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起,校園里的梧桐葉開始泛黃。林喬抱著剛領的新學期教材走在林蔭道上,卻發現同學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麼,氣氛不同往常。
“听說了嗎?航天項目要壓縮了”
“好像是要優先發展經濟。”
“那我們學的這些還有什麼用?”
林喬心里一緊,加快腳步走向系辦公室。陳教授正在和幾位老師開會,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林喬,你來得正好。”陳教授看到她,招了招手,“情況你可能也听說了。國家調整發展重點,一些航天項目要暫緩或下馬。”
辦公室里一片沉默。一位年輕老師忍不住說“那我們這些年的努力不就白費了?”
“不能這麼說。”陳教授語氣嚴肅,“航天事業是長遠大計,暫時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自亂陣腳。”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里,悲觀情緒還是在校園里蔓延。有的同學開始考慮轉專業,有的甚至打算退學。
“林喬,你怎麼想?”李敏憂心忡忡地問,“我爸媽讓我轉學計算機,說那個將來好找工作。”
林喬正在整理航天雜志剪報,頭也不抬“我要繼續學航天。”
“可是現在這形勢”
“形勢會變的。”林喬抬起頭,目光堅定,“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強大,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航天事業。這只是暫時的困難。”
周末的航天愛好者聚會,氣氛更是低迷。來了不到平時一半的人,大家的話題都圍繞著項目下馬的消息。
“我听說某某型號的研制已經暫停了。”
“某某研究所都在考慮轉產民品了。”
“咱們這些業余愛好者,還有什麼好研究的?”
就在一片消沉中,鄭老拄著拐杖來了。老人環視一圈,突然用力跺了跺拐杖“看看你們!像什麼樣子!一點風浪就垂頭喪氣!”
大家都低下頭不敢說話。
“知道我經歷過什麼嗎?”鄭老聲音洪亮,“60年代最困難的時候,基地里連飯都吃不飽,大家餓著肚子搞研究!現在這點困難算什麼?”
他走到林喬身邊,拍拍她的肩膀“這丫頭說得對!航天事業是長遠大計!暫時的調整不可怕,可怕的是丟了志氣!”
鄭老的話讓大家重拾了一些信心,但現實的困難依然存在。林喬發現,系里的科研經費明顯縮減,一些實驗設備也因為缺乏維護而開始老化。
更讓她擔心的是航天院那邊的消息。她給張研究員寫了封信,詢問實習時參與的項目情況,回信卻很簡短“項目暫緩,安心學習。”
一天下午,王老師突然找到林喬“系里決定組織一個課外研究小組,保持航天技術的持續研究。你願意參加嗎?”
林喬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小組只有七八個人,由陳教授親自指導,研究的是最基礎的航天技術理論。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夯實基礎。”第一次小組會上,陳教授這樣說,“我們現在做的可能看不到立即的應用,但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沒有經費,小組的研究條件十分艱苦。大家擠在一間小小的實驗室里,共用幾本珍貴的參考書。林喬甚至把自己省下來的生活費拿來購買繪圖工具和計算紙。
“這樣值得嗎?”有一次,趙師兄看著林喬在用幾乎透明的草稿紙背面做計算,忍不住問。
林喬頭也不抬“當然值得。你知道嗎?甦聯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在最困難的時候,還在手紙上寫火箭公式呢。”
最讓林喬感動的是,航天愛好者聚會雖然人少了,但依然堅持每周舉行。大家帶來的不再是最新的研究進展,而是一些基礎理論探討和小型實驗。
“看,我做了個新的模型火箭!”
“這是我翻譯的外文資料,大家傳閱一下。”
“我有個理論問題,咱們一起討論討論”
這種純粹的、不為功利的鑽研精神,讓林喬看到了中國航天最寶貴的品質。
轉機在一個冬日的清晨到來。林喬像往常一樣去圖書館學習,突然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報道中國成功發射一顆新型科學實驗衛星!
她幾乎是從椅子上跳起來的,抓著報紙就往外跑,想要把這個消息告訴每一個人。
校園里很快沸騰了。同學們奔走相告,老師們臉上也重現了笑容。
第二天,陳教授在課上異常激動“同學們!這表明航天事業仍然在繼續!雖然有的項目暫緩,但關鍵技術的研發從未停止!”
更讓人驚喜的是,一周後航天院的張研究員突然來到學校“項目恢復了!而且還要加快進度!林喬,寒假還能來實習嗎?”
林喬的眼眶濕潤了“能!當然能!”
那天晚上的航天愛好者聚會,人數突然多了起來。鄭老笑得合不攏嘴“看吧!我就說會有這麼一天!”
聚會上,大家爭相傳閱那顆衛星的報道,討論著其中的技術細節。氣氛熱烈得仿佛過節。
林喬在日記本上工整地寫下
“今天,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航天精神——不是在順境中高歌猛進,而是在逆境中堅守初心。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曙光初現。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她輕輕撫摸著那枚自制的火箭模型,心中充滿希望。經過這次考驗,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在向她招手。
喜歡快穿局女員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局女員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