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暖語牽鄉思 同心拓新程
埃及開羅的清晨總帶著尼羅河濕潤的風,李淵站在“中埃農業合作產業園”的試驗田邊,指尖拂過飽滿的小麥穗——再過半個月,這片十萬畝的“中埃1號”就要迎來收獲季。他掏出手機,點開家庭群里的未讀消息,置頂的是甦瑤昨晚發的照片女兒李悅抱著剛織好的圍巾,圍巾上繡著金黃的小麥穗,配文“給爸媽的埃及專屬溫暖”。
“在想孩子們呢?”甦瑤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手里拿著一份采收計劃,鬢邊別著朵小小的白槐花——是今早從園區苗圃摘的,埃及少見的中國花卉。“剛接到國內電話,陽陽說暑假要帶悅悅來埃及,還列了個‘任務清單’,第一條就是幫你記錄小麥采收數據,第二條是幫我找做香包的埃及草藥。”
李淵接過計劃,目光落在“青年技術組”的名單上,嘴角泛起笑意“這小子,倒把我們的工作記在了心上。去年他來的時候,還說覺得小麥培育‘枯燥’,今年倒主動要幫忙了。”
“還不是受了馬哈茂德家兒子的影響。”甦瑤笑著回憶,去年暑假李陽在村里住了一周,跟著馬哈茂德的兒子阿卜杜學阿拉伯語,也跟著下地種小麥。有次遇到灌溉水管破裂,兩個少年頂著烈日修了一下午,最後渾身是泥卻笑得燦爛。“阿卜杜說以後要去中國學農業技術,陽陽就跟他約定,要當他的‘中國向導’。”
說話間,遠處傳來汽車喇叭聲,是埃及農業部的哈米德博士來了。他下車時手里捧著個木盒,打開是兩匹木雕的駱駝,駱駝背上馱著小小的小麥穗模型。“這是我家鄉的手工藝品,送給李陽和李悅。”哈米德博士的中文帶著點生硬的溫柔,“听說孩子們要來,我特意讓工匠刻的,希望他們喜歡埃及的‘禮物’。”
李淵接過木盒,指尖觸到雕刻細膩的麥穗,心中一暖“太感謝了,孩子們肯定會愛不釋手。去年陽陽還說,要給阿卜杜帶中國的樂高,拼一個‘中埃合作麥田’模型。”
甦瑤把采收計劃遞給哈米德博士,三人並肩往園區辦公室走。路過育苗棚時,看到幾個年輕技術員圍著培育架討論,其中既有中國農業大學的畢業生,也有埃及開羅農業大學的學生。“那是我們的‘00後技術隊’。”甦瑤指著穿藍色工裝的女孩,“她叫林曉,去年剛從國內來,現在已經能獨立負責耐旱玉米的培育了;旁邊那個埃及男孩叫卡里姆,跟著李淵學了兩年,上個月還在非洲農業論壇上做了‘中埃1號’推廣報告。”
哈米德博士看著年輕人們認真的模樣,感慨道“你們不僅帶來了種子,還帶來了技術,更培養了能傳承這份事業的年輕人。這比任何豐收都珍貴。”
回到辦公室,甦瑤剛把哈米德博士送的木雕駱駝放在書架上,手機就響了。屏幕上跳出“悅悅寶貝”的名字,她趕緊按下接听鍵,女兒清脆的聲音立刻傳來“媽媽!陽陽哥說要帶我去埃及的集市,幫你找做香包的草藥,你想要什麼味道的?薄荷還是薰衣草?”
“都好,只要是悅悅選的,媽媽都喜歡。”甦瑤走到窗邊,看著遠處的尼羅河,“對了,你給媽媽繡的圍巾收到了,摸起來特別軟,爸爸說要等采收時戴,讓大家看看我女兒的手藝。”
電話那頭傳來李陽的聲音,帶著少年特有的爽朗“媽,我查了埃及的農業資料,今年‘中埃1號’的畝產比去年還能提高5,到時候我幫你們記錄數據,還能跟卡里姆哥學阿拉伯語,一舉兩得!”
李淵湊到電話旁,輕聲說“陽陽,采收時會很忙,你跟妹妹注意安全,有不懂的就問叔叔阿姨。等忙完這陣,爸爸帶你去尼羅河泛舟,看看埃及的日落。”
掛了電話,甦瑤看著手機屏保上的全家福——去年春節在國內拍的,李陽摟著李悅的肩,兩人手里舉著“中埃1號”的小麥粒,李淵和她站在身後,笑得眉眼彎彎。“時間過得真快,陽陽都快比你高了,悅悅也從纏著要玩偶的小丫頭,長成會繡圍巾的大姑娘了。”
李淵走到她身邊,握住她的手——這雙手曾跟著他在沙漠里種小麥,在實驗室里熬通宵,如今掌心雖有薄繭,卻依舊溫暖。“還記得剛到埃及的時候,悅悅天天哭著要回家,說這里沒有中國的糖葫蘆;陽陽則總問,什麼時候能讓埃及的小朋友也吃上中國的好糧食。現在,他們的心願都在慢慢實現。”
正說著,園區的技術員林曉敲門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檢測報告“李工、甦工,新培育的‘中埃2號’玉米耐旱性檢測通過了,畝產比當地品種提高了四成,尼日利亞的考察團說想下個月就引進試驗。”
甦瑤接過報告,指尖劃過“尼日利亞”三個字,眼中閃著光“太好了!這意味著‘中埃模式’能推廣到更多非洲國家。等陽陽和悅悅來了,讓他們也參與到玉米試驗田的記錄中,讓他們知道,爸媽的工作不僅是種小麥,更是在非洲大陸播撒希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林曉笑著點頭“我已經跟卡里姆說了,等孩子們來,我們帶他們去村里的小學,那里的孩子都盼著見中國的小朋友,還準備了埃及傳統的手繪扇子當禮物。”
傍晚時分,李淵和甦瑤沿著尼羅河散步。夕陽把河水染成金紅色,遠處的金字塔在暮色中若隱若現。甦瑤掏出手機,給李陽發了段尼羅河日落的視頻,配文“暑假帶你們來看最美的埃及黃昏”。沒過幾秒,李陽就回復了“媽,我跟悅悅已經收拾好行李箱了,還裝了中國的茶葉和剪紙,要送給埃及的朋友們!”
李淵看著甦瑤笑著回復的模樣,心中滿是安穩。他想起自己當年從部隊轉業,放棄了安穩的工作,選擇和甦瑤一起來埃及種小麥時,有人說他們“瘋了”——放著國內的好日子不過,去異國他鄉吃苦。可如今,看著漫山遍野的小麥田,看著埃及農戶臉上的笑容,看著孩子們眼中對這份事業的期待,他知道,所有的選擇都值得。
“在想什麼?”甦瑤察覺到他的出神,輕輕靠在他肩上。
“在想,等孩子們來了,我們帶他們去馬哈茂德家吃埃及手抓飯。”李淵的聲音帶著笑意,“馬哈茂德說要教悅悅做埃及甜點‘巴克拉瓦’,還要讓阿卜杜跟陽陽比試一下誰種的小麥長得好。”
甦瑤笑著點頭,從包里拿出一片曬干的小麥葉——是去年收獲時留的,現在成了她的書簽。“等收獲季結束,我們可以帶孩子們去看看我們剛到埃及時種的第一株‘中埃1號’,現在它已經成了園區的‘紀念樹’,旁邊立了塊牌子,寫著‘中埃友誼之苗’。”
夜色漸深,尼羅河的風帶著溫柔的涼意。兩人並肩往回走,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像兩條緊緊相依的線,連接著中國和埃及,連接著家庭與事業,連接著初心與未來。李淵知道,這個暑假會很熱鬧——有孩子們的笑聲,有埃及朋友的熱情,更有“中埃1號”豐收的喜悅。而這份熱鬧背後,是跨越山海的情誼,是代代相傳的使命,是他和甦瑤用半生堅守的“初心”——用一顆種子,暖一片土地,牽兩國人心。
幾天後,園區收到了從中國寄來的包裹,是李陽和李悅提前寄來的禮物給馬哈茂德家的中國結,給卡里姆的漢字書法字帖,給阿米娜的彩色畫筆——去年阿米娜畫的“中埃朋友”畫,孩子們一直記在心上,特意選了最好的畫筆,希望她能畫出更多中埃友誼的故事。
甦瑤把禮物一一整理好,放在辦公室的展示櫃里,旁邊是哈米德博士送的木雕駱駝,還有“中埃1號”的小麥標本。她看著這些承載著情誼的物件,仿佛已經看到了暑假里,李陽和李悅抱著禮物,跟埃及小伙伴們笑著相擁的場景。
李淵走進辦公室時,看到甦瑤正對著展示櫃微笑,他走上前,輕輕握住她的手“再過一個月,我們就能一家團聚了。到時候,讓孩子們也看看,我們在埃及種下的‘希望’,已經結出了滿田的‘碩果’。”
甦瑤抬頭看著他,眼中滿是溫柔“不止是滿田的碩果,還有滿心的情誼。這份情誼,會跟著孩子們,跟著年輕的技術員們,一直傳下去,成為中埃合作最溫暖的‘薪火’。”
窗外,尼羅河的夜色靜謐而璀璨,試驗田的小麥在月光下泛著淺淡的光澤,像一片沉睡的金色海洋。而這片海洋之下,是“中埃1號”的根,是中埃友誼的根,是李淵和甦瑤用愛與堅守,深深扎在非洲大陸上的“初心之根”。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