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言畢,第三軍軍師梁啟賢旋即起身發言︰“諸位,實不相瞞,此計劃軍長已謀劃多日,且呈報大王。大王不僅批準,還發來大量物資,並令第一軍配合我們行動。”
“然而冬日翻越米倉道,僅靠勇氣遠遠不夠。況且我們並非從激戰正酣的南段米倉關翻越,而是取道更高的北段巴裕關,這就要求我們務必把準備工作做到極致。”
“工作細致一分,將士犧牲便減少一分,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馬虎!”
說罷,梁啟賢開始部署具體的翻山工作︰
采用“分段躍進”戰術,每5公里設一補給站,留13兵力維護運輸線。火炮僅攜帶4磅炮,且拆解為炮管、炮架、輪軸三部分,綁于騾馬背上運輸,火藥筒裹油氈防潮。
醫官按《本草綱目》采備老姜、花椒、艾草,煮沸成驅寒湯劑,並用川南土法熬制“岩鹽糖塊”補充體力。
每名士卒除普通棉衣外,另配備雙層羊皮襖外層毛朝內防結冰),人均兩副火鐮,保障取火。
工兵鍛造千柄冰鎬裝備開路一師,效仿川北山民制作便于爬山的“背二哥”背架。除開路一師外,每人都背負一定量物資。
輜重隊將米糧炒制成“行軍糧”,每個士兵單獨背負十日份干糧,炊事班改造“三層蒸籠行軍鍋”底層化雪、中層煮飯、上層烘衣)提升熱食保障。
全軍預先準備竹制雪橇2000架、九股麻繩5萬米、獾油膏3000斤等物資。
雪橇用于險峻處拖曳大炮或物資,麻繩用于搭建繩梯、捆綁物資,獾油膏用于防凍傷。另征集騾馬兩千匹用于運輸。
動員熟悉地形的本地山民、采藥人一百名,隨大軍前行。
梁啟賢安排妥當,李秀成一聲令下,第三軍除去守備米倉關的一個旅,和作佯兵西出葭萌關的一個旅,駐守荔枝道鎮巴關的一個團,剩余三萬余人即刻著手準備翻山。
好在多數物資早已從成都、重慶等地運抵,將士們只需臨時包裝、分發。
五日後,即公歷1853年12月28日,清咸豐三年十一月廿八日,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西軍第三軍三萬余將士從米倉山南麓的南江出發,踏上翻越米倉山的征程。
陳坤書的第七師為先鋒,李秀成緊隨其後,參謀長張有山居中協調,軍師梁啟賢墊後收容掉隊人員。
米倉道果真是天險,極難行走。山道狹窄,將士們如一條長龍,行進在崎嶇不平的山道間。
大家小心翼翼地攀爬過“岩稜如獠牙倒豎”的鬼牙嶺;
走過唐宋時期鑿壁鋪設、人踩上去便吱呀作響的古棧道;
穿過白毛風山谷時,大風裹挾著碎冰粒,如密集排槍般打在將士們的臉和身上。
山下剛剛結冰,不算太冷,然而越往山上走,就愈發寒冷。手腳暴露在外,幾分鐘內便會凍傷。
遇到艱辛難行之處,將士們就用麻繩結成繩梯,人如猴子般攀著繩梯向上走,再將騾馬綁上,前拉後推的通過。
盡管第三軍準備充分,但翻過鬼牙嶺時,仍有十幾匹騾馬失足墜崖,兩門火炮損壞,數百斤糧食輜重損失。
將士們飲冰臥雪,艱難前行。越往山上走,凍傷、摔傷的戰士越多。
就在後隊的軍師梁啟賢,看到各收容點點的傷病員不斷增多,儲備物資大量消耗時。全軍的最前端的開路先鋒——第七師的一個偵察連,抵達了米倉道北段最艱險的“百丈崖”附近。
第三軍進山已有十天,這十日里,雪花時斷時續地飄落,越往山上攀登,道路愈發艱難。
常勝今年十八歲,是米倉山上的山民,平日靠獵取山中獵物、采集藥材到山下集鎮換錢為生。
家中有父親和一個十六歲的弟弟,母親在他們年幼時,因不堪貧苦,在去山下南江縣城售賣皮貨時,隨一隊行商遠走他鄉。
父親帶著他和弟弟,終年在米倉山上打獵采藥,勉強將兄弟倆拉扯長大。
今年西軍打進南江,給窮苦百姓分地,像他們家這樣在米倉山上艱難求生的山民,也在山下分到了幾畝地。
待西軍征召山民協助翻越米倉山攻打清妖。父親思索半宿後對常勝說︰“西王府給咱家改了命,我們就得報恩。”
天一亮便帶常勝來應募,西軍了解他家情況後,只留下常勝,勸父親回去了。
于是常勝跟著幾個山民,引領西軍最先頭的部隊,一師的一個偵查連,走棧道、翻山崖,歷經千辛萬苦,花了十天,來到了米倉山的山肩。
只要越過前方的百丈崖,再前行一天,就能抵達米倉道北段最高的巴裕關,之後便是一路下坡,直至漢中城。
所謂百丈崖,是前方一塊近百米高、光禿禿且傾斜的大石壁,是前往巴裕關的必經之路。
歷代爬山人在石壁上鑿出一條寬三尺、深半尺的台階,除此之外,再無抓握之處。一旦滑落,就墜入數百丈深的山崖,粉身碎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平日里山民路過此處都小心翼翼,更何況如今大雪封山,台階堆滿積雪,又經十來日冰凍,光滑無比。
這日下午,常勝和另外兩個山民帶著二十來個西軍戰士,來到百丈崖下一個背風的小山窩。這個小山窩背風向陽,還有一塊兩三百平米的平緩坡地,只是上面長滿了巴山松。
偵察連長孫貴松一到此處,便招呼戰士們取出斧頭鋸子,砍倒巴山松,清理出一片空地。常勝和其他兩個山民也上前幫忙。
常勝與孫貴松一起拉鋸,將一棵砍倒的巴山松鋸成兩段,邊干活邊聊天。
“孫連長,把這些樹全砍倒干啥呀?”
“這是個好地方,可設為補給點,為爬百丈崖做準備。”
常勝听出孫貴松口音不是本地人,又問︰“孫連長,你是哪兒人,咋就加入大軍了?”
孫貴松笑道︰“我是貴州省松桃廳人,和你一樣,是山中獵戶,大軍過松桃時我就加入了。” 常勝頓感親近。
又見孫連長年輕,比自己大不了幾歲,便問道︰“我看你比我大不了幾歲,你加入大軍,家里父母舍得嗎?”
孫貴松與常勝用力拉著鋸子,將巴山松鋸斷後直起身,擦了擦額頭汗珠。
“我今年二十二歲,家里只剩一個弟弟,我們一起加入了西軍,他在親衛師那邊。”
說完,他看向正在起火架鍋的三十來歲的炊事班董班長,問道︰“董班長,今晚有熱乎飯吃啦?”
那董班長把一塊干淨的雪放進鍋里,回道︰“啃了七八天干糧了,今晚這地方不錯,我給大伙弄頓熱乎的。”
眾人听了歡呼起來,干活更起勁了,不一會兒就清理出一塊場地,搭了三四頂帳篷。
太陽快落山時,他們終于吃上了熱食——面疙瘩咸肉,面疙瘩管夠,咸肉每人一塊,還有一點咸菜。
吃完飯,雪也停了,眾人在空地上燃起篝火,烘烤衣物,閑聊起來。
“常勝,听說前面的百丈崖很難走,給我們講講。”孫貴松對身邊的常勝說。
常勝臉一下紅了起來。“站起來,別害羞,大聲給大伙講講。”孫貴松似乎看出了常勝的羞澀,鼓勵道。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