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字文烈,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其家族與曹操同出一脈,皆為漢初名相曹參之後。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席卷天下,隨後董卓亂政、諸侯割據,中原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戰亂之中。
曹休的父親在亂世初期便不幸離世,彼時的他尚是少年,卻已不得不獨自面對生存的危機。
為躲避戰火,曹休帶著母親踏上了逃亡之路。
他深知中原地區已是兵荒馬亂,遂決定南下投奔相對安定的吳地(今江浙一帶)——這一選擇並非偶然,其祖父曹鼎曾在東漢朝廷擔任吳郡太守,吳地留有曹家的舊部與人脈,或許能為他母子二人庇護。
從譙縣到吳地,千里之遙,沿途不僅有饑寒交迫的折磨,更有盜匪與亂兵的威脅。
少年曹休背著母親,晝伏夜行,憑借著遠超同齡人的堅韌與智謀,竟真的抵達了吳地,在祖父舊部的幫助下得以暫避戰火。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于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式開啟了曹魏政權的草創之路。
此時的曹操已成為中原地區舉足輕重的諸侯,其勢力範圍不斷擴大,也逐漸成為宗室子弟投奔的核心。
遠在吳地的曹休得知這一消息後,心中燃起了歸鄉與建功立業的渴望。
他深知,唯有追隨曹操,才能在亂世中實現自身價值,也才能讓家族重振榮光。
于是,曹休再次帶著母親北上,踏上返回中原的路途。
為了盡快見到曹操,他甚至放棄了相對安全的陸路,選擇從荊州劉表的轄區乘船北上——彼時劉表與曹操雖未徹底交惡,但雙方已存嫌隙,這條路同樣充滿風險。
當曹休歷經艱險,終于在許都見到曹操時,這位早已在亂世中磨礪出沉穩氣質的少年,仍難掩激動之情。
曹操見他雖年少卻身形挺拔、眼神堅毅,又听聞他輾轉千里的經歷,不禁大喜過望,當著眾臣的面稱贊道“此吾家千里駒也!”(這是我們曹家的千里馬啊!)
這句評價,不僅是曹操對曹休的認可,更奠定了曹休在曹魏宗室中的特殊地位。
此後,曹操將曹休留在身邊,讓他與自己的兒子曹丕一同生活、學習,待之如親生之子。
曹休也自此告別了顛沛流離的早年生活,正式踏入曹魏的政治與軍事體系,開啟了他的戎馬生涯。
曹操對曹休的培養,始終圍繞“軍事”展開——在亂世中,唯有武力才能立足,而宗室子弟更需成為軍隊的核心力量,以穩固政權根基。
曹操麾下最精銳的部隊,便是聞名天下的“虎豹騎”。
這支部隊由天下驍勇之士組成,選拔標準極為嚴苛,“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統領者也多為曹操最信任的宗室子弟(如曹純、曹真)。
而曹休剛加入曹魏陣營不久,便被曹操破格納入虎豹騎,擔任“宿衛”之職,負責曹操的近身護衛。
在虎豹騎中,曹休並未因“宗室身份”而懈怠,反而更加刻苦地磨練武藝與兵法。
他深知,曹操的賞識是機遇,更是壓力,唯有憑借真才實學,才能在這支精銳之師中站穩腳跟。
建安十三年(101novel.com8年),曹操南征荊州,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展開決戰。
雖然赤壁之戰曹操最終大敗,但曹休在戰役中的表現卻十分亮眼——他率領虎豹騎的一支分隊,負責保護曹操的側翼安全,多次擊退孫劉聯軍的突襲,為曹操收攏殘部、安全北撤爭取了寶貴時間。
赤壁之戰後,曹操意識到短期內難以平定南方,遂將戰略重心轉向西北,以消滅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親率大軍西征,曹休隨行出征,並被任命為“騎都尉”,參與前線指揮。
在渭南之戰中,馬超率領西涼鐵騎多次沖擊曹軍大陣,曹軍一度陷入被動。
此時,曹休向曹操獻策“馬超雖勇,但西涼軍各部人心不齊,可派一支輕騎繞至其後,斷其糧道,再正面佯攻,必能破敵。”
曹操采納了曹休的建議,命曹休率領五千輕騎,趁夜突襲西涼軍的糧道。
曹休率軍星夜兼程,不僅成功焚毀了馬超的糧草,還在返回途中設下埋伏,大敗前來追擊的西涼軍。
前線的曹軍見狀,趁機發起總攻,西涼軍因糧草斷絕、軍心渙散,瞬間崩潰。
渭南之戰的勝利,不僅奠定了曹操平定西北的基礎,也讓曹休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全軍的認可。
戰後,曹操論功行賞,升任曹休為“中領軍”——這一職位負責統領禁軍,是曹魏政權的核心軍事要職,足見曹操對曹休的信任已達到極高的程度。
在此後的數年里,曹休始終追隨曹操南征北戰,先後參與了討伐漢中張魯、抵御劉備北伐等戰役。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派遣張飛、馬超率軍攻打武都,試圖切斷曹軍的糧道。
當時曹軍諸將皆認為張飛兵力強盛,不宜正面交鋒,唯有曹休冷靜分析“張飛雖名震天下,但此次出兵過于張揚,必是虛張聲勢,其真實目的是拖延我軍,而非決戰。我軍應趁其立足未穩,迅速突破其防線,保住糧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曹休隨即率軍出擊,果然如他所料,張飛的部隊並未做好決戰準備,被曹軍擊潰。
此役過後,曹操更加看重曹休的“臨陣決斷”能力,甚至在病重期間,特意囑咐曹丕“文烈勇而有謀,可委以重任,日後曹魏的東南防線,需靠他支撐。”
建安二十五年(2101novel.com年),曹操病逝于洛陽,曹丕繼承魏王之位,隨後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政權,史稱魏文帝。
曹丕即位後,對宗室子弟進行了大規模的封賞與提拔,而曹休作為曹丕的“發小”與曹操生前器重的將領,自然得到了重用。
當時,曹魏的東南方向面臨著東吳的巨大威脅——孫權憑借長江天險,佔據江東六郡,始終與曹魏處于對峙狀態,且多次派遣軍隊襲擾曹魏的揚州、徐州等地。
為了穩固東南防線,曹丕任命曹休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鎮守宛城(今河南南陽),負責抵御東吳的進攻。
曹休到任後,並未急于與東吳交戰,而是首先整頓軍紀、安撫百姓,同時加強邊境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套“堅壁清野、以守為攻”的防御體系。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建立東吳政權,公然與曹魏決裂。
曹丕大怒,決定發動對東吳的大規模進攻,史稱“洞口之戰”。
此次戰役,曹丕任命曹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象征皇帝的權威,可斬殺違令將領),統領張遼、臧霸等名將,率十萬大軍從東線出擊,直取東吳的洞口(今安徽和縣東南)。
戰役初期,東吳將領呂範率領水軍在洞口江面設防,試圖阻擋曹軍渡江。
曹休深知張遼、臧霸等老將皆為百戰之師,遂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同時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騎兵,繞至洞口側翼的陸路,突襲東吳的後方營地。
東吳軍隊沒想到曹軍會從陸路發起進攻,頓時大亂,呂範的水軍也因後方失火而軍心渙散。
曹休趁機下令全軍渡江,與東吳水軍展開激戰。
在戰斗中,曹休身先士卒,率領騎兵沖入東吳水軍的陣營,斬殺東吳將領尹盧,俘虜士兵數千人。
東吳軍隊大敗,呂範率領殘部狼狽撤退。
洞口之戰的勝利,不僅重創了東吳的軍事力量,更讓曹魏的東南防線得到了鞏固。
戰後,曹丕論功行賞,升任曹休為“揚州牧”,封長平侯,讓他全面負責揚州地區的軍政事務——此時的曹休,已成為曹魏鎮守東南的最高軍事長官,手握重兵,成為曹魏政權的“東南屏障”。
在擔任揚州牧期間,曹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
他深知孫權並非輕易可欺之輩,遂一邊加強邊境的防御,一邊積極訓練軍隊,同時還注重安撫百姓、發展生產,讓揚州地區在戰亂中逐漸恢復生機。
據《三國志》記載,曹休在揚州期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百姓大悅”,不僅贏得了士兵的擁戴,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這種“軍政合一”的治理方式,讓曹魏的東南地區呈現出“兵強民富”的景象,為後續抵御東吳的進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太子曹�b次唬 煩莆好韉邸 br />
曹�b次緩螅 圓芐莞 有湃危 喚黽絛 盟 H窩鎦菽粒 辜郵 按笏韭懟敝 啊 饈遣 赫 淖罡呔 鹿僦埃 匚喚齟斡諢實郟 慵 芐菰誆 壕 逑抵械暮誦牡匚弧 br />
此時的曹休,已年過五旬,歷經數十年的戎馬生涯,早已成為曹魏宗室中的“定海神針”。
但長期的勝利與高位,也讓他逐漸產生了一絲驕傲自滿的情緒——這種情緒,最終為他的人生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太和二年(228年),東吳將領周魴向曹休詐降,聲稱自己因不滿孫權的統治,願意率領部眾歸附曹魏,並請求曹休率軍接應。
曹休接到周魴的降書後,大喜過望——他深知,若能成功接應周魴,不僅能削弱東吳的力量,還能趁機攻佔東吳的皖城(今安徽潛山),打開東吳的西北門戶。
因此,他並未對周魴的降書產生過多懷疑,而是立即上書曹�O 肭舐示 穌鰲 br />
當時,曹魏的不少大臣都對周魴的詐降表示懷疑,其中以老臣賈逵最為反對。
賈逵認為“周魴乃東吳名將,深受孫權信任,為何突然降魏?此事恐有詐,不可輕易出兵。”
曹�纁毽蔥牮n穌 紙魃魈 齲 煜綸 芐蕁靶︵男惺攏 豢擅敖 薄 br />
但此時的曹休早已被“平定東南”的功名沖昏了頭腦,他認為賈逵等人是“過于謹慎”,遂不顧勸阻,率領十萬大軍南下,直奔皖城而去。
曹休率軍抵達石亭(今安徽桐城西南)時,果然遭遇了東吳的埋伏——孫權早已命陸遜、朱桓、全琮等名將率領十萬大軍,在石亭設下三重埋伏,就等曹休自投羅網。
當曹休意識到自己中計後,為時已晚,東吳軍隊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曹軍瞬間陷入混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曹休雖然在危急時刻展現出了名將的素養,率領親兵奮力突圍,但曹軍主力已被東吳軍隊分割包圍,損失慘重。
據《三國志》記載,石亭之戰中,曹軍“死者萬余,糧草器械盡失”,多名將領戰死或被俘,是曹魏自赤壁之戰後最大的一次軍事失利。
曹休率領殘部突圍後,一路向北撤退,幸得賈逵率領援軍及時趕到,才擊退了東吳的追兵,保住了性命。
但此次戰敗,對曹休的打擊極為巨大——他不僅損失了十萬大軍,更重要的是,他為自己的驕傲自滿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深感有負曹操與曹丕的托付,更有負曹�X男湃巍 br />
回到揚州後,曹休一病不起。他終日郁郁寡歡,時常在夢中回憶起石亭之戰的慘狀,心中充滿了自責與愧疚。
太和二年(228年)九月,這位曾經叱 風雲的曹魏名將,在悔恨與病痛中病逝于揚州任上,享年約50歲。
曹�X彌 芐薟 諾南 螅 床灰眩 綸 吩 芐菸 按笏韭懟保 趾擰白澈睢保 私 淞殍言嘶刳巰兀 氬蓯獻謐宓淖嫦紉煌 蒼帷 br />
曹休的一生,是曹魏宗室子弟的縮影——他們生于亂世,憑借著家族的庇護與自身的努力,在曹魏政權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曹操口中的“千里駒”,曹休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早年在虎豹騎中嶄露頭角,隨後在西征馬超、南御孫權的戰役中屢立戰功,最終成為鎮守東南的最高軍事長官,為曹魏的邊疆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曹休的人生也存在著明顯的遺憾。
石亭之戰的失敗,不僅讓他失去了十萬大軍,更讓他的名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究其原因,除了周魴的詐降手段極為高明外,更重要的是曹休自身的驕傲自滿——長期的勝利讓他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謹慎,對潛在的風險視而不見,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盡管如此,歷史對曹休的評價依然以正面為主。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曹休“休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曹休作為宗室親信,在當時地位尊貴,輔佐曹魏建立功勛,都有顯著的功勞。)
這一評價客觀地肯定了曹休對曹魏政權的貢獻,也指出了他的宗室身份與自身努力在其成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從更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曹休的一生,不僅是個人的奮斗史,更是曹魏宗室集團發展的縮影。
在三國時期,宗室子弟往往是政權的核心力量——他們既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抵御外部威脅、穩定內部秩序的重要支柱。
曹休作為曹魏宗室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經歷也反映了宗室子弟在亂世中的機遇與挑戰他們憑借著家族的優勢得以快速崛起,但也肩負著比常人更重的責任,一旦犯錯,不僅會影響自身的命運,更可能危及整個政權的穩定。
如今,當我們回望曹休的一生,或許會為他的石亭之敗感到惋惜,也會為他的忠誠與勇武感到敬佩。
他就像漢末三國亂世中的一顆流星,雖然最終以悲情收場,但他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的光芒,卻始終值得我們銘記——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宗室虎臣”,也為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古代名人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