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的馬邑城頭,劉武周盯著城外連綿的突厥營帳,喉結劇烈滾動。這個曾在隋煬帝親征高句麗時充當先鋒的猛將,此刻正把匕首抵在太守王仁恭的喉嚨上。\"老匹夫,拿百姓的血汗錢養小妾!\"寒光閃過,鮮血濺在府衙的匾額上,徹底撕開了他從邊陲悍將到亂世梟雄的癲狂序幕。
誰能想到,這個攪動河東風雲的人物,早年不過是河間郡的市井混混。劉武周自小嗜酒好斗,因為打抱不平打斷了地主兒子的腿,被迫遠走他鄉投軍。在軍中,他憑借過人的騎射本領,很快從普通士兵升為鷹揚府校尉。隋煬帝二征高句麗時,他單槍匹馬斬殺三名敵軍,被提拔為建節校尉,還得了匹突厥進貢的汗血寶馬。
但命運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大業十一年,劉武周被派回馬邑擔任鷹揚府校尉。此時的隋朝已千瘡百孔,馬邑百姓被官府征糧逼得易子而食,太守王仁恭卻仍醉生夢死。劉武周瞅準機會,先是與王仁恭的侍妾私通,又煽動饑民︰\"太守府里屯著三年的糧食,咱們卻要餓死!\"憤怒的百姓沖進太守府,劉武周順勢斬下王仁恭的首級,開倉放糧。
佔領馬邑後,劉武周面臨一個生死抉擇︰如何在隋軍、突厥和各路義軍的夾縫中求生?他咬咬牙,派人向突厥始畢可汗獻上美女財寶,稱臣納貢。始畢可汗大喜,賜他\"定楊可汗\"的稱號,還送來兩千騎兵。有了突厥撐腰,劉武周的野心徹底膨脹,他效仿隋煬帝,在馬邑稱帝,定國號為\"定楊\"。
武德二年,劉武周迎來了人生最瘋狂的時刻。他采納宋金剛\"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的建議,親率兩萬大軍南下。在突厥騎兵的配合下,他的軍隊如旋風般席卷河東。李元吉鎮守的太原城,不到半個月就被攻破。齊王帶著幾個親信倉皇出逃,連印信都丟在了城中。
消息傳到長安,李淵驚得打翻了茶盞。劉武周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澮州、晉州、龍門接連失守,黃河以東幾乎全部淪陷。更要命的是,宋金剛提出\"利在速戰\"的策略,劉武周軍隊不佔城池,專搶糧草,搞得唐軍疲于奔命。李淵無奈之下,甚至動了放棄河東的念頭︰\"賊勢如此,不如暫且退守關西!\"
但劉武周的好運,在柏壁之戰戛然而止。李世民掛帥出征,采取\"深溝高壘,以老其師\"的戰術。宋金剛求戰不得,糧草漸盡,被迫後撤。李世民抓住戰機,率三千玄甲軍窮追不舍。一晝夜急行二百里,在雀鼠谷追上劉武周主力。八次交鋒,唐軍皆勝,宋金剛僅率百騎逃脫。
劉武周望著潰不成軍的部下,第一次感到了恐懼。他帶著殘部逃往突厥,本以為能靠\"定楊可汗\"的名號保命,卻不知自己早已成了突厥人的棄子。始畢可汗看著狼狽的劉武周,冷笑一聲︰\"敗軍之將,留著何用?\"劉武周想逃回馬邑,卻發現城池已被唐軍收復。
逃亡路上,劉武周的隨從一個接一個離去。最後只剩下他和宋金剛兩人。寒風中,宋金剛苦笑道︰\"當年咱們說要爭天下,現在連落腳的地方都沒了。\"劉武周拔出佩劍,卻發現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最終,他被突厥人殺死在異鄉,尸體被扔在荒野喂狼。
劉武周的一生,是充滿矛盾與瘋狂的悲劇。他出身低微,卻敢于向腐朽的隋朝宣戰;他借助突厥勢力成就霸業,卻也因此淪為異族傀儡;他曾讓李唐王朝膽寒,卻在巔峰時迅速隕落。從馬邑城頭的一聲怒吼,到異鄉荒野的一具枯骨,他用鮮血書寫了一個草根梟雄的傳奇,也用生命詮釋了亂世生存的殘酷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