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194章 秦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194章 秦宓

    永漢元年的雒縣,正值仲夏。

    十二歲的秦宓坐在私塾最後一排,望著窗外搖曳的竹影,听著教書先生刻板的講解。"周室衰微,諸侯並起,此乃天道輪回,非人力可改。"

    夫子的聲音在燥熱的空氣中顯得愈發沉悶。

    少年突然起身,將手中竹簡重重拍在案上"夫子錯矣!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戈,而以"尊王攘夷"之大義。此非天道使然,乃人心向善之證!"

    他的聲音清亮,驚得滿堂同窗紛紛側目。

    教書先生漲紅了臉"豎子安敢妄言!這是聖人之言,豈容你質疑?"

    "聖人亦教人明辨是非。"秦宓挺直脊背,烏發束在褪色的布巾里,"若無人心,何談天道?若無大義,何談霸業?"

    這場辯論很快傳遍益州。

    州牧劉焉听聞後,遣人攜黃金十鎰、錦緞百匹相邀。

    那日,使者在秦家莊園見到的,卻是個在柴扉前晾曬草藥的少年。

    竹筐里躺著半卷未寫完的《益州山川志》,墨跡未干。

    "山野之人,唯好觀星測地。"秦宓將金錠推回,目光掃過使者腰間的玉玨,"大人可知,這錦江的源頭,不在岷山而在人心?"

    使者愣住"願聞其詳。"

    "岷山之雪,匯而成溪,溪聚成江。若無人心疏導,何以成此天府?"少年說罷,轉身走進茅屋,只留下滿院藥香。

    此後十余年,秦宓足跡遍布蜀地。他在峨眉山巔搭建簡易觀星台,記錄星辰軌跡;在都江堰畔與李冰後人探討水利,繪制水文圖;甚至為青衣江的漁女寫過婚書,將當地風俗融入其中。

    當法正隨劉備入蜀時,特意繞道拜訪,卻見茅廬四壁貼滿手繪輿圖,案頭竹簡上墨跡未干"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九州八荒,人若拘于方寸,與井蛙何異?"

    法正嘆道"先生大才,埋沒山野,豈不可惜?"

    秦宓笑而不語,指著窗外的蜀錦作坊"織工日夜勞作,方能成錦。秦宓也需歲月沉澱,方能成文。"

    洪武元年,成都皇宮內張燈結彩。

    孫權派張溫前來修好,實則暗藏試探之意。

    酒宴上,觥籌交錯,氣氛卻暗流涌動。

    酒過三巡,張溫忽然舉杯"久聞益州多才子,敢問秦宓先生,天有頭乎?"

    殿內瞬間寂靜,眾人皆看向角落那個布衣文士。

    秦宓放下酒盞,緩緩起身。

    他的布衣雖舊,卻洗得干淨,腰間玉佩隨著動作輕響。

    "《詩經》有雲"乃眷西顧",天若無頭,何以顧西?"秦宓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張溫挑眉"天有耳乎?"

    "《詩經》又雲"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若無耳,何以聞鶴唳?"

    "天有足乎?"

    "《易經》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無足,何以行健?"

    張溫目光如電"天有姓乎?"

    秦宓突然展顏而笑,袍袖拂過案上青銅燭台"天子姓劉,天亦姓劉!"

    滿堂嘩然。

    張溫先是一怔,隨即起身長揖"宓之答問,可謂鑿天通地。江東子弟,今日服矣!"

    暗處的諸葛亮撫須頷首,次日便向劉備舉薦"秦宓之學,融貫古今;其辯才,可敵十萬雄兵。此乃益州之麒麟,不可失也。"

    建興二年春,丞相府內氣氛凝重。

    諸葛亮正在籌備南征,案頭堆滿軍事地圖。

    忽然,侍衛稟報"秦宓求見。"

    "不見。"諸葛亮頭也不抬,"我已決意南征,無需多言。"

    "大人,秦先生已跪了兩個時辰。"

    諸葛亮手中的筆頓住。推開窗,只見秦宓跪在階前,額間沾滿晨露,單薄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愈發瘦弱。

    "進來吧。"

    秦宓起身時,險些踉蹌。

    他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南方瘴癘之地,非仁義之師所宜。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陛下當以德服人!"

    諸葛亮蹙眉"子敕可知,南蠻已斷我糧道?"

    "糧道可通,人心難通。"秦宓翻開竹簡,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南中各部落風俗,"孟獲部落崇拜火神,祝融夫人擅使飛刀;高定部落以耕牛為神丞相若以典籍教化,以醫術救人,彼必望風歸附。"

    諸葛亮接過竹簡,仔細翻閱。半晌,他長嘆一聲"子敕,你可知這將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秦宓只知,戰火可毀城池,卻毀不了人心。教化之功,雖慢,卻可長治久安。"

    這番話最終改變了諸葛亮的決策。

    當《南中志》隨著蜀漢使者傳入孟獲營帳時,那位剽悍的酋長指著書中對祝融夫人的記載驚嘆"漢人竟知我族女將能馭火?"

    建興四年,秦宓的病情愈發沉重。

    秋雨連綿不絕,打在窗欞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

    他躺在病榻上,望著窗外被雨水打落的芙蓉花瓣,眼神漸漸黯淡。

    劉禪派來的太醫正在煎藥,藥香彌漫整個房間。

    秦宓突然掙扎著要起身"扶我起來我要寫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家人連忙將他扶起,把案上竹簡遞到他手中。

    秦宓顫抖著拿起筆,墨跡在竹簡上暈染"岷山之雪化錦江,錦江之水養"

    話還沒有說完,那支筆就像是失去了支撐一般,從他的手中滑落。

    仿佛是他的生命也隨著這支筆的掉落而終結。

    這位一代鴻儒,就這樣在瞬間溘然長逝,他的身體緩緩地向後傾斜,最終倒在了地上。

    他的手中還緊握著那卷竹簡,仿佛這是他生命中最後的牽掛。

    然而,就在他倒下的瞬間,那卷竹簡也從他的手中滑落,輕輕地落在了地上。

    它像一片羽毛一樣,輕輕地飄落在了那片盛開的芙蓉花瓣上。

    芙蓉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乎在為這位逝去的鴻儒默哀。

    那卷竹簡在花瓣上緩緩展開,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這些文字,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

    諸葛亮親書挽聯"文通天地,德潤巴蜀"。

    成都百姓自發將芙蓉花瓣撒入錦江,整條江水竟三日染成赤色。

    有人說,那是秦宓的文魂融入了錦江;也有人說,那是蜀地百姓的眼淚。

    百年後,陸游游歷蜀地,在舊書肆偶得殘卷。

    泛黃的竹簡上,依稀可見"錦江之源,始于人心之善"。詩人撫卷長嘆"此乃秦宓先生畢生心血也!"

    夜幕降臨,浣花溪的水波依舊蕩漾,仿佛還能看見那個布衣文士臨江而立,手中竹簡被江風掀起,墨香與芙蓉花香融為一體,化作千年不散的蜀地文魂。

    而他留下的文字,如同錦江之水,流淌在巴蜀大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古代名人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94章 秦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194章 秦宓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