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無幽與金禪跨越萬里山河,終于踏入了淨土神州的疆域。
甫一踏入此界,天地氣息驟然一變。
仿佛行走在佛光鋪就的聖途之上,靈氣如溫潤的泉水,無聲流淌,洗滌著神魂深處沾染的塵埃與戾氣。
極目遠眺,地平線的盡頭,一座無法用言語形容其宏偉的金色山脈拔地而起,直插雲霄!
那並非是尋常山脈,而是由流淌著琉璃光澤的信仰願力凝聚而成!
山勢連綿起伏,如同沉睡的佛陀側臥,每一道山脊的弧度都蘊含著佛法至理。
山間雲霧並也非尋常水汽,而是氤氳著七彩佛光的功德祥雲。
雲中隱約可見無數飛天身影,衣袂飄飄,手持瓔珞、寶瓶、蓮花,奏響著洗滌心靈的天籟梵音。
山脈的最高峰,是盛開著一座巨大的九品金蓮!蓮台廣闊如平原,蓮瓣層層疊疊,邊緣流淌著金色的神芒。
蓮台中心,一座巍峨莊嚴、通體由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鑄就的佛寺靜靜矗立。
寺頂,一枚旋轉不休的�d字佛印,散發出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智慧的浩瀚佛韻,鎮壓著整個淨土神州的氣運!
這便是淨土佛門的核心聖地,大雷音淨土嗎!僅僅是遠遠望見,便讓人心生敬畏,雜念盡消。
秦無幽與金禪踏著金砂之路,緩步前行。越靠近大雷音淨土,周遭的景象越發神異。
就連路邊隨意生長的草木,葉片都流轉著淡淡的金光,花瓣晶瑩剔透,如同琉璃雕琢,散發出沁人心脾的異香,聞之令人心神澄澈。
“不愧是三教祖地,無需佛陀手段,單單是這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信仰之力,便可令半州之地化為淨土。”
饒是以秦無幽的心性,此刻也受到了驚撼,這些金色信仰之力如同當初浩然儒州儒門浩然氣一般,更加凸顯出三教祖地的底蘊!
行至山門處,兩尊身高百丈的金剛力士石像分立左右。
石像雙目中跳動著金色的智慧火焰,周身覆蓋著厚重的梵文符咒鎧甲,手持降魔杵與金剛杵,散發出鎮壓邪魔、護持正法的無上威嚴。
他們並未阻攔,但當秦無幽與金禪經過時,石像的眼眸微微轉動,目光在秦無幽身上停頓了一瞬,隨即又歸于沉寂,仿佛只是確認來者身份。
“倒是與兵家劍士一般無二。”秦無幽的目光也在兩尊金剛力士身上停留片刻。
穿過山門,眼前豁然開朗。
一條由純淨白玉鋪就的菩提大道蜿蜒向上,直通山頂的金蓮佛寺。
大道兩側,是無數姿態各異的羅漢、菩薩石雕,或沉思,或微笑,或怒目,或慈悲,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會活過來講經說法。
更令人驚嘆的是,道路兩旁生長著無數高大的菩提樹!立于菩提樹下,便是凡人也能夠領悟佛法。
就在兩人踏上菩提大道不久,前方空間微微蕩漾。
一位身披素白袈裟、赤足踏著虛空蓮花的菩薩,無聲無息地出現在道路中央,擋住了去路。
這位菩薩面容年輕,眉目清秀如畫,眼神溫潤平和。
其腦後,一輪七彩智慧光輪緩緩旋轉,光輪中梵唱隱隱。
他雙手合十,對著秦無幽與金禪微微躬身,聲音空靈,道“阿彌陀佛。秦施主,金蟬師弟,一路辛苦。貧僧妙音,奉藥師佛法旨,在此恭候二位。”
金禪佛子連忙上前一步,恭敬合十還禮︰“妙音師兄。”
他臉上帶著真摯的欣喜與親近。
妙音菩薩在淨土佛門地位尊崇,以智慧通達、辯才無礙著稱,更是金禪早年修行時的引路人之一。
秦無幽亦微微躬身,姿態從容,回禮道“有勞妙音菩薩相迎,晚輩愧不敢當。”
“秦施主過謙了。”妙音菩薩微微一笑,道“施主于龜靈鎮外,力抗焱尊焚世真形,輪回劍斬斷萬法,更在葬龍脊見證天穹落幕……此等天資,震動九州。”
“藥師佛得知施主前來,本欲親自出關相迎,以示我佛門敬意。”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遺憾與鄭重,隨即道“然,一日前,道州傳來驚天喜訊,無塵仙主于昆侖墟閉關三千載,一朝頓悟,勘破聖尊玄關,霞舉飛升,登臨聖尊之位!”
此言一出,饒是秦無幽心志堅如磐石,眼中也不由掠過一絲訝異!
金禪佛子更是失聲輕呼︰“無塵仙主……破境了?!”
九州人間,自平蕩“小冥夜劫”以來,已有整整三千年未曾誕生新的聖尊!
就算南華州的老大聖人和大周聖上,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聖尊之境,非大智慧、大毅力、大氣運者不可企及。
每一次聖尊誕生,都意味著天地格局的微妙變化,氣運的重新洗牌!
無塵仙主,乃昆侖仙門的領袖,他卡在仙聖巔峰已逾萬載,此番突破,意義非凡!
“正是。”妙音菩薩頷首,智慧光輪流轉,映照著其眼中的鄭重。
“此乃九州人間三千年未有之盛事,亦是天地氣運勃發之吉兆!”
“藥師佛尊身為佛門世尊之一,與無塵仙主亦有舊誼,值此新尊誕生、普天同慶之際,不得不親赴昆侖墟,代表我淨土佛門,恭賀無塵道友登臨聖境。”
金禪佛子臉上的驚詫化為由衷的感慨與喜悅,雙手合十,低宣佛號︰“阿彌陀佛!三千載沉寂,終添新尊!此實乃人間之幸,蒼生之福!”
“無塵前輩登臨聖境,人家氣運大漲,于這風雨飄搖之際,亦是多添一分擎天之力!”
金蟬身為佛子,心懷慈悲,對人間能多一位守護者,自然感到欣慰。
秦無幽眼中訝色褪去,恢復深邃平靜。他微微頷首︰“無塵前輩破境,確是可喜可賀。藥師佛尊親往道賀,亦是應有之義。”
“晚輩此來,本為求教佛法,參悟神通。能得菩薩接引,已是幸事,豈敢勞煩佛尊大駕。”
這番話,既點明了來意,又表達了對佛門的欽佩。
妙音菩薩聞言,眼中贊賞之色更濃。
他深知眼前這位輪回劍主,看似年輕,實則心機深沉,道行高絕,更身負黃泉碧落之秘。
他來淨土佛門,恐怕也絕非簡單的求教那麼簡單。但佛門廣大,普度有緣。秦無幽能踏足淨土,本身便是一種緣法。
“秦施主心懷至誠,貧僧感佩。”妙音菩薩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
“佛尊雖不在寺中,然大雷音寺藏經閣、八寶功德池、乃至菩提祖樹之下,皆可助施主靜心參悟。”
“施主若有疑惑,亦可隨時與貧僧或寺中諸位師兄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