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

第260章 別無選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狂野烏鴉 本章︰第260章 別無選擇

    蕭雲驤嘗試與普魯士深度合作,實乃無奈之舉。

    從綜合實力而言,當時世界前三強非英、法、俄三國莫屬。

    盡管此刻這三國正在克里米亞殺得昏天黑地,但依據原本位面的歷史,克里米亞戰爭已近尾聲。

    屆時,騰出手來的英、法、俄三國定會向中國伸出貪婪的魔爪,瘋狂地攫取利益。

    只要蕭雲驤堅守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則,就必然會與這三國發生沖突。

    此前,他曾急切地派遣一批孩子前往英國。如今想來,他仍為當初的沖動暗自懊悔。

    因為一旦發生交戰,這群孩子難保不會被挾持為人質,或是遭驅逐回國,又怎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呢?

    如此一來,他的選擇就極為有限,只能在普魯士、奧地利和美國中挑選。

    首先可以排除奧地利。

    這是一個民族眾多且矛盾尖銳的國家,全靠“神聖同盟”維系傳統秩序,實則是一個行將解體轟塌的腐朽帝國。

    而美國雖因淘金熱推動了西部開發、鐵路網擴張,gdp增速超越了歐洲,但南北矛盾日益激化,不出幾年便會爆發內戰。

    此時派留學生前往,時機顯然不對,只能作為第二選擇。

    如此算來,唯有普魯士王國,最契合當前西王府的需求。

    首要原因在于普魯士實力強勁。

    1855年,普魯士正處于崛起的臨界點。雖其綜合實力尚未達到1871年統一德國後的巔峰,但在政治、軍事、教育和經濟領域已優勢盡顯。

    政治上,它是德意志聯邦的核心。

    早在1834年,普魯士便主導成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zoverein),整合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大部分德意志邦國經濟,構建起以柏林為中心的龐大貿易網絡。

    這使得普魯士在德意志聯邦中的政治話語權,逐漸超越奧地利,成為德意志統一的實際推動者。

    同時,普魯士還擁有一套高效的官僚系統。1808年的《斯泰因改革》建立了專業化的公務員隊伍,有效制衡了地方貴族容克)。

    軍事上,普魯士優勢顯著。

    自1814年推行全民義務兵役制以來,其軍隊動員機制深入基層,分為現役和預備役。

    現役陸軍雖僅有15萬,少于法奧,但算上預備役和快速動員機制,必要時可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擴充。

    軍官選拔則通過嚴格的軍校考試,打破了貴族壟斷,市民階層佔比超過30。

    此外,其裝備的後膛裝填步槍德萊賽針發槍),射速是法軍前膛槍的3倍,克虜伯大炮性能更是遠超法軍。

    總參謀部指揮體系已然成型,具備快速動員和鐵路運兵能力,為普奧、普法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與科技方面,普魯士更是名列前茅。

    1817年,普魯士確立了義務教育體系,國民識字率超過95,遠超法英。

    其高等教育堪稱歐洲翹楚。

    以柏林洪堡大學為例,該校在法學與哲學領域,引領著德意志法學研究,首創“教研結合”模式。數學、化學、物理學研究處于前沿,吸引著全歐學者;

    波恩大學將臨床醫學與解剖學相結合,推動了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的發展,成為萊茵地區的學術中心,與柏林大學並稱“雙璧”;

    哈勒大學設立了歐洲最早的農學實驗室,有力推動了農業現代化;

    格丁根大學的數學與自然科學堪稱歐洲魁首,高斯、黎曼在此開創了數論與幾何學的新領域。

    其他技術類院校,如柏林采礦學院、柏林建築學院等,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推動了工業技術革新。

    軍事院校如柏林軍事學院、炮兵與工兵學校等,為軍隊提供了專業人才,支撐著軍事擴張。

    總之,普魯士形成了文理並重、注重實用技術的完整教育體系,為統一德意志及科技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技術上,普魯士通過實科中學,培養了大批工程師,機械制造和化工技術,領先于法國。

    1850年代,魯爾區煤礦開采量達300萬噸年,鐵路里程超過5000公里,鐵路密度為歐洲之最。

    經濟上,德意志關稅同盟覆蓋2500萬人口,佔據全德市場的80。

    普魯士主導的鐵路網,連接了萊茵蘭工業區與東部農業區,形成了內部市場循環。

    雖此時普魯士仍以農業為主,但廢除農奴制後,莊園經濟正逐步向商品化轉型。

    與進入工業化中期的英國相比,普魯士在基礎科研,和職業教育上更具後發優勢。

    外交上,普魯士策略靈活。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它保持中立,避免卷入俄英法的沖突,同時與俄國維持著友好關系。

    雖其海外殖民地較少僅在1840年代于非洲建立了零星據點),國際影響力主要集中于歐洲大陸。

    但柏林已成為東歐知識分子求學的中心,間接傳播了德意志文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的普魯士,宛如一顆蓄勢待發的歐陸新星,軍事制度、教育體系、官僚效率超越了多數歐洲國家。

    其核心優勢,在于強大的系統化改革能力,通過教育培養人才、軍事整合資源、經濟同盟擴大影響力。

    “普魯士模式”,為其在1871年統一德國,及後續崛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框架。

    正因普魯士實力雄厚,蕭雲驤自結識克虜伯起,便萌生了與普魯士王室和軍方接觸的想法。

    普魯士作為後起之秀,其崛起必然會沖擊如今的英、法、俄三個世界強權。

    而西王府欲打倒清廷,奪回亞洲尤其是東亞的主導權,也勢必與這三國產生沖突。

    這便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雖現在談結盟尚早,但既然已經開始接觸,未來便充滿了無限可能。

    況且,蕭雲驤提出的技術轉讓條件並不苛刻,他相信普魯士國王腓特烈、軍方大佬曼陀菲爾和老毛奇等人,能夠權衡利弊。

    當然,自強才是獲得尊重的根本。

    當前,雙方還處于相互試探期,所以簽訂的是秘密協議,終究還要看後續發展。

    雙方簽訂協議後,來到銅罐驛鎮的一家客棧住下。

    由于西王府重慶鋼鐵廠的建立,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小鎮已發展到普通縣城的規模。

    下午,西軍第二軍軍長李開芳,從與清軍對峙的前線——綦江上游川黔交界的安穩寨,奉命前來拜見蕭雲驤。

    兩人在客棧里密議了許久,具體內容外人無從知曉。

    第二日一大早,李開芳返回前線,而蕭雲驤則帶著幾個普魯士人返回重慶。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方便以後閱讀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260章 別無選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第260章 別無選擇並對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