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元年,長安的日頭格外熾熱,陽光毫無遮攔地傾灑在朱雀門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年輕的東方朔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布衣,腰系麻繩,足蹬草鞋,懷揣著精心撰寫的竹簡,大步朝著宮門走去。
他身高九尺三寸,身姿挺拔如松,劍眉星目,齒若編貝,一頭烏黑的長發隨意束起,幾縷發絲在風中肆意飛舞,渾身散發著一種不羈的氣質。
這是他第三次踏上長安這片土地,前兩次皆因盤纏用盡,連朱雀門的門檻都未能跨過,便鎩羽而歸。
而這次,他帶著洋洋灑灑三千片竹簡,竹簡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他的生平經歷、淵博學識以及宏偉抱負,仿佛承載著他一生的希望,決心要呈遞給漢武帝。
彼時的漢武帝劉徹,剛剛登基,年方十六,卻已胸懷壯志,一心想要開創一番宏圖偉業,于是詔令天下,廣納賢才。
當宦官將東方朔那堆積如山的竹簡呈至御前時,漢武帝先是驚得目瞪口呆,隨即忍不住大笑起來。
在眾多文辭典雅、中規中矩的奏章中,這份竹簡所撰寫的自薦書猶如平地驚雷,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狂傲與自信,讓漢武帝對東方朔這個名字印象深刻。
然而,漢武帝並未立刻召見他,而是下令將他安置在公車署,每日發放微薄的俸祿,讓他暫且等候。
公車署猶如一座牢籠,困住了東方朔那顆渴望施展才華的心。
在這里,他每日望著頭頂狹小的天空,看著身邊那些碌碌無為、只知混日子的待詔者,心中焦急萬分,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為了盡快引起漢武帝的注意,東方朔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主意。
這日,東方朔在宮中四處閑逛,找到了一群負責表演雜耍的侏儒。
他故作神秘地靠近他們,壓低聲音說道︰“你們大禍臨頭了!皇上昨日私下里跟我說,你們身材矮小,既不能下田耕地,又不能上陣打仗,留在宮中純粹是浪費糧食,準備找個日子把你們全部處死。”
侏儒們一听,嚇得臉色煞白,雙腿發軟,紛紛癱坐在地,哭聲連成一片。
東方朔見狀,心中暗喜,卻又裝出一副同情的模樣,安慰道︰“不過,我倒是有一個辦法能救你們。等皇上出行路過時,你們一起跪在路旁,磕頭請罪,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的悲慘處境,或許皇上心一軟,就能饒你們一命。”
幾天後,漢武帝在一眾侍衛和宦官的簇擁下出行。
當隊伍行至侏儒們埋伏的地方時,侏儒們齊刷刷地跪在路旁,哭聲震天。
漢武帝被這突如其來的場景驚得勒住了韁繩,詢問左右發生了何事。
侏儒們連忙將東方朔的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漢武帝听後,又氣又好笑,立刻派人將東方朔召來。
東方朔被帶到漢武帝面前,他不慌不忙地行了個禮,神態自若。
漢武帝板著臉,質問道︰“你為何要欺騙那些侏儒?該當何罪?”
東方朔卻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陛下,臣實非有意欺騙。侏儒身高不過三尺,每月卻能領取一袋粟米、二百四十錢的俸祿;而臣身高九尺有余,所得俸祿竟與他們相同。如此一來,侏儒們飽得快要撐死,臣卻餓得頭暈眼花。陛下若覺得臣尚有可用之處,就應當給予臣相應的待遇;若認為臣無用,不妨放臣回家,免得臣在長安白白耗費糧食。”
漢武帝听後,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他被東方朔的機智和直率所打動,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風趣幽默,當即下令將他調到金馬門待詔。
在金馬門,東方朔終于迎來了更多接觸漢武帝的機會。
一日,漢武帝突發奇想,召集了一群擅長佔卜的術士,讓他們玩射覆之戲。
所謂射覆,就是將一件物品藏在盆下,讓參與者通過佔卜等方式猜出物品是什麼。
漢武帝命人將一只壁虎扣在盆下,讓術士們猜測。
術士們圍在盆邊,有的皺著眉頭,口中念念有詞;有的擺弄著蓍草,試圖通過卦象來推斷。
然而,折騰了許久,卻無一人能猜中。
這時,東方朔站了出來,向漢武帝拱手說道︰“臣自幼研習《易》學,對佔卜之術略知一二,請陛下讓臣一試。”
漢武帝微微點頭,示意他開始。
東方朔不緊不慢地取來蓍草,熟練地擺成卦象,口中念念有詞。
片刻後,他胸有成竹地說道︰“這東西,說它是龍吧,它沒有角;說它是蛇吧,它又有腳。它能在牆上爬行,依臣之見,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漢武帝听後,驚訝得合不攏嘴,連忙讓人揭開盆子,果真是一只壁虎。
在場的眾人紛紛驚嘆不已,漢武帝龍顏大悅,當即賞賜給東方朔十匹帛。
此後,漢武帝對東方朔的射覆之術愈發感興趣,多次讓他參與射覆。
東方朔每次都能準確猜出,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令眾人對他刮目相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引起了宮中伶人郭舍人的嫉妒。
郭舍人覺得東方朔不過是運氣好,瞎貓踫上了死耗子,心中很不服氣。
于是,他向東方朔發起挑戰︰“東方朔,听聞你射覆之術高超,今日我也設下一局。如果你能再次猜中我所覆之物,我甘願受一百鞭之罰;若猜不中,你就把之前所得的賞賜都給我。”
東方朔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郭舍人將樹上的寄生植物小心翼翼地摘下,蓋在盆下,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心想這次定要讓東方朔出丑。
東方朔來到盆前,圍著盆轉了幾圈,然後閉上眼楮,沉思片刻。
不一會兒,他睜開眼楮,說道︰“是窶藪。生肉叫膾,干肉叫脯,附在樹上叫寄生,蓋在盆下自然就是窶藪。”
郭舍人一听,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沒想到東方朔竟能答對。
惱羞成怒之下,郭舍人開始胡攪蠻纏,拒不承認。
東方朔毫不示弱,與他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舌戰。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言辭之犀利,讓周圍的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最終,漢武帝被東方朔的機智和口才所折服,下令讓倡監鞭打郭舍人。
經此一事,東方朔名聲大噪,被漢武帝拜為常侍郎。
建元三年,漢武帝為了滿足自己游玩打獵的喜好,打算修建上林苑。
這一消息傳出後,東方朔心急如焚,他深知修建上林苑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損害百姓的利益。
于是,他連夜寫了一篇奏章,第二天一早便跪在漢武帝面前,神情嚴肅地進諫︰“陛下,臣听聞國君謙遜靜穆,天象就會呈現福祥;國君驕奢靡麗,天象就會出現災異。如今陛下想要修建上林苑,這片土地肥沃富饒,百姓們在這里耕種收獲,以此為生。若在此修建林苑,不僅會斷絕百姓的生計,引發民怨,還會讓國家陷入勞民傷財的困境。當年,殷商紂王因修建奢華的宮殿,引得諸侯紛紛背叛;楚靈王因建造章華台,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秦朝因興建阿房宮,最終引發了天下大亂。這些慘痛的教訓,陛下不可不引以為戒啊!”
說著,他呈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通過觀察天象變化,來調整國家的政策。
漢武帝听後,沉默良久,他雖對東方朔的直言進諫感到有些不悅,但內心也不得不承認東方朔說得有道理。
最終,漢武帝還是下令修建了上林苑,但對東方朔的膽識和見識更加贊賞,拜他為太中大夫,賜黃金百斤。
元光六年,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的男寵董偃,深得漢武帝喜愛。
一日,漢武帝為館陶公主在宣室設酒宴,並派謁者去請董偃赴宴。
東方朔得知後,手持戟站在台階下,堅決阻攔董偃進入宣室。
他義正言辭地對漢武帝說︰“陛下,董偃有三條死罪,絕不可進入宣室。其一,他身為臣子,卻私下侍奉公主,嚴重違背了君臣之禮;其二,他敗壞男女之間的教化,攪亂婚姻禮制,損害了國家的法律尊嚴;其三,他慫恿陛下崇尚奢侈享樂,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阻礙陛下專注于國家大事。宣室乃先帝正殿,是處理軍國大政的地方,非重大事務,不得入內。若讓董偃進入,淫亂之風將逐漸蔓延,國家必將陷入危機!”
漢武帝听後,臉色一陣白一陣紅,沉默片刻後說︰“我已經設好酒宴了,這次就先讓他進來,以後我會注意的。”
東方朔卻不肯罷休,他繼續說道︰“陛下,春秋時期,豎刁自宮、易牙烹子,迷惑了齊桓公,最終導致齊國大亂;慶父不死,魯國永無寧日。這些都是前車之鑒啊!陛下若不及時制止,恐重蹈覆轍。”
漢武帝被東方朔的一番話深深打動,他沉思良久,最終下令停止引董偃進入宣室,改為在北宮設宴,並將東司馬門改名為東交門。
事後,漢武帝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對董偃的寵幸也日漸衰落。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武帝身邊人才輩出,衛青、霍去病馳騁沙場,立下赫赫戰功。
主父偃、張湯等在朝堂上大展宏圖,備受重用。而東方朔雖才華橫溢,卻始終未能得到漢武帝的真正重用。
元朔三年的一天,東方朔從殿內經過,一群郎官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嘲笑他是個狂人。
東方朔苦笑著搖頭,對他們說︰“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大隱隱于朝’。古時之人,為了躲避塵世的喧囂,隱居于深山之中;而我,在這繁華的宮殿里,同樣能避世全身。”
說罷,他獨自來到酒席間,借酒消愁,唱道︰“隱居于塵世中,避世于金馬門。宮殿里尚可避世全身,又何必隱居于深山茅舍之中。”
歌聲中充滿了無奈與自嘲。
元封元年,國家事務繁忙,公孫弘、司馬遷等人都奉命出使國外,有的還擔任了郡守、諸侯相,職位升到了公卿。
東方朔雖曾一度升到太中大夫,但後來又長期擔任郎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不甘心就此埋沒,多次上書漢武帝,陳述耕戰強國之策,希望能得到漢武帝的重視和重用。
然而,漢武帝始終只把他當作一個詼諧調笑的弄臣,對他的建議並未真正放在心上。
每次東方朔滿懷期待地呈上奏章,得到的卻只是漢武帝的幾句敷衍之詞,這讓他感到無比失望。
天漢三年,東方朔因醉酒在殿堂小便,犯下大罪,被免為庶人,只能在宦官署待詔。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東方朔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他整日借酒消愁,回憶著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抱負,心中充滿了悔恨和不甘。
一年後,隆慮公主之子犯下死罪,漢武帝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將其處死。
東方朔抓住這個機會,巧舌如簧地贊揚漢武帝公正無私,處理得當。
漢武帝听後,龍顏大悅,又重新拜他為中郎。
東方朔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疾病纏身。
臨終前,他一改往日詼諧幽默的形象,變得嚴肅而莊重。
他把家人和親信叫到床前,囑咐了一番後,又讓人將漢武帝請來。
漢武帝來到床邊,看著形容枯槁的東方朔,心中感慨萬千。
東方朔掙扎著坐起來,對漢武帝說︰“《詩經》雲︰‘營營青蠅,止于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陛下應遠離小人,不听信讒言,任用賢能,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漢武帝听後,默默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傷感。
不久後,東方朔溘然長逝,享年六十歲。
東方朔一生,博學多才,機智詼諧。他雖未能在政治上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他以獨特的方式,在西漢的歷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後世之人,每當提及東方朔,都會想起那個在朝堂上妙語連珠、在宮廷中嬉笑怒罵的智者,他的智慧和風采,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和智慧。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