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這個嘛……”
蒙毅摸了摸鼻子,臉上帶著幾分獻寶的得意,又有些拿不準的遲疑。
“此物尚在研制之中,沒個準名兒。我們私下里,管它叫‘吞雲吐霧獸’。”
“吞雲吐霧獸?”
嬴政饒有興致地看著那不斷被蒸汽頂起的沉重活塞,听著那令人牙酸的金屬摩擦聲。
“陛下請看。”
蒙毅拿起一根木棍,指著那活塞下方不斷涌出的白色氣霧。
“這白色的‘雲霧’,乃是水燒開後所化之‘氣’。”
“此氣,看似飄渺無形,卻蘊含著一種……一種難以言喻的巨力。”
“它能推動這重達百斤的活塞,便也能推動其他東西。”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極低,仿佛在訴說一個瘋狂的秘密,那話語卻像一道驚雷,在眾人耳邊轟然炸響。
“譬如,推動一架馬車,使其不用馬拉,便能日行千里。”
“又或者,推動一艘大船,使其不用風帆,亦能逆流而上!”
不用馬拉的車?
不用風帆的船?
嬴政的呼吸,陡然停滯。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死死地鎖住那緩緩升起的黃銅活塞,瞳孔中倒映著那升騰的白色蒸汽。
他身後的李斯、蒙毅,以及一眾隨行大臣,全都僵在了原地,如同被巫術定住了身形。
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臣,嘴唇無聲地開合,像一條離了水的魚,他想說“荒謬”,想說“妖言”,可喉嚨里卻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這哪里是“格物”,這分明是神話傳說中的“道法”!
“此等力量,從何而來?”
嬴政緩緩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自己都未曾察覺的顫抖。
他感到自己堅如磐石的世界觀,正在被這團不起眼的白色蒸汽,沖刷出一道裂痕。
“是何種‘道法’?”
這個問題,把蒙毅問住了。
他一個掌管刑獄、守衛宮禁的郎中令,平日里打交道的都是律法條文和刀槍劍戟,哪里懂得這里面的門道。他只知道這玩意兒厲害,而且費錢。
“回陛下,臣……臣也不知。”
蒙毅老老實實地答道,臉皮有些發燙。
“此物,乃是長公子與墨家相里子,還有……還有那個甦齊,在離京北上之前,搗鼓出來的一個雛形。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努力回憶著那幾人的只言片語。
“他們不說這是‘道法’,管這叫‘格物’。說是要格盡天下萬物之理,探究其本源。”
“這‘氣’的力量,便是他們觀察那燒水的鐵壺,壺蓋被蒸汽頂得砰砰作響時,想出來的。”
甦齊!
又是這個名字。
嬴政的腦海里,瞬間浮現出那個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時而恭敬時而散漫的年輕人。
紙、朔方策、白災示警……
現在,又是這能推動千鈞的“氣”。
此人腦子里,究竟還裝著多少驚世駭俗的東西?
“格物致知……”
嬴政咀嚼著這四個字,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他不在乎這力量究竟叫什麼,也不在乎其原理如何。
他在乎的,是這力量能為他做什麼!
“此‘氣’,可能驅動大船?”
他猛地轉身,目光如燒紅的烙鐵,逼視著蒙毅和李斯。
自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攜五谷百工,東渡出海,至今杳無音信,嬴政心中那求仙問道的火焰,從未真正熄滅。
只是,大海茫茫,風浪無情,人力有時而窮,讓他不得不暫時將這份渴望壓在心底。
可現在,一扇新的大門,似乎在他面前轟然洞開!
一艘不懼風浪、不憑天時,能夠永遠向著東方航行的巨船!
李斯心中一動,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若此‘氣’真有千鈞之力,驅動大船,並非虛言!”
他不像嬴政那般想著尋仙,他想得更遠,更實在。
若大秦能擁有不懼風浪、可逆流而上的艦隊,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南可直下百越之南,將那些散落的島嶼盡數納入版圖!
東可遠航,探明徐福所言的仙山究竟是何模樣,將海外的財富與土地,統統變為大秦的疆土!
蒙毅見狀,也連忙補充︰“陛下,格物院中確有一處專司造船的工坊,由一名墨家弟子主管。他們正在研究如何用桐油與麻布,加固船體,使其不懼水浸。若能將這‘吞雲吐霧獸’與之結合……”
他不敢再說下去,因為連他自己都覺得,那幅圖景太過瘋狂。
“好!”
嬴政眼中爆發出駭人的光芒,那是一種混雜著佔有、狂熱與無上威嚴的光。
他一揮袖袍,那股君臨天下的霸氣,讓整個工坊的嘈雜聲都為之一靜。
“傳朕旨意!”
“于渭水之畔,另闢一處船塢,歸格物院直管!”
“錢,少府出!”
“人,廷尉府調!”
……
回宮的御駕上,氣氛依舊激蕩。
嬴政靠在軟墊上,閉目養神,但那微微顫抖的指尖,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
格物院的所見所聞,讓他看到了一個遠比六國故地更加廣闊的未來。
他忽然睜開眼,目光落在了一旁小幾上,那一卷由新紙寫就的奏報。
紙張輕便,字跡清晰。
一個念頭,水到渠成般地涌上心頭。
“李斯。”
“臣在。”
“朕以武力,平定六國,一統天下。朕以長城,抵御北寇,安定邊疆。”
嬴政的聲音沉穩而有力。
“如今,朕有了這許多利國利民之器,更有了這廉價易得之紙。”
李斯與蒙毅對視一眼,皆躬身靜听。
“朕要這大秦的律法,如這渭水一般,流遍帝國的每一寸土地。”
“朕要邊陲的野人,山間的黔首,都知道何為秦法,何為王律!”
“朕要讓他們知道,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讓他們畏法,繼而守法,最終,化為我大秦的順民!”
他的手,重重地按在那卷奏報上。
“傳朕旨意!于文華府,增設‘律法閣’!”
“從太學、博士官中,選拔精通小篆、書法工整者三百人,為‘律法吏’。”
“朕要他們,將《秦律》全文,抄錄于紙上!朕要這紙寫的律法,發往天下三十六郡,發到每一個縣,每一個鄉,每一個亭!”
“朕要讓每一個亭長、里正,都能手持律法,教化鄉里!”
“此事,關乎國本,所需用度,一概由國庫直領,不得有誤!”
李斯的心髒,猛地一跳。
他深深地拜服下去,
“陛下聖明!此舉,功蓋三皇,德過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