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689章 田野解難題︰金線下的智慧與山海間的共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689章 田野解難題︰金線下的智慧與山海間的共情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田野解難題金線下的智慧與山海間的共情

    埃塞俄比亞南部的奧莫部落,清晨的霧靄還沒漫過茅草屋頂,李陽就跟著部落長老卡魯穿過成片的金合歡樹。腳下的紅土地沾著露水,踩上去軟乎乎的,遠處傳來牛羊的叫聲,混著部落婦女們洗衣的歌謠,像一首自然的晨曲。

    “前面就是我們的田地。”卡魯長老停下腳步,指著不遠處一片干裂的土地,語氣里滿是無奈,“每年旱季一到,河水退下去,地里就澆不上水,種的玉米和豆子一半都活不了。”

    李陽蹲下身,手指捻起一把紅土。土塊在指尖輕輕一捻就碎了,沒有一點濕氣。他抬頭望向遠處的奧莫河,河水在旱季縮成了一條細流,離田地足有兩里地遠。“長老,之前試過挖水渠嗎?”

    “挖過!”旁邊的年輕部落男子阿吉接過話,黝黑的臉上帶著幾分挫敗,“去年雨季的時候挖了條小渠,可旱季一到,渠里的水很快就干了,而且土太松,渠壁還總塌。”

    李陽順著阿吉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田邊有一段廢棄的土渠,渠壁上滿是坍塌的痕跡,渠底還積著一層干硬的泥塊。他站起身,從背包里掏出筆記本和指南針,一邊在本子上畫草圖,一邊問“部落里有竹子或者棕櫚葉嗎?還有能編筐的藤條?”

    卡魯長老愣了愣,隨即點頭“有!後山有一片竹林,棕櫚葉和藤條也多的是,你要這些做什麼?”

    “用來修水渠。”李陽把畫好的草圖遞過去,上面畫著一條用竹子和棕櫚葉加固的水渠,渠底還鋪著一層混合了草木灰的黏土,“用竹子做渠壁的支架,棕櫚葉鋪在里面防水,再用草木灰和黏土混合夯實渠底,這樣既能防止坍塌,又能減少水分蒸發。”

    卡魯長老和部落村民圍過來看草圖,雖然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卻能從圖畫里明白李陽的意思。阿吉指著草圖上的支架,興奮地說“這樣一來,渠壁就不會塌了!而且棕櫚葉我們多的是,不用花一分錢!”

    “不僅不用花錢,還能讓部落的人都參與進來。”李陽笑著補充,“挖渠、砍竹子、編棕櫚葉,每個人都能出份力,水渠修好了,大家種的莊稼都能受益。”

    卡魯長老緊緊握住李陽的手,黝黑的臉上滿是激動“小伙子,謝謝你!要是真能把水引到田里,你就是我們部落的恩人!”

    當天下午,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行動起來。男人們拿著鋤頭去挖渠,女人們背著竹筐去後山砍竹子、摘棕櫚葉,孩子們也跟著幫忙撿拾藤條。李陽和阿吉一起,教大家如何把竹子切成均勻的竹片,如何用藤條將竹片固定成渠壁支架,如何將棕櫚葉層層鋪在支架里,再用草木灰和黏土混合夯實。

    甦瑤和李淵得知消息後,也帶著李悅趕了過來。甦瑤從電站調來了幾卷防水布,幫著村民們鋪在渠底,增加防水效果;李淵則跟著男人們一起挖渠,還教他們如何根據地形調整水渠的坡度,讓水流得更順暢;李悅則拿著畫板,在田埂上畫下村民們勞作的場景,時不時還會跑過去,幫女人們遞遞藤條、擦擦汗。

    “媽媽,你看阿吉嫂子編棕櫚葉編得多好!”李悅拉著甦瑤的手,指著不遠處正在忙碌的阿吉妻子,“她還教我編小籃子呢,說等編好了,給我裝剛摘的芒果。”

    甦瑤笑著摸了摸李悅的頭,目光望向田里忙碌的人群——中國的技術人員和非洲的部落村民,黃皮膚和黑皮膚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共同為了一片田地的豐收而努力。她突然覺得,這就是“金線”最動人的樣子不是冰冷的項目數據,不是宏大的合作協議,而是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互助與共情。

    傍晚時分,水渠的主體工程終于完成了。李陽和阿吉一起,帶著幾個年輕村民去奧莫河引水。當清澈的河水順著水渠緩緩流進田地,滋潤著干裂的紅土時,部落里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孩子們圍著水渠跑著、跳著,大人們則激動地互相擁抱,卡魯長老更是熱淚盈眶,對著李陽深深鞠了一躬“謝謝你,中國朋友!你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水,還有希望!”

    李陽連忙扶起卡魯長老,心里滿是觸動。他想起自己剛到非洲時,還擔心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做不好農業幫扶工作。可現在他才明白,只要真心為當地人民著想,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就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友誼。

    當天晚上,部落里舉辦了盛大的篝火晚會。村民們殺了羊,煮了玉米粥,還跳起了傳統的部落舞蹈。李悅跟著部落的小朋友們一起,圍著篝火又唱又跳,臉上沾著鍋灰也不在意;李陽則和阿吉坐在一旁,喝著當地的米酒,聊著未來的種植計劃——阿吉說,等水渠的水穩定了,想跟著李陽種中國的優質大豆和蔬菜,賣到中國的超市去;李陽則答應阿吉,等過幾天,就帶他去阿達瑪光伏電站的試驗田,學習科學的種植技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淵和甦瑤坐在篝火旁,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相視一笑。甦瑤輕聲說“沒想到陽陽能這麼快融入這里,還能想出這麼接地氣的辦法解決灌溉問題。”

    “這孩子,隨你,腦子活,還能吃苦。”李淵握住甦瑤的手,目光望向遠處的星空,“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來非洲時,也是在這樣的篝火旁,跟當地村民一起吃飯、聊天。那時候我們就說,要讓更多的中國技術、中國經驗,真正扎根在非洲的土地上。現在看來,我們做到了,而且孩子們會做得更好。”

    甦瑤點點頭,眼眶有些濕潤。她想起自己剛做商務談判時,因為不了解當地的習俗,好幾次談判都陷入僵局。後來還是李淵教她,要先走進當地人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找到合作的突破口。如今,他們的孩子不僅繼承了他們的事業,還用更年輕、更鮮活的方式,續寫著中非友誼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李陽和阿吉帶著部落的幾個年輕村民,去了阿達瑪光伏電站的試驗田。李陽教他們如何檢測土壤的肥力,如何根據作物的生長情況調整澆水和施肥的量,如何識別和防治常見的病蟲害。阿吉學得很認真,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筆記,還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當地的肥料不足,能不能用草木灰和動物糞便混合代替;比如遇到極端天氣,該如何保護作物。

    李陽耐心地解答著阿吉的疑問,還跟他一起制定了詳細的種植計劃先在部落的田地里試種一小片大豆和蔬菜,等有了收成,再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種;同時,跟國內的“農聯易購”平台對接,確保種出來的作物能及時賣出去,讓村民們能實實在在賺到錢。

    “等我們的大豆豐收了,我要去中國看看!”阿吉興奮地說,“我想看看中國的農場是什麼樣子,想嘗嘗中國的豆腐和豆漿,還想跟中國的農民朋友聊一聊。”

    “沒問題!”李陽笑著說,“等項目穩定了,我帶你去中國,去我老家看看,那里有大片的農田,還有很多先進的農業設備。”

    與此同時,甦瑤正在光伏電站的中控室里,跟國內的技術團隊視頻會議。屏幕里,國內的工程師正在演示新研發的光伏儲能設備“甦總,這款設備不僅儲能容量大,還能適應高溫、高濕度的環境,特別適合非洲的氣候。等下個月第一批設備運到,就能安裝在奧莫部落附近的光伏小電站,讓部落的村民們也能用上穩定的電,晚上還能在燈下給作物育苗、加工農產品。”

    甦瑤看著屏幕里的設備圖紙,心里滿是期待“太好了!有了穩定的電和充足的水,部落的農業發展就能更上一層樓。到時候,我們還能在部落里建一個小型的農產品加工廠,把新鮮的蔬菜和豆子加工成干貨、罐頭,延長保質期,賣個好價錢。”

    會議結束後,甦瑤走出中控室,看到李悅正趴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畫畫。畫紙上,奧莫部落的紅土地上,一條清澈的水渠蜿蜒流淌,水渠旁種滿了綠油油的大豆和蔬菜,田埂上,黃皮膚和黑皮膚的人們手拉手笑著,遠處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金光,天空中還飄著一只印著中國結和非洲圖騰的風箏。

    “媽媽,你看我的畫!”李悅舉起畫紙,興奮地說,“我要把它送給卡魯長老,告訴他,等部落的莊稼豐收了,這里會變得更漂亮!”

    甦瑤接過畫紙,輕輕撫摸著上面的色彩,眼眶再次濕潤。她知道,這幅畫里,不僅有李悅對部落的祝福,還有孩子們對中非友誼最純真的期待。

    當天下午,李淵、甦瑤帶著李陽和李悅,跟奧莫部落的村民們告別。卡魯長老把一串用紅瑪瑙和象牙雕刻的項鏈送給李悅,說這是部落最珍貴的禮物,代表著他們對中國朋友的祝福;阿吉則把一袋自己家種的玉米種子送給李陽,說希望這些種子能在中國和非洲的土地上,都長出豐碩的果實。

    車子駛離部落時,村民們還在路邊揮手送別。李悅趴在車窗上,用力揮著手,直到部落的身影消失在視野里。李陽握著阿吉送的玉米種子,心里滿是堅定——他知道,自己跟奧莫部落的故事,跟非洲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回到阿達瑪光伏電站後,李陽立刻投入到部落種植計劃的推進中。他跟國內的農業專家視頻連線,根據奧莫部落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調整了大豆和蔬菜的種植品種;他還跟“農聯易購”平台對接,確定了農產品的收購標準和物流方案;甦瑤則忙著協調光伏儲能設備的運輸和安裝,確保部落的小電站能盡快投入使用;李淵則利用自己多年的經驗,給李陽和甦瑤建議,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幾天後,國內的第一批優質大豆種子和蔬菜種子運到了電站。李陽和阿吉一起,把種子送到了奧莫部落。村民們看到種子,都興奮地圍了過來,卡魯長老還特意舉行了簡單的播種儀式,祈求今年能有個好收成。

    播種那天,李陽和阿吉一起,教村民們如何整地、播種、覆蓋土壤。李悅也跟著一起,幫著村民們撒種子,雖然動作有些笨拙,卻學得很認真。甦瑤和李淵則在一旁,用手機記錄下這溫馨的一幕,打算把這些照片和視頻發給國內的媒體,讓更多的人看到中非人民攜手合作的故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夕陽西下時,播種工作終于完成。看著田地里整齊的種子溝,村民們臉上滿是期待。卡魯長老拉著李陽的手,指著遠處的奧莫河,輕聲說“中國朋友,你們就像這奧莫河的水,滋潤了我們的土地,也滋潤了我們的心。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的幫助,永遠珍惜這份友誼。”

    李陽點點頭,心里滿是感動。他想起父親曾經說過的話“所謂‘金線’,不是一條看得見的路,而是一條看不見的紐帶,連接著中國和非洲人民的心。只要這條紐帶還在,中非友誼就會永遠傳承下去。”

    如今,他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這條“金線”,藏在奧莫部落的水渠里,藏在光伏電站的陽光里,藏在村民們豐收的笑容里,也藏在他和阿吉緊握的手心里。它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去形容,不需要宏大的儀式去見證,它就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次真誠的互助里,在每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里,慢慢生長,慢慢閃耀。

    在未來的日子里,這條“金線”還會繼續延伸。它會延伸到奧莫部落的農田里,讓那里的莊稼年年豐收;它會延伸到阿達瑪的光伏板上,讓那里的燈光永遠明亮;它會延伸到中國和非洲的每一個角落,讓兩國人民的友誼永遠深厚。而李淵、甦瑤、李陽、李悅,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人,會繼續守護著這條“金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讓它在歲月的洗禮中,愈發閃亮,永遠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689章 田野解難題︰金線下的智慧與山海間的共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689章 田野解難題︰金線下的智慧與山海間的共情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