不到三百人,很多跟隨他多年的弟兄都永遠地倒在了戰場上。

    宋江站在清溪洞的廢墟上,看著滿地的尸體和血跡,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樣。勝利的喜悅蕩然無存,只剩下無盡的悲傷和疲憊。

    回到大營後,童貫果然又把功勞都記在了自己的頭上,只給宋江和幾個幸存的頭領記了個三等功。但這一次,宋江沒有生氣,也沒有失望,他已經不在乎這些了。

    他現在只想帶著幸存的弟兄們離開這個傷心地,找個地方好好休整,然後解甲歸田,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童貫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沒過多久,朝廷的旨意就到了,說宋江等人“剿匪有功”,封宋江為楚州安撫使,吳用為武勝軍承宣使,李逵、張順等人也都封了官職,讓他們即刻前往各地赴任。

    宋江知道,這是朝廷的分化之計,想把他們分散開來,各個擊破。但他沒有辦法,只能接受朝廷的任命,帶著幸存的弟兄們離開了江南戰場。

    宋江到了楚州後,兢兢業業地工作,安撫百姓,發展生產,很快就得到了楚州百姓的愛戴。他以為自己終于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了,可他錯了。

    宣和四年的一個秋天,宋江正在府衙處理公務,忽然接到朝廷的賞賜,說是皇帝感念他的功勞,特地賞賜給他一瓶御酒。宋江心里有些疑惑,但還是恭恭敬敬地接了過來。

    晚上,他獨自一人在府衙里,打開了那瓶御酒。酒的味道有些奇怪,但他沒有多想,喝了下去。沒過多久,他就覺得肚子疼得厲害,渾身抽搐,這才知道酒里有毒。

    他掙扎著爬到桌前,想寫下什麼,可手已經不听使喚了。他看著窗外的月光,想起了梁山的弟兄們,想起了海州的招安,想起了江南的戰場,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他終于明白了,朝廷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相信過他們,招安只不過是一個騙局,一個讓他們和方臘兩敗俱傷的陰謀。現在方臘被剿滅了,他們這些“賊寇”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朝廷自然要斬草除根。

    “哥哥!哥哥!”李逵和張順沖了進來,看到宋江倒在地上,連忙上前攙扶。

    宋江看著他們,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麼,卻最終沒能說出來,頭一歪,死了。

    李逵和張順抱著宋江的尸體,放聲大哭。營門外的弟兄們听到哭聲,都沖了進來,看到宋江的尸體,也都忍不住哭了起來。整個楚州府衙,都被悲傷的氣氛籠罩著。

    沒過多久,吳用也收到了朝廷的賞賜,同樣是一瓶毒酒。吳用看著毒酒,苦笑了一聲,想起了和宋江一起上梁山的日子,想起了他們的“替天行道”,最終還是喝了下去。

    李逵和張順知道自己也難逃一死,他們沒有逃跑,也沒有反抗,只是帶著幸存的弟兄們,為宋江和吳用舉行了簡單的葬禮。然後,他們拔出刀,自刎而死,追隨自己的哥哥而去。

    宋江等人死後,楚州的百姓都很悲痛,他們自發地為宋江修建了祠堂,年年祭祀。

    人們都說,宋江是個好人,是個英雄,可惜生不逢時,最終落得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很多年後,還有人記得宋江和他的弟兄們,記得他們的“替天行道”,記得他們接受招安的無奈,記得他們為大宋江山立下的赫赫戰功。

    人們在說起這段歷史時,總會感嘆︰宋江的投降,是被逼無奈,也是時代的悲劇。

    他和他的弟兄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忠義,什麼是無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嘻哈史詩看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嘻哈史詩看古今第723章 梁山歸宋︰宋江降宋背後的真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第723章 梁山歸宋︰宋江降宋背後的真相並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