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出的這個方案……”江夏剛想拍拍前輩們的馬屁。
“誒!打住!”昌年同志立刻笑著打斷他,話筒里還傳來幾個帶著笑意的聲音在嚷嚷,“可不是我一個人瞎琢磨出來的!榮普、錦山,還有老榮章這幾個老東西,都絞盡腦汁出了力的!大家伙兒一塊兒憋出來的!”
電話那頭頓時響起一陣爽朗又帶著點互相打趣的笑罵聲。
江夏听著這些富有時代感的名字,不由有些心潮澎湃。其余的江夏可能不認識,但,目前叫榮章的,很可能是華國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奠基者。
“好了好了,別扯遠了!小子,言歸正傳,你覺得我們鼓搗出的這個法子,怎麼樣?能行得通不?”
“呃……”江夏沉吟了一下,沒有立刻下結論,“理論上是可行的方向,但具體效果……還需要通過詳細計算來驗證才行。各位前輩,你們進行優化計算時,用的是什麼核心公式?是根據變徑前後的面積比和雷諾數re來推導的嗎?”
面對專業的老前輩,江夏也不想掉架子。不自覺的就進入了理智化,在自己記憶的海洋中,拼命翻找著流體力學及熱力學的相關知識。
“沒有完全走那條路。”昌年同志回答得很干脆,“我們主要是基于科達卡諾公式karancarnot forua) 的核心思路來估算損失。但理論計算結果顯示,在變徑處的流速變化……還是太劇烈了些,損失偏大,不太理想。”
昌年同志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這不,就想起了你之前提到的那個‘有限元拆分’的方法!我們琢磨著,能不能把這個思路用到導流錐設計上?
把原本一次劇烈的截面突變,通過設計一個多段漸變截面的導流錐,分解成多個微小單元的連續變化,讓流速能更平緩、更穩定地過渡過去,把沖擊損失降到最低!”
“這個想法不錯!”江夏點了點頭,這就是將有限元思想應用于流體優化的精髓!
“不過啊,”昌年同志話鋒一轉,“這個‘多段微元’具體該怎麼通過數學模型精確表達?每一段的錐角、長度變化規律怎麼設定才能達到最優效果?我們內部還有些不同的看法,爭論不小呢。”
“哦,原來是這樣……”江夏恍然大悟,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他伸出手,輕輕拍了拍旁邊還在跟操作指南較勁的小劉秘書的肩膀,示意他可以放松了——前面那些讓人頭疼的公式,不用算了。
聰明的讀者老爺肯定早就發現了,江夏之前甩給小劉秘書的那一串天書般的公式︰Δh=(1?a1\a2)2c12\2、Δh=k?c22\2、c實際= \p?a中……拆開來看,其核心正是構成科達卡諾公式karancarnot) 用于計算截面突變損失的分項!
那邊的老前輩們既然已經完成了核心計算,自然不需要這邊再重復勞動。
扒拉開小劉秘書,從充當服務器的“大黃分身”那里鎖定一個頻段︰“前輩們,我們來個線上交流啊?能及時看到公式哦!”
“嘿!急一急的,還把這好玩意忘了!我們馬上去申請!”
電話掛斷,江夏開始在短消息界面編寫公式。
現在,重要的是下面的這幾個公式。
擴散損失︰Δh導流 = ξd (c1 c2)2 \ (2g)
其中 ξd︰擴散損失系數,它可是個關鍵變量!它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設計參數︰
錐角 θ擴散角)
面積比 a2\a1變徑後截面積\變徑前截面積)
重點來了!當錐角 θ < 15°時,設計良好的導流錐能將 ξd 大幅降低到 0.1~0.2 的水平,想想看,如果是粗暴的突然擴大,ξd 可是高達 1.0!能量損失立減8090!
收縮損失︰ Δh導流 = ξc c22 \ (2g),其中 ξc︰收縮損失系數,經過優化的導流錐設計比如流線型錐頭),ξc 可以低至 0.05~0.1,而突然縮小時,ξc 大約是 0.5,優化效果同樣顯著!
而錐體的長度 ,則可以根據簡單的幾何關系確定︰ = |d2 d1| \ (2 tan(θ\2))其中 d1、d2 分別是變徑前後的管道直徑)。
完美!核心參數和設計邏輯瞬間清晰!
嗯?你說作者給主角開掛了嘛?
呵呵,這個公式及一些變種試題,可是明晃晃的在教科書上擺著吶!真的,本科就有!當年某個頭部高校的研究生考試大題,直接就把這個案例搬出來考了。不知道他們是向老前輩致敬還是偷懶……
不過,現在的專業課,更多的是使用cfd軟件進行設計,就連錐角選擇諾謨圖都能直接生成,要最佳θ?一秒鐘答案就出來了。
老前輩,你們日後寫的教材,變著花樣的來找你們啦!
對,江夏現在干的事,就是把這些老前輩整理了一輩子的經驗提前反饋給他們而已!
此刻,江夏就是知識的搬運工!
但,他一點也不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