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江面薄霧如紗,籠罩著奔流不息的長江。
蕭雲驤站在一艘“中華鱘”攻擊船的甲板上,望向前方逐漸清晰的馬當山輪廓。
戰船破開江水,順流而下。船頭那面紅底金星旗,迎風獵獵作響。
長江在此被山川扭轉,而我,也要在這里扭轉華夏的命運——蕭雲驤在心中默念。
“大王,前面就是馬當鎮了。”
水師副統領黃金愛站在他身側,抬手指向前方。
昨夜,鐘禮芳將蕭雲驤抵達湖口的消息傳回馬當。水師統領黃文金立即派遣副手黃金愛,率兩艘戰船與數艘運輸船前來接應。
湖口至馬當不過數十里水路,往來便捷,倒不算折騰。
前方江面驟然收窄,馬當山躍入眼中。
這座山海拔135米,形如奔馬,橫枕長江南岸。
磯頭深入江心,崖壁陡峭,自成天險,扼守水路咽喉。
最窄處江寬不及500米,水流湍急,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江東岸,一座規模稍小的小孤山與之相對。兩山如犄角相倚,共守長江天險。
黃金愛指向左側,繼續介紹︰
“大王,眼下我們走的是主航道。北邊是一片大沙洲,叫錦船鎮,東西長約三十里,南北寬約十五里。”
“錦船鎮北邊還有一條岔河,寬才兩百多米,繞鎮而走,水流緩些。”
蕭雲驤聞言提醒︰
“洋人的船,會不會不闖馬當山,改走岔河?”
黃金愛嘿嘿一笑,臉上寫滿不屑。
常年在江上奔走,令他面色黝黑,卻掩不住五官的英挺。
“大王放心。一來那岔河淤得厲害,平日只有老百姓的小木船走走,洋人那些大兵艦,絕對開不進去。”
“二來,我們早就在岔河中段做了準備,沉了船、下了鐵鏈。洋鬼子要是真敢鑽進來……”
他笑容一冷,“定叫他們曉得,什麼叫自投羅網!”
言談間,船隊已緩緩靠向馬當鎮碼頭。
滿面虯髯、身材魁梧的水師統領黃文金,軍師鐘禮芳,參謀長李靖川,以及第十九師師長張秀眉、軍師陶漢生等一眾軍官,早已候在碼頭。
眾人簡單見禮。蕭雲驤言簡意賅,對黃文金道︰“黃統領,先帶我去要塞看看。”
又轉向張秀眉︰“張師長,你們暫回鎮上。我巡視完要塞,便來與諸位商議陸上布防。”
張秀眉應下。黃文金率先引路,帶蕭雲驤一行朝鎮北的馬當要塞行去。
一行人沿新修的軍用路上山,首先抵達山頂的一級炮台。
炮台佔地約200平方米,以磚石砌成拱形防空洞,高3米,寬3.5米,深30米。洞頂以五層磚石加固,封土厚達2米。
黃文金向蕭雲驤介紹︰“洞口南北貫通,南面能避開江面的射界,為彈藥庫。”
炮台上,列裝二十門最新式的,中克聯合軍火公司生產的150毫米後裝線膛鋼炮,射程足以覆蓋整個江面。
每門炮都配有完備防護掩體,炮手們正忙碌擦拭炮身、練習瞄準。
“備的什麼彈?有多少?”蕭雲驤問。
“破甲彈、爆炸彈都備足了。”黃文金答。
蕭雲驤走到洞內彈藥箱前,親手抱出一枚炮彈。
這炮彈已和舊式前裝滑膛炮的圓彈截然不同︰彈體呈圓錐柱形流線型,尾部裝有撞擊引信。
不再需要炮手點火,且采用踫炸機制。威力、射速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
蕭雲驤將炮彈遞給身旁一位二炮手。
“試一炮。”
戰事將至,往日江面穿梭的商船早已絕跡,此時試炮並無妨礙。
二炮手上前接過炮彈,仔細檢查彈體是否完好,特別是銅制密封膛環有無損傷,引信保險帽是否未脫。
與此同時,一炮手迅速用炮刷和搋子清理炮膛,去除殘留,確保線膛無異物阻塞。
隨後右手握住楔形炮閂手柄,向上提起後拉,解鎖閂體。
伴隨金屬摩擦聲,沉重鋼楔沿滑槽後退,露出裝填口。
他從二炮手中接過炮彈,再次確認銅密封環完好,將彈頭對準炮尾,順勢推入膛內。
標準口徑使得炮彈嵌入順暢,直至炮彈卡入膛線起端。再壓下閉鎖手柄,楔塊嚴密的封閉住炮膛。
炮長觀測江面,下達炮擊參數。瞄準手搖動高低與方向轉輪,依口令微調瞄準。
隨炮長一聲“放!”,一炮手確認炮後無人,猛拉連接擊發裝置的火繩。
擊針撞響底火,引燃發射藥。
“轟!”
炮身劇震後坐,炮彈呼嘯而出,在江面炸起一道沖天水柱。
一炮手打開炮閂,以專用鉤子,取出藥室內灼熱的金屬底蓋——並非後世完整的彈殼。
隨後再次清膛,準備下一發裝填。
蕭雲驤轉頭問道︰“四個人就能操作?一分鐘能打幾發?”
水師參謀長李靖川上前答話︰“回大王,還有三名彈藥手負責運送炮彈。緊急時也能頂替操作。一門炮標準編制是七人。”
他略顯不好意思地補充︰“軍火廠的熟手試炮員,一分鐘能打十發。我們接手不久,只能打到六發。”
相較嚶弗人此時不超過兩發的射速,這已是極高的水準。
蕭雲驤滿意頷首。
注︰今天又有點事耽擱了,遲發一個半小時,抱歉哈,各位。另外馬當鎮的地形,見後面作者說附圖,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