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趙國都城邯鄲在戰火的陰影下愈發顯得破敗蕭條。
城中一條狹窄陰暗的陋巷里,一間破舊不堪的房屋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趙高。
趙高出生于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曾經的趙國貴族,在趙國國勢衰微的大環境下,也未能幸免地走向了沒落。
曾經的鐘鳴鼎食、錦衣玉食已成為遙遠的回憶,如今,一家人只能在這簡陋的居所中,忍受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童年的趙高,穿梭在邯鄲城的大街小巷,他看著那些達官顯貴們出行時的威風凜凜,心中滿是羨慕與不甘。
每當有官員的車馬經過,揚起一片塵土,趙高總會呆呆地望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渴望,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擁有那樣的權勢,不再遭受旁人的白眼與欺凌。
這種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就像一顆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趙高自幼便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尤其是對律法,有著一種天生的敏銳。
在艱難的生活中,他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偷偷研習趙國律法。
那時,家中窮得連一盞像樣的油燈都沒有,每當夜幕降臨,他便借著從破舊窗戶透進來的微弱月光,或是鄰居家透過來的一絲光亮,在破舊的竹簡上反復研讀。
那些復雜的律法條文,對他來說就像是通往權力的鑰匙,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其中的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然而,命運對趙高十分殘酷。
秦國的鐵騎如洶涌的潮水般席卷而來,趙國在秦國的強大攻勢下,最終無力抵抗,宣告滅亡。
趙高一家也淪為秦國的俘虜,他和母親被處以宮刑。
這一沉重的打擊,幾乎將他的人生徹底摧毀,但也讓他心中對權力的渴望變得更加熾熱。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在秦國的宮廷中出人頭地,讓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在秦國宮廷為奴的日子里,趙高並未自暴自棄。
他深知,宮廷是權力的中心,也是他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于是,他開始刻意討好上級,每天早早起床,將自己負責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對上級的吩咐更是言听計從。
他還細心觀察著宮廷中每一個人的喜好與弱點,憑借著巧舌如簧和善于察言觀色的本領,逐漸贏得了一些人的好感。
他對秦始皇嬴政的喜好了如指掌,知道嬴政對法家思想的推崇,便不斷在嬴政面前展現自己對律法的深刻見解。
他常常在嬴政處理政務的間隙,巧妙地提及一些律法相關的話題,並且能提出獨特的觀點,終于引起了嬴政的注意。
秦始皇听聞趙高對律法極為精通,便將他提拔為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乘輿和符璽印信。
這一職位雖不高,卻能時刻陪伴在秦始皇身邊,趙高深知這是自己飛黃騰達的絕佳契機。
他對秦始皇恭敬有加,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親自檢查秦始皇的車馬是否準備妥當,符璽印信是否安放無誤。
他事事都能揣摩到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想要出行,他早已提前安排好路線和護衛;秦始皇想要查閱律法資料,他能迅速準確地呈上。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趙高主動請求教導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律法。
胡亥生性貪玩,對學習本無興趣,整日只想著嬉戲玩樂。
但趙高卻有辦法將枯燥的律法講解得生動有趣,他常常結合宮廷中的實際案例,甚至編出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胡亥的注意力。
他還時常帶著胡亥在宮廷中游玩,滿足他的各種要求,陪他騎馬射箭,觀看歌舞表演。
漸漸地,胡亥對趙高產生了深厚的依賴和信任,視他為最親近的人。
在胡亥眼中,趙高不僅是他的老師,更是他的朋友和保護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高在宮廷中的權勢逐漸增長。
他利用自己掌管符璽印信的便利,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他與朝中一些官員勾結,為他們謀取私利,以此換取他們的支持。
那些官員為了討好趙高,紛紛向他進獻奇珍異寶,有的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從民間搜羅來罕見的古玩字畫、稀世珍寶,送到趙高的府邸。
趙高的府邸逐漸變得門庭若市,前來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
然而,趙高並不滿足于此,他的目光開始投向更高的權力巔峰,他的野心在不斷膨脹。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率領眾人巡游天下,趙高、李斯和胡亥隨行。
一路上,秦始皇視察各地的民情,宣揚秦朝的國威。
當隊伍行至沙丘時,秦始皇突然病重。
他躺在病榻上,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便讓趙高起草詔書,命長子扶甦將兵權交給蒙恬,火速趕回咸陽主持葬禮,實際上就是將皇位傳給扶甦。
趙高接到詔書後,心中卻打起了小算盤。
他與扶甦向來不和,扶甦為人正直,對趙高的一些行徑頗為不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扶甦信任蒙恬等大臣,若他即位,趙高的權勢必將受到極大威脅。
于是,趙高決定鋌而走險,篡改遺詔。
他先找到胡亥,勸說他奪取皇位︰“皇上駕崩,沒有遺詔封諸子為王,只賜給扶甦一封詔書。扶甦一到咸陽,就會即位為帝,而你連尺寸之地都不會有,這可如何是好?”
胡亥起初有些猶豫,認為這樣做不義不孝,違背了道德和倫理。
但趙高巧舌如簧,不斷勸說︰“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如今大權在你我和丞相手中,機會難得。若不抓住,以後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況且,統治別人與被別人統治,差別可太大了。你想想,一旦扶甦即位,你就得向他俯首稱臣,處處受他的約束,而如果你成為皇帝,整個天下都將是你的,你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一切。”
在趙高的蠱惑下,胡亥最終動搖了,他的心中開始燃起對皇位的渴望。
之後,趙高又去拉攏丞相李斯。
他對李斯說︰“皇上駕崩,遺詔和璽印都在胡亥手中,立誰為太子,全在你我一句話。你想想,論才能、功勞、謀略以及與扶甦的關系,你比得上蒙恬嗎?扶甦即位後,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到時你可就無法保住現在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了。而胡亥仁慈寬厚,若立他為帝,你我都能長享富貴。”
李斯起初堅決反對,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事,他輔佐秦始皇多年,深知秦始皇對扶甦的期望,也明白扶甦的賢能和擔當,若扶甦即位,必定能將秦朝治理得更好。
但趙高不斷威逼利誘,提及李斯的家族安危︰“你想想,一旦扶甦即位,蒙恬掌權,你的家族還能像現在這樣享受榮華富貴嗎?說不定還會遭受滅頂之災。而只要我們擁立胡亥,你我都能繼續位極人臣,家族也能永享富貴。”
李斯想到自己的家族,想到那些依賴他的親眷,心中一陣劇痛。
最終,他還是屈服了,在權力和欲望的驅使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他們三人合謀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詔書賜死扶甦,囚禁蒙恬。
沙丘之變後,胡亥順利即位,史稱秦二世。
趙高因擁立之功,被任命為郎中令,成為宮廷侍衛的統領,權勢滔天。
他終于站在了權力的巔峰,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夢想,但他的野心並沒有就此滿足。
秦二世即位後,整日沉溺于享樂,將朝政大權交給趙高。
趙高為了獨攬大權,開始大肆鏟除異己。
他深知朝中大臣對自己篡位之事心懷不滿,于是便設計陷害他們。
他先將矛頭指向蒙恬、蒙毅兄弟。
蒙氏兄弟是秦國的名將,在朝中威望極高。
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抵御匈奴,立下赫赫戰功;蒙毅則在朝中擔任上卿,深受秦始皇信任。
趙高誣陷蒙毅曾在秦始皇面前詆毀胡亥,說蒙毅認為胡亥性格輕浮,不適合繼承皇位。
又說蒙恬擁兵自重,意圖謀反,與扶甦暗中勾結,想要推翻秦朝的統治。
秦二世昏庸,听信了趙高的讒言,下令賜死蒙恬,將蒙毅囚禁起來。
蒙恬接到詔書後,心中悲憤交加,他對使者說︰“我蒙家三代為秦效力,如今我手握重兵,若要謀反,輕而易舉。但我知道,為人臣者應守義而死,不能辱沒先人的教誨。”
最終,蒙恬吞藥自盡。
蒙毅在獄中受盡折磨,趙高多次派人審訊他,逼迫他承認謀反,但蒙毅始終堅貞不屈。
趙高見無法從蒙毅口中得到他想要的口供,便直接下令將蒙毅殺害。
之後,趙高又把目光投向了朝中其他大臣。
他在朝上故意指鹿為馬,對秦二世說︰“陛下,這是一匹馬。”
秦二世笑道︰“丞相錯了吧,怎麼把鹿說成馬呢?”
他問左右大臣,有的大臣畏懼趙高,不敢說話,低著頭假裝沒听見;有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也附和說是馬,還夸贊趙高眼光獨到;只有少數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他們義正言辭地指出趙高的錯誤。
事後,趙高便暗中將那些說真話的大臣一一殺害。
他派人在深夜潛入這些大臣的府邸,將他們全家老小全部斬殺,不留一個活口。
通過這件事,趙高徹底摸清了朝中大臣的態度,那些不服從他的人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單,遭到了殘酷的迫害。
在趙高的操縱下,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忠臣良將紛紛被誅殺,朝廷中只剩下趙高的黨羽。
趙高的權勢達到了頂峰,他甚至可以隨意出入秦二世的寢宮,對朝政大事獨斷專行。
秦二世對他言听計從,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
趙高還在宮廷中建立了自己的情報網絡,他的眼線遍布各個角落,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任何對他稍有不滿的人,都會被他迅速察覺並鏟除。
趙高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各地紛紛爆發起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一時間,反秦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起義軍的隊伍迅速壯大,他們打著“伐無道,誅暴秦”的旗號,向秦朝的統治發起了猛烈的沖擊。
然而,趙高卻向秦二世隱瞞實情,他對秦二世說︰“這些只不過是一些小毛賊,地方官員很快就能將他們剿滅,陛下不必擔憂。”
秦二世信以為真,繼續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
他每天在宮中舉辦宴會,觀看歌舞表演,與宮女們嬉戲玩樂,對外面的局勢一無所知。
隨著起義軍的不斷壯大,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此時,丞相李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多次上書勸諫秦二世,希望他能減輕百姓的徭役賦稅,停止修建阿房宮,以平息民怨。
李斯在奏疏中寫道︰“今關東群盜並起,此皆陛下急政暴賦、戍徭無已之故。百姓疲于奔命,不堪其苦,遂相聚為盜。陛下當輕徭薄賦,緩刑愛民,以安天下之民。”
他還列舉了歷史上因暴政而亡國的例子,希望秦二世能引以為戒。
然而,秦二世不僅不听,反而在趙高的挑撥下,對李斯產生了不滿。
趙高趁機誣陷李斯與兒子李由勾結,企圖謀反。
他派人在各地搜羅證據,偽造李斯謀反的信件。
他買通了一些市井無賴,讓他們在街頭巷尾散布李斯謀反的謠言,又指使自己的親信在朝中大臣中煽風點火,說李斯早就對秦二世的統治不滿,想要另立山頭。
秦二世下令將李斯逮捕入獄,對他嚴刑拷打。
李斯在獄中受盡折磨,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始終不肯承認謀反。
他對獄卒說︰“我李斯對秦朝忠心耿耿,從入秦以來,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制定各項制度,為秦朝的繁榮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卻被趙高這個奸賊陷害,天理何在?”
然而,趙高卻買通了獄吏,對李斯進行逼供,用各種殘酷的刑罰折磨他。
最終,李斯被迫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判處腰斬之刑,夷滅三族。
行刑那天,咸陽城萬人空巷,百姓紛紛前來觀看。
曾經威風凜凜的丞相,如今卻淪為階下囚,百姓們心中感慨萬千。
李斯被押赴刑場時,回頭看了看同樣被押解的次子,心中五味雜陳,他感慨地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在上蔡的平凡時光,那時雖無富貴權勢,卻有著簡單的快樂。
可如今,一切都已成為奢望。
隨著劊子手的刀落下,李斯的生命戛然而止,曾經輝煌一時的家族也隨之覆滅。
李斯的死,讓朝中再無能夠制衡趙高的力量,趙高更加肆無忌憚。
他的野心已經膨脹到了極點,他甚至逼迫秦二世自殺,企圖自己稱帝。
他認為自己已經掌控了整個朝廷,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腳步。
然而,當他登上皇位時,卻發現大臣們無人支持他,朝堂上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向他跪拜。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眾叛親離,那些曾經對他阿諛奉承的大臣,在關鍵時刻都選擇了拋棄他。
無奈之下,他只得立子嬰為秦王。
子嬰深知趙高的惡行,他不甘心成為趙高的傀儡。
他看著秦朝在趙高的統治下日益衰敗,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怒。
于是,他與身邊的宦官韓談密謀,決定除掉趙高。
子嬰知道趙高詭計多端,必須小心行事。
他假稱生病,不能前去登基,趙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嬰都不為所動。
趙高無奈,只得親自前往子嬰的住處。
當趙高走進子嬰的房間時,韓談突然從一旁沖出,用劍刺向趙高。
趙高驚慌失措,想要反抗,但已經來不及了。
他瞪大了眼楮,看著自己的鮮血噴涌而出,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甘。
這個曾經在秦朝宮廷翻雲覆雨、權傾朝野的趙高,最終倒在了子嬰的劍下,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趙高的一生,是充滿陰謀與罪惡的一生。
他從一個卑微的宦官,憑借著權謀和手段,一步步爬上權力的巔峰,卻給秦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他的所作所為,不僅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也讓無數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他的故事,成為了歷史上一個反面教材,警示著後人權力的誘惑與危害,以及邪惡終將被正義所戰勝的真理 。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