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清晨,一隊車馬緩緩駛出青山縣城。林喬騎在馬上,回頭望了一眼漸行漸遠的城牆,心中百感交集。在那里,他從一個逃荒的流民成長為一方縣丞;如今,又將踏上新的征程。
"爹,京城有多遠啊?"小樹從馬車里探出頭來,小臉被寒風吹得通紅。
"一千二百里,要走大半個月。"林喬拉緊兒子的斗篷,"進去吧,外面冷。"
此行除了小樹,林喬只帶了兩個得力的林家子弟——十九歲的林松和二十歲的林柏,都是族中精心挑選的好苗子,既當隨從又兼學生。甦婉特意趕制了幾套新衣,讓他在京城不至于顯得寒酸;趙大錘則連夜打造了一個便攜式小爐子,說是京城天冷,熱酒暖身。
送行的隊伍很長,知縣李大人帶著全衙同僚,林家老少幾十口,還有不少受過林喬恩惠的農戶。場面熱烈而感傷,仿佛整個青山縣都在為這位崛起的能吏送行。
"林大人,此去京城,必有大作為!"
"喬哥兒,別忘了咱們青山縣啊!"
""
告別聲中,林喬深深一揖,然後轉身策馬,再不回頭。有些路,必須向前走。
旅途漫長而枯燥。白天趕路,夜晚投宿驛站或客棧。林喬利用這段時間,一邊教導小樹和林松、林柏讀書,一邊整理自己的政務筆記。他特意將青山縣的農業改良經驗系統梳理,準備到京城後找機會推廣。
"007,建立"全國農業數據庫",開始收集沿途農業信息。"他在腦海中命令道。
"指令確認。正在掃描記錄"系統立刻開始工作,通過林喬的雙眼記錄沿途的作物種類、耕作方式、水利設施等信息。
越往北走,景象越是不同。南方的水田漸漸被北方的旱地取代,作物也從水稻變成了小麥、谷子。林喬仔細觀察這些差異,思考著如何因地制宜地應用他的農業改良方法。
半月後,當巍峨的京城城牆終于出現在地平線上時,連一向沉穩的林喬也不禁心潮澎湃。高達三丈的灰色城牆向兩側延伸,一眼望不到頭;城樓上旗幟飄揚,守軍盔甲鮮明;城門處車水馬龍,各色人等進進出出,熱鬧非凡。
"爹,那就是京城嗎?好大啊!"小樹瞪大眼楮,滿臉驚嘆。
林喬點點頭,心中同樣震撼。與青山縣相比,京城宛如巨獸,龐大而復雜。在這里,他將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入城手續比想象的順利。守門官兵查驗了林喬的任命文書後,立刻換了一副恭敬神色,甚至專門派了個小卒為他們引路。
京城內部的繁華更令人目不暇接。寬闊的街道可容五馬並行,兩旁店鋪林立,叫賣聲此起彼伏;酒樓茶肆高朋滿座,綢緞莊、珠寶店顧客盈門;不時有華麗的轎馬經過,隨從前呼後擁,彰顯主人的顯赫身份。
"大人,我們先去何處?"林松小聲問道。
"先去戶部報到,再找住處。"林喬回答,眼楮卻不停觀察著周圍的一切,試圖盡快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
戶部衙門位于皇城東南,是一組氣勢恢宏的青磚建築群。林喬遞上文書後,被引入一間偏廳等候。這一等就是兩個時辰,期間除了一個小吏送來茶水,再無他人問津。
"爹,他們是不是忘了我們?"小樹餓得肚子咕咕叫。
林喬正要回答,門外終于傳來腳步聲。一個身著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面容嚴肅"可是新任戶部主事林喬?"
林喬連忙起身行禮"下官正是。"
"本官戶部郎中鄭文煥。"來人微微頷首,"尚書大人公務繁忙,命本官安排你入職事宜。這是官憑和腰牌,三日後正式上任。住處已安排在吏舍丙區七號院。"
交接過程公事公辦,沒有絲毫寒暄。鄭郎中臨走時終于多說了兩句"林主事初來京城,需謹言慎行。戶部不比地方,一舉一動都關乎國計民生。"
"下官謹記。"林喬恭敬回應。
吏舍位于城西,是一排排規整的小院,專門安置像林喬這樣的中低級京官。丙區七號院不大,但足夠他們四人居住一間正房,兩間廂房,外加廚房和馬棚。院里還有棵老槐樹,光禿禿的枝丫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安頓下來後,林喬立刻帶小樹出門購置必需品。京城的物價讓他咋舌——同樣的東西,比青山縣貴了三倍不止!幸虧離鄉前,知縣和族人湊了一筆豐厚的程儀,否則他那點俸祿還真捉襟見肘。
"爹,京城的東西好貴啊。"小樹抱著一包剛買的筆墨紙硯,小聲嘀咕。
"所以更要節儉。"林喬借機教導,"記住,奢侈是敗家的開始。"
三天的適應期很快過去。正式上任這天,林喬天不亮就起床了,換上嶄新的六品官服,腰間懸好印信。鏡子里的他,面容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八年時間,從逃荒的流民到六品京官,這條路走得艱難卻踏實。
"爹真威風!"小樹仰著臉,滿眼崇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林喬蹲下身,與兒子平視"記住爹的話,在學堂好好讀書,不要與人攀比家世。晚上回來,我要檢查功課。"
安頓好小樹和林松、林柏,林喬獨自前往戶部衙門。清晨的京城街道上,已經有不少趕早的官員和吏員。林喬注意到,這些人大多目不斜視,步履匆匆,與青山縣那種熟人社會的氛圍截然不同。
戶部的晨會比縣衙正規許多。各司主事以上官員齊聚正堂,由尚書或侍郎主持,商討當日要務。作為新任主事,林喬被安排在末位,靜靜聆听那些復雜的財政術語和全國性的數據。
"漕糧北運損耗又增,去年達一成二,如何是好?"戶部尚書趙文淵是個六十多歲的清瘦老者,聲音不大卻極具威嚴。
幾位郎中、員外郎各抒己見,但多是泛泛而談。林喬仔細听著,漸漸明白了問題所在南方漕糧經大運河北上,沿途損耗嚴重,主要是因轉運環節過多,監管不力。
"林主事,"趙尚書突然點名,"你在地方任職,可有見解?"
全場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林喬身上。他深吸一口氣,起身拱手"回大人,下官以為漕糧損耗,主因在轉運環節。青山縣曾有類似問題,後采取"直運法",即由產糧地直接運至目的地,減少中間環節,損耗大減。"
"哦?"趙尚書來了興趣,"具體如何操作?"
林喬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一卷圖紙——這正是他在青山縣改良糧食運輸時繪制的流程圖"請大人過目。關鍵在于明確責任,分段包干,每段設專人驗收"
清晰的思路、詳實的數據、可行的方案,讓在場官員紛紛側目。趙尚書仔細看完圖紙,難得地露出笑容"林主事確有實才。此事就交由你擬個詳細條陳,三日後呈閱。"
"下官領命。"林喬暗自松了口氣,首戰告捷。
會後,同僚們的態度明顯熱絡了許多。幾位主事主動邀請林喬共用午膳,席間透露了不少戶部內情。原來漕糧損耗問題困擾戶部多年,各方利益盤根錯節,一直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林兄初來乍到就受尚書青睞,前途無量啊!"一位姓王的主事半真半假地恭維道。
林喬謙虛回應"全賴各位同僚提攜。下官初來京城,諸事不熟,還望多多指教。"
回吏舍的路上,林喬特意繞道去看了看小樹就讀的學堂。這是一所專為官員子弟開設的蒙學,雖然比不上那些有名的書院,但師資尚可,規矩也嚴。透過窗戶,他看到小樹正專注地听講,心中稍安。
當晚,林喬熬夜撰寫漕糧改革的條陳。有了007系統的輔助,他很快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精簡轉運環節、明確責任劃分、建立驗收標準、嚴懲貪污中飽每一項都有具體數據和實施細則。
"爹,你還不睡嗎?"小樹揉著眼楮從里屋出來。
林喬放下毛筆"這就睡。今天的功課如何?"
"先生夸我字寫得好!"小樹驕傲地展示寫字本,"還讓我當了臨時班長呢!"
林喬欣慰地摸摸兒子的頭。孩子適應得比他預想的要好,這讓他能更專注于公務。
三天後,漕糧改革條陳如期呈遞。趙尚書閱後大為贊賞,立即召林喬單獨談話。
"林主事,此方案甚妙。"老尚書捋須微笑,"不過,其中觸動多方利益,推行必遇阻力。你有何良策?"
林喬早有準備"回大人,下官建議先選一段試點,比如揚州至淮安段。見效後再逐步推廣,同時請御史台派員監督,以杜流弊。"
"善!"趙尚書拍案,"此事就由你全權負責試點。若成功,本官保舉你晉升員外郎!"
這個承諾非同小可。員外郎是從五品,若能晉升,意味著林喬正式邁入高級官員行列。更重要的是,他將有機會參與更核心的國策制定。
試點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林喬白天在戶部處理文書,晚上則研讀歷年漕運檔案,常常熬到深夜。小樹很懂事,不僅自己完成功課,還學著照顧父親的起居,端茶倒水,像個小小管家。
一個月後,揚州傳來好消息試點段漕糧損耗從原來的一成二降至不足半成!趙尚書大喜,在朝會上特別表彰了林喬的功勞。很快,聖旨下擢升林喬為戶部浙江清吏司員外郎,仍兼漕糧改革事。
升遷速度之快,在京官中實屬罕見。同僚們表面祝賀,暗地里卻議論紛紛。一個沒有科舉功名的地方官,憑什麼青雲直上?
"林兄,小心鄭郎中。"一天,王主事悄悄提醒,"他是前任漕運總督的門生,你改革漕運,斷了不少人的財路"
林喬心中一凜。難怪鄭郎中對他總是冷淡疏遠,原來有這層關系。京城果然步步驚心,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不知哪路神仙。
升任員外郎後,林喬的工作範圍和權限大大擴展。浙江清吏司負責一省的賦稅、錢糧等事務,需要處理大量奏章和報表。憑借007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他很快發現了幾處長期被忽視的稅收漏洞,並提出改進方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天夜里,林喬正在審閱浙江各府縣的夏稅收繳情況,突然發現一個異常"007,分析杭州府近年賦稅數據。"
"分析完成杭州府賦稅連續三年遞減,幅度分別為5、7、9,但同期商稅增長12、15、18。疑似存在賦稅轉移現象。"
林喬眼楮一亮。這很可能是有官員將本應計入賦稅的收入,轉移到了商稅中,因為後者地方留成比例更高。雖然都是朝廷收入,但這種做法擾亂了財政秩序,必須糾正。
第二天,他將這一發現呈報趙尚書。老尚書仔細核查後,勃然大怒"好個杭州知府,竟敢玩弄此等伎倆!林員外郎,你即刻擬一道札子,嚴令整改!"
這件事後,趙尚書對林喬更加器重,甚至讓他參與全國賦稅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意味著林喬的才能和理念將可能影響整個國家的財政政策。
然而,隨著地位提升,暗中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一天下朝後,林喬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幾個蒙面人圍住。幸虧林松、林柏機警,及時呼救,才嚇退了歹徒。
"大人,這不是普通劫匪。"林柏撿起地上掉落的一塊腰牌,低聲道,"像是某大戶人家的"
林喬接過腰牌,上面刻著一個模糊的"漕"字。他心下了然,這是漕運利益集團給他的警告。
"不必聲張。"林喬收起腰牌,"日後出門多留神便是。"
這件事讓他更加謹慎,但也更加堅定。回吏舍後,他特意將小樹叫到跟前"京城不比青山縣,人心復雜。你要記住,無論發生什麼,學業不可廢,品行不可丟。"
小樹似懂非懂,但鄭重地點頭"爹,我記住了。"
夜深人靜時,林喬獨坐書房,望著窗外的明月沉思。京城這個大舞台,給了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初心,同時保護好家人,將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桌上攤開的是他正在編寫的《農業改良輯要》,旁邊放著青山縣最新來信林家一切安好,耕讀堂又添了二十名學生,試驗田的甘薯豐收在望
無論走得多遠,那里永遠是他的根。林喬提筆蘸墨,在信紙上寫下回信"諸事安好,勿念。京中雖繁華,不及家鄉一草一木"
喜歡快穿局女員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局女員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