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押著活捉的叛軍向著丞相府走去,毋丘儉被四個大漢以單架抬著跟在劉禪身後。
而此時諸葛亮也在提審楊阜。
“義山先生,你可曾听見,外面的喊殺聲已然越來越微弱!”
“你的陳家堡並無多少兵馬。”
“你們的大部分人手早已混入長安城內,你們是想調我漢軍出城,而後趁機奪門劫人。”
楊阜面色慘白,臉上毫無血色。
因為剛才諸葛亮將其從天牢之中提出,站在了樓之上,楊阜看的很是清楚,看著他們辛苦集起的人手兵馬一點點被滅掉。
諸葛亮說道。
“楊太守,這就是你想要的嗎!”
“這些人當中,有的早已解甲歸田,本能夠守護家人,安享余生。”
“有的能夠在軍中效力,建立功勛,從而封妻蔭子!”
“可如今,他們全都淪為了助你們復位的馬前之卒。”
“這些人因作亂而死,我大漢既不會發放錢糧撫恤其親眷,也不會為他們立碑。他們死後,連名字都不會留下,在旁人眼中,他們僅僅是一支叛軍罷了。”
“曹睿已然歸降,獲封我大漢安定王,眾多曹氏王公也已成為大漢子民。他們本可富貴一生、安享晚年,如今卻因你等受到牽連!”
“這難道是你想看到的嗎?”
楊阜看著那些進攻安定王府的人馬被一一處決,最後再無一人站立。
眼中萬念俱灰。
“丞相,你是何時發現我們的謀劃?”
諸葛亮說道。
“我大漢雖已開放人口居住之地可以流動,可那也要登記于冊才可,人從何處而來,到何處而去,州與州之間是有備書。”
“不然就是流民!”
“你們這上千人雖分多支向關中流動,我手下官署不可能不注意。”
“那丞相為何不早派人動手。”
在我們一個月前最後一批人手抵達長安附近之後,你們動手是最佳時機。
“丞相卻又為何非要等此時才行動。”
諸葛亮說道。
“一為你們未有起事,其中多有被你等強迫而來者,他們不想再為你們所謂的大魏朝廷賣命,之前逃走的那些人就是。”
“其二!”
諸葛亮看向楊阜說道。
“我家陛下對當下局勢過于輕視且盲目樂觀,他自認為拿下河北四州後,大漢國力驟然增強,便漸漸不把司馬懿、孫權、陸遜等勢力放在眼里。”
“司馬懿手握中原四州還有其子司馬師坐鎮吳地為後援,而孫權雖已勢微,可手中仍握有強大水師,又有陸遜于側。”
“幾方勢力不可小覷!”
“做為臣子理應讓陛下明白,天下未有統一,大漢未有光復,不是馬放南山享樂之時。”
楊阜說道。
“那丞相就拿我們這些人來警示劉禪。”
“誰讓你們謀反!”
“借此正好讓陛下也能看到,即便身處這長安城內,也未必安全。天下尚未平定,並非如他所想般可以肆意妄為。”
“從此,陛下在縱情享樂、貪圖安逸之際,便會憶起危機近在咫尺。或許潛藏于長安城內,又或許隱匿在他的皇城之中。”
“自此,在平定天下之前,陛下將不再肆意放縱、尋歡作樂。即便身處長安城內,他也會時刻保持警覺,仔細聆听是否有刀兵之變!”
楊阜看著諸葛亮冷笑一聲說道。
“丞相真是為那劉禪想的周道!”
“諸葛孔明,我只想問你一句!”
“你手握整個大漢軍政大權,手下支持者遍布朝野內外、軍隊上下,你真就從未想過篡權奪位自稱九五?”
“那可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司馬懿于睢陽稱帝大封親王貴公,而現在你丞相卻還只是一個侯爵,你不覺得不值嗎!”
“你多年鞠躬盡瘁難道真就甘心如此,難道你就真想只作一個丞相,就等著那劉禪親政,分掉你手中軍政之權!”
這一句話正中諸葛亮心事。
听到此處,諸葛亮也是一陣悵然嘆息。
心說,陛下要真是能好好親政、理政就太好不過!
他也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對外軍事之上,有陛下坐鎮長安指揮中樞,他諸葛亮盡快統兵南下征伐司馬懿、孫權!
可這位陛下只對征戰有極強的興趣,好像有自己不可告人之目地。
不讓其南下南中,他偷偷領兵前去;不讓其征戰涼州,他深夜悄悄出城;還有西域、河套、連子午谷那種仗也是說打就打,勇猛而又無畏。
可不知為何,陛下處理政務時總是身心疲憊、能躲則躲,能不上朝便不上朝。
難道又是遺傳!
楊阜一句等著劉禪親政之言,算是直擊諸葛亮心中死結。
看到諸葛亮在那里唉聲嘆氣,楊阜先是心中一驚,可隨之又心中暗自得意,看來還是讓他猜中。
隨之看向諸葛亮的眼神也從敬重變成輕蔑之色。
心想諸葛亮也是人,是人就勢強。
一介亭長尚且不願舍棄手中權力,更何況是面對“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所象征的無上權力的誘惑呢?
從自有國以來,有多少血腥政變是因此而生。
遠的不說,自秦漢以來,前有趙高、胡亥矯詔篡位逼死扶甦,後有王莽代漢建朝始新。
就連這黃巾之亂後,不也前後出現董卓、李�礡@ 帷 br />
近年又有司馬懿之流先是叛魏而後自立天下。
他楊阜是忠臣,可又有幾人能做到他這樣為一亡國之君而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就連被人稱贊的諸葛亮,不也是在自己問出此問題後而開始猶豫嘆息嗎。
楊阜想著。
自己此次雖兵敗未能救出魏帝,可自己所行之忠君之事、必能為後世之人稱贊!
想到此處楊阜心中突然釋然。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此敗仍是諸葛亮過于狡猾,而非他楊阜義山無能也。
楊阜心中連連著此事。
時而輕蔑、時而得意的表情,讓諸葛亮一時都無法猜中楊阜心中到底做何而想。
還以為楊阜又在準備什麼後手陰謀。
以至于諸葛亮都將全部過程在自己腦中快速掃過一遍,生怕有何疏漏讓其得手。
可想來想去也未能想明白楊阜那時而轉變的表情到底代表何意。
難道他手下還有隱于暗處的叛軍兵馬。
不可能!
這次就是救出曹睿的最好機會,此時不拼盡全力、更待何時。
可諸葛亮怎麼也不會想到,楊阜此時的心中正在如何猜測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