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貢院驚雷
嘉佑二年的初夏,汴京城貢院外的老槐樹枝繁葉茂,蟬鳴聲此起彼伏。貢院大門緊閉,朱漆門板上貼著醒目的黃紙告示,上面用正楷寫著“貢院重地,閑人免進”八個大字,透著一股肅穆威嚴。
趙安提著考籃,站在熙熙攘攘的考生隊伍里,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袖口磨出了毛邊,手里緊緊攥著身份證明,指腹因用力而微微發紅。考籃里裝著筆墨紙硯和幾個干硬的饅頭,這是他未來三天的全部家當。
“下一個!”
隨著 gate 衛的高喊,趙安深吸一口氣,往前挪了兩步。到了門口,兩個面無表情的兵卒攔住了他,其中一個接過他的身份證明,另一個則開始搜查他的考籃和身上。
兵卒的手指粗糙有力,在他的長衫上反復摩挲,連袖口和領口都沒放過。接著又翻看他的筆墨,把硯台翻過來敲了敲,甚至拿起饅頭聞了聞。趙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哪里不合規矩被拒之門外。他寒窗苦讀十年,就盼著這次科舉能金榜題名,改變家里的困境。
“進去吧。”兵卒搜查完畢,把身份證明還給了他。
趙安松了口氣,連忙走進貢院。迎面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兩旁站著執戟的衛兵,個個神情嚴肅,目光銳利地掃視著來往的考生。甬道盡頭是一座牌坊,上面寫著“為國求賢”四個大字,筆力遒勁,透著朝廷求賢若渴的誠意。
穿過牌坊,就是號舍區。一排排低矮的號舍整齊排列,像蜂巢一樣密密麻麻。每個號舍前都掛著一個牌子,寫著編號。趙安找到自己的號舍——“天字七十三號”,里面狹小逼仄,只能容下一張小桌、一把椅子和一張簡易的床板。桌角刻著前人留下的字跡,模糊不清,透著幾分歷史的滄桑。
他剛把考籃放下,就見一個巡考官走了過來,手里拿著名冊,高聲喊道︰“各位考生听好了!入號之後,不得擅自走動,不得交頭接耳,不得攜帶違禁物品。若有違反,按作弊論處,輕則取消資格,重則發配充軍!”
巡考官的聲音洪亮,在號舍區回蕩。趙安心里一凜,連忙坐回自己的號舍,不敢再亂動。他知道,科舉作弊是重罪,朝廷管得極嚴,誰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傍晚時分,考生們都已入號。隨著一陣梆子聲響起,貢院的大門緩緩關閉,門上貼上了封條。號舍區的燈次第亮起,昏黃的油燈光透過窗戶紙,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趙安拿出筆墨紙硯,在桌上鋪開試卷紙。試卷紙是朝廷統一發放的,質地厚實,上面印著紅色的格子,還蓋著貢院的印章。他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
就在這時,忽然听到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聲,夾雜著呵斥和爭吵。趙安好奇地站起身,透過號舍的窗戶往外看,只見幾個巡考官正押著一個考生往貢院深處走去。那考生掙扎著,嘴里不停地喊著︰“我沒有作弊!我是被冤枉的!”
旁邊的考生們也紛紛探出頭來看熱鬧,議論紛紛。
“怎麼回事啊?”
“好像是被搜出了夾帶。”
“嘖嘖,這下完了,十年寒窗白讀了。”
趙安心里一緊,趕緊縮回了頭。他看著桌上的試卷紙,忽然覺得手里的毛筆有千斤重。科舉之路,不僅要比拼學問,還要經受住各種考驗,稍有不慎,就可能身敗名裂。
夜深了,號舍區漸漸安靜下來,只有偶爾傳來的咳嗽聲和翻書聲。
趙安趴在桌上,看著窗外的月光。
第二章 夾帶風波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貢院的梆子聲就響了起來,叫醒了沉睡的考生們。趙安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簡單洗漱後,拿出干糧啃了起來。他心里惦記著昨天那個被押走的考生,不知道事情最後會如何處理。
早飯剛吃完,巡考官就開始分發試題。試題是用封套密封好的,上面寫著考生的編號。趙安接過自己的試題,小心翼翼地拆開,只見上面印著幾道策論題,都是關于時政和經義的,不算太難,但也需要好好構思才能答好。
他拿起毛筆,蘸了蘸墨,開始在試卷上書寫。他的字寫得不算特別好,但還算工整,一筆一劃,不敢有絲毫馬虎。號舍里很安靜,只能听到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還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巡考官的腳步聲。
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漸漸升高,號舍里變得悶熱起來。趙安額頭上滲出了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滴在試卷上,暈開了一小片墨跡。他趕緊用袖子擦了擦汗,心里有些著急,生怕影響了試卷的整潔。
就在這時,他忽然听到隔壁號舍傳來一陣 的聲音,像是有人在偷偷翻東西。趙安心里一動,屏住呼吸仔細听著。那聲音斷斷續續,還夾雜著紙張的摩擦聲。
他想起昨天那個被抓的考生,心里頓時警覺起來。難道隔壁有人在作弊?
正想著,忽然听到外面傳來巡考官的呵斥聲︰“里面在干什麼?!”
隔壁的聲音戛然而止。緊接著,就是巡考官打開號舍門的聲音,然後是搜查聲和質問聲。趙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里的毛筆都差點掉在地上。
沒過多久,就听到巡考官厲聲說道︰“好啊!竟敢把夾帶藏在鞋底!人贓並獲,看你還有什麼話說!”
隨後,就是隔壁考生的辯解聲︰“不是我的!我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東西!”
“還敢狡辯!”巡考官怒喝道,“帶走!”
腳步聲遠去,號舍區又恢復了安靜,但氣氛卻變得十分緊張。趙安能感覺到,周圍的考生們都和他一樣,心里充滿了不安和警惕。
他定了定神,繼續答題。可剛才的事情像一塊石頭壓在他心里,讓他無法集中精神。他忍不住想,那個考生到底是不是真的作弊了?如果是被人陷害的怎麼辦?朝廷的防弊措施這麼嚴格,為什麼還有人敢冒險作弊?
這些念頭在他腦海里盤旋,讓他心煩意亂。他用力甩了甩頭,試圖把這些雜念拋開。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好好答題,不能被這些事情影響。
中午時分,考生們輪流到號舍區外的空地上吃飯。趙安拿著自己的饅頭,找了個角落坐下。他看到幾個考生圍在一起議論紛紛,聲音壓得很低。
“听說了嗎?剛才又抓了一個作弊的,從他的筆桿里搜出了夾帶。”
“真的假的?筆桿里都能藏東西?”
“可不是嘛,現在的人真是想盡了辦法。不過朝廷也有對策,听說今年的筆墨都是統一發放的,筆桿都是特制的,很難做手腳。”
“那他怎麼還能藏進去?”
“誰知道呢,可能是買通了負責發放筆墨的人吧。”
趙安听著他們的議論,心里暗暗咋舌。他沒想到,為了作弊,竟然有人能想出這麼多花樣。同時,他也對朝廷的防弊措施有了更深的認識。看來,朝廷為了保證科舉的公平公正,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吃完飯回到號舍,趙安看到巡考官們正在進行更加嚴格的巡查。他們不僅仔細檢查每個號舍的門窗、桌椅,甚至連牆壁和屋頂都不放過,生怕有考生在里面搞小動作。
有一個巡考官走到趙安的號舍前,仔細打量了他一番,又檢查了他的筆墨紙硯和試卷,見沒有什麼異常,才轉身離開。趙安松了口氣,心里對這些巡考官多了幾分敬畏。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嚴格執法,才能保證科舉的公平公正,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
下午的考試繼續進行。趙安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地答題。他把自己多年來的所學所思都傾注在試卷上,希望能得到考官的認可。
傍晚時分,第一天的考試結束了。考生們紛紛放下筆,臉上露出了疲憊但又充滿期待的神情。趙安看著自己寫滿字跡的試卷,心里既有成就感,又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答得怎麼樣,也不知道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事情。
隨著梆子聲響起,巡考官們開始收卷。趙安小心翼翼地把試卷整理好,交給了巡考官。看著自己的試卷被收走,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頭。
回到號舍,趙安癱坐在椅子上,渾身都快散架了。
他拿出干糧,卻一點胃口也沒有。
第三章 謄錄彌封
第二天一早,考試繼續進行。今天考的是詩賦,這是趙安的強項,他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拿到試題後,他略一思索,就有了頭緒,提筆在試卷上寫了起來。
詩賦講究意境和文采,趙安寫得很投入,很快就進入了狀態。他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奮筆疾書,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昨天的不快和緊張都拋到了腦後。
就在他寫得正酣的時候,忽然听到遠處傳來一陣鼓掌聲和叫好聲。趙安好奇地抬起頭,只見幾個巡考官簇擁著一個官員模樣的人走了過來。那官員穿著紫色官袍,面容清 ,目光炯炯有神,正是這次科舉的主考官歐陽修。
歐陽修一邊走,一邊仔細觀察著考生們的答題情況。當他走到一個號舍前時,停下了腳步,看著里面考生寫的詩賦,忍不住點了點頭,還對旁邊的巡考官說了幾句什麼。周圍的考生們都露出了羨慕的神情,趙安也不例外。他心里暗暗想,要是自己的試卷也能得到歐陽大人的賞識就好了。
歐陽修巡視了一圈後,離開了號舍區。考生們的心情都有些激動,議論紛紛。
“剛才那位就是歐陽大人吧?”
“是啊,听說歐陽大人是個大才子,最看重真才實學。”
“要是能得到他的賞識,這次科舉就有希望了。”
“但願我們的試卷都能被公平對待。”
趙安听著他們的議論,心里也充滿了期待。他知道,歐陽修是個公正無私的好官,有他做主考官,這次科舉一定能做到公平公正。
考試結束後,巡考官們開始收卷。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收上去的試卷並沒有直接交給考官評閱,而是被送到了另一個地方——謄錄院。
趙安好奇地問旁邊的考生︰“為什麼要把試卷送到謄錄院啊?”
那考生是個老生,見多識廣,笑著解釋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是朝廷的防弊措施之一——謄錄。考生的原卷會被送到謄錄院,由專門的謄錄官用朱筆重新抄寫一遍,然後再交給考官評閱。這樣一來,考官就不知道試卷是誰寫的,也就無法偏袒自己的門生故舊了。”
趙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朝廷考慮得可真周到啊。”
“那是當然。”老生得意地說,“不僅如此,謄錄的時候還有監考官監督,謄錄完了還要和原卷核對,確保沒有抄錯。要是發現謄錄官有作弊行為,嚴懲不貸!”
趙安心里暗暗佩服朝廷的智慧。這樣一來,就從根本上杜絕了考官通過筆跡辨認考生、徇私舞弊的可能,保證了評卷的公平公正。
晚上,趙安躺在床板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起了白天歐陽修巡視的情景,想起了謄錄院的作用,心里對這次科舉的公平性充滿了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就一定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第三天的考試是經義,主要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闡釋。這也是趙安的強項,他準備充分,答題很順利。
考試結束後,趙安把試卷交了上去,心里一塊大石終于落了地。他走出號舍,伸了個懶腰,感覺渾身輕松。看著周圍的考生們,有的興高采烈,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則在互相交流著考試心得,他心里感慨萬千。
科舉之路,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數考生寒窗苦讀十年,只為了這幾天的考試。而朝廷為了保證科舉的公平公正,也是煞費苦心,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防弊措施。
走出貢院大門,趙安回頭望了一眼那座莊嚴肅穆的建築,心里充滿了期待。
第四章 磨勘復試
離開貢院後,趙安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在汴京城找了家客棧住了下來,等待放榜的消息。等待的日子是漫長而煎熬的,他每天都在客棧里看書、寫字,或者到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逛逛,放松心情。
半個月後,放榜的日子終于到了。趙安一大早就趕到了貢院外,只見那里已經擠滿了考生和看熱鬧的百姓。榜單貼在一面牆上,用紅紙寫著中榜考生的名字,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趙安擠在人群中,眼楮緊緊盯著榜單,一個一個地尋找著自己的名字。他的心跳得飛快,手心都出汗了。找了半天,他終于在進士榜的中間位置看到了“趙安”兩個字!
“我中了!我中了!”趙安激動得大喊起來,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十年寒窗,終于沒有白費!
周圍的考生和百姓紛紛向他道賀。趙安拱手道謝,心里充滿了喜悅和激動。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看到了家人幸福的笑容。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中榜之後,還有一道程序——磨勘復試。這是朝廷為了防止考官在評卷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舞弊行為而設立的。所有中榜的考生都要參加復試,由皇帝親自選派的大臣進行再次考核。
復試的地點設在皇宮的崇政殿。趙安和其他中榜的考生一起,穿著嶄新的官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皇宮。皇宮莊嚴肅穆,氣勢恢宏,讓趙安心里充滿了敬畏。
崇政殿里,幾位大臣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嚴肅。為首的是宰相韓琦,旁邊坐著歐陽修、富弼等名臣。趙安和其他考生按照名次依次站好,等待著復試的開始。
韓琦站起身,高聲說道︰“各位考生,恭喜你們通過了科舉考試。但為了確保選拔出真正有才華的人才,朝廷決定進行磨勘復試。希望你們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不要讓朝廷失望。”
說完,復試正式開始。試題由韓琦親自宣讀,是一道關于治國安邦的策論。趙安听了試題,略一思索,就有了頭緒。他走到指定的位置,拿起毛筆,在試卷上認真地書寫起來。
復試的氣氛比貢院考試更加緊張。大臣們時不時地巡視著考生們的答題情況,目光銳利,讓人心生敬畏。趙安全神貫注地答題,不敢有絲毫馬虎。他把自己對時政的看法、對治國的建議都寫了出來,希望能得到大臣們的認可。
時間一點點過去,復試結束了。考生們紛紛交上試卷,等待著最後的結果。趙安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過復試。
幾天後,復試的結果出來了。趙安順利通過了復試,而且名次還往前提升了幾位。他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激動得一夜沒睡好。
通過復試後,還要進行唱名賜第儀式。在儀式上,皇帝會親自召見中榜的考生,宣布他們的名次,並賜給他們相應的官職。趙安穿著官服,站在宮殿里,看著坐在龍椅上的宋仁宗,心里充滿了激動和敬畏。
宋仁宗宣讀了考生的名次,當讀到趙安的名字時,他激動得渾身發抖,連忙跪下謝恩。宋仁宗對他勉勵了幾句,希望他以後能為官清廉,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
唱名賜第儀式結束後,趙安和其他新科進士一起走出皇宮。他們穿著官服,騎著高頭大馬,在汴京城的街道上游行,接受百姓們的祝賀。街道兩旁擠滿了人,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場面十分熱鬧。
趙安騎在馬上,看著周圍歡呼的百姓,心里感慨萬千。
他想起了自己寒窗苦讀的日子,想起了貢院里的嚴格考試,想起了朝廷為了保證科舉公平公正所做的一切。
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僅靠自己的努力,更靠朝廷的公平選拔制度。
第五章 制度背後
成為新科進士後,趙安被授予了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在吏部擔任文書工作。雖然官職不高,但他很珍惜這個機會,工作認真負責,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在吏部工作期間,趙安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關于科舉制度的文件和資料,對朝廷的防弊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發現,除了之前經歷的搜查、謄錄、復試等環節,朝廷還制定了一系列細致入微的規定,從源頭上堵住作弊的漏洞。
這天午後,趙安在整理舊檔時,發現了一本《貢院條制》,里面詳細記載了科舉考試的各項規章制度。他好奇地翻開來看,越看越心驚,原來科舉防弊的學問竟如此深奧。
書中記載,早在開考前三個月,朝廷就會選派各地官員組成“搜檢官”,專門負責考前的準備工作。搜檢官要對貢院進行徹底清查,所有號舍的牆壁、桌椅都要仔細檢查,哪怕發現一個細小的孔洞都要立刻封堵。有一年江南貢院,搜檢官在號舍的床板夾層里搜出了三十多篇預先寫好的範文,後來查明是前一年考生藏下的,由此朝廷便立下規矩,每次開考前必須更換所有床板。
趙安還看到關于“鎖院”制度的記載。主考官和副考官一旦被任命,就要立刻進入貢院居住,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直到考試結束、成績公布才能出來。這樣一來,就避免了考官與考生私下接觸、泄露試題的可能。書中還記載了慶歷年間的一樁案子,有位考官偷偷將試題寫在糕點里傳出貢院,結果被巡邏的衛兵發現,不僅考官被革職查辦,連帶那名考生也被流放三千里。
正看得入神,吏部侍郎曾公亮走了進來。他看到趙安在看《貢院條制》,笑著問道︰“趙安,對科舉制度感興趣?”
趙安連忙起身行禮︰“回大人,屬下正在學習朝廷的科舉制度,對其中的防弊措施深感敬佩。”
曾公亮點點頭︰“不錯,我大宋科舉之所以能選拔出眾多人才,靠的就是這些嚴格的制度。你可知,為了防止謄錄官作弊,朝廷又加了一道‘對讀’程序?”
趙安搖搖頭︰“屬下不知,請大人賜教。”
“謄錄官用朱筆抄寫試卷後,還要有對讀官用黃筆對照原卷進行核對,確保一字不差。”曾公亮解釋道,“若是發現錯漏,謄錄官和對讀官都要受罰。去年開封府的科舉,有份試卷被謄錯了三個字,結果謄錄官被杖責二十,對讀官也被降了職。”
趙安听得咋舌︰“朝廷的制度竟如此嚴格。”
“不嚴不行啊。”曾公亮嘆了口氣,“科舉是朝廷選拔人才的根本,若是出了舞弊之事,不僅會埋沒真正的人才,還會動搖朝廷的根基。你還記得嘉佑元年的科場案嗎?”
趙安點點頭︰“屬下略有耳聞,听說那年有考生買通考官,篡改了試卷名次。”
“正是。”曾公亮臉色凝重起來,“那年有個考生叫劉幾,仗著家里有權有勢,買通了閱卷官,把自己的試卷評為第一。後來復試時,歐陽大人發現他的文風浮夸,與初試時大相徑庭,起了疑心,仔細一查才發現了舞弊行為。結果劉幾被取消資格,流放嶺南,那名閱卷官也被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趙安這才明白,原來每一項制度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樁樁舞弊案件和朝廷的苦心。他看著《貢院條制》上密密麻麻的條文,忽然覺得這些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里面不僅有朝廷的智慧,更有無數讀書人的命運。
接下來的日子里,趙安又接觸到了更多關于科舉防弊的細節。他發現考生進入貢院時,不僅要搜查身體和考籃,連攜帶的蠟燭都要經過檢查,防止有人在蠟燭里藏夾帶。有一年真州科舉,有考生把經文刻在指甲蓋上,結果被搜檢官發現,當場取消了考試資格。
他還了解到,朝廷為了防止考官偏袒同鄉,實行了“別頭試”制度。如果考官有親戚參加考試,必須回避,由其他考官負責閱卷。真宗年間,有位考官隱瞞了與考生的親戚關系,被人揭發後,不僅自己被罷官,連他推薦的考生也被取消了成績。
這天,趙安奉命去貢院送文件,正好趕上新一輪科舉的搜檢工作。他看到搜檢官們正在對考生進行嚴格的檢查,有的考生因為穿了件有夾層的長衫,被要求當場脫下來檢查;有的考生帶的硯台被懷疑有問題,被搜檢官敲碎了查看。雖然過程嚴格,但考生們都很配合,沒有人抱怨。
趙安走到一個搜檢點,看到一個老秀才正被搜查。老秀才頭發花白,背有些駝,考籃里除了筆墨紙硯,只有幾個干硬的窩頭。搜檢官仔細檢查了他的長衫和考籃,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就讓他進去了。老秀才走進貢院時,還回頭對搜檢官作了個揖,臉上帶著理解和感激的笑容。
趙安看著這一幕,心里忽然明白了。朝廷的防弊制度雖然嚴格,但並不是為了刁難考生,而是為了給所有考生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只有杜絕了舞弊行為,才能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不管他出身貧寒還是富貴。
從貢院回來的路上,趙安路過一家書店,看到里面擠滿了考生,都在購買最新的科舉用書。他想起自己當年備考的日子,想起那些挑燈夜讀的夜晚,心里感慨萬千。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嚴格的防弊制度,像他這樣出身貧寒的讀書人,才有機會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回到吏部,趙安把自己的感悟寫了下來,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朝廷的科舉制度和防弊苦心。
科舉之路依然充滿挑戰,但只要制度公平,總有一天,所有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
第六章 考場新弊
轉眼間,趙安在吏部工作已有兩年。這兩年里,他工作勤奮,為人正直,深得上司和同事的賞識。嘉佑四年,朝廷決定舉行新一輪科舉,趙安因為熟悉科舉制度,被任命為貢院的巡考官,負責考場的紀律維護。
接到任命時,趙安既激動又緊張。他終于有機會親身參與到科舉考試中,為維護科舉的公平公正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想起自己當年參加科舉的情景,暗暗發誓一定要嚴格執法,不讓任何舞弊行為得逞。
科舉開考前,趙安和其他巡考官一起,對貢院進行了徹底的清查。他們仔細檢查了每個號舍的牆壁、桌椅、床板,封堵了所有可能藏東西的縫隙。還對貢院的衛兵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強調了考場紀律的重要性。
考試開始後,趙安每天都在號舍區巡邏,密切關注著考生們的動態。他看到有的考生奮筆疾書,有的考生凝神思索,有的考生因為緊張而手足無措,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然而,就在考試進行到第二天時,趙安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巡邏時,看到一個考生總是時不時地抬頭看窗外的老槐樹,而且每次看的時間都很有規律。趙安心里起了疑心,不動聲色地觀察起來。
果然,沒過多久,一只鴿子落在了老槐樹上,嘴里還叼著一個小紙條。那考生看到鴿子,立刻假裝去窗戶邊透氣,趁巡考官不注意,飛快地從鴿子嘴里取下紙條,藏進了袖子里。
趙安心里一緊,立刻悄悄走了過去。當他走到那考生的號舍前時,那考生正慌慌張張地把紙條往嘴里塞。趙安大喝一聲︰“住手!”
那考生嚇了一跳,紙條掉在了地上。趙安撿起紙條,打開一看,上面寫著幾首詩和幾句經義,正是當天考試的重點內容。
“大膽!竟敢用飛鴿傳書作弊!”趙安厲聲說道,“跟我走!”
那考生嚇得面如土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人饒命!我再也不敢了!”
趙安不為所動,把他押了出去。經過審訊得知,這考生名叫王二麻子,家里是開鏢局的,專門訓練了信鴿用來傳遞消息。他買通了貢院外的人,讓他們根據試題內容傳遞答案。
這件事讓趙安意識到,作弊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朝廷的防弊制度必須與時俱進。他立刻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主考官歐陽修,建議加強貢院周圍的警戒,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歐陽修采納了趙安的建議,立刻下令增派衛兵在貢院周圍巡邏,射殺所有靠近貢院的鳥類,還在貢院的圍牆上加設了鐵絲網。同時,他還讓人仔細調查王二麻子的同黨,結果又揪出了三個用同樣手段作弊的考生,都依法進行了嚴懲。
考試結束後,歐陽修專門召見了趙安,對他進行了表揚︰“趙安,這次多虧了你細心觀察,才發現了這起作弊案件。你做得很好,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
趙安連忙行禮︰“大人過獎了,這是屬下的職責所在。不過屬下認為,隨著作弊手段的不斷翻新,我們的防弊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
歐陽修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這次的飛鴿傳書就是個新問題,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對策。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趙安想了想說︰“屬下認為,可以在貢院周圍設立禁飛區,嚴禁任何鳥類靠近。同時,要加強對考生的身份核查,防止有人冒名頂替。另外,還可以借鑒‘謄錄’制度,對考生的筆跡進行備案,防止有人請人代考。”
歐陽修听得連連點頭︰“好主意!你這些建議都很有價值,我會向朝廷稟明,完善科舉制度。”
這次經歷讓趙安深刻認識到,維護科舉的公平公正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不斷地與作弊行為作斗爭。
只要有利益的誘惑,就會有人鋌而走險,而朝廷的防弊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第七章 防弊新策
嘉佑四年的科舉結束後,趙安因為在維護考場紀律方面表現突出,被晉升為吏部主事。他沒有忘記在貢院發現的飛鴿傳書作弊案,多次向朝廷上書,建議完善科舉防弊制度。
他的建議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宋仁宗下令讓歐陽修、韓琦等大臣組成專門的小組,研究科舉防弊的新對策。趙安作為吏部主事,也參與了這次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大家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除了飛鴿傳書,還有考生在衣服的夾層里藏夾帶,在硯台的底部刻經文,甚至還有人把答案寫在頭發里。這些作弊手段層出不窮,讓大家深感防弊工作的艱巨性。
經過幾個月的研究和討論,朝廷終于制定了一系列新的防弊措施。首先,加強了對考生入場的搜查力度,不僅要搜查身體和考籃,還要檢查考生的頭發、耳朵、鼻子等隱蔽部位。其次,統一為考生發放考試用品,包括筆墨紙硯、衣服、食物等,防止考生在這些物品里做手腳。再次,在貢院周圍設立了更高的圍牆,並派衛兵二十四小時巡邏,嚴禁任何人靠近。最後,建立了考生筆跡備案制度,所有考生在報名時都要提交自己的筆跡樣本,以備核對。
這些新措施在嘉佑五年的科舉中得到了應用。趙安再次被任命為巡考官,親身參與了這些新措施的實施。
考試前,趙安和其他巡考官一起,對考生進行了嚴格的搜查。他看到一個考生的頭發里藏著一張小紙條,立刻被搜了出來;還有一個考生在衣服的夾層里藏了經文,也被當場發現。這些考生都被取消了考試資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考試期間,貢院周圍戒備森嚴,衛兵們嚴密監視著周圍的動靜,再也沒有發生飛鴿傳書之類的事情。考生們使用的都是朝廷統一發放的考試用品,從源頭上杜絕了在物品里藏夾帶的可能。
趙安還參與了考生筆跡的核對工作。他把考生在考場上寫的試卷與報名時提交的筆跡樣本進行仔細比對,發現有一個考生的筆跡明顯不同,懷疑是有人代考。經過進一步調查,果然證實了這一點。那個請人代考的考生和被請來的槍手都被依法嚴懲,名聲掃地。
嘉佑五年的科舉結束後,朝廷對這次的防弊工作進行了總結。結果顯示,作弊案件的數量比往年減少了一半以上,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
宋仁宗對參與制定新措施的大臣們進行了嘉獎,趙安也因為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被晉升為吏部員外郎。
站在朝堂上,接受皇帝的嘉獎,趙安心里充滿了自豪和責任感。
科舉防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只要還有人想通過作弊來獲取功名,他們就必須不斷地完善制度,加強防範。
第八章 薪火相傳
時光荏苒,轉眼間趙安在吏部工作已有十年。這十年里,他見證了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參與了多次科舉考試的防弊工作。他從一個普通的文書成長為吏部員外郎,深受朝廷的信任和百姓的愛戴。
嘉佑八年,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即位。新皇帝即位後,十分重視科舉制度,下令進一步完善科舉防弊措施。趙安因為熟悉科舉制度,被任命為科舉防弊工作的負責人。
接到任命後,趙安深感責任重大。他知道,科舉制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成敗。他必須全力以赴,做好科舉防弊工作,為朝廷選拔出真正有才華的人才。
趙安首先對現有的科舉防弊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後,他走訪了各地的貢院,听取了考官、考生和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雖然現有的制度已經很嚴格,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
比如,在考生身份核查方面,雖然已經建立了筆跡備案制度,但仍然有人通過偽造筆跡來冒名頂替。趙安經過研究,提出了“指紋備案”的新方法,讓所有考生在報名時都留下自己的指紋樣本,在考試時進行核對。這個方法雖然在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實踐證明非常有效,大大減少了冒名頂替的作弊案件。
又如,在試卷評閱方面,雖然已經實行了謄錄和對讀制度,但仍然有考官通過在試卷上做標記來偏袒自己的門生故舊。趙安提出了“匿名評卷”的新方法,在謄錄試卷時,不僅要隱去考生的姓名和籍貫,還要對試卷進行編號,讓考官不知道自己評閱的是誰的試卷。這個方法進一步保證了評卷的公平公正。
趙安還非常重視對考官和工作人員的管理。他制定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對嚴格執法、認真負責的考官和工作人員進行獎勵;對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進行嚴懲。他還定期對考官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
在趙安的努力下,大宋的科舉防弊制度越來越完善,作弊案件的數量越來越少,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寒門子弟通過科舉脫穎而出,為大宋的繁榮富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有一天,趙安在整理文件時,看到了當年自己參加科舉時的試卷和相關資料。他看著那些泛黃的紙張,想起了自己當年在貢院里的緊張和期待,想起了那些為了維護科舉公平公正而努力的人們,心里感慨萬千。
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像他一樣的寒門子弟能夠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為朝廷選拔出更多的人才。
科舉防弊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于是,趙安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科舉防弊經驗和心得寫成了一本書,名為《科舉防弊錄》。在書中,他詳細介紹了大宋科舉的各項防弊制度,分析了各種作弊手段的特點和防範方法,還記錄了一些典型的作弊案件和處理結果。他希望這本書能夠為後來的科舉防弊工作提供參考,讓科舉制度能夠更加完善,更加公平公正。
《科舉防弊錄》出版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好評,成為了科舉官員和考生們的必讀書籍。趙安的名字也因為這本書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尊敬。
晚年的趙安,雖然已經退休在家,但仍然十分關心科舉制度的發展。他經常會收到一些年輕官員的來信,向他請教科舉防弊的問題。他總是耐心地回復每一封信,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趙安坐在院子里的搖椅上,看著自己的孫子正在認真地讀書。孫子告訴他,自己長大後也要參加科舉,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
趙安笑了,他摸了摸孫子的頭,說︰“好啊,爺爺支持你。但你要記住,科舉考試不僅要比拼學問,更要講究誠信。只有憑真才實學考取的功名,才是最光榮、最有價值的。”
孫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繼續埋頭讀書。
趙安看著孫子認真的背影,心里充滿了欣慰和希望。
科舉制度的公平公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維護和傳承,而他已經盡自己所能,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院子里,也灑在趙安的身上。
他閉上眼楮,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在無數像他一樣的人的努力下,大宋的科舉制度一定會越來越完善,為朝廷選拔出更多的棟梁之才,大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