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

第489章 又是松和食品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青澀小隻果 本章︰第489章 又是松和食品

    “松和縣最大的底氣在什麼地方?”

    黎衛彬確實被年家華的這個問題問住了。

    關于這個問題他並不是沒有考慮。

    如果沒有考慮的話,在松和縣的發展過程中,他這個書記固然有絕對的掌控權,但是也不可能為了面子工程去強行推動這個工作賺吆喝。

    但是一時半會要他立馬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黎衛彬反而變得謹慎起來。

    松和縣最大的底氣究竟在哪兒?

    在他看來,

    一方面在于松和已經完成了基礎的產業布局,也找準了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于松和縣已經通過這幾年的改革和產業調整,完成了基礎的資源積累。

    但是既然年家華如此鄭重其事,那就說明自己的這個看法恐怕會比較片面,並沒有捕捉到關鍵的信息在哪里,甚至有些太過于想當然。

    也可以換一句話說。

    他黎衛彬的想法太大了!

    一個松和縣,未必就真的能夠讓省里和市里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你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官場上聰明人很多,但是糊涂蛋更多,明白人反而很少。”

    “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是一個新東西,而是一套成熟的發展理論體系,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真正搞成功的地方不多?”

    “不是其他人比你黎衛彬蠢,而是有更加復雜的因素。”

    “想不明白這個問題,松豐經濟一體化就是一個大餅,看似誘人,但是看不見摸不著。”

    黎衛彬聞言趕緊答應下來。

    年家華畢竟所處的層次和地位都不一樣。

    正所謂高屋建瓴,看到的東西也跟自己眼里看到的有所不同。

    有時候眼光並不決定能力,自己掌握著大勢,但是卻並不意味著能力和思想會出現質的飛躍。

    想達到這個層次,他黎衛彬同樣需要通過積累大量的執政經驗去開拓視野,提升能力。

    不過就在這時候。

    年家華的話鋒卻再次一轉道

    “你跟學成走的路不同,沉下心來在松和多干幾年,把這一步走扎實了,未來的路還很長。”

    “眼光不要局限于一個松和,而是要放眼整個江南。”

    沒有跟黎衛彬繼續聊下去,年家華提點了幾句就結束了這次通話。

    但是黎衛彬並不知道。

    此刻在位于昌江市委的辦公室里,放下手機,年家華狠狠地吸了口煙,眉眼間早就已經有一絲期許之色爬了上來。

    其實包括黎衛彬在內,很少有人能看得出來。

    他這一次調任副書記,雖然看似無限風光。

    但是其實很多事情已經是人力不可為了,在副書記這個位置上,他年家華已經沒有太多進步的空間。

    說到底,江南還是過于人才凋零了一些。

    劉文正已經老了,哪怕是在秦西,恐怕也只有幾年的時間。

    鐘貴恆雖然仍然處于盛年之際,但是在江南這個地方有洪建軍的壓制,他未來超過劉文正的機會並不大。

    後來的干部里面,陳正清受困于淮陽,將來出頭的機會很少。

    眼下的江南官場,儼然已經到了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

    黎衛彬是一個好苗子。

    不管是潛力還是眼光都遠超兒子年學成。

    但是能力是沒有最大值的,潛力在變成成績之前也僅僅只是潛力。

    松和縣這個地方,能夠給黎衛彬沉澱出很多東西。

    只要能在松和縣完成能力和思想上的轉變,十年後黎衛彬未必就不能走到陳正清所處的位置。

    一旦處于同樣的這個位置,相較于陳正清,黎衛彬的年齡優勢太大了。

    他們江南,未必就不能再出一個何方舟那樣的人物。

    ……

    四月中旬。

    一直到4月101novel.com號這幾天。

    出任縣委書記以來,黎衛彬首次對松和縣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大規模的調研。

    這次調研的重點是縣城的各個機關部門。

    調研中,黎衛彬通過干部約談和實地考察的方式,對各個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摸底,重點是督促工作責任落實的問題。

    與此同時。

    黎衛彬還親自走訪和調研了幾個鄉鎮的工作。

    在這一輪工作調研中,黎衛彬多次強調了發展的主動性問題。

    然而對于這些更偏向于常態化的工作,松和縣官場卻格外地關注黎衛彬最近提出的一個組織人事觀點。

    4月17號這天。

    在縣委副書記李富貴的陪同下,黎衛彬前往縣委組織部,專門听取了關于干部工作的情況匯報。

    在匯報結束後的講話中,黎衛彬極其明確地談及了全縣的干部工作,尤其是干部培養和提任工作。

    首次提出要大膽啟用年輕干部,注重35歲以下的青年副科級領導干部人才的培養和任用,強調青年干部不要坐在機關里,而是要真正深入基層一線。

    並借此機會告誡縣委組織部,要進一步擴大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吸收通道,加強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一番講話一經傳開,自然在松和縣的官場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尤其是一些35歲以下的年輕科員,聯想到黎衛彬最近兩年啟用的干部里面,青年干部明顯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所以不少人都認為接下來松和縣的官場肯定會出現一批很年輕的科級干部。

    而這種趨勢的出現,自然對他們這一批人極為有利。

    對于自己的這種看似無心插柳,實則導向性極為明確的動作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黎衛彬其實並不會刻意去關注。

    在縣委書記這個位置上任職的時間越長,他越發明白舉重若輕這四個字的意思。

    當然了,眼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等著他去解決。

    4月18號這天。

    燕宏再一次回到了松和縣,而且專門跟黎衛彬約了時間見面。

    酒店的包廂里。

    兩人並沒有立即談及工作的事情,而是閑聊了一會兒。

    邊上的潘瑞則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正襟危坐的樣子,時而忙著招呼服務員布菜,時而給領導和那位燕董添茶倒水。

    “其實你問我這個問題,多多少少有點緣木求魚。”

    “官場的這一套我了解的不多,但是說到搞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績最好的應該是東海吧?”

    “他們的路子很明確,無非就是一個中心帶動多級城市共同發展,反觀容城市這幾年的做法,走的路子就正好相反了,應該是強省會的那一套。”

    “但是說到底還是形勢變了。”

    “東海可以搞一個中心多級城市共同發展,那是因為他們提前完成了資源積累,容城市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就很有限,你讓他們怎麼去搞區域經濟一體化?”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不適合。”

    包廂內。

    對于黎衛彬突然問及自己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看法,燕宏倒是沒有藏拙,但是也沒有賣弄。

    只不過關于這個問題,他不是官場的人,自然談不上有多了解。

    但是燕宏的這句適不適合,的確讓黎衛彬有所觸動。

    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松和縣適不適合搞經濟一體化,自然不是松和縣說了算了,而是市里和省里,但是上面憑借什麼標準來判斷?

    這個問題既是對松和縣的一個拷問,同樣也是松和縣的一次機會。

    “行了,不說這個問題了。”

    “你這次過來,應該不是來找我吃飯的吧?”

    戲謔地盯著燕宏。

    黎衛彬其實已經猜到了這家伙的來意。

    松和食品要上市了。

    準確地說,是松和食品要沖擊上市的機會了。

    既然要走這一步,那燕宏自然需要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上做出一定的調整,涉及到這個問題,他這個松和縣委書記的意見自然很重要。

    “找你吃飯是其次,主要還是公司的問題。”

    “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情況已經出來了,現在你們松和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整個綠色產業的布局,再加上豐水縣那邊,第一季度公司的營業數據非常漂亮,也是時候考慮沖擊上市的問題了。”

    “之前我已經跟公司的高層做過理論驗證,想沖擊上市,目前松和食品有個大問題需要你這邊拿主意。”

    “我們預計松和食品的業務今年就能夠提前達到覆蓋整個華東市場的目標,接下來將會用12年的時間來布局華南市場。”

    “一旦這個工作順利開展的話,到時候上市的問題不大。”

    “但是這里面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方向問題,一旦布局華南市場的話,我們的產能會出現嚴重不足,一個槐林縣還不夠。”

    抿了口水。

    燕宏說完朝黎衛彬瞥了一眼。

    其實這兩年松和食品的發展幾乎是一年一個樣。

    但是越是如此,他越是驚訝當年黎衛彬找他做這個事情的時候,竟然一眼就能看出這個產業的潛力。

    而此刻 听完燕宏的介紹。

    黎衛彬腦子也在飛快的轉動。

    實際上燕宏說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復雜的難題,產能不夠,擴大產能就是了。

    問題就在于。

    擴產能要朝哪個方向發力?

    是繼續以松和縣委中心,吸納周邊區縣的潛力,還是重點以尋租的方式到外地去開闢新的產業區。

    這二者之間需要權衡的,恐怕不只是簡單的經濟因素。

    其實越是思考這樣的問題,黎衛彬越能發現年家華問的那個問題內涵的深意。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方便以後閱讀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第489章 又是松和食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第489章 又是松和食品並對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