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737章 雨潤青苗連山海,情牽家國共前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737章 雨潤青苗連山海,情牽家國共前行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雨潤青苗連山海,情牽家國共前行

    贊比亞的雨季總來得猝不及防,清晨還晴朗的天,轉眼就被厚重的雲層覆蓋,豆大的雨點砸在“中贊農業合作示範園”的玻璃溫室頂上,發出 里啪啦的聲響。李淵站在溫室中央,手里拿著測土儀,正仔細記錄著土壤濕度數據——再過半個月,培育的抗旱玉米就要移栽到田間,這場及時雨雖解了旱情,卻也得提防土壤積水影響根系生長。

    “李總,甦總監從盧薩卡回來了,還帶了個好消息!”技術員小張頂著雨跑進來,雨衣上的水珠順著衣角滴落,在地面暈開一小片濕痕,“國內的農機企業把咱們訂的便攜式收割機送來了,還派了工程師過來調試,說是能幫咱們趕上秋收!”

    李淵放下測土儀,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去年秋收時,示範園的玉米成熟後,全靠當地村民手工收割,效率低還容易浪費。他和甦瑤多次聯系國內企業,終于敲定了這批收割機,如今設備提前送達,無疑給即將到來的豐收加了層保障。“走,去看看!”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工裝外套,快步跟著小張向外走。

    溫室門口,甦瑤正和一位穿藍色工裝的中年男人交談,對方手里拿著一本設備說明書,時不時指著停在不遠處的三台收割機比劃著。看到李淵過來,甦瑤笑著招手“李淵,這位是國內農機廠的王工程師,專門來幫咱們調試設備的。”

    王工程師握住李淵的手,力道沉穩“李總,久仰大名!之前在廠里就听說你在贊比亞扎根十年,把荒地改成了示範園,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指了指身後的收割機,“這批設備針對非洲的土壤情況做了改良,操作簡單,當地村民學上一兩天就能上手。”

    李淵點點頭,目光落在收割機側面印著的“中贊合作”字樣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十年前,他剛從部隊轉業來贊比亞時,示範園連台像樣的農機都沒有,播種、施肥全靠人力;如今不僅有了現代化溫室,連收割設備都能實現“量身定制”,這背後是兩國企業的通力協作,更是中贊友誼一步步深化的見證。

    “王工,辛苦你跑這一趟。”甦瑤遞過去一瓶礦泉水,“咱們先去辦公室坐坐,我把這半年的作物生長數據給你,看看收割機還需要做哪些調整。”

    幾人剛走進辦公室,桌上的衛星電話突然響了,屏幕上顯示著“國內家里”的備注。甦瑤快步接起,電話那頭立刻傳來李陽興奮的聲音“媽媽!我和妹妹在學校的‘國際文化日’活動上拿了一等獎!我們做的非洲主題手抄報,老師說畫得特別好,還讓我們給全班同學講你們在非洲的故事呢!”

    “陽陽真棒!”甦瑤的聲音瞬間柔和下來,眼角彎起笑意,“那你給同學們講了媽媽和爸爸種玉米的事嗎?”

    “講了!我還說非洲的小朋友現在能吃到很多玉米,都是爸爸媽媽和中國叔叔阿姨一起種的!”李陽的聲音帶著孩子氣的驕傲,“妹妹還把你寄回來的非洲小木雕送給了老師,說這是中贊友誼的禮物!”

    一旁的李淵湊過來,對著電話輕聲說“陽陽,爸爸和媽媽很快就能回家了,到時候給你和妹妹帶非洲的斑馬玩偶,好不好?”

    “好!”電話那頭傳來李悅清脆的聲音,“爸爸,我還要听你講和非洲叔叔一起修灌溉渠的故事,上次你還沒講完呢!”

    掛了電話,甦瑤看著李淵眼中的溫柔,忍不住笑道“你呀,每次跟孩子打電話,語氣都軟得像棉花。”

    李淵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平時陪他們太少了,也就打電話的時候能多跟他們說說話。對了,王工,咱們的收割機調試好後,能不能讓當地村民也來學學?我想趁著秋收前,辦個農機培訓班,讓大家都能掌握新技術。”

    王工程師立刻點頭“沒問題!我這次還帶了設備操作手冊的雙語版本,就是為了方便當地村民學習。咱們可以把培訓班設在示範園的培訓學校,我來負責講課,你們派技術員幫忙翻譯,保證大家都能學會。”

    接下來的一周,示範園里熱鬧非凡。白天,王工程師帶著當地村民和中國技術員一起調試收割機,從操作流程到日常維護,手把手耐心講解;晚上,培訓學校的教室里燈火通明,村民們拿著雙語手冊,圍著中國技術員提問,時不時還會分享自家種地的經驗,教室里的討論聲此起彼伏。

    當地村民姆貝韋學得格外認真,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他之前種了半輩子地,全靠人力,第一次見到能自動收割玉米的機器,眼里滿是好奇。“李總,有了這機器,咱們秋收再也不用熬夜了!”姆貝韋拿著操作手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道,“我要把學會的技術教給村里的人,讓大家都能用上好設備!”

    李淵拍了拍他的肩膀“姆貝韋,這就是我們辦培訓班的目的。技術不是用來藏著的,是用來分享的,只有大家都掌握了新技術,才能種出更多的糧食,過上更好的日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天下午,雨終于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在田間的積水里映出細碎的光斑。李淵和甦瑤帶著王工程師去查看即將移栽的玉米苗,剛走到溫室門口,就看到幾個當地孩子蹲在溫室旁的空地上,用樹枝在泥土上畫著什麼。

    走近一看,孩子們畫的竟是收割機和灌溉渠,旁邊還畫著兩個黃皮膚的人,手里拿著種子。看到李淵他們過來,孩子們有些害羞地站起來,其中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遞過來一朵剛摘的野花,用當地語言說“謝謝中國朋友,給我們帶來好種子、好機器。”

    甦瑤接過野花,蹲下身,溫柔地摸了摸小女孩的頭“不用謝,我們是朋友,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她從口袋里掏出兩顆水果糖,遞給小女孩和她身邊的同伴,“這是中國的糖,很甜,你們嘗嘗。”

    孩子們接過糖,開心地跑開了,嘴里還哼著當地的童謠。王工程師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感嘆“李總,甦總監,你們在這兒不僅是做農業項目,更是在做人心的工作啊。這些孩子現在記住了中國朋友的好,將來就是中贊友誼的小使者。”

    李淵望著孩子們遠去的背影,心中頗有感觸“我們剛來時,很多村民對我們還很陌生,甚至有些抵觸。後來我們幫他們修灌溉渠、教他們種雜交水稻,慢慢的,大家才把我們當成一家人。現在看到這些孩子,就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轉眼到了玉米移栽的日子,示範園里一片繁忙景象。中國技術員和當地村民分成幾組,有的負責起苗,有的負責移栽,有的則在田間鋪設滴灌帶。李淵和甦瑤也加入了移栽隊伍,手里拿著小鏟子,小心翼翼地將玉米苗種進土里,動作熟練得不像個技術總負責人。

    “李總,你這手藝,比咱們村里的老把式還厲害!”一位當地村民笑著說,手里的動作卻沒停,很快就種好了一排玉米苗。

    李淵擦了擦額頭的汗“我在部隊時,每年都要參加農忙,這點手藝不算什麼。再說,種地講究的是用心,只要你把苗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它就會給你好收成。”

    夕陽西下時,兩百畝玉米苗全部移栽完畢。站在田埂上望去,整齊的玉米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晃,滴灌帶順著田壟延伸,像一條條銀色的絲帶,將中國技術與非洲土地緊緊連接在一起。當地村民們圍著李淵和甦瑤,唱起了傳統的豐收歌謠,歌聲里滿是對未來的期盼。

    回到辦公室,甦瑤打開電腦,調出李陽和李悅發來的視頻。視頻里,李陽正拿著水彩筆,在畫紙上畫著一片金色的玉米地,旁邊寫著“中贊友誼,豐收共贏”;李悅則拿著一個用彩紙做的玉米模型,興奮地展示給鏡頭看。

    “爸爸,媽媽,你們看我畫的玉米地,是不是和你們示範園里的一樣?”李陽舉著畫紙,湊到鏡頭前,“老師說,等你們回來,要把這幅畫送給你們,作為中贊合作的紀念!”

    甦瑤眼眶微熱,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陽陽畫得真好,媽媽一定會好好收藏。悅悅的玉米模型也很可愛,等媽媽回家,就把它放在書桌上。”

    掛了視頻,李淵走到甦瑤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再過兩個月,玉米就要豐收了,到時候咱們就能回家看看孩子了。”

    甦瑤點點頭,目光落在窗外的玉米田上“等秋收結束,咱們還要幫當地村民建農產品加工廠,讓他們的玉米能賣個好價錢。以後,就算咱們不在這兒了,示範園也能繼續運轉,中贊友誼也能一直傳承下去。”

    夜色漸深,示範園里的燈光陸續亮起,照亮了田間的玉米苗,也照亮了中贊人民攜手前行的道路。李淵和甦瑤並肩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星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這條跨越山海的合作之路,或許還有很多挑戰,但只要兩國人民同心協力,用真誠與汗水澆灌友誼,就一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就像田間的玉米苗,只要有陽光雨露的滋養,有人們的精心呵護,就會茁壯成長,最終結出飽滿的果實,見證著中贊友誼的深厚,也見證著兩國人民共同奮斗、共築未來的美好願景。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737章 雨潤青苗連山海,情牽家國共前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737章 雨潤青苗連山海,情牽家國共前行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