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粼粼,舟行其間。
李曉明坐在船倉里,一直望著窗外發呆。
時間久了,雙眼變得恍惚了,也不知是船在走,還是水在走?
抑或是船也在走,水也在走……
“他家與縣衙有仇,為掩人耳目而已……
‘陳’字去耳,可不就是東麼?哪里是什麼東方菱,她叫陳方菱。
我第一次見她時,她愁眉不展,躲在簾子後面哭,
那時他父親、大哥、丈夫都死了,娘家沒人,無依無靠,怎會不悲傷?
後來我將他二哥從牢里放出來,她才開心了一些……
每天賣完豆腐,就急匆匆回家,應該就是照看她的一雙兒女去了吧!
他二哥那天駕著馬車,載著她的孩子,是要接她走麼?
也不知現在去了哪里......”
李曉明喃喃自語,心中一切都明白了。
“本來你父兄俱在,兒女雙全,過得好好的,
莫名其妙來了個我,害得你家破人亡……
最後你卻還要救我,不忍心你二哥殺死我。
小菱子,咱們今生都無緣分了吧!”
“呵……呵……”
李曉明頭靠在舷窗上,自嘲的笑了。
十二條加了烏篷的帆船商隊,行駛在烏江之上,此行計劃一舉將巴蜀地區的販鹽商路打通。
縣令親自帶一隊,兩條護航船,四條貨船。
共載著一萬斤鹽巴,數十輛獨輪車,一門佛朗機小炮,三十名縣兵扮成的腳夫,十名燧發槍手,十名弓手。
連縣令在內,一共五十一人。
孫文宇和昝瑞帶一隊,領著三條船,載了五千斤鹽巴,十數輛獨輪車,一門佛朗機小炮,十五名腳夫,十五名弓手。
連孫文宇和昝瑞在內,共計三十二人。
朱水成也帶一隊,和孫文宇昝瑞一樣,也是三條船,配置相同。
他們這三組商隊先同時向西北方向行進。
一起出烏江,經涪陵郡進入長江,在巴郡的 江今合川)三河合流之處分手。
縣令帶船隊往西面的成都方向,孫文宇和昝瑞往北端的漢中方向,朱水成往南部的南中各郡。
縣令的路線最為重要,一路向西,
經內江今涪江)水路,沿途路過廣漢郡、梓潼郡,
最後到達成國最西北的、與仇池國相鄰的汶山郡,
這地方離成都已不遠,再向南轉旱路到達成都周邊各郡,最後一站是成國的首府成都。
這三條路線,縣令和孫文宇去的地方最遠,都有上千里,
去時需人力搖櫓,估計要二十天左右,返程時順風順水,時間至少能縮短一半。
考慮到朱水成是個文官,所以他的路線最近,且船隊行駛的方向是順風。
縣令的所經之地都是相對繁華、人口大量聚集之地,若是這一條路摸清楚,其他兩條路哪怕失敗也關系不大。
從縣城到涪陵郡的烏江段,船隊頂風前行,速度很慢,一天只能行五十里左右。
但就是這個速度,也比一行人撅著屁股推獨輪車強的多。
要知道,涪陵這個地方,屬于“川東平行嶺區”。
不大的區域內,有南北走向的山脈十幾條,如同老太婆額頭上的皺紋。
想一想,如果不頂風走水路的話,幾十人推著百十斤的獨輪車,由東往西,連翻十幾座山,有多可怕!
雖然巴蜀地區同胞的老祖宗們在交通方面沒少吃苦,但人家享受了山清水秀,不缺吃喝。
上千年的時光也就是這樣過來的。
眾人每兩刻換班搖櫓,人多力量大,慢點就慢點,倒也無所謂。
用了兩天的時間,一行人終于到達涪陵郡。
李曉明安排船上十幾人用小車,只推了一千多斤鹽巴,分別在涪陵城的四門擺攤。
其余人原地休息,該睡睡,該吃吃。
鹽巴這種生活必需品,無須努力叫賣,刻意尋找主顧,若主動找上門去,反被殺價。
正所謂“關起門來賣疥藥,癢癢自來”,只要四處城門立起招牌,自有鹽販找上門來。
“小瑞,你不如跟我去成都,你非要跟著孫縣尉回漢中,我始終是不放心。”
李曉明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勸昝瑞。
昝瑞安慰道︰“我的哥,你放心,我不過是回老家看上一眼,給老娘燒些紙錢。
如今哥哥做了大官,小弟跟著你享了福,好歹也得讓娘知道知道,別在陰間太過掛念我。
再說了,咱們不是還有些寶貝在老房里放著,順便也好取回來。”
李曉明無奈說道︰“唉,既如此,不可在老家過多停留,你回家燒紙時,記得多帶幾個人,最好夜里去。”
“對了,我有些東西,交給你。
到了漢中時,記得讓老孫交到吳主簿手中,萬不可遺失了。”
說著將一個包袱交給昝瑞,昝瑞接過,背在肩上。
孫文宇和朱水成有說有笑地走過來。
李曉明決定要親自帶隊出去販鹽,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和小菱子的狗血戀情,心里有陰影,一直郁悶,想逃離一段時間,順路看看古中國的風土人情,排遣排遣心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二是孫文宇為了這事,不分青紅皂白和鄰縣的曹吉龍大打出手,兩縣各有死傷。
曹吉龍告到了郡里,王郡丞不時派人來找麻煩,要讓陳縣令去郡里和曹吉龍對簿講理。
不得已,李曉明讓朱水成又還了郡里五百貫賦稅,借口縣令外出帶隊販鹽了,以此躲避麻煩。
原想販鹽是個苦差使,沒人願意外出受罪。
卻不想,劉新、蒲榮等一眾人齊聲爭搶著要出來,就連縣兵也踴躍參加,要出來賺錢。
縣令不在,劉新要主管縣務,決不能放他出來。
本擬想帶著人情老道的蒲縣尉出來,又不放心孫文宇這個惹事生非的狂人。
萬一趁縣令不在,姓孫的帶著兵去再去找曹吉龍的麻煩,或者拉著炮去打了東晉。
那可就萬劫不復了,這些事他可都能干的出來。
孫文宇見縣令一直在交代昝瑞各種大事小事,
大咧咧地笑道︰“大人何需交代的如此繁瑣,漢中我也去過的,
況且四皇子的地界,是咱自己的地頭,有哪個鳥敢找麻煩,老子蕩平了他。”
李曉明听了這話,暗暗叫苦,叮囑道︰“老孫,咱們是做生意的,一路上只為求財,可不是去打仗的,
這五千斤鹽你務必得給我賺回十三萬錢回來。”
“老孫,你听見沒有?”
孫文宇見縣令表情嚴肅,齜著牙笑道︰“是是是,我好歹弄回二十萬回來,大人你放心好了。”
縣令听他這樣說,才剛剛略放些心,
又听他嘟囔道︰“听說匈奴劉趙那邊也缺鹽,听吳主簿說,那些撮鳥連煮粥的瓦盆子都搶。”
李曉明後悔不迭,心想,實不該帶這個人出來,這哪是個做生意的......
喜歡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請大家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歷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