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詩看古今

第555章 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111永恆的不死鳥1 本章︰第555章 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

    會昌六年的深冬,大明宮的銅漏聲裹著雪粒子,敲得人心里發慌。李忱盯著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疏,朱筆懸在半空遲遲落不下去。案頭擺著的《貞觀政要》抄本邊角已經磨得發毛,墨跡里還夾著他當光王時在民間撿來的枯葉。

    "陛下,仇士良求見。"小太監的聲音帶著顫音。李忱的瞳孔微微收縮,這位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大宦官,此刻正捧著象征軍權的神策軍印信,蟒紋官袍上的金線在燭火下泛著冷光。

    "老奴年邁,懇請辭去觀軍容使一職。"仇士良的聲音像淬了毒的匕首,看似謙卑的語氣里藏著試探。李忱低頭繼續批閱奏折,仿佛沒听見般平淡"準了,賜良田千頃。"

    等仇士良退出殿門,李忱突然將朱砂筆狠狠折斷。暗衛首領不知何時出現在陰影里"陛下,要動手嗎?"他望著窗外紛飛的大雪,想起裝瘋賣傻的那十四年——被丟進糞坑時的惡臭,被佷子武宗派人暗殺時的驚險,此刻都化作嘴角一抹冷笑"不急,讓他先嘗嘗解甲歸田的滋味。"

    大中元年的早朝,當李德裕被彈劾的奏章擺在龍案上時,滿朝文武都在等新皇表態。這位牛李黨爭的核心人物,連武宗都敬他三分。李忱慢條斯理地卷起奏章,突然開口"听說李相每次出行,儀仗比朕還氣派?"

    朝堂瞬間死寂。李德裕撲通跪地,官帽上的貂蟬搖晃不止"陛下明察!這是"

    "明察?"李忱猛地起身,龍袍下擺掃翻了鎏金香爐,"朕在民間時,百姓都說"八十一顆子,顆顆砸中李相府"!"他的聲音突然拔高,驚得梁上的燕雀撲稜稜亂飛,"去洛陽查查,他家地窖里藏的糧食,夠賑濟多少災民!"

    這場風暴來得猝不及防。當抄家的士兵從李德裕府中搜出半人高的金佛時,長安百姓才驚覺,那位看似木訥的光王,早已把朝堂蛀蟲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李忱卻只是在奏折上批了八個字"貪墨誤國,罪無可赦。"

    處理完黨爭,李忱把目光投向了國門之外。河西走廊的駝鈴聲里,吐蕃使者趾高氣昂地遞上國書"听聞大唐新君仁厚,何不割讓三州五郡?"

    李忱把玩著西域進貢的夜光杯,突然將酒水潑在使者臉上"回去告訴你們贊普,朕的劍,比太宗皇帝的還要鋒利!"他召來張議潮的密信,看著信中"願率沙州歸唐"的血字,想起微服私訪時,河西百姓被吐蕃人欺壓的慘狀,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咸通元年的長安城,慶祝河西漢唐故土收復的花燈照亮了夜空。李忱站在承天門城樓上,听著百姓山呼萬歲,卻突然轉身問宰相令狐"你說,朕比得上玄宗爺爺嗎?"

    令狐正要開口,卻見皇帝望著星空輕笑"不必回答。朕知道,開元盛世有多輝煌,安史之亂就有多慘烈。"他的目光落在朱雀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上,那里有西域胡商,有江南學子,有吐蕃降卒,"朕只要這天下,不再有流離失所的百姓。"

    史書上對這位"小太宗"的記載不過寥寥數筆,說他"性沉毅,外晦而內朗"。但長安的老人們記得,是他讓中斷百年的漕運重新暢通,是他讓被吐蕃侵佔的河湟之地重歸大唐,是他在宮門口立下鐵牌"諫官有言,隨到隨見"。

    當李忱在大明宮含風殿駕崩時,百姓自發罷市三日。有人在他的靈前擺上從河西帶回的沙土,有人供奉著寫有"大中之治"的牌位。而史官們或許不知道,這位一生低調的皇帝,在臨終前仍攥著那本翻爛的《貞觀政要》——書頁間夾著的枯葉,早已化作了滋養大唐的泥土。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嘻哈史詩看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嘻哈史詩看古今第555章 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第555章 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並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