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軍們依舊堅守著陣地,他們的ip有很多在境外,不太擔心被抓,也不關心周哲到底是不是好人。
總之有人給錢,他們就能罵,就能造謠!
但這些人逐漸就發現不對頭了,因為原本氣勢洶洶的誹謗大軍,好像有許多人掉隊了。
甚至昨天還在幫助自己罵周哲的熟悉賬號,今天就開始維護周哲。
水軍們能清楚的感覺到,這些網民醒悟了,倒戈了。
……
罵戰從原本的單方面肆虐,兩天的時間過去,變的膠著對抗,維護者、詆毀者勢均力敵。
再到第三天,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記者的報道,攻守異形,正向稱贊成為了主流。
……
這些記者去了一些鑫宇希望小學,還有鑫宇孤兒院。
他們的鏡頭下,是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規整有序的孤兒院宿舍。
尤其操場上肆意奔跑玩耍的孩童,他們的笑容是那麼的天真浪漫,眼神是那麼的清澈。
……
“大家好!我是川省涼山電視台的記者佳佳,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小石頭村,大家跟著鏡頭往後看……”
鏡頭偏移,在一片碎石空地的中央,有用院牆圍起來的平整地塊,那里就是鑫宇基金第216希望小學。
小操場上的張梅正帶著孩子們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老村長蹲在食堂門口摘著野菜,畫面很是溫馨。
……
見有陌生人向學校圍攏,二十幾個娃娃害怕的躲在張梅身後,貓著腦袋打量那攝影機。
張梅和老村長也注意到了院外的不速之客,兩人都上前去。
“你們是……記者?”
張梅率先發問,那位記者佳佳也開始了自我介紹。
“張老師您好,我是涼山電視台的記者佳佳,這次來是代表廣大網友考察一下希望小學,並看看孩子們!”
……
張梅知道這些人的來意,不過她並不抵觸,因為這些人來做采訪,只要實事求是的報道,對周校長肯定是有幫助的。
而且類似的新聞,也能讓廣大群眾關注到貧困山區,對于那些還處于困苦中的留守老人、孩子,會有大作用。
“佳佳記者您好!快請進,就是孩子們對你們不熟悉,可能有些失禮!”
“沒事兒沒事兒,是我們冒昧打擾了!”
佳佳帶著幾位男同事邁進了門,幾人也算小心,怕驚擾了孩子們。
……
佳佳看了看那些忐忑著的娃娃們,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小朋友們,你們好呀!”
小朋友們見佳佳對他們笑,也沒有之前的害怕了,其中流鼻涕的狗娃膽子最大,露出缺了門牙的牙齒,笑道︰
“姐姐好!歡迎來小石頭村!”
佳佳上去摸了摸狗娃的腦袋,回應道︰“你好你好!”
……
佳佳和同事在小石頭村的希望小學待了一整天,機器輪番開著,真實的記錄了鑫宇基金希望小學的生活。
他們看到了張梅如何教學,老村長如何給娃娃們做飯,還跟著在食堂蹭了一頓飯。
一天的相處,佳佳和其中幾位小朋友熟悉起來,問了不少問題。
得到的結果,一切與網上的帖子一樣,真實!
……
佳佳和一眾同事,也了解到了鑫宇基金為村子里做的一切,有村民們的佐證,以及他們看到的……心里無比感觸。
離開小石頭村時,佳佳回頭朝張梅、老村長以及孩子們揮手告別。
背過去的瞬間,佳佳忍不住留下了眼淚,攝影機還在拍著,她組織一下語言,對鏡頭說道︰
“一切都展示了出來,鑫宇基金和周哲先生……不,是周校長的作為,想來大家都有判斷了。
孩子們原來過的很苦,讀不了書,甚至吃都吃不飽、穿不暖……村民們出行也不方便,是周校長及團隊改變了這里的一切。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但作為新聞從業者,我非常敬佩周校長的為人,他的無私奉獻不需要誰去稱道,但也請那些造謠謾罵者,停止你們的指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