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9.1 番茄原創
護士長曾經告訴過小美︰“你這樣的老主顧,領幾塊紗布就不用收費了。”然而,小美卻發現她說的只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賬單上依舊會收取兩三元的費用。
自那以後,除了氣道上使用的濕紗布,小美都會選擇從藥店購買其他物品,如棉簽和藥棉等。這些都屬于一次性材料,但不包括吸痰用的水。
有時,即使前一天沒有領取任何東西,賬單欄目上也會莫名其妙地出現“一次性材料”的費用。
面對這種情況,小美也感到十分無奈。
于是,她便自己也建立了一個登記簿,將當天領用的物品都詳細記錄下來。由于醫院管理混亂,領取物品時護士根本就不會逐一進行登記,這讓小美覺得十分不靠譜。
在她看來,至少應該讓領用人簽個字。這樣一來,即使一個說領了,一個不承認,事後查領用登記簿也能說得清楚。
所以,她每次領取用品回來後,都會認真地做好登記,自那以後錯誤就少了許多。
有一天,護士長看到小美丟在床上的登記簿,不禁笑著說道︰“大姐究竟是在機關工作的,這方面真是太細致了。”
小美只是笑了笑,沒有吭聲,但心里卻在吐槽︰“我要是不細致,就得多掏錢,實在不敢不仔細呀。”
經過她的不斷壓縮,每日若是不開藥,費用大致在 230 元至 300 元之間。其中,最大的開支是包房費用,每天高達 100 元。
黎遠山氣道切開的費用為 60 元,這讓小美倍感無奈。每天都是她親自使用吸痰器為丈夫吸痰,而醫院卻什麼都不用做,還要收取他們60元的費用,沒天理了。
吸氧的收費標準為一天24小時 72元,此外還有住院診察費。不過自從李主任接手黎遠山之後,每天都會前來查房問診。
由于黎遠山後面的褥瘡遲遲未能痊愈,身體其他部位也出現了癥狀,無奈之下,她只能申請了一個氣墊床,每天收費 15 元。小美認為,醫院實在太過吝嗇,像黎遠山這樣的重癥病號,應該免費提供氣墊床才對。
此外,還有所謂的“一級護理費”,其實也就是護士每天來查看一下輸液瓶,測量一下體溫和血壓而已。對于其他一些小項目,小美已經懶得去計較了。
在旁人眼中,小美已經算是相當細致的人了,她在醫院悉心照料丈夫黎遠山的舉動,便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在她母親趙秀兒的眼中,三女兒在生活方面卻“一點都不細致”,許多事情都需要他人反復提醒。
不過,經歷了在醫院護理黎遠山的事之後 小美對母親的“細致”表示認同——她覺得母親的細致是能夠經受住實踐的考驗,正如那句老話說的“不听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起初,小美正是因為沒有听從母親的勸告,在一些事情上吃了虧,此後才逐漸開始學習起了母親的細致。
不過在生活中,她母親的“細致”,有時甚至細致到了讓人難以招架的程度。那些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這里卻都成為了“需要糾正的細節”。
就拿進門換鞋這件事來說,絕對不能太過隨意。有時候,你還沒來得及挺直身子,母親的聲音就已經傳來︰
“你看看這鞋子擺放的,都沒有擺整齊,歪歪斜斜的多難看?下次換完鞋後順手擺放整齊,又不會耗費你半分力氣。”
再說 面,小美想著趕緊 完面下鍋, 出來的面邊緣有些不規整,結果母親湊過來一看,又忍不住念叨︰
“你這面怎麼 的一點不用心?邊邊角角都不周正,切出來看著就不規整。你就不能認真點兒 ,順著一個方向推,面才能 得圓溜又勻稱。。。”
就連你疊衣服,袖子沒完全對齊、領口壓出了一點小褶皺,她母親瞧見了也會接過衣服重新再疊,一邊疊一邊教訓說︰
“記住,衣服就得疊得板板正正的,不然放進衣櫃里亂作一團,下次穿還得熨燙。這方面多注意點細節,家里看著也清爽。”
隨著年歲的漸長,小美對于母親的嘮叨,不再像年輕時那般肆意頂撞。她深知,無論自己做得多麼細致入微,母親那里依然會有諸多說道。既然如此,不如順其自然,隨她去好了,習性難改嘛。
然而,當丈夫和兒子成為母親嘮叨的對象時,她的心中還是不禁泛起一絲不快。
“美兒啊,你看看你們家暄暄,進門換個鞋,脫的東一只西一只的,你就不能讓他擺放整齊些嗎?我都跟他說過好幾次了,怎麼一點都記不住呢。。。”
當母親高昂的聲音再一次在她耳邊回蕩時,她不禁露出了一絲苦笑,輕輕地搖了搖頭。她心里明白,此時此刻,無論對誰說什麼都不太合適。
畢竟,男孩子在這方面往往不如女孩子那般心思細膩,他們可能會忽略一些細節。
而且,他姥姥已經在眾人面前說他了,作為母親,她實在不想再去重復嘮叨一遍。她深知過多的指責和抱怨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和抵觸,甚至可能引發家庭矛盾。
不過小美的內心卻依然充滿了擔憂和不安。一是擔心兒子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二也是擔心這樣的疏忽會給他帶來不良的影響。但她也明白,過度的干涉和管束並非解決問題的良策。
每次去父母家都有這類事情發生,在矛盾與糾結中,她決定暫時保持沉默,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去反思自己的行為。
她覺得,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一種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幫助他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並引導他改正錯誤。
數落完小的,她的矛頭又對準了大的。
“美兒,你們家黎遠山,也真是的,洗個臉居然要磨蹭十分鐘,真是夠黏糊的!”
這些瑣碎的嘮叨,一天下來竟能有七八次之多,任誰听了都會心生厭煩。小美明白母親的本意是好的,可次數一多,難免會讓人感到心情沉重。
每次去父母家,就連做一些小事,也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膽,生怕又達不到母親所謂的“細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