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歸回

第1397章 軍功章上的年輪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陽光燦爛的時光 本章︰第1397章 軍功章上的年輪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軍功章上的年輪

    一、褪色的軍功章

    初秋的晨霧漫過陽台時,李淵正用軟布擦拭那枚二等功勛章。勛章的鍍金層早已斑駁,邊角處磕出的小坑像道淺淺的傷疤——那是2008年抗震救災時,被墜落的預制板砸中的痕跡。甦瑤端著早餐走進來,瓷碗與桌面踫撞的輕響,驚得勛章在掌心微微震顫。

    “陽陽昨晚說,想把這枚勛章帶去學校做展品。”甦瑤將煎蛋推到李淵面前,蛋黃的焦邊像極了他舊作訓服上的油漬,“他們班要辦‘家風展’,老師說最好帶件有故事的老物件。”她指尖劃過李淵手腕上的疤痕,那是當年在邊境排雷時留下的,縫合的針腳像串歪歪扭扭的省略號。

    李淵的目光落在勛章背面的刻字上。“李”字的最後一筆刻得極深,是當年授勛後,他在野戰醫院用刺刀尖一點點劃的。那時甦瑤剛查出懷了李陽,他總說要把這枚勛章留給兒子,讓他知道“李淵”這兩個字,不止是個名字。

    客廳傳來翻箱倒櫃的聲音。李悅舉著個鐵皮餅干盒跑出來,盒蓋上印著褪色的“軍供”字樣。“爸,你看我找到什麼了!”她掀開盒蓋,里面躺著枚小小的紅星獎章,緞帶已經泛黃,“這是爺爺當年在朝鮮戰場得的,你說過要給我們講它的故事。”

    李淵接過獎章的手微微發顫。父親臨終前把這枚獎章塞進他手里,說打金城戰役時,他所在的連只剩七個人,連長把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讓他們帶著軍旗撤退。“爺爺說,軍功章不是給個人的,是給沒能活著回來的弟兄的。”他的指腹蹭過獎章背面的彈痕,“這道疤,是被流彈片劃的。”

    甦瑤忽然想起什麼,轉身進了儲藏室。再出來時,手里捧著本相冊,翻開的那頁貼著張褪色的黑白照︰年輕的李淵穿著新兵服,胸前別著枚三等功獎章,身邊站著扎麻花辮的自己,手里拎著個網兜,裝著兩罐麥乳精。“這是你第一次探親,”她指尖點著照片邊緣的折痕,“你說這枚獎章是給我的,因為我在老家照顧你生病的媽。”

    二、展台上的家風

    學校的展廳里,李陽的展台前圍了不少同學。他把李淵的二等功勛章擺在玻璃罩里,旁邊放著張泛黃的戰地照片︰李淵背著傷員在廢墟里奔跑,軍帽歪在一邊,作訓服的袖子撕開個大口子,露出被劃傷的胳膊。

    “這是我爸在汶川救災時拍的。”李陽的聲音有些發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他的校服袖口縫著塊深色補丁,是上周幫鄰居張奶奶搬花盆時劃破的,甦瑤用李淵的舊軍布給他補的。

    人群外傳來低低的驚嘆聲。李悅抱著爺爺的紅星獎章走過來,獎章的緞帶被她用紅線小心縫補過,像道溫暖的傷疤。“我爺爺的獎章比這厲害,”她把獎章放在李陽的展台上,兩枚勛章的光芒在射燈下交疊,“他打勝仗那天,正好是我爸的生日。”

    班主任王老師站在展台前,看著牆上貼的全家福︰李淵穿著轉業後的便裝,甦瑤的發間別著枚珍珠發卡,那是李陽用第一筆稿費買的;李悅抱著只布偶熊,熊的眼楮是兩顆軍綠色的紐扣,是李淵從舊作訓服上拆下來的;李陽胸前別著條紅領巾,系得像模像樣——那是李淵手把手教的,用的是系武裝帶的手法。

    “能給我們講講勛章背後的故事嗎?”後排的女生舉著手問,馬尾辮上的蝴蝶結晃啊晃,像極了甦瑤年輕時戴的樣式。李陽的目光突然投向展廳門口,李淵和甦瑤正站在逆光里,父親的背比照片里駝了些,母親的鬢角生出幾縷白發,但兩人交握的手,依然像老照片里那樣緊。

    三、未寄出的家書

    李陽的展台角落,擺著個牛皮紙信封。信封上的郵票蓋著2003年的郵戳,收信人地址寫著“家屬院甦瑤收”,字跡卻被雨水洇得模糊——這是李淵在非典隔離區寫的家書,因為封城沒能寄出,直到三個月後才被消毒人員發現,送回時信封邊角已經霉爛。

    “我爸說,當時怕自己被感染,特意寫了封‘遺書’。”李陽展開信紙,紙頁邊緣的毛邊像被淚水泡過,“但里面沒說生死,只寫了讓我媽好好吃飯,說等他回去,就帶她去吃街角的餛飩。”

    甦瑤的眼眶突然紅了。那年她懷著李悅,孕吐得厲害,李淵在隔離區打電話時,總說自己一切都好,卻在信里寫“食堂的白菜湯沒你做的好喝”。她當時把這封信縫在枕頭里,每晚摸著信封上的字跡睡覺,總覺得能聞到他身上的消毒水味。

    展廳的廣播突然響起,播放著李陽錄制的音頻︰“這是我爸的軍功章,這是我媽的記賬本,這是我姐的志願者證書,這是……”少年的聲音頓了頓,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這是我們家的密碼,藏在每道傷疤、每筆賬單、每顆紐扣里。”

    李淵看著展台前的孩子們,突然想起自己十八歲那年,父親把紅星獎章交到他手里的模樣。老軍人的手掌布滿老繭,捏著獎章的力度像在傳遞某種使命,說“軍人的家,要把國字刻在門楣上”。如今他看著李陽認真講解的樣子,忽然懂了那句話的分量——所謂家風,不過是把上一輩的故事,變成下一輩的日常。

    四、餛飩攤前的約定

    家風展結束那天,一家人去了街角的餛飩攤。攤主王伯是退休的炊事班長,當年在部隊給李淵他們做過飯,轉業後開了這家小店,餛飩餡里總放著李淵愛吃的蝦皮。

    “陽陽這孩子隨你,”王伯把餛飩端上桌,湯里的蔥花飄得像片小小的綠雲,“上次社區組織義務勞動,就他扛著鐵鍬沖在最前面,跟你當年在堤壩上搶險一個樣。”他指著牆上的照片,那是2010年抗洪時拍的,李淵背著個老太太在齊腰深的水里走,旁邊跟著個舉著救生圈的小男孩,是剛上小學的李陽。

    李悅突然指著街對面的志願者服務站︰“我申請了長期志願者,”她舀起個餛飩,熱氣模糊了鏡片,“每周六去給獨居老人讀報,張奶奶說她兒子也是軍人,犧牲在邊境了,我給她讀軍報上的故事,她總說像在听兒子說話。”

    甦瑤看著李淵碗里沒動的香菜,伸手幫他挑出來。這個動作她做了二十年,從在軍屬院的食堂,到現在的餛飩攤,他總說香菜味像消毒水,她就總記得幫他挑干淨。“下周去看看王嫂吧,”她輕聲說,“她孫子要參軍了,想讓你給講講部隊的規矩。”

    李淵點頭時,看到李陽正把自己碗里的蝦皮夾給李悅——就像他小時候,父親把碗里的肉夾給他那樣。街燈亮起來時,餛飩攤的熱氣混著晚風飄向夜空,遠處的廣場傳來孩子們的笑聲,有人在唱那首老軍歌︰“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五、年輪里的勛章

    深秋的落葉鋪滿小區的路,李淵帶著李陽去給父親掃墓。墓碑前的松柏又長高了些,李淵把那枚紅星獎章放在墓前,獎章的光芒在陽光下閃了閃,像老人慈愛的眼楮。

    “爺爺,我要考軍校了。”李陽的聲音在墓園里回蕩,“我會像您和爸爸一樣,當個好兵。”他蹲下身,用袖子擦掉墓碑上的塵土,動作像極了李淵每次擦勛章的樣子。

    回家的路上,李淵突然拐進那家熟悉的軍用品店。他拿起枚嶄新的國防服役章,金屬的涼意透過指尖傳來。“這個給你,”他把徽章塞進李陽手里,“比我的那枚亮,但要記住,真正的勛章不在胸前,在心里。”

    甦瑤和李悅正在家里包餃子,餡里放了李淵愛吃的白菜和香菇。李悅的手指有些笨,捏的餃子總露餡,甦瑤就握著她的手教,像當年婆婆教她那樣。“你爸年輕時總說,餃子要捏緊邊,才像個家。”甦瑤笑著說,指尖的面粉蹭在李悅的鼻尖上。

    門鈴響時,李陽舉著個小小的木盒跑進來。盒子是他用學校的手工課材料做的,上面刻著四顆星星,分別代表爺爺、爸爸、他和李悅。“這是我們家的新勛章盒,”他打開盒子,把三枚勛章放進去,“等我立功了,就把我的勛章也放進來。”

    李淵看著盒子里的勛章,突然想起父親說過的話︰“軍功章是有年輪的,每道刻痕里,都藏著一家人的日子。”窗外的月光照進來,落在盒子上,落在一家人的笑臉上,落在那些看不見的時光里——那里有軍屬院的蟬鳴,有救災時的雨聲,有縫補紐扣的燈光,還有代代相傳的,關于愛與責任的約定。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兵王歸回》,方便以後閱讀兵王歸回第1397章 軍功章上的年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兵王歸回第1397章 軍功章上的年輪並對兵王歸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