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府之中的諸葛亮看著外面開始亮起的天色,隨之吹滅了眼前油燈。
一邊處置著手中剩余的公文一邊嘴中喃喃說道。
“正方,這次你一定要挺住,只要蜀中不亂,我們下一步就是劍指中原。”
諸葛亮最為擔心的還是李嚴頂不住陸遜的進攻。
那樣蜀地就是大亂!
可他不知的是,一騎由蜀地派出的八百里鴻翎急使快馬、已由隴右之地進入關中。
這支帶著李嚴軍報的疾騎正在向著長安城急行而來。
而此時于江陵之地。
孫權也等來了陸遜,還有那已被打的起不了身的孫松。
孫權看著甲士用擔架抬著孫松面聖,是一臉怒其不爭的表情。
而孫松在看到孫權的頭一眼也是放聲大哭。
“陛下啊,皇伯啊,佷兒是差一點就見不到您老人家,我吊著這最後一口氣就是要見陛下最後一面,好為我那早死的父親向陛下再行一次禮,皇伯啊,我爹的命真是苦啊!”
其聲音之大都能響徹整個孫權坐駕戰船之上。
那一嗓子害的孫權親衛都以為有人要行刺,數名護衛從戰船之上沖入船廳,一看是孫松大哭這才又退了出去。
一旁的呂壹也是趕忙上去好言安撫。
而孫權卻是厲聲止住。
“別扶他,讓他死了才好!”
孫權看著孫松越看越氣。
“哭、你還有臉哭,再哭將你扔到江里去,省得你污了你父之名聲。”
而一旁的陸遜卻是眼觀鼻、鼻觀心。
好像此事與自己完全無關。
而孫權看到陸遜反應、更是開口大罵孫松。
“這次糧草被漢軍焚毀如此大錯,大將軍能留你一命已是法外開恩,要放在以前早將你斬首示眾了,你小子還有命在此哭泣,還不謝過大將軍不殺之恩!”
一旁正在安撫孫松的呂壹撫著孫松的手立時就使了使力。
同時嘴中說道。
“是啊,大將軍用兵向來是嚴行軍法,這大吳軍隊這才能征善戰,將軍你是要好好感謝大將軍才是!”
孫松雖然心中不樂,可在孫權嚴厲目光之下只能是對著陸遜行禮。
“多謝大將軍不殺之恩!”
孫權這才看向陸遜。
陸遜心中明白,陛下這是在給他這個大將軍台階下,他要再沒有任何反應,以後真就不好面對孫權。
陸遜沒有理會孫松,卻是對著孫權一拱手說道。
“漢軍燒毀我大軍軍糧,這事臣也有責任。”
“此次進攻,大軍剛剛得到的戰果再次失去,我身為主帥請陛下治罪!”
孫權上前一把扶走陸遜。
“伯言言重了,此次不成我大軍當再等機會,不能怪你。”
說著孫權就對著孫松說道。
“你降為小兵,罰俸兩年調回禁軍任職,別給我在前線丟人現眼,朕與大將軍還有事要商議,小兒退下!”
隨著孫松被人抬出去。
孫權這才換了一副嚴肅面容。
“伯言進攻永安就已說明我們已與諸葛亮完全結仇!”
“現在一擊不中,當如何是好,奪不下西川我們就無足夠實力與諸葛亮的漢軍對抗!”
一旁的呂壹也趁機問向陸遜。
“大將軍,你剛從永安回來軍心仍在,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您身為大將軍更是知道西川對于我大吳的重要性。”
“我軍戰力尚存,只是糧草被焚,如現在重新籌集糧草,大軍再攻永安可行否?”
呂壹此話一出,孫權也正色看向陸遜。
這也正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本來之前陸遜大軍已奪下巫縣與三峽口,雖然進攻江州受阻,可只要全力攻破永安,那吳國大軍就能快速沖入蜀地。
可陸遜在得知大軍糧草被焚之後卻選擇撤軍。
這讓孫權心中很是不快。
可木已成舟孫權也無可奈何,可他還想試著勸說一下陸遜,看是否還有攻入巴蜀之可能。
陸遜看著孫權和呂壹的表情。
心中一陣苦笑。
心說陛下你不相信我,我在前方打仗,你卻趁機帶著呂壹在後方清理我任用的官員、移防我派在各城的駐軍,趁機控制荊州。
後方還派心腹水軍守住夷陵各個東撤水陸要道,怕我突然回軍。
還將給我前線大軍按月供應的糧草改成按日供應。
孫松還刻意隱瞞軍糧被毀一事,軍中無有五日之糧,再不後撤秭歸、夷陵就食,那大軍非得斷糧大亂不可!
現在你又想要巴蜀了,這樣掣肘前線將領,我能將軍隊給你帶回秭歸已是不易,還有何想其他。
與諸葛亮對戰機會只有一次,他不會再給你相同的第二次機會。
在回荊州之前,陸遜就已得到諸葛亮一回關中就開始加固漢軍荊北襄樊防線,還開始向著永安增兵。
現在想再回軍進攻,就是將糧草籌集夠,可戰機已失,李嚴整個永安守備已慢慢穩固,向寵、吳懿援兵已到,再攻談何容易!
可這些陸遜不能明說,這樣說出來無疑是在對著孫權貼臉開大。
這送命之題不能直寫答案!
可陸遜看著孫權和呂壹那殷切的眼神,還是委婉的說道。
“陛下,永安城防堅備,本就不易攻下。”
“後方糧草被毀此次戰機已失,接下來強攻天險必是死傷慘重,于我軍不利。”
“現在我們不是想著如何奪取巴蜀,而是守好已有地盤,坐觀司馬懿大軍與漢軍如何爭奪冀州。”
“現在大魏已滅,我們應聯梁抗漢,將司馬懿中原軍頂在前面!”
“而後再尋機而戰,或北攻襄樊、或西進巴蜀!”
呂壹說道。
“大將軍的意思是我們將司馬懿中原軍做為馬前之卒消耗漢軍,我們于後方作壁上觀,坐看兩虎相爭!”
陸遜說道。
“不是作壁上觀。’
“是我們要支持司馬懿軍械錢糧,讓其與漢軍互戰,司馬懿剛得中原根基不穩,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我們要大力支持于他,好讓雙方相斗!”
“我軍才能于地方安穩休整。”
“唇亡而齒寒也!”
而孫權對于陸遜的吳梁結盟卻似未听進去一樣。
只是說道。
“漢軍兵馬在北境折損嚴重,剩下的也都是疲憊不堪,現在永安就是加上漢兵援軍,其兵力也不只有三四萬人之眾。”
“難道真就再沒有一點機會?”