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深秋,凜冽的江風裹挾著濕氣撲向巴郡城頭,城垛的青苔上凝著薄霜,在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光。
年逾六旬的嚴顏拄著那把陪伴他數十載的鐵胎弓,挺直脊背望著嘉陵江上往來的商船。
江面水波翻涌,船只在浪濤中起伏,宛如幾片飄零的枯葉。
城頭更夫敲響梆子,驚起一群寒鴉,撲稜稜掠過"嚴"字大旗,嘶啞的鳴叫回蕩在空曠的城樓上。
"老將軍!江州急報!"親衛小旗官氣喘吁吁地跑來,身上的鎧甲還帶著晨露的寒意,懷中竹筒還帶著體溫。
嚴顏目光如炬,盯著小旗官因奔跑而漲紅的臉,心中隱隱有了不祥的預感。
他伸手接過竹筒,拆開蠟封,目光迅速掃過劉備入蜀的消息,原本就深邃的眉頭驟然擰成川字。
自劉璋邀劉備入川抵御張魯,這半年來益州局勢愈發詭譎,各方勢力暗流涌動,而巴郡作為東川門戶,已然成了兵家必爭的咽喉要地。
"傳令下去,城門增派三倍崗哨,所有商船須查驗通關文牒。"嚴顏將文書卷好,鐵胎弓在石階上重重一頓,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轉身時,鎧甲縫隙里露出的舊傷疤又隱隱作痛——那是二十年前討伐黃巾軍時留下的箭傷,每逢陰雨便如蟻噬般鑽心。
可老將的眼神依舊銳利,仿佛能看穿這亂世的風雲變幻。
黃昏時分,巴郡官署內燭火搖曳,跳動的光影在牆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嚴顏盯著牆上巨大的益州地圖,布滿老繭的指尖在巴郡與江州之間反復摩挲,仿佛要將地圖上的每一處山川地勢都刻進心里。
參軍張肅站在一旁,欲言又止︰"老將軍,听聞劉備麾下有個叫張飛的猛將,萬一來攻......"
"怕他作甚!"嚴顏猛地拍案,震得青銅燈盞里的燈油四濺,案上的竹簡都跟著顫動起來,"
我守巴郡二十載,關隘固若金湯,便是插上翅膀也難飛進來!"他的聲音在空蕩蕩的廳堂回響,驚得梁上燕子撲稜稜亂飛。
窗外秋風卷著枯葉拍打著窗欞,更添幾分肅殺之氣。
張肅望著老將軍堅毅的背影,到嘴邊的勸誡又咽了回去,只能默默退下,心中祈禱著巴郡能安然度過這場危機。
建安十九年春,巴郡城頭突然飄起漫天黃塵,如遮天蔽日的烏雲般壓來。
張飛的先鋒軍已至離城三十里的羊角灘,震天的鼓噪聲驚得江面魚群亂跳,層層漣漪迅速向四周擴散。
嚴顏登上城樓,手搭涼棚遠眺,見對岸河灘上,黑旗如林,"張"字大旗獵獵作響,在風中發出嘩啦啦的聲響。
旗下一員黑面將領橫矛立馬,豹眼圓睜,滿臉絡腮胡如鋼針般豎起,正是傳說中勇猛無比的燕人張飛。
"老匹夫!早早獻城,饒你狗命!"張飛的吼聲穿透晨霧,聲若洪鐘,震得城頭弓箭手手指發顫,幾人差點將手中的弓箭掉落。
嚴顏卻不慌不忙,摘下腰間酒葫蘆猛灌一口,辛辣的烈酒順著嘴角流下,浸濕了灰白的胡須︰"豎子!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屈膝之輩!"
他的回應同樣響徹雲霄,帶著巴郡男兒的血性與傲骨。
連續三日,張飛下令輪番攻城。巴郡城牆由青石壘就,三丈余高,牆體堅固無比。
城頭滾木 石如雨下,砸在敵軍士兵的盾牌上,發出咚咚的悶響。
每當攻城梯搭上垛口,嚴顏便親自揮舞開山斧,大喝一聲,將攀爬的敵兵連人帶梯一並砍落。
飛濺的鮮血灑在城牆上,與青石的灰褐交織,宛如一幅慘烈的畫卷。
某日午後,張飛命士卒在城下叫罵,言辭污穢不堪,城上守軍听得怒不可遏,紛紛請命要出城廝殺,嚴顏卻按住欲放箭的士卒︰"小兒詭計,不必理會。"
他目光冷靜,深知這不過是張飛激怒守軍的計策。
第四日黎明,巴郡西南角突然傳來喊殺聲。
嚴顏心中一驚,快步登上望樓,只見張飛親率精銳,架起雲梯強攻。
老將二話不說,抄起鐵胎弓,搭箭拉弦,箭矢如流星般飛射而出,連珠箭射倒三名敵將。
就在城頭守軍士氣大振時,西北角傳來驚天動地的巨響——張飛竟用沖車撞開了城門!煙塵彌漫中,敵軍如潮水般涌入。
"隨我殺敵!"嚴顏披掛上馬,手中開山斧寒光閃爍。
他帶領親衛沖向城門,一路砍殺,斧刃過處血肉橫飛。
混戰中,他的戰馬被絆馬索掀翻,嚴顏一個翻滾起身,還未站穩,脖頸已架上寒光凜凜的蛇矛。
抬頭望去,張飛翻身下馬,虎目圓睜,聲如炸雷︰"老兒,可降否?"
地牢里霉味刺鼻,昏暗的光線中,幾盞油燈搖曳著微弱的光芒。
嚴顏靠著潮濕的石壁,任由鐵鏈在腳踝上磨出血痕,卻挺直脊背,不肯有絲毫屈服的姿態。
自從被俘,他已絕食三日,干裂的嘴唇滲著血絲,面容愈發憔悴,可眼神依舊堅毅如鐵。
忽听得牢門吱呀作響,沉重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張飛大步而入,手中捧著酒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將軍好骨氣!"張飛將酒壇重重放下,甕聲甕氣地說道,聲浪在狹小的地牢里回蕩,"
俺老張縱橫天下,還沒見過這般硬骨頭!"
嚴顏偏過頭去,冷哼一聲︰"要殺便殺,何必惺惺作態!"
在他看來,不過是勝者對敗者的施舍。
張飛突然放聲大笑,震得地牢嗡嗡作響,頭頂的牆灰都簌簌掉落︰"哈哈哈!俺若是想殺你,早把你腦袋掛在城樓上了!"
他扯開酒壇泥封,濃郁的酒香頓時彌漫在地牢中,"劉備仁德之君,入川為解百姓倒懸。老將軍守土有責,俺敬你是條漢子,若肯歸降,咱倆便結為兄弟!"
張飛說話間,粗糙的大手拍了拍嚴顏的肩膀,眼中滿是真誠。
嚴顏猛然抬頭,渾濁的老眼里閃過一絲詫異。
燭光下,張飛臉上的橫肉因激動而抖動,手中酒壇還在微微發燙。
這個傳說中魯莽暴躁的猛將,此刻竟如此坦誠相待。
沉默良久,老將長嘆一聲︰"罷了罷了,既已被擒,听憑處置。只是要我為將,須依我三件事......"
他的聲音沙啞卻堅定,心中的防線在這一刻悄然松動。
建安二十年秋,葭萌關烽火沖天,滾滾濃煙直沖天際。
曹操命張合進犯巴西,戰報如雪片般飛向成都。
劉備急調張飛、嚴顏馳援,軍情十萬火急。
七十歲的嚴顏得知消息,毫不猶豫地跨上戰馬。
當他穿上鎧甲時,金屬踫撞聲竟比往日清脆幾分——自歸降劉備以來,這是他第一次重上戰場,胸中的熱血再次被點燃。
"老將軍,此戰凶險,您......"張飛望著嚴顏略顯佝僂卻依舊挺拔的背影,欲言又止。
嚴顏卻將鐵胎弓拉成滿月,弓弦發出緊繃的嗡鳴︰"燕人!莫要小瞧老漢這把老骨頭!"
他的話語中帶著不服老的倔強,眼神中滿是渴望戰斗的光芒。
話音未落,遠處已傳來馬蹄聲,張合的先鋒軍如黑雲壓境,塵土飛揚。
嚴顏領五千精兵繞道而行,在宕渠山設下埋伏。
深秋的山風裹挾著落葉,將蜀軍的蹤跡掩得嚴嚴實實。
枯黃的樹葉在風中打著旋兒,落在戰士們的鎧甲上。
當張合軍進入峽谷時,嚴顏一聲令下,滾木 石傾瀉而下,如暴雨般砸向敵軍。
山谷中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慘叫聲。
混戰中,老將縱馬揮斧,直取張合副將。
斧刃劈開敵軍鎧甲的瞬間,二十年前的熱血仿佛又在胸中沸騰,他大喝一聲,勢不可擋。
"老將軍當心!"張飛的吼聲從身後傳來。
嚴顏側身避開偷襲的流箭,反手一箭射穿敵將咽喉。
箭矢破空的呼嘯聲與敵軍的哀嚎交織在一起。
夕陽西下,蜀軍大獲全勝,張合僅率殘部狼狽逃竄。
慶功宴上,張飛將最大的酒碗推到嚴顏面前,聲音中帶著敬佩︰"老哥哥!今日之戰,當真痛快!"
洪武元年春,成都郊外的桃花開得正艷,粉白的花瓣隨風飄落,宛如一場花雨。
嚴顏躺在竹榻上,望著窗外紛飛的花瓣,思緒卻飄回了遙遠的戰場。
自從漢中之戰後,他的舊傷愈發嚴重,連握弓的力氣都一日不如一日,曾經強健的身軀如今已被歲月和傷痛折磨得羸弱不堪。
"老將軍,丞相派人送藥來了。"親衛捧著藥碗,聲音哽咽。
藥香彌漫在屋內,嚴顏擺了擺手,目光落在牆上的鐵胎弓上。
那把跟隨他征戰四十載的寶弓,弓弦已經開裂,弓身也布滿裂痕,正如他垂垂老矣的身軀。
曾經,這把弓伴隨著他射殺敵將,守護疆土,如今卻只能靜靜掛在牆上,見證著歲月的流逝。
夜深人靜時,嚴顏強撐著起身,取出珍藏的開山斧。
月光灑在斧刃上,映出無數細小的缺口——那是歷次戰斗留下的印記,每一道缺口都訴說著一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他輕輕撫摸著斧柄上的刻痕,那些刻痕里仿佛還殘留著當年的鮮血與汗水。
突然,他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點點鮮血,染紅了斧柄。
三日後,嚴顏在睡夢中安然離世,手中仍緊握著半卷兵書,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
出殯那日,成都百姓自發前來送行,道路兩旁擺滿白菊,素白的花朵在風中輕輕搖曳。
張飛哭得聲嘶力竭,渾濁的淚水順著粗糙的臉頰滑落,親自為老將軍執紼。
當棺木緩緩落入墓穴時,天空突然飄起細雨,仿佛天地也在為這位傳奇老將垂淚。
多年後,巴郡百姓在城樓上立起嚴顏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嚴顏手持鐵胎弓,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每到陰雨時節,嘉陵江上便會傳來若有若無的戰鼓聲,仿佛那位斷頭將軍,仍在守護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他的故事,也在巴蜀大地代代相傳 。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