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蕭雲驤送走密迪樂使團的次日,打算沿江而下,視察江岸炮台建設狀況。
此時,李竹青與何祿來到府衙書房。
李竹青快步上前,匯報剛收到的情報。
原來,經數月籌備,天國開啟大規模軍事行動,攻打上京城附近的青庭江南、江北兩大營。
8月上旬,石達凱率數萬大平軍兵分兩路。
一路沿棲霞山進軍,救援鎮江吳孝如部;另一路渡江北上,與浦口大平軍會合,先掃蕩江北青軍,再合攻揚州江北大營。
與此同時,秦日剛率另一支大平軍,進攻上京南面的上方門、高橋門,迂回至孝陵衛江南大營側背。
頓時,上京周邊戰火熊熊,硝煙彌漫。
另一邊,捻軍整合皖北、豫東等地分散武裝,總兵力超20萬,形成黃、白、藍、黑、紅五旗軍制。
他們推舉張樂行為“大漢盟主”,以皖省潁州府渦陽雉河集為中心,控制亳州、蒙城、宿州等地。
其影響範圍廣,北至魯省曹州今渮澤)、直隸大名府,西達豫省歸德府今商丘)、南陽盆地。
青庭任命袁甲三為皖省團練大臣,與僧格林慶聯合圍剿捻軍。
李竹青匯報完,何祿上前,請求效仿黔省做法,帶領人馬深入皖、豫、魯數省,聯合捻軍,積蓄力量,為大軍攻略中原做準備。
蕭雲驤看著斗志昂揚的何祿,既感動又不舍,關切問道︰“何兄,你才回來不到一個月,又要深入敵後,何以使得!”
何祿大笑,眼中滿是豪情︰“大王,當初我們在郴州城相逢,哪能想活到今天?”
“何況我已有孩子,就算哪天不在,也算有後,能給列祖列宗交待了。”
“而且她們留在江城,衣食無憂,出入有護衛相隨,比我在黔省時好多了。”
見蕭雲驤還在猶豫,何祿有些急了︰“黃河決口,流民眾多,此時不播下火種,更待何時?大王,我們大業剛起步,還不是休息的時候。”
“要說統帥千軍、決戰疆場,我不如林鳳翔、李開方、李繡成,甚至陳鈺成那娃娃;處理情報、管理軍情局,我不如李仲卿。”
“但要論深入敵後、結交好漢、組織民眾,鬧個天翻地覆,恕我狂妄,西王府能超過我的,沒幾人。”
蕭雲驤看著態度堅決的何祿,最終下定決心。
“何兄說得對,我們還沒到休息的時候。此次你去,要注意幾件事。”
何祿見蕭雲驤同意了,于是笑道︰“大王,你說。”
“其一,別太看重捻軍。他們雖推舉張樂行為‘大漢盟主’,搞了五旗軍制,但稱不上強軍,只能聯合,不能依賴。”
“而且他們內部,僅靠同盟維系,無嚴格紀律,容易分裂、被青庭誘降。”
“其二,暗中積蓄力量,別和青庭硬拼。這兩年我先收拾南方,沒太多兵力支援中原。”
“其三,除了僧格林慶,更要提防袁甲三,他是個厲害角色。且中原天地會基礎不如南方,要改進方式方法。”
“最後,保持機動和隱蔽。中原青庭騎兵行動快,別被一網打盡。”
蕭雲驤說完,仍不放心。
其實,他並非看不起捻軍。
這個時期的捻軍,是農民自衛松散聯盟,目標是“保衛鄉土”“反官不反青”,缺乏取代青庭的政治企圖。
盟主張樂行自己就曾三次接受“招撫”,因分贓不均才反叛。
直到1865年後,賴汶光整編“新捻軍”,全殲僧格林慶部,捻軍才像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
即便如此,仍有苗沛霖、李勤邦、劉天祥等將領投降。
何祿點頭應承。
李竹青贊道︰“何兄的勇氣和豪氣,我比不上!”
何祿哈哈一笑,擺了擺手。
蕭雲驤接著說︰“給你們配足人手和經費,保持和總部聯絡。這次在中原腹地,距離近、路好走,我們力量還比以前強。”
李竹青附和︰“這是肯定的。”
何祿拍了拍李竹青肩膀,以示感謝。
這天,蕭雲驤留下,為何祿率隊深入敵後做準備工作。
次日,即公元1855年8月13日,他和李竹青登上水師戰船,沿江而下,巡視沿江炮台建設。
江城的龜山、蛇山防御炮台已完工。
他此次主要查看江城下游約兩百里的大冶縣西塞山,以及距柴桑府百里的田家鎮兩處要塞。
西塞山,因“長江咽喉,楚之西塞”得名。
山體突入江心,江面縮至800米,形成天然隘口,敵艦至此,必然減速,如同“活靶”。
臨江崖壁超100米,炮台俯射無死角。
且背靠黃荊山脈,南連揚武山、獅子山,可埋伏步兵,阻敵登陸。
三國時,東吳在此鐵鎖橫江阻晉軍;明清設巡檢司,駐軍控航道。
田家鎮是長江中游“第一關”。
雙山對峙,田家鎮北岸)與半壁山南岸)夾江而立,江寬僅600米。
兩岸炮台火力交叉,敵艦避無可避。
原本位面中,天國將領石祥禎、韋志俊曾在此重創湘軍水師,擊沉戰船百余艘;
一年後湘軍反攻,彭玉麟,楊載福在此大破秦日綱,大平軍水師幾被全殲,就此長江控制權易手。
抗戰時,華夏軍隊憑此險,阻擋敵軍艦3個月。
更妙的是,兩地相距僅百里,可梯次防御。前一炮台重創敵艦,後一炮台集中殲敵。
正因重要,西軍攻陷江城後,蕭雲驤令黃文金率水師主力,配合林鳳祥第一軍,水陸並進,搶佔兩地,並築壘據守。
注︰後面章節,九江府全部用其古名︰“柴桑”替換。
不是烏鴉無事生非,而是前面描寫攻打宜昌的章節,就是因為犯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被關小黑屋的。
若果給各位帶來不便,烏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