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金線織新章非洲農場的春耕與職場初心
清晨六點,肯尼亞內羅畢的陽光穿透桉樹葉子,在“中非友誼農場”的泥土上灑下斑駁光斑。李淵蹲在田埂邊,指尖捏著一把黑褐色的土壤,湊近鼻尖輕嗅——帶著雨後的濕潤與有機肥的醇厚,這是他和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改良的土壤,如今正孕育著來自中國的雜交玉米種。
“爸,第一批玉米苗該間苗了!”18歲的李陽扛著鋤頭跑過來,額頭上的汗珠順著黝黑的臉頰滑落,卻絲毫沒影響他眼中的亮意。這是他考上農業大學後的第一個暑假,放棄了國內的夏令營,執意要來非洲跟著父親學種地。
李淵直起身,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指了指田里剛冒頭的幼苗“間距要保持在三十厘米,留壯苗去弱苗,記得別踫傷根系。你甦瑤阿姨說,這批玉米關系到周邊三個村莊的口糧,咱們不能出半點差錯。”
不遠處的農場辦公室里,甦瑤正對著電腦屏幕,眉頭微蹙。屏幕上是非洲分公司發來的報表,“金線計劃”旗下的農產品加工車間,上月的玉米澱粉產量比預期低了15。她拿起手機,撥通了車間主任卡瑪爾的電話,語氣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專業“卡瑪爾,我看了報表,是設備老化還是原料供應的問題?我們下午去車間現場看看。”
掛了電話,甦瑤轉頭看向坐在旁邊寫作業的16歲女兒李悅,無奈地笑了笑“悅悅,媽媽下午要去車間,可能沒法陪你去內羅畢博物館了。”
李悅放下筆,起身走到母親身邊,輕輕抱了抱她的胳膊“沒事媽媽,我可以跟陽陽哥一起去農場幫忙,還能跟當地小朋友學斯瓦希里語呢。對了,我昨天教阿米娜寫漢字,她已經會寫‘友誼’兩個字了!”
甦瑤心中一暖,伸手揉了揉女兒的頭發。自從三年前全家跟著“金線計劃”來到非洲,孩子們的變化讓她既欣慰又愧疚——欣慰的是他們學會了包容與擔當,愧疚的是自己和李淵忙于工作,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但她知道,“金線計劃”不只是一項商業項目,更是連接中非人民的紐帶,他們在這里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為這條“金線”添磚加瓦。
下午一點,李淵和李陽剛完成玉米田的間苗工作,就接到了甦瑤的電話。“老林,加工車間的問題找到了,是烘干設備的溫控系統出了故障,需要更換零件。但供應商那邊說,最快也要一周才能到貨,這樣會影響後續的訂單交付。”甦瑤的聲音里帶著一絲焦急。
李淵擦了擦汗,沉吟道“我記得咱們農場倉庫里有一套備用的溫控系統,是去年從國內帶來的,本來是準備給新車間用的。你先讓卡瑪爾把設備拆下來檢修,我現在就安排人把備用零件送過去,爭取今天就能修好。”
掛了電話,李陽看著父親,疑惑地問“爸,備用零件不是給新車間留的嗎?萬一新車間那邊需要怎麼辦?”
李淵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望著遠處正在田間勞作的非洲農民,緩緩道“新車間的投產還能往後推一推,但周邊村莊的農民還等著用玉米換錢買化肥和種子。咱們做‘金線計劃’,不能只算商業賬,更要算人心賬。只有讓當地百姓真正受益,這條‘金線’才能扎得穩、走得遠。”
李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跟著父親往倉庫走去。路上,他看到幾個非洲小朋友在田埂上追跑打鬧,手里拿著他昨天送給他們的中國結。其中一個叫姆巴的小男孩看到李陽,立刻跑過來,用生硬的中文喊道“陽陽哥哥,玉米,好吃!”
李陽笑著蹲下身,摸了摸姆巴的頭“等玉米成熟了,哥哥教你做玉米粥,比你們平時吃的玉米餅更香甜。”
姆巴興奮地拍手,又拉著李陽的手,指向不遠處的村莊“我媽媽,做了ugali(非洲玉米糊),請你吃!”
李淵看著這一幕,眼中滿是欣慰。他想起三年前剛到非洲時,當地百姓對他們還帶著幾分警惕,覺得這些中國人是來“搶生意”的。但隨著他們手把手教農民改良土壤、種植高產作物,幫村里建學校、修水井,越來越多的非洲人開始接納他們,甚至把他們當成了家人。
下午三點,加工車間里一片忙碌。卡瑪爾帶領著工人,在李淵帶來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在更換烘干設備的溫控零件。甦瑤站在車間角落,一邊記錄著設備檢修的進度,一邊和分公司的負責人視頻會議,溝通後續的訂單調整方案。
“甦總,按照現在的進度,設備今天晚上就能修好,明天就能恢復生產,不會影響給南非客戶的訂單交付。”卡瑪爾走過來,臉上帶著感激的笑容,“謝謝您和李總,每次遇到問題,你們總能第一時間找到解決辦法。”
甦瑤笑著搖頭“我們是合作伙伴,應該互相幫助。‘金線計劃’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對了,下個月的農業技術培訓,你安排好了嗎?要確保每個村莊都有農民能參加,特別是要多邀請婦女和年輕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卡瑪爾點頭“都安排好了,我已經讓村里的長老通知大家了。很多農民都很期待這次培訓,他們說想學習中國的大棚種植技術,這樣就算雨季也能種蔬菜了。”
甦瑤欣慰地點頭。她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金線計劃”不僅要幫助非洲人民提高農產品產量,更要教會他們先進的農業技術,讓他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也是她和李淵一直堅持的理念——商業合作的本質是共贏,只有讓當地人民真正成長起來,中非之間的友誼才能長久。
傍晚六點,夕陽西下,將天空染成了溫暖的橘紅色。加工車間的設備檢修終于完成,第一批次的玉米開始進入烘干程序。李淵和甦瑤站在車間外,看著傳送帶源源不斷地將玉米送入設備,臉上露出了疲憊卻滿足的笑容。
“終于趕在天黑前修好了,明天就能正常生產了。”甦瑤靠在李淵的肩膀上,聲音里帶著一絲沙啞。
李淵輕輕握住她的手,柔聲道“辛苦你了,這段時間一直連軸轉。等忙完這陣子,咱們帶著孩子們去馬賽馬拉草原看看,放松一下。”
甦瑤笑著點頭,眼中滿是期待。這時,李陽和李悅跑了過來,手里拿著一個用玉米葉編的小兔子。
“爸媽,你們看,這是姆巴教我編的!他還說,等玉米成熟了,要跟我們一起去草原看長頸鹿。”李悅興奮地舉著玉米葉兔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心中滿是幸福。他們知道,“金線計劃”的道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只要他們一家人攜手並肩,帶著真誠和善意,就一定能在這條“金線”上書寫更多關于友誼、關于成長、關于幸福的動人篇章。
夜幕降臨,農場里亮起了燈火。遠處的村莊傳來了非洲鼓的聲音,伴隨著村民們歡快的歌聲。李淵站在院子里,望著天上的繁星,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自己當年從部隊退伍後,放棄了安穩的工作,選擇加入“金線計劃”,來到非洲這片陌生的土地。如今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在這里,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職場價值,更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他知道,這條連接中國與非洲的“金線”,不僅僅是一條商業合作的紐帶,更是一條友誼的紐帶、一條成長的紐帶。它見證著中非人民守望相助、攜手前行的美好歷程,也將在未來的歲月里,繼續閃耀在山海之間,書寫更多屬于中非人民的精彩故事。
甦瑤走到李淵身邊,輕輕靠在他的懷里。兩人靜靜地站在院子里,听著遠處的歌聲,感受著非洲夜晚的寧靜與美好。他們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還有更多的工作等著他們去做,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們去克服。但他們堅信,只要心中的“金線”不褪色,只要對友誼和幸福的追求不停止,他們就一定能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而他們的孩子們,李陽和李悅,也將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繼續成長,繼續學習,成為“金線計劃”的新一代傳承者,將中非友誼的種子播撒到更遠的地方,讓這條閃耀的“金線”,永遠連接著中國與非洲,連接著夢想與未來。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