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時間。
河洛之地的物資從潼關入長安。
荊襄的物資從商南商周入河洛。
大周大軍北上。
這是一場沒有大戰的北伐。
有了皇帝玉璽的秦布衣,直接發旨整個西秦。
西秦歸周。
雖說這事兒還沒有完全昭告天下。
但大周軍隊開始接管關中之地。
沿途將領皆是開城投降。
也有想要趁機撈一筆的軍匪徒。
只是新軍火炮來上兩炮,一切都是徒勞的。
只是,入關中多山地,行軍不便。
這一路運輸的物資還真不算太多。
主要是冬日天寒的緣故。
但有觀眾世族配合。
加上大周在前線囤積了大量的物資。
倒也解了燃眉之急。
泰元皇帝想要體面一點的退場。
秦布衣倒也給了他這個體面。
就連北涼王等一些軍中宿將。
也從燕雲趕往長安。
有了火車之後。
趕路倒也沒那麼麻煩。
河洛齊州之地的火車,在三年前就開始修建。
是和水泥路一起修建的。
南下齊州,坐火車到河洛。
然後入潼關,入關中。
也不過半月時間。
若是以前,沒有個兩三月,很難趕到。
其實若是八百里加急,也用不著那麼久。
只是,北涼王和一群老將,都是一把老骨頭。
可受不了八百里加急的折騰。
真要是八百里加急,這群老骨頭能死一大半。
這些老將軍,都幻想著能夠攻入長安。
恢復曾經大周帝國的輝煌。
這是諸多將領的願望。
家國軍武的榮耀。
可听到秦布衣入關中,直接掌控了關中軍政要務。
北涼王等將軍,都有些發麻。
更多的是郁悶。
不過想到還沒有宣布西秦歸周。
大家都急著去長安,蹭一蹭這千秋功業的榮耀。
就算不是打進長安的。
可也是真正收服長安。
屆時大周舊都光復,此名留青史的時刻。
若是能夠蹭個祭告天下的將領陪侍,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史書上都會記上一筆。
也因為這般。
秦布衣要在長安舉辦英雄豪杰宴。
自然直接招來了諸多將領。
甚至大周南方的很多大儒,也都在趕往北方。
若是以前。
南北跨越,沒個一年半載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可這三年來,南北火車道都已經打通。
從南方的交州,到北方的燕京,最多十日時間就能到達。
何況,大家前往的是關中。
火車到達洛陽。
也就七八天時間。
再有半月路途準備,趕路。
一個月之內,倒也能夠達到長安。
為了舉辦大宴。
惠及百姓。
秦布衣讓世家大族以及各地官兵,一同清理街道,重建長安破爛坊市。
進行城區大改造。
因為冬日,以及水泥,磚窯,煤窯等工廠不足,材料不足的緣故。
想真正的大搞基建。
肯定是來不及。
但清理糞便污穢,清除老破小,還是沒問題的。
何況,不計人力物力財力砸下去。
半月時間興辦一些工廠還是能夠做到的。
河洛,荊襄那邊快馬加鞭送一批工匠過來。
長安周圍,直接開始規劃新興工業城區。
秦布衣回歸老本行。
規劃發展,人員管理。
長安百姓多有餓死凍死之人。
如今統一起來,以工代賑。
男人們吃飽喝足,有一幫子力氣,開始挖礦伐木。
女人孩子洗衣做飯,立刻展現出欣欣向榮之景。
自打三年前西秦大敗,退回觀眾以後。
很多關中世族,都開始接觸大周。
讓家里子佷前往大周了解情況,尋求合作關系。
南方的商貿,也開始往北方擴展。
雖然鋼鐵金屬冶煉,水泥,紡織機等工造機械沒有技術,無法發展。
但什麼磚窯,煤窯,水力鍛打機械發展。
其實已經在西秦有了一些影子。
世家大族們能夠累世傳家,那是有原因的。
古人不傻,他們只是見識不足。
聰明的人比比皆是。
秦布衣要不是腦子里有著一個資料庫。
如果沒有將工業革命初步發展起來。
還真不一定對抗西秦,東遼,匈國的三國聯軍。
但凡火器發展慢一些,儲備的物資少一些。
三年前,不準確來說是六年前南方大亂的時候。
整個大周就該被滅了。
其實一旦很多技術工部出來。
就會立刻遠遠傳播。
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成衣市場,小工具五金市場,肥皂香皂市場,甚至瓷器市場等等都是如此。
就拿瓷器來說。
大周有專業的數據配比。
造的瓷器那是一絕。
西秦這邊也有世族偷學,模仿。
雖然技術和成品率不高,可他們也在進步創新。
這就是相互競爭的另類好處。
還有就是磚窯和煤窯。
雖說長安凍死了不少人。
可權貴家家戶戶都有煤爐,土炕。
大莊園里溫暖的四季如春。
甚至還有諸多溫室暖棚來種植青菜。
自打三年前玻璃放開售賣之後。
西秦這邊的世族,很多家里,都裝上了玻璃門窗。
大周南方的玻璃蔬菜大棚。
也傳到了西秦來。
秦布衣考察長安的時候,還真是驚到了。
不得不說,有錢有勢的世家豪族,生活還真過得不差。
不過,這也是剝削平民來的。
就長安一地。
不過半月時間,秦布衣就收攏了二十萬無家可歸,亦或是家里沒有糧食的流民。
秦布衣和一眾家族合作。
開出未來商貿發展的條件。
甚至陸上絲綢之路,火車站固定資產等條件。
才有了足夠的糧食,衣物,養活這二十萬流民。
秦布衣答應給泰元皇帝舉辦英雄豪杰宴。
自然不能辦的太差。
河洛之地,荊襄軍中的鋼架車,鋼架帳篷。
全都運到了長安來。
穩住長安世族的同時,一般贏取民心,另外就是給泰元皇帝辦宴會。
世族之家不缺山珍海味。
其實要辦的熱鬧,還是全城百姓同樂。
而這個更是簡單。
秦布衣南下平叛,北伐東遼,規劃王庭。
都舉辦過全民大宴。
他相較于打仗,更多的是後勤管理。
所謂輕車熟路,也不過如此。
大周免稅三年,之後稅賦減免到百抽其一。
這是歷代最低。
然而這樣的低稅,並沒有讓大周朝廷變得窮苦。
反倒是百姓有了多余的糧食,願意去購買工業品和輕工業產品。
以工業產品來收割農業。
大周的家底其實是越來越厚實。
單從河洛,荊襄運來的大量物資糧食就能看出。
大周已經完全不像是農業時代的脆弱經濟了。
這次大宴,更像是大周在展示國力。
可惜的是,時間稍微短了點。
能夠展示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