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94章 蕭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94章 蕭何

    秦朝末年,沛縣縣衙里有個主吏掾,名叫蕭何。

    他精明能干,心思細膩,將沛縣的人事管理和日常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在當地頗有威望。

    蕭何性格隨和,善于結交朋友,與沛縣的諸多人物都有往來,其中就包括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

    在旁人眼中,劉邦不過是個整日游手好閑、行事不羈的小吏,可蕭何卻獨具慧眼,看出劉邦雖出身低微,卻有著不凡的氣度與志向,日後定非池中之物,于是便對他格外關照,多次利用職權在暗中袒護劉邦。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的烽火瞬間燃遍天下。

    沛縣縣令見勢,也想順應潮流起兵響應,便找來蕭何與曹參商議。

    蕭何建議召回在芒碭山落草的劉邦,縣令起初應允,可等劉邦帶著眾人趕回沛縣時,縣令卻反悔了,不僅緊閉城門不讓劉邦進城,還打算誅殺蕭何、曹參等人。

    蕭何、曹參得知消息後,趕忙越城而出,投奔劉邦。

    劉邦用蕭何之計,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綁在箭上射進城中。

    城中百姓對縣令的反復無常本就不滿,看完信後,紛紛響應,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就這樣,劉邦在沛縣正式起義,自稱為沛公,而蕭何則被任命為主丞,開始全力輔佐劉邦,自此踏上了波瀾壯闊的反秦征程。

    劉邦率領義軍一路西進,勢如破竹,很快便逼近咸陽。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向劉邦投降。

    進入咸陽城後,眾將士被秦宮的金銀財寶和美女佳人迷了眼,紛紛爭搶掠奪,一片混亂。

    而蕭何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沒有被眼前的財富所誘惑,而是徑直奔向秦朝丞相府和御史府,將秦朝的律令、圖書、戶籍等重要資料仔細收集起來,妥善保管。

    這些資料,詳細記錄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地形地貌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等信息,為劉邦日後了解天下局勢、制定正確的戰略方針和政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

    隨後,項羽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各路諸侯中脫穎而出,自封為西楚霸王,並開始分封諸侯。

    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地區。

    劉邦心中雖有不滿,但因實力懸殊,也只能暫時隱忍,率軍前往封地。

    在這個過程中,蕭何始終堅定地站在劉邦身邊,不離不棄,還勸劉邦以巴蜀為根基,休養生息,廣納賢才,等待時機,再圖天下。

    在巴蜀期間,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韓信。

    韓信最初在項羽麾下,卻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轉投劉邦。

    可在劉邦陣營中,起初他也只是擔任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未被劉邦重視。

    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與韓信交談,發現韓信對兵法有著獨特的見解,極具軍事才能,認定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此後,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可劉邦並未放在心上。

    韓信見自己在劉邦這里依然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心灰意冷之下,決定離開。

    得知韓信離去的消息,蕭何心急如焚,顧不上向劉邦稟報,便快馬加鞭連夜追趕。

    這便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劉邦得知蕭何竟然親自去追一個小官,十分不解,甚至有些生氣。

    蕭何回來後,力勸劉邦重用韓信,他對劉邦說︰“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無雙。大王若只想偏安一隅,自然用不上他;但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再沒有能幫您成就大業的人了。”

    劉邦向來信任蕭何,听他如此極力推薦,便決定采納蕭何的建議,舉行隆重的儀式,築壇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拜將後,果然不負蕭何所望。

    他為劉邦制定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略計劃,成功幫助劉邦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地區,為日後的楚漢之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楚漢戰爭期間,蕭何坐鎮關中,承擔起了穩固後方、保障後勤的重任。

    他安撫百姓,制定法令,組織生產,征調糧草和兵員,源源不斷地為前線的劉邦軍隊提供支持,使劉邦在與項羽的長期對峙中,始終沒有後顧之憂。

    楚漢相爭,局勢跌宕起伏。

    劉邦的軍隊多次遭受挫折,甚至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打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但無論劉邦遭遇多大的困境,蕭何總能及時從關中調派兵力和物資,補充劉邦的軍隊,讓劉邦得以重振旗鼓,繼續與項羽抗衡。

    可以說,若沒有蕭何穩固的後方支持,劉邦很難在與項羽的較量中堅持下來,更難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公元前202年,劉邦終于在垓下之戰中徹底擊敗項羽,贏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

    天下初定,論功行賞時,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將他列為功臣之首,封為侯,食邑最多。

    這一決定引起了一些武將的不滿,他們紛紛表示︰“我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攻城掠地,歷經無數戰斗,才有了今日的天下。而蕭何不過是在後方舞文弄墨,從未上過戰場,憑什麼他的功勞比我們還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邦听後,微微一笑,反問眾人︰“你們知道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揮獵狗行動的卻是獵人。你們這些武將,就像是獵狗,而蕭何則是那個獵人。他為我出謀劃策,制定戰略,保障後勤,讓我能夠安心作戰,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功勞嗎?”

    眾人听後,無言以對,只得心服口服。

    此後,蕭何繼續輔佐劉邦治理國家。

    他深知秦朝法律嚴苛,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在秦律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制定了《九章律》。

    這部法律既保留了秦律中合理的部分,又去除了其中過于殘酷和繁瑣的條文,使法律更加簡明實用,適應了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需求,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些曾經與他一同打天下的異姓諸侯王們,如今功高震主,勢力逐漸龐大。

    這些諸侯王們手握重兵,擁有廣袤的封地,他們的存在讓劉邦感到如芒在背,對漢朝的江山社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劉邦深知這些異姓諸侯王們的野心和實力,他開始對他們產生猜忌和擔憂。

    為了確保漢朝的長治久安,劉邦決定采取行動,逐步鏟除這些異姓諸侯王。

    而在這個過程中,蕭何作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開國功臣,也積極參與其中。

    蕭何深知劉邦的憂慮,他明白這些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對漢朝的穩定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出于對漢朝江山社稷的考慮,蕭何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劉邦這一邊,協助他制定並實施鏟除異姓諸侯王的計劃。

    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傳來︰韓信被人告發謀反。

    韓信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的軍事才能舉世聞名,被譽為“兵仙”。

    然而,正是因為他的才能和威望,使得劉邦對他的猜忌愈發加深。

    呂後得知韓信謀反的消息後,立即與蕭何商議應對之策。

    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由蕭何出面,以慶賀平叛勝利為由,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

    韓信對蕭何深信不疑,接到邀請後便欣然前往。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陷阱。

    當韓信踏入長樂宮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注定了自己的命運。

    呂後早已在宮中埋伏好了重兵,韓信一到,便被當場誅殺。

    這便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由來。

    在劉邦鏟除其他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蕭何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為劉邦出謀劃策,協助他成功地鏟除了一個又一個異姓諸侯王,鞏固了漢朝的統治。

    然而,蕭何的功績和威望如日中天,這無疑引起了劉邦的猜忌。

    當陳謀反的消息傳來,劉邦毫不猶豫地親自率軍前往平叛。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韓信在關中也蠢蠢欲動,企圖謀反。

    面對如此緊張的局勢,蕭何展現出了他的果敢和決斷。

    他果斷地協助呂後設計誅殺了韓信,成功地平息了這場潛在的叛亂。

    劉邦得知韓信已死,心中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

    為了表彰蕭何的功績,他派遣使者前往蕭何府邸,拜蕭何為相國,並賜予他五千戶的封邑,同時還派遣了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作為相國的衛士。

    消息一經傳出,眾人紛紛前來祝賀蕭何,稱贊他的功績和榮耀。

    然而,在這一片歡呼聲中,只有陳平獨具慧眼,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隱藏的危機。

    陳平私下里找到蕭何,憂心忡忡地對他說︰“相國啊,您可知道,災禍從此開始了。皇上如今在外征戰,風餐露宿,歷經艱辛,而您卻在朝中安然無恙,享受著榮華富貴。如今韓信剛剛謀反,皇上就增加您的封邑和衛士,這並不是因為他對您格外寵愛,而是對您起了疑心啊!”

    蕭何听了陳平的話,心中一緊,頓時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他沉思片刻,覺得陳平所言極是,于是決定采納他的建議。

    蕭何立刻上書劉邦,辭讓封邑,並表示自己不需要那麼多衛士。

    同時,他還將自己的全部家財都捐獻出來,資助軍隊。

    劉邦收到蕭何的上書後,果然十分高興。

    他對蕭何的謙遜和忠誠表示贊賞,心中的疑慮也隨之消散。

    後來,黥布謀反,劉邦再次親自率軍出征,期間多次派使者詢問蕭何的動向。

    蕭何每次都回答說︰“我在後方安撫百姓,拿出所有家財資助軍隊,就像平定陳叛亂時一樣。”

    有門客提醒蕭何︰“您離滅族不遠了!皇上在外征戰,卻多次派人詢問您的情況,這是擔心您在關中威望太高,趁機謀反。您何不多買些田地,用低價強買百姓的房屋,以此敗壞自己的名聲,讓皇上放心呢?”

    蕭何無奈之下,只得依計而行。

    劉邦平定黥布之亂回朝後,百姓攔路告狀,說相國蕭何強買民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邦听後,表面上笑著責備蕭何,心中卻暗自得意,對蕭何的猜忌也因此減輕了許多。

    即便如此,蕭何依然心系百姓。

    有一次,他見長安土地狹窄,百姓耕地不足,而上林苑中有許多空地荒廢,便向劉邦進諫,請求讓百姓進入上林苑耕種,只留下禾桿作為苑中禽獸的飼料。

    劉邦卻認為蕭何一定收受了商人的賄賂,才會替百姓請求佔用皇家苑囿,于是大發雷霆,將蕭何交給廷尉,戴上刑具囚禁起來。

    幾天後,王衛尉向劉邦進言︰“在職責範圍內,為百姓請求有利的事,這是宰相應該做的。陛下為何要懷疑相國收受賄賂呢?”

    劉邦听後,雖心中不悅,但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于是便派人赦免了蕭何。

    蕭何年事已高,一向恭謹,光著腳入朝謝罪。

    劉邦對他說︰“你為百姓請求上林苑,我不答應,我不過是像桀紂一樣的君主,而你是賢相。我故意囚禁你,是想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

    劉邦去世後,蕭何繼續輔佐漢惠帝劉盈。

    此時的蕭何,已步入暮年,但他依然盡心盡力地為漢朝的穩定和發展操勞。

    他深知曹參的才能,在臨終前,向漢惠帝推薦曹參接替自己擔任相國。

    蕭何一生清正廉潔,生活簡樸,他購置田宅時,總是選擇在偏遠貧瘠的地方,住宅也不修建高大的圍牆。

    他曾對家人說︰“後代子孫如果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如果不賢能,這樣的房屋也不會被有權勢的人奪走。”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病逝,謚號“文終侯”。

    他的一生,從沛縣的一個小吏,成長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一代賢相,為漢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穩定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的功績不僅在于幫助劉邦贏得天下,更在于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政治明星,被後人銘記和敬仰。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94章 蕭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94章 蕭何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