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

第437章 景德鎮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狂野烏鴉 本章︰第437章 景德鎮

    駱秉彰今年六十有二,中等身材,頜下花白胡須垂至胸前。鬢角盡染霜色,額間皺紋深如刀刻。

    長年的伏案勞形,令他眼窩深陷,背脊微駝,唯獨一雙眼楮仍銳利如電,看人時,似能穿透肺腑。

    時值公元1856年1月5日,即農歷賢豐五年十一月廿八。他率三萬余青軍,行至景德鎮內。

    五日前的軍報稱,嚶弗聯合艦隊在馬當要塞遭西軍全殲。

    十二艘軍艦,唯剩一艘補給船僥幸走脫,余者或死或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駱秉彰既惱怒嚶弗的輕敵冒進,亦震驚于西軍水師戰力之強悍、用兵之詭詐。

    可在無人知曉的內心深處,他竟隱隱有一絲難以言說的振奮,仿佛久郁胸中的憤懣之氣,終得稍稍舒緩。

    懷著這般矛盾心緒,他一度屯兵婺源,急修書致駐徽州府的欽差大臣桂良,請罷此役,回師徽州。

    他有不能不憂的理由

    徽州東北的寧國府,現如今天國北王韋昌徽之弟韋志俊所據。

    此人雖未滿三十,卻狡黠悍勇,善出奇兵,麾下有精兵萬余。

    此前因駱部坐鎮,韋部未敢妄動。而今徽州守軍僅余五六千,韋志俊豈會坐失良機?

    且嚶弗既敗,西軍駐馬當之兵,可隨時南調。

    以他三萬之眾,欲擊西軍兩部九萬之師?駱秉彰尚無這般痴念。

    然桂良回信毫不松動,反嚴令他速進贛省。

    因困守繞州府的贛省巡撫陳啟邁,一日三書的求救。

    稱西軍大軍壓境,再無援兵,繞州、廣信二府必失。

    信中又說,己嚴令兩廣總督葉名琛,自贛南加緊進攻,以分西軍兵力;

    粵賊正猛攻朝廷江南大營,斷無余力窺伺徽州。

    駱部當與陳啟邁部聯合,擊潰西軍,再回防不遲。

    信中更暗含警誡,西洋新式槍炮撥予駱部,又遣洋教習訓導新戰法,若仍逡巡畏戰,朝廷豈能不疑駱秉彰之用心?

    另有一重壓力悄然逼近

    前湖廣總督官文,自鄂省敗退後,便滯留杭州,屢屢上書,自稱已參透西軍戰法,只求得一機會,一雪前恥。

    此人借滿人身份與雄厚財力,游說京師的滿蒙貴族,為其復出造勢,直指兩江總督之職。

    駱秉彰無奈,只得拔營前行,這日抵達景德鎮。

    眼前的景德鎮,歷經大平軍與青軍數次拉鋸,早已殘破不堪。

    常住人口由鼎盛時的二十五萬,銳減至不足十萬,仍在不斷流失中。

    十余萬窯工只剩不足三萬,多是老弱病殘,無力他遷。

    曾經通達世界的瓷器貿易網,特別是通往長江中下游及廣州的商路,因戰亂,幾近斷絕。

    徽商、江右商幫等客商紛紛撤離,商鋪瓷行冷落蕭索,錢莊票號關門謝客。

    糧價因運輸艱難而飛漲,民生艱難。

    周圍數省戰亂,致難民不斷涌入,既加劇糧荒,亦使治安日益惡化。

    地方士紳與行會,倉促組織團練,修城積糧,試圖自保。

    然力量分散薄弱,且無統一指揮,僅能防普通土匪。

    若遇西軍或大平軍,必是以卵擊石。

    且西軍已陳兵南康、南昌、柴桑三府,對景德鎮成合圍之勢。

    故鎮中鄉紳見駱部前來,極是歡迎。

    可普通百姓與流民,卻對官兵的到來,只是神色麻木,冷眼旁觀。

    駱秉彰下榻于珠山南麓的原饒州府同知署。

    該署原負責監察瓷業、協調地方事務。如今同知早已逃遁,僅余幾名老吏看守文書,機構名存實亡。

    同知署佔地六畝,依五品衙署規制而建,中軸對稱,前後兩進。

    雖氣象猶存,卻已荒廢多時。

    梁柱間結滿蛛網,庭中雜草蔓生,高及人膝。

    駱秉彰命人略作灑掃,便入駐辦公。

    是日傍晚,後宅書房中,燭火搖曳。

    這是一間不大的屋子,牆壁上原掛的字畫已被撤去,只留下深淺不一的印痕。

    一套花梨木書案靠窗擺放,案上除文房四寶外,還擱著一碗溫熱的湯藥。

    牆角置一座酸枝木多寶格,格中空蕩,僅零星擱著幾本殘舊的檔案冊。

    地面的青磚裂痕縱橫,窗外可見荒蕪的後院,一株老梅伶仃地開著白花,冷香暗渡至房中。

    駱秉彰的胃病又發了,正皺眉飲著湯藥。屋內還坐著兩位幕僚,皆屏息靜候。

    待湯藥飲下小半,他方放下藥碗,緩緩開口“子春,幼丹,都說說看吧。”

    字子春的黃淳熙,應聲而起。

    他正是饒州府鄱陽人氏,身材不高,面龐瘦長,雙目炯炯,精悍逼人,性烈勇決。

    道光二十七年的進士。去年應駱秉彰之邀入幕,主持厘金與團練。

    其人雖為文進士,卻獨領一營“湘果軍”,治軍嚴酷,卻賞罰分明,甚得軍心。

    “部堂,”他聲音清亮,“洋人水師雖敗,西賊水師卻上不了岸。”

    “他們在贛北雖有一軍四萬余人,但分駐各處,我等所需應對者,不過其部一兩個師,兵力還是我部佔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況且欽差大人一再督促,命我等必與陳啟邁陳巡撫協同進擊,務求予西賊重創。”

    “陳巡撫那邊,更是一日三催,我軍又新得洋槍萬余支、洋炮二十門,更經洋教習數月訓練。若再不與西賊接戰,部堂將何以向朝廷交代?”

    話至此處,他見駱秉彰又以手按腹、氣息艱難,不由頓住,憂形于色“部堂,可需喚醫官來,施針止痛?”

    駱秉彰擺了擺手“無妨,老毛病了,過一會便好。”

    他何嘗不知黃淳熙力主決戰,除恃軍械之利,亦因鄱陽正是其家鄉,距此不過百里。

    若西軍攻佔饒州,他黃家產業盡沒不說,親族必遭清算,百年望族,或將一朝傾覆。

    但他並不點破這份私心——人孰無私?

    他自己,不也欲做大青的中興之臣,期許如郭汾陽一般,挽狂瀾于既倒麼?

    況且黃淳熙所言非虛此時若退返徽州府,以陳啟邁之弱兵,饒州、廣信二府必失。

    屆時朝廷追究,他這個兩江總督的位置,恐怕真就要落入虎視眈眈的官文手中了。

    更何況,如今兵已練成、械已齊備、糧草無缺。

    想起前番,西軍趁他與大平軍激戰安慶府之際,從背後偷襲柴桑府得手,他至今耿耿于懷。

    既握優勢兵力,何不與西賊決一死戰?

    至于徽州安危,只能寄望于粵賊正全力圍攻朝廷的江南大營,無暇它顧。

    況且進軍贛北,本是奉桂良之令。

    徽州府萬一有失,追責也追不到他頭上。

    思及此處,駱秉彰心中稍寬,連胃中的抽痛,也似減輕了幾分。

    抬眼望向窗外,那株老梅在暮色中,靜靜的開著白花,猶如亂世中,一點不肯凋零的清白。

    (今日第二更奉上,請大佬們繼續支持。另應小伙伴的強烈要求,勢力實控圖放在後面的作者有話說,有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去看看。先貼一張此時的瞞青版圖,給大家先看看。)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方便以後閱讀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437章 景德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437章 景德鎮並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