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淮陰城的石板路在烈日下泛著白晃晃的光,街邊的槐樹耷拉著葉子,無精打采。
一個身形修長卻衣衫襤褸的年輕人,正漫無目的地游蕩,他就是韓信。
韓信自幼父母雙亡,靠著鄉鄰的救濟勉強維持生計,可他卻痴迷于研讀兵書,無論走到哪里,都帶著那卷翻得破舊的《孫子兵法》,時常沉浸其中,旁若無人。
淮陰城的集市熱鬧非凡,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韓信來到集市,想尋些營生,卻因手無縛雞之力,又不願做些卑躬屈膝的雜活,屢屢踫壁。
一天,集市上的屠夫攔住韓信,周圍的人見狀,紛紛圍了過來,想看一場好戲。
屠夫斜著眼,滿臉嘲諷地說︰“你成天帶著把破劍,裝模作樣,有本事就用這劍刺我;要是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握緊了劍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可片刻後,他緩緩松開了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俯身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
周圍的人哄堂大笑,韓信卻面不改色,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大步離去。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讓這些人對他刮目相看。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的烽火迅速蔓延。
韓信听聞消息,熱血沸騰,帶著他的寶劍,投身到項梁的起義軍之中。
在軍隊里,韓信渴望一展身手,他向將領們提出了許多作戰建議,可這些建議不僅沒有得到重視,還遭到了嘲笑。
項梁戰死後,項羽成為了軍隊的統帥,韓信被任命為郎中。
他多次向項羽獻計,項羽卻只沉迷于自己的武力,對韓信的謀略不屑一顧。
韓信深感失望,他意識到,在項羽麾下,自己永遠無法實現抱負,于是毅然離開了楚軍。
公元前206年,韓信輾轉來到了劉邦的軍營。
起初,他只是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依舊無人問津。
一次,韓信因觸犯軍法,被判處死刑。
在行刑現場,前面的十三個人已經被斬首,輪到韓信時,他抬頭仰望天空,長嘆一聲︰“漢王不是想要奪取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
監斬官夏侯嬰被他的話所吸引,仔細打量韓信,見他氣宇不凡,便下令將他釋放。
夏侯嬰與韓信交談後,對他的才華大為驚嘆,隨即將他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雖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他的軍事才能。
直到有一天,丞相蕭何與韓信進行了一番長談。
蕭何被韓信的軍事見解所折服,認定他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此後,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可劉邦始終沒有放在心上。
不久後,劉邦的軍隊中有許多士兵因為不滿現狀,紛紛逃走。
韓信見自己依舊得不到重用,也心灰意冷,趁著夜色離開了軍營。
蕭何得知韓信逃走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向劉邦稟報,便騎著快馬連夜追趕。
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劉邦得知蕭何連夜追韓信,十分驚訝,問道︰“逃走的士兵那麼多,你都不追,為什麼偏偏去追韓信?”
蕭何回答道︰“普通士兵多的是,可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天下難尋。大王若只想偏安一隅,自然用不到他;但若想爭奪天下,非韓信不可。”
劉邦听後,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下,決定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任命韓信為大將。
拜將儀式結束後,劉邦迫不及待地問韓信︰“丞相多次向我舉薦將軍,將軍有何良策助我奪取天下?”
韓信不慌不忙,分析道︰“如今項羽雖強大,但他剛愎自用,不得人心。而大王您入關後,與百姓約法三章,深受百姓愛戴。我們可以先奪取關中,以此為根基,然後東出函谷關,與項羽爭奪天下。”
劉邦听後,茅塞頓開,對韓信的謀略佩服得五體投地。
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派樊噲、周勃等人率領士兵去修復棧道,佯裝要從棧道出擊。
項羽的守軍被迷惑,放松了警惕。而韓信則親自率領大軍,繞道陳倉,突然發動襲擊,一舉平定了三秦之地。
這一戰,讓韓信初露鋒芒,名聲大噪。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在彭城之戰中遭遇慘敗,損失慘重。
韓信迅速收攏殘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
此後,韓信指揮軍隊多次擊敗楚軍,成功扭轉了戰局。
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讓他率領軍隊攻打魏國。
韓信來到黃河邊,觀察魏軍的部署後,決定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
他表面上集中船只,做出要從臨晉關渡河的架勢,暗中卻派軍隊從夏陽用木罌缶渡河,奔襲安邑。
魏軍主帥魏豹毫無防備,倉促應戰,最終被韓信擊敗,魏國滅亡。
緊接著,韓信又奉命攻打代國。
在閼域,韓信與代軍展開激戰。
他巧妙地運用地形,將代軍引入山谷,然後伏兵四起,將代軍打得落花流水,俘虜了代國丞相夏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擊敗代國後,韓信馬不停蹄,率領三萬大軍東進,準備攻打趙國。
趙軍主帥陳餘得知消息後,集結二十萬大軍,在井陘口嚴陣以待。
井陘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陳餘自信憑借兵力優勢,足以抵擋韓信的進攻。
韓信深知此次戰役的艱難,他派間諜深入趙軍打探情報,得知陳餘拒絕了謀士李左車的奇襲漢軍糧草的建議後,心中暗自高興。
半夜,韓信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持一面漢軍旗幟,潛伏在趙軍軍營附近的山上。
隨後,他又派一萬人作為先鋒,渡過綿蔓水,背水列陣。
趙軍見漢軍背水扎營,都哈哈大笑,認為韓信不懂兵法。
黎明時分,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驅散了黑夜的陰霾。
韓信站在軍隊前列,目光如炬,他深知今天這場戰斗的重要性。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主力部隊如洶涌的洪流一般向趙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趙軍見漢軍來勢洶洶,毫不示弱,傾巢而出,與漢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廝殺。
喊殺聲、兵器踫撞聲響徹雲霄,戰場上塵土飛揚,硝煙彌漫。
雙方激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突然下令部隊佯裝敗退,丟棄旗鼓,向背水陣方向逃竄。
趙軍見狀,以為漢軍真的潰敗了,士氣大振,紛紛追擊。
一時間,趙軍如餓虎撲食般緊緊咬住漢軍的尾巴,營中只剩下少量的守軍。
就在趙軍全力追擊漢軍的時候,潛伏在山上的兩千輕騎兵如閃電般迅速出擊。
他們如鬼魅一般沖入趙軍軍營,動作迅速而果斷。
這些輕騎兵訓練有素,他們迅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漢軍的旗幟,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趙軍在前方久戰不勝,正準備撤回軍營稍作休整,卻突然發現營中已插滿了漢軍的旗幟。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趙軍大驚失色,他們頓時軍心大亂,以為漢軍已經攻佔了他們的後方,紛紛四散奔逃。
漢軍見趙軍陷入混亂,立刻抓住時機,前後夾擊。
原本敗退的漢軍此時也回過神來,轉身與追擊的趙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趙軍在漢軍的前後夾擊下,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被打得大敗。
陳餘在混亂中被殺,趙王歇也成為了漢軍的俘虜。
這場戰斗以漢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韓信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精妙的戰術安排,創造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戰後,將領們對韓信的排兵布陣感到十分困惑,于是紛紛圍攏過來,向韓信請教︰“將軍,按照兵法所說,應當‘右背山陵,前左水澤’,這樣可以借助地形優勢,進可攻,退可守。然而,您卻讓我們背水列陣,這完全違背了常規啊!但最終我們卻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玄妙之處呢?”
韓信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諸位有所不知,這其實也是兵法中的一種策略,只是你們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有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我們這支軍隊並非訓練有素的精兵,他們缺乏戰斗經驗和勇氣。如果不把他們置于絕境,讓他們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那麼一旦遭遇危險,他們很可能就會驚慌失措,一哄而散。”
韓信頓了頓,接著說道︰“相反,當他們被逼到絕路時,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就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勇氣,奮勇殺敵。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能夠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戰斗力,從而置之死地而後生。”
將領們听了韓信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頓時恍然大悟。
他們對韓信的謀略和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贊嘆道︰“將軍真乃神人也!如此奇謀妙計,實非我等所能企及。”
在擊敗趙國後,韓信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听從了李左車的建議,采用懷柔政策,招降了燕國。
公元前203年,韓信又揮師南下,攻打齊國。
齊王田廣得知漢軍來攻,急忙向項羽求救。
項羽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救援齊國。
龍且輕視韓信,認為他不過是一介書生,不足為懼。
他與齊王田廣合兵一處,與漢軍對峙。
韓信深知龍且的驕狂,決定利用這一點設下陷阱。
他派人在濰水上游用沙袋堵住水流,然後率領一半軍隊渡河進攻龍且。
龍且見狀,立即率軍迎戰。
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漢軍膽怯,便下令全軍渡河追擊。
當龍且的軍隊剛渡過一半時,韓信下令撤去上游的沙袋,河水洶涌而下,將龍且的軍隊一分為二。
韓信趁機回師攻擊,將龍且斬殺,大敗楚軍。
隨後,韓信乘勝追擊,攻佔了齊國全境。
隨著韓信戰功的不斷積累,他的威望越來越高。
劉邦為了安撫韓信,封他為齊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會師垓下,共同攻打項羽。
韓信作為聯軍的統帥,精心策劃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采用“十面埋伏”的戰術,將楚軍重重包圍。
楚軍在漢軍的輪番攻擊下,漸漸抵擋不住,退入垓下城中。
為了瓦解楚軍的士氣,韓信又下令漢軍在夜間唱起楚地的歌謠。
楚軍听到熟悉的鄉音,以為楚地已被漢軍全部佔領,頓時軍心大亂。
項羽見大勢已去,率領八百騎兵突圍而出。
最後,項羽逃至烏江畔,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至此,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建立了漢朝。
漢朝建立之後,韓信被劉邦改封為楚王。
當他回到楚國時,心中感慨萬千。
這里是他曾經的故鄉,也是他發跡的地方。
韓信首先想到的是當年那個曾救濟過他的漂母。
他四處打听,終于找到了她。漂母見到韓信,十分驚訝。
韓信對她感激涕零,當即賜給她千金,以報答她的救命之恩。
接著,韓信又召見了那個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
眾人都以為韓信會報復他,然而韓信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不僅沒有懲罰屠夫,反而任命他為中尉,並對身邊的人說︰“正是因為他當年的羞辱,才激發了我的斗志,讓我發奮圖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然而,韓信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太久。
他的功勞實在太大,以至于劉邦開始對他產生猜忌。
公元前 201 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听信了讒言,決定對韓信采取行動。
劉邦采用了陳平的計策,偽游雲夢,誘使韓信前來拜見。
韓信不知是計,果然前來。
劉邦趁機將韓信擒獲,韓信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圈套。
韓信憤怒地對劉邦說︰“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他覺得自己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卻遭到如此對待,實在是不公。
劉邦念及韓信的功勞,最終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降為淮陰侯,留在長安。韓信從此失去了權力,過著被監視的生活。
在長安的日子里,韓信郁郁不得志,心中充滿了怨恨。
公元前197年,陳 在代地起兵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前去平叛。
韓信稱病沒有隨行,暗中與陳 聯絡,準備在長安發動叛亂。
不料,消息泄露,呂後與蕭何合謀,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鐘室,斬殺了他,並誅滅了他的三族。
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而死,年僅三十三歲。
韓信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從一個落魄的青年,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了名震天下的大將,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他的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兵仙”“戰神”。
然而,他的悲劇命運也讓人感嘆不已,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