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

第73章 平原君趙勝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軒轅風雪 本章︰第73章 平原君趙勝

    在戰國那個群雄並起、戰火紛飛、權謀交織的時代,趙國平原君趙勝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著獨特而耀眼的光芒。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與趙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在政治、外交與軍事的宏大舞台上,演繹出了無數扣人心弦、波瀾壯闊的故事。

    趙勝,出生于趙國最鼎盛的時期,作為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他自降臨人世便擁有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尊貴身份,站在了趙國權力核心圈的邊緣。

    然而,趙勝並未因這與生俱來的榮耀而驕縱懈怠,相反,年少時的他便展露出遠超同齡人的聰慧與敏銳,對世間萬物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勤奮好學,每日沉浸于書籍之中,不僅將兵法謀略爛熟于心,對各國的政治局勢、風土人情、山川地理也都廣泛涉獵,了然于心,這些知識的積累為日後他在復雜多變的戰國局勢中縱橫捭闔、施展抱負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趙惠文王時期,趙勝憑借著自身卓越的才能與高貴的王室身份,被封于東武城,號平原君。

    從這一刻起,他正式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的政治生涯。

    初涉政壇的趙勝,滿懷壯志,渴望為趙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深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人才是國家興盛的關鍵,于是,他廣開門庭,大肆招攬門客,效仿同時代的孟嘗君田文、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組建起屬于自己的龐大智囊團。

    平原君招攬門客不拘一格,無論出身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成為他的座上賓。

    他的門客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地位千差萬別。

    其中有滿腹經綸、出口成章的文人墨客,他們能引經據典,為平原君在治國理政、外交談判等方面提供精妙的策略和建議。

    有武藝高強、身手矯健的俠客義士,他們忠誠勇敢,在平原君遭遇危險時,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生命𥕜衛他的安全。

    還有能言善辯、思維敏捷的縱橫家,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國之間穿梭周旋,為趙國爭取利益。

    鼎盛時期,平原君的門客數量達到數千人,他們齊聚在平原君的府邸,各展其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這眾多門客之中,毛遂的故事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那是秦國大軍如洶涌潮水般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危急時刻,趙國上下危在旦夕,仿佛一只待宰的羔羊,隨時可能被秦國吞噬。

    趙惠文王心急如焚,急忙派平原君前往楚國求救,希望能借助楚國的力量擊退秦軍,挽救趙國于水火之中。

    平原君深知此次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他打算從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兼備的精英一同前往楚國。

    他精心挑選,反復斟酌,經過一番篩選,只選出了十九人,還差一人。

    就在他為此事煩惱不已時,一直默默無聞、隱藏在門客之中的毛遂,仿佛一顆突然閃耀的流星,挺身而出,勇敢地自我推薦。

    平原君看著眼前這個略顯陌生的面孔,心中滿是疑惑,不禁問道︰“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

    毛遂挺直腰桿,大聲答道︰“三年。”

    平原君微微皺了皺眉頭,輕輕搖了搖頭說︰“賢能之士就如同錐子放在布袋中,其鋒芒立刻就會顯露出來。先生在我門下三年,卻從未听聞有何出眾之處,恐怕難當此任啊。”

    毛遂眼神堅定,自信滿滿地說︰“我今日便是請您將我放入布袋之中。若早將我放入,我豈止是露出鋒芒,定會脫穎而出,大放異彩。”

    平原君被他那堅定的眼神和自信的言辭所打動,心中雖仍有疑慮,但見他氣勢不凡,便決定給他一個機會,答應帶他一同前往楚國。

    一行人歷經艱辛,終于抵達楚國。

    平原君與楚王的談判從日出開始,一直持續到日中,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楚王顧慮重重,擔心與趙國結盟會激怒秦國,給自己帶來災禍,始終無法下定決心出兵。

    談判陷入了僵局,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

    毛遂在一旁觀察良久,見此情形,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若再這樣拖延下去,趙國危矣。

    于是,他按劍而上,大步走到楚王面前,慷慨陳詞︰“楚國地域遼闊,方圓數千里,甲兵百萬,本應稱霸天下,威風凜凜。然而,昔日秦國白起不過率領數萬之眾,一戰便攻克郢都,讓楚國的都城淪陷;再戰火燒夷陵,毀了楚國先王的陵寢;三戰羞辱大王的祖先,使楚國蒙羞。此乃楚國百世之仇,令人痛心疾首。趙國都為之感到羞愧,而大王卻無動于衷,坐視不理。合縱抗秦,表面上是為趙國,實則是為楚國報仇雪恨,恢復楚國的尊嚴與榮耀。這對楚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大王為何猶豫不決?”

    毛遂的一番話,猶如一把利劍,字字珠璣,直擊楚王要害,句句戳中楚國的痛點。

    楚王被他那強大的氣勢和犀利的言辭所震懾,臉色一陣白一陣紅,沉默片刻後,終于重重地點了點頭,答應與趙國合縱,出兵救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毛遂的這一壯舉,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趙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他不僅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解了趙國之圍,也讓平原君對自己的門客有了全新的認識。

    平原君感慨萬分,自責道︰“我趙勝一生閱人無數,自以為能識盡天下英才,卻差點錯失毛先生這樣的絕世人才。從今往後,我定當更加用心,不再讓任何一個賢能之士被埋沒。”

    除了毛遂自薦這一驚天動地的故事,平原君在趙國朝堂之上也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他一生以國家利益為重,積極參與朝政決策,為趙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趙惠文王時期,趙國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國力逐漸強盛,軍隊戰斗力日益增強。

    這其中,平原君在背後出謀劃策、協調各方,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他與廉頗、藺相如等趙國名將賢相密切合作,共同推動趙國的政治改革和軍事建設,使得趙國在戰國七雄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了秦國東進路上的一大阻礙。

    然而,隨著秦昭襄王的崛起,秦國的野心急劇膨脹,逐漸成為趙國最大的威脅。

    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蠶食周邊國家的領土,趙國首當其沖,成為了秦國的重點打擊對象。

    長平之戰,這一決定趙國命運的關鍵戰役,無疑是平原君政治生涯中最為沉重的打擊,也是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對峙,雙方軍隊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趙國老將廉頗深知秦軍強大,不可貿然進攻,于是采取堅守不出的策略,試圖拖垮秦軍。

    秦軍久攻不下,糧草供應逐漸出現問題,士氣也開始低落。

    此時,秦國丞相範雎心生一計,使用反間計,派人在趙國都城邯鄲散布謠言,說秦國最怕的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而非廉頗。

    趙孝成王年輕氣盛,缺乏政治經驗,果然中計,他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任命趙括為大將,取代廉頗。

    趙括雖熟讀兵書,紙上談兵的功夫無人能及,但他缺乏實戰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他上任後,立刻改變廉頗的戰略部署,貿然出擊。

    秦軍統帥白起抓住趙括的弱點,佯裝敗退,誘敵深入,然後派奇兵切斷趙軍的後路,將趙軍四十萬大軍重重包圍。

    趙軍被困在長平,糧草斷絕,士兵們饑餓難耐,士氣低落。

    趙括多次組織突圍,但都被秦軍擊退。

    最終,趙軍全軍覆沒,趙括也在突圍中戰死。

    這場戰役,趙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後,秦國乘勝追擊,兵臨邯鄲城下。

    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百姓們人心惶惶,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平原君再次挺身而出,肩負起拯救趙國的重任。

    他深知此時趙國兵力薄弱,難以獨自抵擋秦軍的進攻,必須依靠外交手段,爭取各國的援助。

    于是,他一面組織趙國軍民抵抗秦軍,散盡家財,招募勇士,激勵士兵們的士氣。

    一面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派使者前往各國求救。

    在平原君的努力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為了救趙國,不惜冒險竊取兵符,帶領魏軍前來救援。

    楚國也在毛遂的說服下,出兵相助。

    三國聯軍在邯鄲城下與秦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經過一番苦戰,三國聯軍最終擊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這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平原君的堅守與周旋。

    他在趙國最危急的時刻,力挽狂瀾,成為了趙國的中流砥柱,拯救趙國于危難之中。

    然而,平原君一生雖有諸多豐功偉績,但也並非毫無瑕疵。

    在對待一些事情上,他也曾表現出貴族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一位美妾住在高樓之上,有一天,她看到一位跛腳的門客一瘸一拐地去打水,覺得十分滑稽,便忍不住嘲笑起來。

    門客听到後,感到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心中憤懣不已,他找到平原君,要求平原君殺了美妾,以平息自己的怒火。

    平原君起初並未在意,覺得門客小題大做,一個美妾的無心之舉,何必如此較真。

    他笑著安慰門客說︰“先生不要生氣,我會教訓她的。”

    然而,此事在門客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認為平原君重色輕士,對他的行為感到失望。

    他們紛紛議論道︰“平原君號稱禮賢下士,如今卻為了一個美妾而不顧門客的尊嚴,這樣的人,我們還能為他效力嗎?”

    平原君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作為一個養士的貴族,門客的支持和信任至關重要。

    如果因為這件小事而失去門客的信任,他將失去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平原君最終果斷地殺了美妾,親自登門向門客謝罪。

    他誠懇地說︰“是我錯了,我不該輕視先生的尊嚴。從今往後,我定當以先生們為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門客們被平原君的誠意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繼續為他效力。

    此事雖小,卻反映出平原君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也會有疏忽的時候,但他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果斷改正,維護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國力大不如前,猶如一個受傷的巨人,步履蹣跚。

    平原君也逐漸步入暮年,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曾經烏黑的頭發也變得斑白。

    但他那顆心系趙國的心,卻從未改變。他依然每日早起晚睡,為趙國的穩定和發展而努力。

    他積極推動趙國國內的改革,試圖恢復趙國的元氣。

    他建議趙王減輕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加強軍隊建設,選拔優秀的人才。

    然而,趙國面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秦國的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謀略面前,趙國的改革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最終,平原君趙勝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去世。

    他的離去,讓趙國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仿佛一顆璀璨的星辰從天空中隕落。

    趙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百姓們紛紛自發地為他哀悼。

    他的一生,見證了趙國的輝煌與衰落,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擔當,在戰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勇敢地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氣去化解危機。

    他對人才的重視,也成為後世統治者借鑒的典範。

    平原君趙勝,這位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雖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他的傳奇故事,將永遠被人們傳頌,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明珠。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古代名人傳》,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古代名人傳第73章 平原君趙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第73章 平原君趙勝並對中國古代名人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