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鄭九已經坐在了劉世功的家里。
對于劉世功來說,鄭九既然來了,玄甲軍的主心骨便回來了,從擔驚受怕瞬時間變得底氣十足。
“你想怎麼做?”鄭九問。
“臣自然以韓王馬首是瞻。”
“說具體的。”
“不知道解決此事,殿下想快?還是想慢?”劉世功小心翼翼。
“都說說看。”
劉世功道聲是,連忙從袖筒里取出一塊絹帛,“這是微臣通過詳細了解和調查取得的名單,賊人的確有謀反的詳細計劃,而且手段令人發指,這些人都是參與者。”
鄭九接過絹帛展開,掃了一眼,與他了解到的大差不差能對上。
“你便說說他們有如何令人發指的手段?”
“賊人十分忌憚殿下是仙師的身份,所以遲遲不敢發難,一直在密謀如何除掉殿下,李瀾和魏方旭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已經秘密與胡人接洽過,對方答應引薦魔門仙師,設一個套子讓殿下鑽,意圖加害殿下,具體的細節,微臣尚不清楚。”
“如此說來,這涼州城內胡人細作的能量還不小啊?”鄭九冷笑。
劉世功嚇了一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是微臣失職,微臣無能,竟讓賊人在眼皮子底下搞事情,而束手無策,微臣罪該萬死……”
“起來說話,這事也絕非你一個人的責任。”鄭九擺擺手,又道,“你對尉遲長明怎麼看?”
“此人倒是南府軍舊部中少有的腦瓜清醒之人,他雖然竭力反對您下令放棄赤霞關,但對殿下您還是非常尊重的,與馮嘯聲相處也不錯。
“據微臣了解,尉遲長明並未參與謀反,甚至為了避免引火上身而閉門謝客,除了上朝公事,不見任何人,可是不管他如何避,都已經被扣了一頭的屎尿。”
鄭九用手指頭噠噠的敲擊著桌沿,不置可否,劉世功亦不敢繼續往下說,他知道主上正在根據他的這番話仔細分析尉遲長明。
“好,再說說看你所謂的快慢策略。”
“此事若要快速解決,今夜便要有行動,調章武的天字營和羅瀟山的火字營、馮啟運的禁衛軍包圍李瀾、葉飛凡、胡景遇所屬各營的駐地,與此同時著馮嘯聲、薩丁阿帶領虎賁控制這些將領的家眷。
“明日早朝,臣必首先發難,然後按名單拿人,盡最大可能挖出涼州內的胡人細作,不管有沒有謀反事實,一律處斬,快刀亂麻,危害最小。”
鄭九點點頭,又問,“慢又該怎麼解?”
“恕臣斗膽直言,暫時壓下此事,先廢了小皇帝,扶植長公主殿下登基,可以調和現在尖銳的矛盾,日後再一一清除有二心之人,這樣做動蕩最小,但未來不確定性的東西太多,無法一勞永逸。”
鄭九微微一蹙眉,隨即搭在桌沿上的右手緊緊一握拳道,“就按快的來。”
“是,微臣這就去準備。”劉世功行禮之後轉身就走,可是剛走了幾步又停下來轉身問道,“不知長公主殿下該如何處置?”
“維持現狀,但不許隨便出府,將軍府內外護衛全部換成馮啟運的禁衛軍。”
“是。”劉世功領命疾步而去。
鄭九則留在劉世功家里打坐吐納,涼州城今夜注定無眠。
劉府之內雖然很安靜,但涼州城絕非如此,鄭九的神識撒開幾乎能覆蓋整個涼州,四城都有軍隊調動的聲音,大校場和東城甚至發生了嘩變,打殺聲甚至持續了不短的時間,才漸漸安靜下去。
沒有捕捉到魔修存在的痕跡,也算合情合理,畢竟對方還沒有起事,過早的混入涼州城,對魔修也是一種風險。
四個老精怪也不是擺設,雖然不敢正面參與修士戰斗,但感知力和預判力都有相當水準,作用還是很大的。
直到天蒙蒙亮,劉世功才一頭大汗的跑回自己的府里,見鄭九還坐在廳堂,似乎是在運功打坐,于是不敢打擾,悄聲吩咐下人去準備早餐膳食。
鄭九很隨意的在劉世功家喝了一碗稀粥,吃了幾個包子,便與劉世功一起上朝。
今日的朝堂,氣氛十分詭異,因為一個多月未見面的韓王居然親自上朝了。
而且有幾人好像缺席了今日早朝,消息靈通人士在半夜听到了什麼不好的風聲,根本沒睡好覺,頂著兩個黑眼圈在朝堂上左顧右盼。
新皇還沒睡醒,只能由太後抱著坐在龍椅上。
鄭九站在一旁,他是韓王,又是帝師,地位超然,與堂下之臣子不可同日而語。
山呼萬歲之之後,不等太監發聲,劉世功已經搶步出班。
“啟奏陛下,臣有本急奏。”
太後不敢應聲,身邊鄭九的氣場太過強大,戰戰兢兢的說話都會哆嗦,還不如不說。
鄭九也沒打算讓她說,朗聲道,“有本奏來。”
這便僭越了,但劉世功哪里會理會那些側目、憤怒的官員,再向前跨出一步,大聲道,“臣昨日得到線報,有部分將領受胡人細作蠱惑,以軍餉待遇不公平為名秘密策劃兵變。
“事急,又是深夜,臣隨馮將軍趕往事發地神策營的途中,一面派人奏報宮里,一面知會韓王殿下。
“幸得我皇福澤,太後娘娘吉運,嘩變的將領葉飛凡、李瀾、胡景遇等人和部分軍卒已經被我神勇無畏的禁軍拿下,經過連夜審訊,這些人又交代了朝中的部分同黨,以及胡人細作的名單。”
此言一出,舉堂嘩然。
很多人的腦袋都在不停晃動,或是交頭接耳,或是左顧右盼,反復確認,被點到名字的將領果然今日未上朝……
有的冷眼旁觀,有的幸災樂禍,但至少四成以上的大臣不是各種焦躁,便是面色煞白、呆若木雞。
劉世功還沒說完,從袖筒里掏出一個卷軸,雙手高舉,“此卷便是連夜庭審的記錄以及叛亂者名單,請皇上和太後過目。”
太後偷眼望了望鄭九,依然不敢接茬。
鄭九微微俯身,在太後耳邊道,“太後若是倦乏了,不如讓劉世功讀來便是。”
“呃,不必,哀家信任劉卿家的能力和忠心,韓王你看怎麼處理方便,就依韓王的意見辦。”
鄭九點點頭,挺直身板大聲道,“過程就不必細讀了,只說簡要的事由,以及叛亂者名單,因眼下戰事吃緊,一切以效率為主,今日便在大殿之上一並處理了事。”
“是。”劉世功同樣大聲回應,還故意停頓了片刻,也給鄭九觀察的時間,有哪個不知死活的東西會跳出來。
“且慢,將士嘩變事關重大,何須如此著急?按大周制,難道不應該交由三司審理後處理?這個程序至少要走吧?”
說話的是大將軍尉遲長明,鄭九和劉世功都沒有下手控制他,或者想辦法不讓其上朝,目的也是想再觀察一番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