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冬,襄陽城外的官道上,積雪被馬蹄踏得咯吱作響。劉備裹緊狐裘,望著遠處雲霧繚繞的隆中山,呼出的白氣在寒風中凝成霜花。身旁關羽撫著長須,棗紅馬不耐煩地刨著凍土︰“大哥,這山野村夫若再推諉,我便提刀上門!”張飛攥著丈八蛇矛,虎目圓睜︰“俺老張早看那諸葛亮不順眼,擺什麼架子!”
“二弟三弟!”劉備勒住韁繩,聲音里帶著懇求,“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孔明既有經天緯地之才,豈會輕易出山?且耐住性子。”說話間,三人已行至隆中草廬前。柴門半掩,院內積雪上印著凌亂的竹杖痕跡。
“勞煩通稟,漢室宗親劉備求見諸葛先生。”劉備叩響木門,聲音在寒風中回蕩。許久,門扉吱呀輕啟,童子揉著睡眼探出頭︰“先生一早就出門采藥,不知何時歸來。”張飛急得直跺腳︰“好個閑散人!讓我等白跑一趟!”劉備卻躬身作揖︰“有勞小先生,待孔明歸來,便說劉備改日再來。”
三日後,雪勢稍歇。劉備不顧關羽勸阻,執意再次登門。這回草廬內有了動靜,琴音如潺潺流水,從窗欞間溢出。劉備屏息聆听,待曲終方輕叩柴門。童子歉意道︰“先生正在午睡。”張飛剛要發作,劉備慌忙按住他肩膀,低聲道︰“莫要驚擾。”三人便立在階前,任雪花落在肩頭。
半個時辰過去,草堂內傳來慵懶的哈欠聲。劉備整了整衣冠,隨童子入內。只見榻上臥著個青年,身披鶴氅,頭戴綸巾,見客來也不起身,伸著懶腰吟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張飛氣得滿臉通紅,劉備卻笑意不減︰“久聞先生大名,備如撥雲見日,今日得見,實乃萬幸。”
諸葛亮這才起身,讓座煮茶。劉備望著爐中跳動的火苗,長嘆︰“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雖德薄才疏,卻欲匡扶社稷,怎奈智術淺短,至今一事無成。還望先生賜教。”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如炬︰“自董卓造逆以來,豪杰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正說到興處,張飛突然拍案而起︰“夠了!說這麼多,到底幫不幫我大哥?”劉備慌忙致歉,諸葛亮卻撫掌大笑︰“翼德將軍快人快語!亮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然將軍三顧之恩,亮安敢不竭股肱之力?”說罷,展開牆上的西川地圖,指尖劃過荊襄九郡︰“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窗外暮色漸濃,劉備听得入神,燭火映得他雙目發亮。忽聞張飛嘟囔︰“說了半天,還不是紙上談兵。”諸葛亮笑意不減,取來竹簡︰“前日偶得《八陣圖》殘卷,正要請將軍指點。”張飛湊近一瞧,密密麻麻的推演圖看得他直撓頭,憋了半晌才蹦出句︰“比俺老張的丈八蛇矛還難!”惹得眾人哄笑。
當夜,劉備留宿草堂。月光透過窗紙,灑在案頭的《隆中對》上。諸葛亮望著熟睡的三人,想起日間張飛憨態可掬的模樣,嘴角不自覺上揚。忽听門外傳來 聲,披衣查看時,卻見關羽倚著院牆,青龍偃月刀在月下泛著寒光︰“孔明先生,若敢負我大哥,關某這刀可不認人。”聲音低沉,卻滿是關切。
次日破曉,劉備臨別前又要行禮。諸葛亮急忙扶住︰“將軍再拜,亮折煞矣!待亮安頓家事,三日後便往新野。”張飛搓著手樂呵︰“早該如此!這回可算把這尊神請動了!”回程路上,關羽摸著長須感慨︰“此人談吐不凡,確有大才。”劉備望著初升的朝陽,胸中豪情萬丈︰“得孔明,如魚得水也!”
三日後,諸葛亮焚毀草堂,將《梁父吟》的曲譜埋在梅樹下。臨行前,他輕撫著門上的積雪,對送行的童子笑道︰“告訴黃月英,讓她備好蜀錦,我要給翼德將軍做件合身的戰袍。”馬蹄聲漸遠,隆中又恢復了寧靜,唯有雪地上的車轍,蜿蜒向未知的遠方。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