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供水站落成傳暖意 深加工藍圖繪新篇
盧本巴希的清晨帶著草原特有的清新,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剛竣工的供水站屋頂上,藍色的蓄水池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像一顆瓖嵌在黃土大地上的藍寶石。李淵牽著李悅的手,甦瑤抱著剛睡醒還揉著眼楮的李陽,站在供水站門口,看著村民們穿著色彩鮮艷的傳統服飾,敲著非洲鼓,載歌載舞地向他們走來。
“李總!甦總!你們可算來了!”選礦廠廠長姆巴利快步迎上來,黝黑的臉上滿是笑容,他身後跟著幾位村里的長老,每個人手里都捧著用樹葉包裹的禮物——里面是當地最珍貴的蜂蜜和曬干的野果,“村民們從凌晨就開始準備,說一定要好好感謝你們,這供水站一建成,咱們再也不用走三公里去河邊挑水了!”
李悅好奇地伸出小手,摸了摸長老遞來的野果,長老見狀,笑著從口袋里掏出一顆紅色的果子,剝了皮遞給她“孩子,嘗嘗,這是咱們草原上最甜的果子。”李悅咬了一口,甜汁瞬間在嘴里散開,她立刻拉著李陽的手“哥哥,你也嘗嘗,特別甜!”
甦瑤拿出相機,拍下這溫馨的一幕,鏡頭里,李陽李悅和村民的孩子們圍在一起,分享著從中國帶來的糖果,黑皮膚與黃皮膚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笑聲清脆得像草原上的風鈴。李淵看著這一幕,轉頭對姆巴利說“這供水站只是開始,後續我們還會在這里建衛生站,再請國內的醫生過來義診,讓村民們不僅有水喝,還能看好病。”
竣工儀式在上午十點正式開始,姆巴利站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用當地語言向村民們介紹“金線計劃”和供水站的建設過程,當說到“中國朋友不僅幫我們建選礦廠,還幫我們修供水站,讓我們的孩子不用再渴著上學”時,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幾位老奶奶甚至抹起了眼淚。
輪到李淵發言時,他沒有講復雜的計劃,而是蹲下身,和孩子們平視“我小時候也在農村長大,知道沒水喝的難受。現在有了供水站,希望你們能好好讀書,以後也能像你們的父母一樣,為家鄉做事。等下次我來,還想看到你們學會更多中文,咱們一起用中文講故事,好不好?”
孩子們齊聲喊“好”,聲音響亮得震得空氣都在發燙。李陽趁機舉起手里的《靜夜思》彩紙,教孩子們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然發音稚嫩,但每個人都學得格外認真,連旁邊的長老們也跟著小聲念叨。
儀式結束後,村民們拉著李淵一家人去家里做客。走進土坯房,女主人立刻端來剛煮好的奶茶,還拿出自己織的蠟染布,非要送給甦瑤“甦小姐,這布是我織了三個月的,你穿著肯定好看,就當是我們的心意。”甦瑤推辭不過,只好收下,又從包里拿出一條真絲圍巾回贈“這是中國的絲綢,很柔軟,冬天圍著暖和。”
李陽李悅則被村民的孩子們拉到院子里,一起玩丟沙包的游戲。李陽把從中國帶來的沙包分給大家,教他們怎麼玩,李悅則跟著小女孩們學跳非洲傳統舞,雖然動作笨拙,卻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看著孩子們毫無隔閡地玩耍,李淵忽然對甦瑤說“你看,其實友誼很簡單,一顆糖、一個游戲,就能讓他們成為好朋友。”
甦瑤點頭,目光落在遠處正在給孩子們分發文具的周明身上“所以我們的‘金線計劃’,不僅要修鐵路、建工廠,更要做這些‘小事’——建學校、修供水站、送文具,這些小事積累起來,就是中非友誼最堅固的基礎。”
下午,李淵和甦瑤去考察深加工基地的選址。選址在盧本巴希郊區的一片開闊地,距離選礦廠只有十公里,旁邊就是贊比亞的貨運專線,運輸很方便。江西銅業派來的技術總監王工已經在現場等候,他拿著圖紙,向李淵介紹“這里地質條件好,適合建廠房,我們計劃先建兩條銅管生產線,預計明年年初就能投產,投產後每年能加工五萬噸銅精礦,還能為當地兩百多個就業崗位。”
“工人培訓要跟上。”李淵指著圖紙上的培訓中心位置,“我們要建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專門教當地工人操作設備,還要請國內的老師傅過來帶徒弟,爭取三年內讓當地工人能獨立操作生產線。”
王工點頭“我們已經和國內的職業院校聯系好了,會定制培訓教材,還會安排優秀的學生來這里實習。另外,考慮到當地電力不穩定,我們計劃在基地旁邊建一座小型太陽能發電站,既能保證生產用電,還能給附近的村莊供電。”
甦瑤听到“太陽能發電站”,立刻說道“這個好!既能環保,又能解決村民的用電問題。我們還可以在發電站旁邊建一個充電站,以後村民買了電動車,也能在這里充電,慢慢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考察結束時,夕陽已經染紅了半邊天。李淵站在選址地,望著遠處的草原和近處忙碌的村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他想起三年前剛接手“金線計劃”時,面對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和村民們懷疑的目光,而現在,選礦廠已經投產,供水站順利竣工,深加工基地的藍圖也已經繪就,越來越多的村民因為“金線計劃”過上了好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爸爸,你看!”李悅的聲音打斷了李淵的思緒,他轉頭看去,只見李陽李悅和幾個孩子舉著紙船,在旁邊的小溪里放船。夕陽的余暉灑在水面上,紙船像一顆顆金色的星星,順著溪流漂向遠方。
“媽媽說,這些紙船會帶著我們的祝福,漂到中國去。”李悅跑到李淵身邊,仰著小臉說,“等深加工基地建好了,我們是不是就能在這里看到亮晶晶的銅管了?到時候我要把銅管做成小鈴鐺,送給這里的小朋友。”
李淵抱起李悅,在她臉上親了一下“當然可以,到時候爸爸帶你去生產線,看工人叔叔怎麼把銅礦石變成銅管,咱們一起做小鈴鐺。”
回到酒店時,已經是晚上八點。李淵剛打開電腦,就收到了剛果(金)礦業部長的郵件,郵件里說,政府已經批準了深加工基地的建設許可,還會稅收優惠政策,希望能盡快啟動建設。甦瑤湊過來看郵件,笑著說“看來我們的計劃越來越順利了,接下來就是把藍圖變成現實。”
“還有很多事要做。”李淵揉了揉太陽穴,“太陽能發電站的設計、職業技術學校的教材編寫、工人的招聘……不過有這麼多人支持我們,我有信心。”他頓了頓,看著甦瑤,“謝謝你一直陪著我,從國內到非洲,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你都在我身邊。”
甦瑤握住李淵的手,指尖傳來溫暖的溫度“我們是一家人,當然要一起面對。而且我相信,只要我們心懷善意,腳踏實地,‘金線計劃’一定會越來越好,中非友誼也會越來越深。”
深夜,孩子們已經睡熟,李淵和甦瑤坐在陽台上,看著盧本巴希的夜空。這里的星星格外明亮,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李淵拿出手機,翻看著白天拍的照片——孩子們的笑臉、村民們的舞蹈、供水站的藍色屋頂、深加工基地的選址地……每一張照片都充滿了溫暖和希望。
“對了,下周國內的考察團就要來了。”甦瑤忽然想起什麼,“他們會帶來更多的企業代表,想和非洲的企業合作,除了銅礦加工,還想在農業、醫療領域合作。”
李淵眼楮一亮“這是好事!‘金線計劃’不能只局限于礦業,還要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讓更多的非洲人民受益。等考察團來了,我們可以帶他們去看看供水站和選礦廠,讓他們感受一下中非合作的成果。”
兩人聊到很晚,直到困意襲來,才回到房間休息。躺在床上,李淵看著身邊熟睡的甦瑤和孩子們,心中滿是幸福。他知道,未來還有很多挑戰——可能是建設中的技術難題,可能是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可能是文化差異帶來的誤會,但他不再害怕,因為他有家人的陪伴,有中非伙伴的支持,有孩子們充滿希望的笑臉。
第二天一早,李淵一行人就啟程返回江城。飛機起飛時,李陽李悅趴在窗戶邊,看著漸漸變小的盧本巴希,大聲喊道“我們還會回來的!”李淵和甦瑤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不是告別,而是新的開始。
回到江城後,李淵立刻投入到深加工基地的籌備工作中。他和甦瑤一起,接待了國內的考察團,帶他們參觀了“金線計劃”的展示中心,介紹了未來的發展規劃。考察團的企業代表們都很感興趣,紛紛表示願意參與合作,有的想投資太陽能發電站,有的想參與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有的想把國內的農業技術帶到非洲。
與此同時,李陽李悅也沒閑著。他們在學校里發起了“給非洲小朋友寫封信”的活動,號召同學們把自己的玩具、書籍和信件捐出來,由“金線計劃”的團隊帶到非洲。短短一周時間,就收到了上千件禮物和幾百封信,李陽李悅還親手把這些禮物打包,在每個包裹上都畫上了笑臉。
三個月後,深加工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李淵和甦瑤再次來到盧本巴希,參加開工儀式。儀式上,當地的村民們再次跳起了傳統舞蹈,孩子們舉著“歡迎中國朋友”的牌子,歡呼聲此起彼伏。姆巴利激動地說“深加工基地建成後,我們的銅礦石不用再運到國外加工,在家門口就能變成值錢的銅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李淵站在開工現場,看著挖掘機開始作業,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金線計劃”就像這挖掘機一樣,正在一點點挖掘出中非合作的潛力,一點點建設出美好的未來。而他和甦瑤,還有他們的孩子們,會一直是這條“金線”上的守護者和建設者,用真誠和努力,書寫更多關于友誼、關于夢想、關于幸福的故事。
夕陽下,李淵牽著甦瑤的手,李陽李悅跑在前面,一家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與遠處的草原、近處的工地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充滿希望的畫面。這條連接中國與非洲的“金線”,正因為他們的付出,變得更加堅固、更加溫暖,也正因為這些充滿溫情的故事,在非洲的大地上,在中非人民的心中,永遠閃耀著光芒。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歸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