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甦將酒盞輕輕放在桌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打破了沉默。“半數?你可曾想過,這剩下未曾彈劾之人,是出于何種考量?”
蒙毅也笑了,他當然知道扶甦的底氣從何而來。
扶甦繼續說道︰“我動手之前,就已經料到會有今日這局面。沒和任何人商量,就是不想把你們牽扯進來。不過,朝堂上支持我的聲音,還是比我想象中要多,不到一半人彈劾我,這便說明,相信我仁善之名者,仍佔多數。更多人,都認為我事出有因,絕非無故施暴。”
“那些上躥下跳的家伙,無非是想借題發揮,借機打壓我罷了。”扶甦眼中閃過一絲冷芒,
“謠言這事,查起來確實棘手。”扶甦話鋒一轉,“對方做事滴水不漏,線索到了游俠那里就斷了,再想深挖,難如登天。打人,反而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至少,能讓那些躲在暗處的家伙,收斂一些。”
蒙毅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明白扶甦意思。
扶甦將查案的經過,以及嬴政的反應,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蒙毅。
蒙毅听完,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他沉思良久,才緩緩開口︰“公子,這事想要查出真相,恐怕難如登天,與其耗費精力,去追查一個虛無縹緲的幕後黑手,不如以雷霆手段,震懾群臣,以儆效尤。”
“我知道。”扶甦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所以,父皇才讓我來找你,問問這巴郡之事。”
蒙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陛下讓您過問巴郡之事?”
“不錯。”扶甦點了點頭,“父皇說,揍完人,就來找你,讓你把巴郡的情況,詳細跟我說說。”
蒙毅听後,臉色一正︰“我前幾個月離開咸陽,正是為了此事!巴郡的巴清公子知道吧?”
扶甦輕輕頷首,腦海中浮現出那位傳奇女子的身影。
“嗯,父皇為她修建的‘女懷清台’,以表彰其貞節,名氣不小,不過听說早些年就去世了,此事跟她有什麼關系?”
蒙毅壓低聲音︰“公子有所不知,此事,與巴清本人無關,卻與她身後的巴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你可知巴家當年在巴郡,影響巨大!”
“富可敵國,這四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巴家的財富,巴家糧倉堆粟如山,全郡八成鹽井在其手。”
“巴家手里攥著天下七成丹砂礦,他們不僅擁有龐大的產業,掌控著巴郡的經濟命脈,甚至還豢養了一支私人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力甚至不遜于大秦的正卒!私兵三千披輕甲,巫山棧道三日能抵江州城!”
扶甦眉頭緊皺,問到︰“那當地官員呢?就任由他們胡作非為?”
“胡作非為?”蒙毅搖了搖頭,“當地官員?那些官員,哪個不得看巴家的臉色行事?說句不好听的,巴家跺跺腳,整個巴郡都得抖三抖!巴郡當地的官員,上至郡守,下至縣令,幾乎都受到了巴家的擺布和控制。”
蒙毅眉峰壓低,
“昔年郡守周賁登門示好,整整七日,連正廳門檻都沒跨過。”
“難怪父皇要召她入咸陽。”扶甦若有所思。
“當初,陛下為了將巴清請到咸陽,可是費盡了周折。”
蒙毅回憶起往事,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
“第一次,陛下派遣巴郡的郡守親自去請,結果,巴清竟然以身體抱恙為由,婉言謝絕了。”
“這簡直是……不把父皇放在眼里!”扶甦有些驚訝。
“陛下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當即下令,派遣通武侯王賁,帶著三千精銳鐵騎,浩浩蕩蕩殺到巴郡,這才把巴清給‘請’到咸陽來!”
“三千精騎……”扶甦倒吸一口涼氣,他終于明白,這巴家,絕非尋常商賈之家。
蒙毅接著說道︰“當初巴清從巴郡遷往咸陽,那陣仗,嘖嘖,簡直比王侯出巡還要氣派!光是拉財物的車輛,就有上千輛!各種物件的車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頭,像一條蜿蜒的金龍,從巴郡一路延伸到咸陽!”
蒙毅哈哈一笑︰“公子您是不知道,巴清在巴郡的家底,那可不是一般的厚實!她把那些田地、房屋、糧食,一股腦兒全賣了,您猜怎麼著?”
扶甦來了興致︰“怎麼著?難道還能把巴郡都賣空了不成?”
“賣空倒不至于,不過也差不多了!”蒙毅咂摸著嘴,“賣出去的田地、房屋、糧食,直接讓巴郡的物價降了幾番!”
“這巴家真是富可敵國啊”扶甦感嘆道。
“不僅如此,巴清最厲害的,還是她的手段!”蒙毅搖了搖頭,“她到了咸陽,沒多久,陛下也對她禮遇有加!巴清的地位,能跟和諸侯王平起平坐!”蒙毅解釋道,“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啊!一般的王公大臣,都未必有這待遇!”
“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之人!”扶甦不得不佩服。
“可不是嘛!”蒙毅接著說道,“巴清這人,聰明著呢!她特別會揣摩陛下的心思。陛下要出兵匈奴,南征百越,她就慷慨解囊,捐款助軍,那數目,大得嚇人!”
“陛下要修築長城,抵御外敵,她二話不說,立馬出錢資助,要多少給多少,眼楮都不眨一下!”
“可也正因為如此,她讓陛下想到了呂不韋。”
蒙毅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惋惜,一絲忌憚,
“同樣富可敵國,同樣手段高明,同樣心機深沉。”
“陛下對巴清,是既欣賞又忌憚,所以只給其名,不授實權。巴清的幾個兒子,跟她比起來,差遠了。所以陛下在她死後,隨意施展了些手段,這巴家就成了一盤散沙,巴忠和留在巴郡的幾個兄弟也是矛盾重重。”
扶甦听得入了神,忍不住問道︰“即使如此,那這巴郡又有什麼問題,值得你親自去這麼久,還一去數月?”
蒙毅臉上露出無奈的神色︰“這事兒說來話長。當初巴清離開巴郡時,只帶了長子巴忠同行,二子巴信留守丹砂礦脈,負責開采,三子巴禮坐鎮鹽井,主持提煉,四子巴義則掌管運輸,將丹砂、鹽運往各地。這幾人各管一攤,明面上看著還算和睦,實際上,早就為了家產,爭得頭破血流了。”
喜歡扶甦︰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請大家收藏︰()扶甦︰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