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五年的華清宮,驪山腳下的溫泉蒸騰起白霧。李隆基斜倚在九曲沉香榻上,金絲繡著蟠龍的袍角垂入池水中。當《霓裳羽衣曲》的笛聲響起,楊貴妃身披綴滿珍珠的廣袖舞衣,足尖輕點水面,驚起滿池錦鯉。\"三郎,這新改的舞步如何?\"她回眸一笑,鬢邊的玉簪在燭火下流轉著冷光。而此刻大明宮的奏折已堆積三尺高,吐蕃的戰報正躺在最底層,漸漸被遺忘在歌舞聲中。
第一章 梨園天子︰從政變高手到舞壇頂流的魔幻轉型
垂拱四年的深夜,臨淄王李隆基握著染血的劍沖進玄武門。當他踩著韋皇後的尸體登上皇位時,誰也沒想到這個鐵血帝王會在十年後,親手創辦梨園教坊。\"把西域的胡旋舞和中原樂舞融合!\"他拍著案幾,濺起的茶漬染濕了《貞觀政要》,\"朕要讓這天下的歌舞,都打上李唐的印記!\"
教坊司里,樂師們日夜調試新曲。\"陛下,這羯鼓的節奏...\"白發樂工話未說完,李隆基已抄起鼓槌親自示範。鼓點如驟雨,震得房梁上的積灰簌簌掉落。\"不夠勁!\"他扯開龍袍領口,露出里面繡著樂符的中衣,\"再快三分,要讓長安的百姓隔著城牆都能跟著跺腳!\"
第二章 霓裳迷局︰一場舞宴引發的權力地震
天寶四年的宮廷夜宴,堪稱大唐最華麗的修羅場。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舞》驚艷全場,水袖翻飛間,眾人仿佛置身月宮。安祿山卻盯著她腰間晃動的玉鈴鐺,喉結滾動︰\"娘娘的舞姿,真乃天人...\"話音未落,李隆基突然將酒杯砸向殿柱︰\"安卿若有這等舞技,何愁不能鎮守邊疆?\"
暗處的李林甫捻著胡須冷笑。他早看出皇帝對歌舞的痴迷已入魔障,連夜修書給各地節度使︰\"速獻奇舞樂伎,良機莫失!\"從此,波斯的蛇舞、高麗的劍器舞源源不斷送入宮廷,而大唐的邊防,卻在歌舞升平中悄然空虛。
第三章 羯鼓遺恨︰當戰鼓淪為宴樂的附庸
潼關失守的戰報傳來時,李隆基正和梨園弟子排練新戲。\"陛下!叛軍已過黃河!\"高力士跪地哭喊。皇帝卻揮了揮手,戲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晃得人睜不開眼︰\"慌什麼?讓李龜年再唱段《清平調》,朕听完就議事。\"
馬嵬坡的夜,士兵嘩變的吶喊聲中,楊貴妃最後一次起舞。她的舞衣沾滿塵土,卻依然保持著優雅的姿態。\"三郎,還記得當年的《霓裳羽衣》嗎?\"白綾懸起的瞬間,她輕聲哼唱,歌聲被夜風撕碎。而李隆基抱著心愛的羯鼓,听著遠處傳來的真正戰鼓聲,終于老淚縱橫。
第四章 晚唐絕唱︰末世帝王的血色狂歡
咸通年間的大明宮,唐懿宗把國庫掏空,只為辦一場空前絕後的佛誕舞會。四百名少女頭戴金佛冠,在鋪滿寶石的台階上旋轉,裙擺掃過之處,宛如銀河傾瀉。\"朕要讓佛祖看到,大唐的繁華永不落幕!\"他癲狂地笑著,全然不顧城外饑民的哀號。
更荒誕的是唐敬宗,這位少年天子竟在宮中舉辦\"夜貓子運動會\"。月光下,他帶著侍衛玩\"打夜狐\",用球桿擊打戴著狐狸面具的太監。\"快!再快點!\"他揮舞著瓖玉球桿,\"輸了的人,就去給朕跳胡旋舞到天亮!\"
舞影殘陽︰一曲終了,盛世成空
天佑四年,朱溫的叛軍攻入長安。最後一任皇帝唐哀宗蜷縮在梨園舊址,听著遠處傳來的廝殺聲,撿起地上殘破的舞衣。衣上的金線早已黯淡,卻還殘留著當年《霓裳羽衣》的幻影。\"原來,歌舞真的救不了大唐...\"他喃喃自語,將舞衣投入火中。
百年後,考古學家在華清宮遺址發現半面銅鏡,鏡中模糊映出的,仿佛仍是楊貴妃起舞的身影。而史書里那些關于歌舞的記載,字里行間浸透的,不只是藝術的輝煌,更是一個王朝在靡靡之音中走向衰亡的血色挽歌。當羯鼓不再是出征的號角,而淪為宴樂的附庸,盛世的崩塌,或許早已在舞步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